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随后来拜,此寺因是其为母追福所建,其拜佛之时更为虔诚。

拜佛事毕,玄奘引李世民进入殿后法堂。李世民到了堂前,环顾左右道:“不用入此堂了。法师,那翻经院在何处?你可领朕去那里走走。”

玄奘手指堂后,说道:“陛下,翻经院就在此后。”说完,在前引路,带领众人向翻经堂行去。

李世民见此院面积不小,房舍甚多,遂对李治道:“治儿,你为母追福,心愿不小。观此寺建筑,堪称京城第一。你为建此寺,大约将所有薪俸都舍在这里了吧?”

李治答道:“儿臣为追忆母后慈恩,发心愿造此寺,不敢敷衍了事。”

玄奘接口道:“皇太子仁孝,造此寺更为佛门之幸。陛下,寺内现有别院八所,房屋八百余间,可容僧人三百,为京中寺院之首。”

大慈恩寺于贞观末年建成,历朝不衰。其最盛时,有院十余所,房一千八百九十七间。

李世民环顾院内,点点头道:“此寺规模确实不小。治儿,你建造此寺,又请玄奘法师入寺为上座,却疏忽了一件事。”

李治不明所以,急忙问道:“父皇,不知儿臣疏忽何事?”

李世民手指院内正中,说道:“你们看,此院开阔,似少一物点缀。少了何物呢?玄奘法师自天竺回国时,携回舍利子、佛像及多卷经书,这些经书翻成汉文后,又可增加一倍。如此多的经卷,最怕潮湿,须有高塔贮存,方为万全。”

原来李世民想在此寺内建一高塔,以贮舍利子、佛像及经卷。玄奘闻言,口念佛号,以表谢意。李治则说道:“父皇明见,此为儿臣之失。今日之后,儿臣找阎立德来此踏勘,以成图纸,争取早日建成。”

此塔后来果然建成,不过为李世民逝去以后的事了。该塔建成后高五层,内土外砖,用以保存玄奘从天竺取回的佛经、佛像、舍利子,即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大雁塔。此塔所以取名为“雁塔”,缘于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里讲述的一个佛经故事。

古天竺摩羯陀国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释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开“三净”之食。所谓“三净”之食即所食肉类以未杀、未见、未闻为准。这些僧人进“三净”之食每日进一餐,过午不得食,历来如此。一日午时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因午饭尚无着落,甚为埋怨。一僧忽见空中有群雁经过,随口戏言道:我们今日无饭可吃,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厄难啊!其话音刚落,就见那只头雁停飞,投身自尽于众僧面前。众僧大为震惊,既愧疚又伤感,都说此为菩萨的旨意,信奉大乘教才是。于是他们改信大乘教,在寺前埋雁建塔,从此将菩萨称为雁王,将此塔称为雁塔。玄奘为了弘扬大乘教,将新建此塔名为雁塔。雁塔建成后,朝廷每年科举时,新中进士都要来此塔前游览一番,在塔上刻名题诗,名为“雁塔题名”,士林又多了一段佳话。

他们边说边行,不觉已到翻经院前。李世民举目一望,见此院青砖青瓦,掩映于绿树之中,果然为一处清幽所在,遂赞道:“此院建得不错,与弘福寺相比,实有天渊之别。玄奘法师,朕曾听你描述过天竺那烂陀寺之胜景,你不妨以此寺为本,逐渐弘扬佛法,亦形成为中国之那烂陀寺。”

玄奘想起那烂陀寺之规模及其丰富的经卷,心想中国若成就此规模,非一日之功。不过李世民今日随口提起,即为皇帝之金口,对佛界而言为荣耀之事,遂躬身施礼道:“托陛下金口玉言,贫僧定穷毕生精力,尽译梵文经卷,弘演佛旨,精研佛理,以成就陛下之志。”

说话间,他们入院进入翻经堂内。就见室内窗明几净,临墙的书橱里摆满了经卷,案头上也摊满了经卷、笔砚等。因迎候李世民,这里的译经之僧皆入大雄宝殿内诵经,所以此堂暂时无人。

李世民问道:“玄奘法师,近来译经进程若何?”

“禀陛下,贫僧等人近日已将《瑜伽师地论》译完,凡一百卷。这里已为陛下准备好了一本,近日正好呈上。”玄奘说完,转身取来那套译就的《瑜伽师地论》。

李世民大喜,伸手从中取出一册,说道:“法师前次在玉华宫谈论,让朕了解了瑜伽大义。你携去的前半部分《瑜伽师地论》,朕已细读了一遍,觉其蕴理深远,回味无穷。遂良,你将此本携回,依之敕写九本,将之颁与雍、洛、并、兖、相、荆、扬、凉、益等九州,让其刺史阅后再辗转流通。”

褚遂良答应后亡前将《瑜伽师地论》包起。玄奘更是喜出望外,因为李世民此举,表明朝廷大力支持天下人读佛经,代表了一种趋势。

李世民又问道:“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可曾撰完?”

