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问:如果是异姓之卿呢?

孟子说:拂袖而去!13

哈,还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毫无疑问,孟子从来就没反对过君主制,也不认为君臣关系是平等的。但他跟孔子一样,不讲平等,却讲对等。对等,就是我有义务,你也有;你有权利,我也有。大家礼尚往来,谁都不能盛气凌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4

忠诚与客气,不平等,但对等。

孟子却没那么温良恭俭让。他的说法是──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15

也就是说,你把我当什么人,我就把你当什么人;你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就把你当敌人。

呵呵,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但,这也顶多是翻脸,为什么要革命呢?

更重要的是,人民为什么就有权革命呢?

因为君权来自民权。

有一次,学生万章问:尧把天下让给舜,有这事吗?

孟子说:没有!没人能把天下让给别人。

万章说:那么舜的权力,是谁给的?

孟子说:天给的。

万章问:上天授权时,反复叮咛告诫了吗?

孟子说:没有。天是不说话的,但上天会看人民群众的反应。民众满意谁,天就授权谁。天子之权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天与之,人与之”。16

对,双重授权,或共同授权。

这很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孟子还引用了《尚书·泰誓》的一句话,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样一来,上天和人民的共同授权,就其实是民授。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堪称伟大。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是否民主,关键就看授权主体。政权民授,就民主;神授,就君主;自授,就专制;不讲授权,黑社会都不如。

然而,自从周人确立了“君权天授”的观念,授权问题就不再有人讨论。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明确把授权主体界定为上天和人民,而且“名为天授,实为民授”,孟子是第一,也是唯一。

但,古代中华史的民主传统,也就仅此而已。

君权来自民权,故民权高于君权,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与诸子的区别:老子和庄子不要君权,也就无所谓民权;墨子和韩非主张集权,则君权高于民权。

先看韩非。





守住你的王冠


其实,韩非也有“国王培训班”。

学员里,也有梁惠王。

当然,韩非出生时,梁惠王早已去世,韩非不可能给他上课。上课的人,叫卜皮。

卜皮也是法家。

梁惠王说: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据先生所知,寡人的名声怎么样?

卜皮答:臣听说王上是慈惠的人。

梁惠王听了十分高兴,洋洋得意地问:那寡人的慈惠到了什么地步呢?

卜皮答:到快亡国的地步了。

惠王大吃一惊:慈惠不是行善吗?怎么会亡国?

卜皮说:慈则不忍,惠则好施。结果是什么呢?必然是该杀的不杀,不该赏的乱赏。如此“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岂有不亡之理?17

此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被韩非编进了教材,用来培训各国国王。只不过,韩非的课程内容跟孟子是相反的。孟子讲王道,韩非讲霸道,而且是横行霸道。

为什么横行霸道?

因为社会风气如此,时代精神也如此。

韩非说,有一年齐国伐鲁,鲁国派孔子的学生子贡去进行外交斡旋。子贡滔滔不绝说了半天,齐人却一句话就打发了他。齐人回答说,先生的话确实说得漂亮,但我们就是来抢地盘的,漂亮话管什么用?

结果,齐把国境线划到了鲁国都城门前十里。

这,难道不是横行霸道?

于是韩非说,别再扯什么仁义道德,扯什么兼爱天下,扯什么温良恭俭让,谁讲谁倒霉,因为时代变了。这个变化,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18

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也好,国际关系也好,都是利益关系。只不过,利益的获取,最早是“揖让”,后来是“巧取”,现在是“豪夺”。如此而已。

是啊,所有的脸都撕破了,何必再来粉饰太平?

君臣关系,也如此。

我们知道,在儒家那里,君臣是被看作父子,邦国是被看作兄弟的。对此,韩非的反应是一声冷笑:亲如父子?就算真父子、亲兄弟,又如何?楚成王,不是被他亲儿子逼死了吗?19 齐桓公,不是把他亲哥哥杀掉了吗?20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友,管用吗?

不管用。

什么东西管用?

利益。人君最大的利益,是称王称霸;人臣最大的利益,是富贵荣华。只要协调好关系,让双方都实现利益最大化,就OK。爱不爱的,没什么意思吧?

于是韩非得出结论──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 21

哈!孟子培训班的课桌,都要掀翻了。

不过,这里面有问题。

什么问题?

如果臣下不安于位,也想为君,怎么办?

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天底下最大的利,莫过于为君为主。故臣弑君,子谋父,弟篡兄,史不绝书。从春秋到战国,更是一顶顶王冠落地,一座座火山爆发,各路诸侯真不知如何守住自己的王位。

对此,韩非有办法吗?

