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后,通过宋耀如,在香港的革命党人终于联系到了同样在香港的宋怡龄,宋怡龄表示会先将没有受伤的和轻伤的革命党人带出来。
*****
“云纪,意洞,你们没事真的太好了!”黄兴兴奋地一把抱住喻培伦和林觉民,其他死里逃生的人也兴奋地和这些原以为牺牲的伙伴交谈。
“怡龄,这,这次真的太谢谢你了!”汪精卫在一边也激动地说,他和喻培伦的交情非常好,看到喻培伦居然没有任何的事,兴奋不已。
“宋四小姐,真的太谢谢你了,以后宋四小姐有什么吩咐,我黄某人绝无二话!”黄兴拍着胸脯保证。
“先生客气了,各位壮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大业连自己的性命都顾不上,怡龄做的这点小小的事又算的了什么了,更何况此次救援,如果没有义兄的安排,怡龄也是有心无力,怡龄所做的这些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做的,请先生以后休提报答二字。”怡龄义正严词的话让所有人对的印象更是提高了一个高度,居功不傲,小小年纪对革命事业有如此认识和追求,非常难得。
“怎么样,我这个妹妹如何?”陈璧君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
“小小年纪,不卑不亢,绝对能成大事!”众人给予宋怡龄的评价之高让人瞩目,但是那受到称赞的少女仍是不骄不躁的模样,静静地站在那处,当得上如此的评价。
“众位先生如果在担忧以后的营生,怡龄有一个建议不知可不可行?”在所有人讨论他们以后的生活的时候,怡龄终于开口,说出了今天晚上参与他们聚会的主要目的。
“众位先生由于身上带有朝廷的追捕,短期内是无法再回到家乡,而远走东洋呢经费上又有一定的困难,怡龄家在香港小有资产,也有一些认识的朋友,如果各位先生信得过怡龄,请让怡龄为各位先生安排,请各位先生先暂时留在香港,我们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可否?”
看着众人意动的样子,怡龄又接着开口,“如果众位先生担忧家中妻儿老小,怡龄可以为众位先生给家中寄一封报平安的家信,以免家人担忧,不知这样安排可好?”
“怡龄,你真的可以将我们这些人安排在香港?”汪精卫相当兴奋地问,这些同志的去处是他最担忧的,真的远赴日本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能够留在香港当是最好的选择。
“应该没有问题,暂时保证大家的生存是没有关系的,我家的产业虽然变卖部分,目前经济或许比较拮据,但是暂时协助各位渡过难关没有关系,众位可以先干着,然后慢慢寻找其他工作的机会。”承诺许下了,饼也画了,话说明了,留下来的话没有那么好的生存条件,仅仅只能糊口而已,但是凭借怡龄对这些人的了解,这个年代的热血青年啊,绝对会对这个提议万分的感激,当即允诺!
“实在是太感谢你了,这个安排给你家添了很多麻烦吧,这次革命的主要经费也是你家出的,我们……”果然不出所料,黄兴当场兴奋地就同意了,其他的革命党人也是以一种万分感激的目光看着怡龄,这到让存有私心的怡龄有点不好意思了。
算了,这也是一件互惠的事,自己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他们需要一个安身的需要,双方各取所需而已。
******
将所有人安置好以后,怡龄轻松地开进行自己的计划。
“怡龄,有事吗?”
“嗯,我最近在看《资本论》,我试着将它汉译出来,但是不知道对不对,能不能请你帮忙看一下啊?”怡龄递给汪精卫一大叠翻译的稿件。
“嗯,我看看,嗯?这是德语的?怡龄,你懂德语?”先是不以为意的汪精卫看清书上的文字后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小女孩。
“嗯,以前自学过,后来到香港几次,遇到一些朋友,跟着他们学了一些,这本书就是他们送给我的。”
“哦,我要花点时间看看了。”
“那麻烦你了,汪先生。”怡龄谢过之后告退。
*****
“云纪哥,能麻烦你一点事吗?”在工厂找到忙得满头大汗的喻培伦。
“有什么事吗?”喻培伦对自己认的这个妹妹感觉很好,又懂事又能干。
“听说云纪哥会制造炸,对吗?而且比朝廷制造的炸弹威力还要大?”
“哈哈,怡龄怎么知道的?”
“听陈姐姐说的,陈姐姐还说当时云纪哥和汪先生到京是要炸庆王奕的,可惜不幸走漏了风声,避往日本,革命党人所用的炸弹都是云纪哥造的呢!”
“是啊,怡龄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云纪哥,我未婚夫张学杰是东三省总督之子,东北匪患严重,而且日俄军对东北虎视眈眈,但东北目前实力不足,因此我想能不能将这个制造的方法给他们?”