“该书已近尾声,待贫僧再润色校勘一遍,十日内定呈于陛下御前。”

“嗯,贞观以来已有两部舆地之书可以流传后世。一本是魏王府文学馆所撰之《括地志》,再一本即为法师所撰之《大唐西域记》。这两本书一写国内,一写国外,可谓相得益彰。”

李世民如此评价《大唐西域记》,玄奘急忙谢道:“贫僧撰述太慢,以致让皇上未睹此书,实为有罪。贫僧见过魏王府所撰《括地志》,深知此书汪洋恣肆,史料翔实,则贫僧所撰无论如何不能与其相比。陛下刚才说要将《瑜伽师地论》颁行九州,此为佛门之幸。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贫僧斗胆相求一事,不知陛下能允否?”

李世民知道玄奘又想让自己为所译佛经作序,遂踌躇答道:“法师为我朝增辉不少,但有所求,朕自然相允。”

“贫僧以前曾提起过,即是想让陛下为所译佛经作序。贫僧领人所译佛经,至今已有九本,计五百多卷,小有规模。若陛下能为作序,则能一统佛学派别之纷争,使佛法能够正确地传扬天下。”

李世民笑对李治、萧瑀、马周、褚遂良等人道:“法师有此请,朕不应该推辞。可是呀,朕对佛学了解甚少,若序中错讹一句,即会流毒天下,所以朕万分慎重,不敢轻易答应。”

萧瑀一生信佛,此时唯恐李世民不答应,遂上前躬身道:“陛下一生阅遍群书,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则一通百通。老臣以为,陛下可以为佛经作序。”

褚遂良和马周觉得李世民一生著述甚多,而从未在佛学方面有所涉及,不免遗憾,遂赞同萧瑀之言。

李世民见李治在那里默默无言,遂问道:“治儿,你以为呢?”

李治答道:“儿臣以为,弘扬佛法,止其教派纷纭争论,是为今日佛学首务,这样做,对教化天下有益,儿臣认为可以作序。”

李世民见众人皆赞同自己为佛经作序,遂笑对玄奘道:“法师好大面子啊,他们皆为你说情。也罢,他们既然为你相请,你就谢谢他们吧。”

玄奘见李世民答应为佛经作序,激动不已,急忙敛身合十为礼,拜谢众人。

李世民回宫后遂玄奘之请,颇下了一番工夫,为玄奘所译佛经作序一篇,因佛学以经、律、论(经为佛所自说,论是经义的解释,律是戒律)为三藏,故此序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七百八十言。

玄奘接到李世民写就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自然满心欢喜,对李世民充满了感激之情,遂写就千余句之书呈与李世民。

李世民接书后细阅一遍,感受到了玄奘的真诚感激之情,遂提起笔来,又给玄奘写了一封答书:朕才谢硅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于足称,空劳致谢。

李世民书中言词谦逊,可以看出其对玄奘充满了尊敬之意。李世民一生以文才武略纵横天下,晚年得遇玄奘竟然倾倒如斯,实为罕见。





第二十六回 平西域西征龟兹 助大唐南击天竺


此后李世民与玄奘来往甚频,多次将其召入宫中深谈,每至夏天到玉华宫避暑之时,玄奘也随同前去,一面译经一面与李世民探讨佛理。

李世民研讨佛理,对其内心有何作用,后人不得而知。然有一件事很明显,即是其心态开始平和起来,与其出征高丽前的躁怒心态相较,二者差距甚大。

高延寿这日禀报道:“自从龟兹(今新疆库车)王伐叠逝去后,其弟诃黎布失毕继位,已二度不来朝贡。臣等以为,应该向其问罪。”

龟兹与焉耆接壤,在焉耆的西南方向,国土横约千里,纵约六百里。国内盛产麻、麦、粳稻、葡萄、黄金等,是一个富庶的绿洲小国。

李世民问道:“那乙毗射匮可汗依旧不答应聘礼吗?”

“乙毗射匮可汗实在无礼,一年多来未有回音。”高延寿答道。

“嗯,龟兹王仗其势,所以不来朝,亦在情理之中。”李世民不屑地说道。

乙毗射匮可汗为泥孰可汗的孙子,贞观十八年,泥孰可汗死,李世民册其孙为乙毗射匮可汗。

贞观年间以来,李世民一直采取扶植泥孰可汗来打击肆叶护可汗的措施。焉耆之战后,肆叶护可汗的势力被削弱许多。及乙毗射匮可汗继位,其借助唐朝支持之力,接连发起攻击,将肆叶护可汗的势力逐到吐火国以西。如此,西域的形势发生突变,乙毗射匮可汗开始在西域逞强。当是时,唐朝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依旧在西州,向西仅名义上控制焉耆。

乙毗射匮可汗得势之后,即遣使入长安向李世民请婚。

李世民答应下嫁公主,但提出了一个条件:“须割龟兹、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葱岭(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五国以为聘礼。”

这五国皆为沙漠绿洲国家,以绿洲灌溉农桑业为主,是时在乙毗射匮可汗的控制下。李世民所以提出此议,是想直接控制易于屯兵镇守的农耕区,再对以游牧为主的突厥人实施羁縻统治。

孰料乙毗射匮可汗没有了下文,这期间,他还办了一件令李世民更为恼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