有。

什么办法?

两面三刀。

所谓“两面”,就是奖与惩,赏与罚,也叫德与刑,韩非称为“二柄”。这当然管用。因为人之常情,无非趋利避害;刑德二柄,则无非威胁利诱。这里面有甜头也有苦头,唱红脸也唱白脸,所以是“两面”。22

与“两面”相配套的是“三刀”,即势、术、法。势就是威势,术就是权术,法就是法规。其中,威势是前提也是基础。韩非说得很清楚,飞龙和腾蛇一旦掉到地上,就跟蚯蚓、蚂蚁没什么两样。由此可知,权力和威势才是靠得住的,其他都靠不住。23

有了权威,还得会用。怎么用?用权势建立威望,用权术对付臣下,用法规制服人民。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都是人君手中的指挥刀。

看来,韩非的治术,有明有暗,软硬兼施。刑罚就是公开的硬控制,权术就是暗地的软控制。君主无术,就受制于人;民众无法,就犯上作乱。这就叫“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24

但,术和法虽然两手都要硬,用法却不同。权术是用来对付官员的,叫“潜御群臣”;25 法规是用来对付民众的,叫“一民之轨”。26 所以,权术要暗藏心底,法规要公之于众。实际上韩非的法,就是输入臣民们头脑中的程序。有此程序,他们将自动成为工蜂和工蚁。

韩非的蜂蚁社会就这样建成。在这个社会里,很显然只有君权没有民权。韩非的心目中,也根本就没有民权两个字。他的服务对象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君主。他对君主要说的也只有一句话:守住你的王冠!

君权至上,君主唯一,这就是法家。

这样的主张,墨子也会赞同吗?

恐怕不会。





人治出特务


没错,就算再世,墨子也多半不会赞成韩非。

这是可以猜出来的。

有一次,墨子问田齐的太王田和:现在这里有把刀,用它试着砍人的头,一刀就砍断了,锋利吗?

田和说:锋利。

墨子又问:一路砍过去,都是一刀就断,锋利吗?

田和说:锋利。

墨子再问:刀是锋利了,谁会倒霉呢?

田和说:试刀的人。

于是墨子最后问:兼并别人的国家,消灭别人的军队,残害别人的百姓,谁会倒霉?

田和低头又抬头,想了又想说:我会倒霉。27

墨子讲这故事,当然是为了反战,并宣传他兼爱的主张。但他讲的道理却有普遍性,那就是轻易不要动刀。兵者凶器也,用之不祥。试刀的人有危险,献刀的也有,何况献的还是“两面三刀”!

法家,岂能被墨家所欣赏?

实际上,墨法两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法家是“为君主谋”,墨家是“为天下谋”。墨子的思想有一个总纲,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28 这样的思想家,说他维护民权,好理解;说他不要民权,想不通。

可惜这是事实。

毫无疑问,墨子从来没说过不要民权,更不可能公开主张专制。可以说,他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主义和践行,最终会导致独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又确确实实把自己的组织变成了蜂蚁社会。那么请问,蜂蚁社会有可能是民权社会吗?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工蜂和工蚁也会有公民权吗?

当然没有。但,为什么会这样?

很简单,就因为墨子跟儒法两家一样,都主张社会要有序。只不过这个秩序的维护,儒家主张靠礼,法家主张依法,墨子却寄希望于人。

什么人?

领导人。

在墨子看来,领导人很重要。

墨子说,人类诞生之初,没有政治制度,也没有领导人(无政长)。于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主张,两个人有两个人的主张,十个人有十个人的主张。人越多,主义就越多。所有人都说自己对,别人不对,互相攻击,互相批判。结果“天下之乱,若禽兽然”。29

这就是没有领导的严重后果。

可见,社会如果出了问题,一定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相爱”,二是“无政长”。不相爱,就斗,因为没有人道主义;无政长,就乱,因为没有统一意志。

也因此,墨子开出了两副药方:针对不相爱的,是兼爱;针对无政长的,是尚同。

尚同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我们也已经清楚,那就是村民的意见由村长统一,乡民的意见由乡长统一,国民的意见由国君统一,全民的意见由天子统一。天子“一同天下之义”,诸侯“一同其国之义”。以此类推,所有的意志都能统一,天下秩序井然。

墨子认为,这就是政治的起源,也是政治的意义。政治,就是由英明的领导来统一意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