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风-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凡此种种共十条,俱围绕两国息兵、通商、友好、通使、等等方面列出,繁琐不堪,直到午时方订立完成,有趣的是,双方居然默契的没有在这个条约上加上期限,韩暮看出来了,王猛也看出来了,但都是故作糊涂,坚决不提。

双方便如猫鼠博弈,各怀鬼胎;韩暮想的是能争取到时间发展壮大北府军便是最好的结果,王猛想的是,只要在我大秦吞并周边小国时晋国不起兵捣乱即可,双方各取所需,倒也心照不宣。

接下来便是王猛设午宴款待韩暮一行,韩暮到达长安已经半月,到今日方享受到正规的待遇,王猛亲自为韩暮斟酒,并请来各部官长作陪,给足了韩暮的脸面。

韩暮自然投桃报李,谦恭有加,和来时的做派简直判若两人,并将带来的几车贵重礼物每人一份散发给众位,宴会间其乐融融,简直是秦晋一家亲了。

宴后,王猛和苻融进宫,将所拟之条约送与苻坚过目,苻坚虽不愿有此束缚,但经王猛和苻融一再解释大势,并点名此条约无时间限制,国内一稳便可撕毁这一纸空文;近日寿春之战慕容垂率一万三千鲜卑军不知所踪,令七千攻城部队已经全军覆没,苻坚见到王猛之时都有一丝悔意,在此事上自然不再多加坚持,加之王猛苻融所言周边时局确为实情,亦是心头大患,后院之火不息,怎有余力去灭大晋,考虑再三,苻坚终于点头答应。

但是他不死心的依然提出一条附加条件,攻晋之兵绝不召回,此条约须待此战结束之后方可生效,无论胜负,此战过后必定退兵;王猛知道苻坚是想看看西线的邓羌是否能有所作为,寿春局势不明,西线再不挽回面子来,他一力主张的此次伐晋便是个惨败之局,皇帝的老脸往哪搁?

王猛忧心忡忡的回到馆驿将此事吞吞吐吐的告诉韩暮,没想到韩暮哈哈大笑道:“该当如此,贵国皇帝下达的命令怎么好在收回,皇帝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嘛;了解了解。”

王猛愕然道:“贵使胸怀宽广,老夫佩服了。”

韩暮道:“不宽广又能怎样?明日一早我便离京归晋,到时候便不向王大人告辞了,王大人保重贵体,或许我们还有见面的一天。”

王猛默然不语,心道:“再见面恐怕就是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了。”于是双方签字订约完成,韩暮也不去觐见苻坚了,只是将贡品交予王猛代为献上,自去准备正式启程。

王猛也怕韩暮见了苻坚,一言不合两人闹翻,按皇上的脾气定然不管不顾杀了再说,那样一来便是个不了之局,所以也不怪韩暮礼仪上的缺失,双方悻悻而别。

……

大晋咸安二年正月二十四日上午巳时三刻,在徐州西城外二十里的山坡上游弋的斥候忽然有了一个骇人的发现,大批黑衣黑甲的秦兵像一团乌云从远方的地平线上捐了过来,闷雷一般隆隆的马蹄声震的山坡上的树林里栖息的鸟儿们纷纷冲天飞起,逃的无影无踪。

那斥候惊骇之下,忙取下弓箭,搭上一只哨箭朝空射去,尖利刺耳的哨声响彻周围方圆三里的范围;少顷东方另一只哨箭冲天而起,便如接力一般,瞬息间便传到徐州城东门。

城门守将一面大声下令关闭城门,一边派人向其他三门报警,自己则快马驰往府衙。

慕容垂打得正是奇袭徐州城的主意,在知道了李常雄率一万三千士兵北上追击自己的时候,他便知道,徐州城空了,一州之地驻兵仅有万余人,往多了算也不过一万五;拉走一万三,这徐州城几等于空城一座,正是天赐良机。

所以他下令士兵蛰伏休息到天亮,一来多休息一会,二来让李常雄的兵马离徐州城再远一些。

“半夜出兵,我们到达徐州城恐已经是午时,这么长的时间,李常雄最少也在三百里之外了,看你怎么来得及?”慕容垂得意的想。

在宁远劫掠了大批战马,此时他的骑兵部队已经从两千五百人变成了三千八百之数,这三千八百人一路狂奔,休息好了的鲜卑军个个精神头十足,不管不顾一路飞驰往东,直奔徐州城而来。

当鲜卑军骑兵到达城外五里之时,许攸已经带着两千士兵和两千衙役巡检等杂兵登上了城墙;城内锣声四起,大街小巷的衙役们正在动员百姓们收拾店铺,关门歇业,妇孺全部回家,青壮年全部登上城楼,每人发上长枪,木棍,等简易的武器,一派同仇敌忾之景。

许攸办事老到,昨夜一宿未眠,便是以防万一;秦军诡异,行踪不定,徐州城正当空虚之时,万一为贼兵所袭,城破之后后果不堪设想,城中百姓八万,这要是被屠戮殆尽,大晋大伤元气不说,简直是奇耻之辱;所以他加倍小心。

许攸站在城墙上,看着密密麻麻的的黑衣黑甲的秦兵大部队,战马嘶鸣震耳发聩,卷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心中隐隐的有些担忧;这可是精锐秦兵近万人之数,稍有不慎被攻进城来,局势将糜烂不堪。