“张学杰?这个名字我听过。放心,怡龄,就冲你喊我一声哥,这个方法我交给你就是。”喻培伦对怡龄是很有好感,拍着胸脯表示同意。
“谢谢云纪哥。”
将喻培伦所著的《安全炸药制造法》派人迅速送往东北和京城,宋怡龄也开始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
“先生是否觉得我们应该掌控属于自己的报纸来宣传民主思想?”宋怡龄不找痕迹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
“不错,以前我同盟会成员还有《民报》可以作为喉舌,现在我们也不能闲着,要在香港继续我们革命思想的宣传。”黄兴是一个标准的热血人士,对办报纸相当赞成。
在众人的讨论中,《青年报》就此成立,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经费过于紧张,如果不是张学杰和袁家文私下的相助,或许这个小小的《青年报》就此胎死腹中吧。
不过在宋怡龄的操控下,青年报渐渐地成长起来,以翻译外国文献为主,将西方的革命思想共和理念发表在上面,由于注册地是香港,也就不担心清政府的干涉了,在和如此过革命人士的相处中,怡龄也大展才华,青年报成立初期不断地在报纸上以宋四之名翻译各种革命文献,给中国广大的青年犹如在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当报纸发到国内的时候,引起了不小进步青年的抢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青年报就像一块阵地一样宣传着宋怡龄的思想,国外的进步思想,也让同盟会的成员更加地认同宋怡龄。
“看来计划非常顺利呢!”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安保,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这些计划都是之前和祖庭还有怡龄商量好的,张学杰主军事,宋怡龄和袁家文主政治。其实计划很简单,这些革命人士都是人才,都是这个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宋怡龄的目的就是接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的思想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变化,让所有人自认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做的,实际上却是暗暗增强宋怡龄等人暗中增强实力的事,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人感觉自己被利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真正的谋算高手实际上就是让众人为自己所用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而这样的实力只有那些最最顶尖的谋士和间谍具有,很幸运,宋怡龄和袁家文都属于这样的人。
辛亥革命(一)
时间飞梭,转眼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风起云涌。
宋怡龄心情大好地看着手上的电报,果然不出她所料,黄兴成为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早在10月初的时候,怡龄就以生意的缘由请黄兴前往武昌为自己的纺织厂联系买家,生意是假,起义是真,怡龄很清楚以黄兴在革命党人中的声望和地位,只要他在武昌,那这个领袖就不可能选择别人,至于那个被逼当上总统的黎元洪,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根据密探的密报,黄兴和林觉民到达武昌以后,得到了武昌革命党人的热烈欢迎,秘密准备起义,而9日由于制造炸弹不幸爆炸,起义机密遭到泄漏,孙武、杨宏胜等起义领导人非死即逃,黄兴和林觉民在宋怡龄安排的护卫保护之下侥幸逃过一劫,在武昌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黄兴挺身而出,宣布立刻发动起义。
黄兴的出头是所有革命党人的众望所归,他有资历,有声望,而且也领导过广州起义,所有的革命党人都表示要追随黄兴。随着12、13日汉口、汉阳的光复,各国驻汉口的领事纷纷宣告“中立”,武汉战局大势已定,宋怡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密报。
12日下午,宋怡龄秘密接纳的几十名革命党人全部秘密返回,分别前往各省,商谈起义之事。
******
“清王朝该着急了呢,也该让冯国璋去请袁世凯出山了呢!”嘴角冷笑,怡龄轻轻地用书敲打着自己的左手,除了黎元洪还是按照历史上出山以外,其他的事情似乎比较顺利呢。
“这个年代的革命党实在是太软弱了。”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将怡龄差点气的吐血的电报,很是无语。
他们密谋这么久让黄兴赶在起义之前回到武昌为的就是得到领导起义军队的权力,限制黎元洪,结果这些革命党人倒好,起义成功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就希望得到新军协统黎元洪和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的帮助。汤化龙这人张学杰了解了大概,这个年代所有之名人物袁家文早就做了很好的一套资料收集了。汤化龙这人也是个人才,赞成立宪,由于对清廷假立宪心怀不满,和他的拥护者胡瑞霖等一起归附于革命阵营,进行政治投机。而他所属的实力和本人的声望也很得革命党人的认同,在他们这些立宪派提议下,黎元洪还是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自己担任了民政部长。
而让张学杰、袁家文、宋怡龄等看好的黄兴却自动避让,放弃领导人的职位,选择当了先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让辛辛苦苦策划很久的宋怡龄郁闷得要死。
“这些革命党人啊,以后是不能再寄予厚望了!”张学杰无奈地摇摇头,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年代的革命党人像理想者更多于像政客,哪里是那些老官场油子的对手啊,被卖了还帮他们数钱,看来自己还是对革命党人期望过高了,不能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