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得众人之同情的同时亦可顺理成章地解决与母亲的关系,岂不美哉?这样想的人,未免将古代所最尊崇的孝道看得太过轻飘飘了。三夫人给儿子下毒这回事,除了朱佑樬夫妻之外,也只有璇真和莫冰能一窥其中的究竟,可是说到底,从来没有人能够证明是她亲手下的毒。在没有证明的情况下,如果身为儿子的将这件事广而告之,有没有人相信他都是一个问题。而且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证明确有其事,那又能如何?搞不好,人们在纷纷诉说理解朱佑樬的同时,还会不住地劝解他:好好孝顺自己的母亲啦,如果你越发孝顺母亲,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的。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啦,她那么做,肯定也不忍心,只要你好好对她……这种情况,就跟现代的许多家庭中父母虐待儿女、但到头来却极少见警察或这方面的社会机构将饱受虐待的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的例子一样。现代的人,都有着所谓“清官难管家务事”一类的想法,更何况是在古代?
而且,对于朱佑樬夫妇而言,还有一点是他们再不能忍耐也必须得忍耐下去的,那就是大乎家庭颜面的问题。母亲如此作派,一旦被人得知或公开,他们就算身为受害者,也势必要受到外人的指指点点。所谓众口难调,人越是面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就越是谈论得开心、甚至是越谈论越加入自己的那一套见解、使被谈论的那件事情变得越来越离谱。像德王这样身份的人,平日里一举一动,在城里议论的人也从来没有减少过,更何况是朱佑樬这样一个虽得郡王敕封的庶子。人心就是这样的不平衡,看到对方比自己的处境要差时,表面关心、内里暗自有种优越之感;看到你比他好时,又不禁咬牙切齿,恨不得每见一人都要数落一番,好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所以与其想着人性本善,倒不如秉持着人性本恶的想法,或许还能让自己少受到些伤害。
身为被这些麻烦事缠身的朱佑樬夫妇,又何尝不想完全解脱出来?可是如果真要有人帮他们出头,那么这件事情就算是了结了吗?例如说王爷王妃,将三夫人叫来狠狠训一顿,然后强制命令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靠近,是这样吗?如果真有这般轻易的事情,那么自古以来大概也就不会流传下来“清官难管家务事”这样的俗语了。就算王爷王妃知道底细、有这样的好意,可是如此命令,在他人看来,是不近人情的、甚至是过于残忍了,因为天底下哪有这样硬生生分离亲生母子的事情呢?那么,把事情完全公开?让所有人都来痛斥三夫人的不是?不好意思得很,那时候,这件事情,将会成为德王府的一大丑闻,再度任由那些自觉无关痛痒的人来言论到不堪入目。事情变得更加难以收拾,这只会更加糟糕。
|派派小说论坛左小末。手打,转载请注明| 。paipaitxt。
最终卷 第五回:伤别离(1)
这些前因后果,朱佑樬和妻子都仔细而认真地想过了。**(虽然他们的脑海里甚至完全不敢想到这个词,因为古代的孝道哪里能允许他们有这种质疑父母的思想呢?)偏偏是他们的母亲,是他们理所当然而且必须得像奴仆一样去恭敬服侍的亲生母亲,所以他们无论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着想,都不可能做出伤及自己母亲名誉的事情——而且若是三夫人被人诟病,身为其儿子儿媳的他们,难道就能不干己事地过上好日子吗?所以他们现在哪怕得是暂时与对方分开、暂时不受对方的胁迫,可是表面上,依然得无比恭顺无比谦卑地面对着自己的母亲,就算朱佑樬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去见母亲,但是也不得不让妻子和儿子每天过去请安——可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们的苦,别人自然知道得少,或是完全不知情。或者说就算有机会了解一二,也会觉得母亲爱儿子是天经地义之事,哪里有什么好回避的。好比说锦华堂那儿一些有资历的宫女,对于三夫人与其儿子往日相处的情形,也知道一些底细的。虽说身为下人,可心里也不免同情身为郡王的朱佑樬、明明都已经成年并且有家室了还得这样受母亲辖制。于是自然就有这样一些同情朱佑樬夫妻的声音,在内庭当中流传开来(从哪里流传出来的,不问可知),可是在其他人那儿听来,只是“闲聊”这道免费大餐中的又一道小菜而已。人永远都是如此,没有亲身经历过,就自然不会有深切体会,继而哪怕是谈论得再热烈,也不过是夜空中那一道看似绚丽的烟火,一纵即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就算是主子们、大概明白个中情况的,可是面对着三夫人或朱佑樬夫妻时,也不可能像外人私下里议论的那样、毫不遮掩地说个明明白白。最多,也是劝解劝解他们,什么家和万事兴啦,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啦,以表示自己的关心之情。
就像王妃于氏在见到三夫人何琼芝的时候,自然少不了说她两句:
“……儿子如今也大了,想来自然懂事,且随他去便是了,何苦来操那心,倒惹得外人唇齿。”
三夫人的回答,听起来同样无懈可击:
“娘娘说得是。他有家室又有妻儿,自然该学学这做人的道理。只是他跟那媳妇料理起事儿来,只怕是手生些,少不得总是丢三落四的,我若不帮着点儿,只怕还闹大了,那时反闹得连王爷娘娘都不安生,这方是我的罪过哩。”
在人前,永远都如此温顺的三夫人,无法让人找到一点毛病——说她虚伪?哦,或许是吧,不过,搞不好这也是她一贯的态度。只不过这种一贯顺理成章的态度,只有在自己儿子面前,才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是像三夫人这样一向不与人冲突或为敌,做事又低调内敛的人?而且朱佑樬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就算王妃心里有再多想法,可是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面对着这样的三夫人,她除了劝解也实在不好多说什么的。
连王妃都无法解开的结,其余的人就更不好说什么了。明代这儿可以名正言顺拿来教训人或压倒他人的名目很多,“孝”无疑是其中最让人无法反驳或质疑的大道理之一。连皇帝都不敢背负上“不孝”的罪名,底下的人就自然更不用说了。
为了让这种死结不要再纠缠下去,也为了让二哥一家能够真正解脱,璇真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他们一把。自己对于这其中的内情,还是有了解的;而且身为一家人,她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受苦却不闻不问。于是,在前去延寿拜访的时候,当房间里只剩下洪氏与自己的时候,璇真将自己的心意委婉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她能理解二哥二嫂的难处,如果对方愿意,那么她肯定会助他们一臂之力。当明白到璇真的话中深意时,洪楚月吃惊地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小姑子。璇真的话语里,没有一句提到三夫人下毒的事,可是她的意思却清楚地表明,二哥身体不好,恐怕跟三房的“手上事忙,无暇照料”有关。洪氏为人聪明,自然能听出小姑子的意思。但是,就算明白了也好,她也不可能直接将此事说出来的。因此洪楚月在最初的惊讶之情过去后,不由得深深地叹息一声,拉着璇真的手,对她说道:
“自古以来,孝顺父母乃是人伦之首、天经地义之事。如今搬到外府住的事儿还不曾完全定来便是这般,我与你二哥心中也已万分不安。母亲那儿,还是待你二哥与我好生去侍候便是了,想来日久天长,母亲也能体谅我们的苦心,不再恼咱们了。你二哥为此事,正自日夜担忧,难为你、好丫头,还能这样替咱们周全。好妹妹,咱们今日说这些,只好放在咱们心里、放烂了才是。免得被人听了去,万一传进父母长辈耳朵里,又惹得不安生,这又是何苦哩。”
听着洪氏的话,璇真已经知道,对方在感谢自己的同时,更希望自己不要将那种“猜测”(其实就是事实了)泄露出去,这是朱佑樬一家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形。面对着对方的请求,璇真当然答应了下来,只是在心中,肯定还会为二哥一家感到难过。这时,她听到洪氏的叹息声仍然在耳朵盘旋着,那种无奈,如果不是深有体会的人,恐怕也很难了解吧:
“再怎的说,父母便是父母,哪里有咱们这些小辈说话的份儿。如今只盼母亲气顺了,让咱们好生孝顺她老人家方好啊……”
即使心里有不满、即使心中有畏惧,可是由于有那个比天还大的“孝道”,因此不管是洪氏还是朱佑樬,在人前人后,都不得不收敛起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极力表现出低姿态,为的就是好与私下里已经完全不再讲理的母亲和解。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正常的愿望,也实在不知能不能有真正实现的一天。
在这样的令人感觉不安的氛围中,内庭当中又渐渐传出一个让人皱起眉头的流言:说是三夫人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要是有人问起流传消息者、三夫人得的是什么病时,对方多半是摇头晃脑、一副叹息不已的样子,并且煞有其事地说:
“这还用说的?自然是念子之病了!”
但是到底是什么病,谁也说不上来,只有锦华堂那里那些贴身服侍三夫人的宫女们,才察觉到对方因为心情沉重而越发显得憔悴。按照以往的规矩,王府中的主子们身体不好或生病,当然要由良医所的良医们前去诊治。在诊过脉、询问过那里侍候的下人们,曾到过三房看病的良医开出了一些安神定心的药方,几剂药吃下去后,锦华堂那儿的宫人们发现,三夫人晚上睡觉是能睡着了,可是每天醒来之后,依旧不言不语,沉默得令人可怕。
看到这样一个主子,服侍的下人们自然不安。锦华堂这儿领头的下人少不得就要到王妃面前禀告这些事情,这一来,王妃或府中各人就都前往过锦华堂那儿看视。可是说来也奇怪,无论是谁前去探望,三夫人何琼芝一概不管不理,简直就好像是完全不认识对方似的。看到这样的她,王妃等人也或多或少地猜到她这病跟最近与儿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