身边李常雄特意留守的校尉孙飞虎上前道:“大人,敌军攻城在即,请大人授予方略。”

许攸皱眉道:“军事我是外行,孙校尉可与我巡检校尉,及衙役领班共同决之,报于我知道即可。”

巡检校尉陈凯、府衙总领班郑栋国和孙飞虎三人面面相觑,这样的大战他们也从未经历过,但此时亦是赶鸭子上架,不得不为之了。

见三人的表情,许攸便知道他们心中没底,为激励三人的斗志,许攸道:“此次是个大机会,你们三人若是保住我徐州不失,必是大功一件,我当向大司马为尔等请功,加官进爵指日可待,我已派快马前去追回李常雄将军挥师来援,只需坚持一日,大军便可到达,到时候这帮秦贼就是瓮中之鳖,尔等三人一场大富贵也就到手了。”

三人心潮起伏,诚如许攸所言,要想升官进爵,这时正是最好的契机,但凡无战乱发生,想青云直上那是难于上青天,但打仗便不同了,一场战斗下来,功劳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一目了然,自然是立马就有升迁的机会;正所谓“文官喜和平,武官爱战乱”便是这个道理。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二九五章 全民皆兵

(唔大家好,最近有些闷,大家还好吗?)

三人合计一番,由于都没什么经验,也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陈凯冒了句:“管他娘的,他们往城上爬,咱们就用弓箭把他们射下去,他们要是爬上城墙,我们便是用棍棒砸,用牙咬,也要把他们弄死。”

孙飞虎和郑栋国想想只得如此,于是三人分工,正规军两千和两千杂牌衙役巡检军交与有点战斗经验和带兵经验的孙飞虎指挥,而陈凯和郑栋国则各自组织一千青壮百姓拿着简易的武器在旁协助,其余的百姓便委托许攸掌管,负责运送箭支,石块,檑木等其他物资。

城下,慕容垂有点犯愁,徐州城反应这么迅速,城门紧闭,城头上满满当当站满了人,看看那高达两丈七八的高大城墙,吊桥拉起之后宽达三丈的不知道多深的护城河,这仗还怎么打?难道强行攻城?

慕容垂将众将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军事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

拓跋诸第一个发话道:“想那么多干啥?搭上云梯往上爬就是,没见城头上都是穿着布衣的老百姓么?保管我们一冲,那些土包子吓得一哄而散,看看他们手里拿的都是什么?全是木棒石块,咱们滕盾一举,那些玩意能伤人?简直笑死人了。”

几名校尉跟着附和道:“拓拔将军说的有理,城里肯定是没兵了,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在守城。”

慕容垂沉吟不语,拓跋诸说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现在他要的是伤亡更少,更见成效的办法。

小野望凑上前道:“将军,我有一计。”

慕容垂忙道:“说说看。”

“我们有九千兵,这徐州城里最多不过两三千正军,若是我们集中在一面攻击我们阵型施展不开不说,正好让他们集中防守,岂不是以短博长?莫若我们分兵三路,围三阙一,一来有生路可逃,瓦解徐州百姓死战的斗志,二来也可展开阵型,分散对方的守城兵力;敌军主帅在外,剩下的都是些小喽啰,真正懂打仗的不过一两人,教他分身乏术,必可突破一面。”

慕容垂眼睛一亮,小野望这一办法确实够阴,理由也很实在;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此计不失为一条妙计。

“步兵赶上来了么?云梯我们有多少?”慕容垂沉声问道。

“步兵半个时辰即可到达,云梯二百三十八架全部由步兵携带在后,只是我们撞车一台也没有,城门无法破开。”一名后勤校尉回答道。

“还有半个时辰,拓拔将军带人去左近砍伐树木,赶制冲车,车轮什么的就不用做了,找些粗麻绳,到时候士兵背在肩上悬空而撞击便可,小野将军速速命士兵去附近村落将所有的门板,木料,长梁全部拆了运来,再造两百架云梯,简易的即可。”慕容垂沉声下令。

拓跋诸,小野望各带五百人领命而去;其余士兵一面严阵以待,一面抓紧时间进食,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最后一餐了。

午时过半,秦兵全部赶到,慕容垂高声下令命小野望,拓跋诸两位将军各率两千精兵分攻南北二门,其余四千士兵猛攻西门,剩下七百由一名校尉带领负责在开始的佯攻掩护下用木板长梁搭建浮桥。

号角连声起,徐州城下万人呐喊,声震云霄,西城门处先进行一轮佯攻,秦兵两千骑纵马冲到护城河边,人手一只弓箭,朝城头抛射,箭矢化成弧线如一群蝗虫嗡嗡叫着落入两边城墙的人群中,徐州军民大多第一次上战场,士兵们还知道躲在城墙垛子后面,躲避箭支,协助守城的老百姓只懂得胡乱奔走,箭雨过后,数十人命丧箭下,这还是抛射没有准头的缘故,更多的箭支都是越过城墙射到了城里。

孙飞虎急的直跺脚,连声喊道:“躲在城墙后面,弓箭手准备压制,*,都给我听号令,别乱跑啦。”

城下秦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