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得的机会,主公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一定能击败曹军。
而且夺取汉中有三点好处:①能击败曹军,得到东汉王室的褒奖和欢心。②占领汉中后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③占领汉中可以巩固益州,是立国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极力主张下,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拒绝谋士周群等劝阻,毅然进兵汉中。在具体的指挥战斗中,法正的出谋划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协助老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正的计谋击破夏侯渊军,使他的对手曹操都为之叹服,诸葛亮也常常为法正的智慧和计谋所折服。刘备夺取汉中,其兴汉的大业才真正达到了顶峰。
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任命刘巴接任尚书令,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三国志》记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起兵东征东吴。彝陵惨败后,诸葛亮慨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话反映了历史上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才干要远胜过诸葛亮,一代妖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乐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叹息法正不在的遗憾。
三国志里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作战,形势非常不利,后退是最佳的选择,但刘备大怒不肯后退,没有谁敢劝说。这时候,箭若飞蝗。法正于是站到刘备的前面,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得说“孝直,我和你一起走。”于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许靖原本不为刘备所喜爱,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厚待许靖,封许靖为太傅。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意见是相当尊重的。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达就不用担心刘备会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就不会落到曹魏手里,也就不存在刘备甚怒之下斩掉虎将刘封;法正若在,也许他真能阻止刘备的东征,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是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呢?法正若在……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为西楚而战的忠臣良将们
更新时间2005630 17:52:00 字数:1895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
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霸王)乃分其(二十八)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引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死的时侯年仅三十一岁。
西楚帝国最终覆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霸王本人的刚愎自用,拒绝接受大臣的正确意见,滥杀无辜失去民心,不善于用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前二O二年,连项羽最可靠的大司马周殷也叛了西楚,辅佐刘贾在九江反叛,以迎武王英布大兵。由李左车诈降,各路叛军会同韩信大军十面埋伏,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很快地楚军势孤,随着虞子期等大将的战死,钟离昧部又被分割包围,“汉鼓三通忽百万,楚歌四起缺八千。”项羽的身边最后剩下将不过周兰、恒楚,兵不满八千,连项伯也跑了。霸王真个是到了穷途末路!
再加上前面反叛了的英布、彭越等人,以及取霸王尸身的吕马童等五侯,是不是就真的整个楚汉战争中,就没有什么人肯替项羽卖命呢?我们回顾一下西楚帝国短暂的历史,发现其实为西楚而战的忠臣良将们并不在少数,关键是一帅无谋累死千军。不去说那众所周知的大谋士亚父范增,本人另外例举为西楚而战的最著名的四大忠臣良将。
第一,季布,楚地人,随项梁叔侄起事前就以任侠而闻名。季布这个人很讲义气、信用。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据说项家军的军师范增也是季布力邀相请下才出山的。季布擅长使一条画戟,文韬武略,兼有万夫不挡之勇,他参与了秦末汉初年的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譬如会稽起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季布帮助项羽东荡西杀,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他曾率部追杀刘邦,追得这位后来的汉高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西楚覆灭之后,刘邦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扬言有谁胆敢藏匿季布的,就罪灭他的三族。但还是许多的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季布。
第二,钟离昧,汉朐县伊芦乡人,钟离昧属于项氏的嫡系将领,一直是霸王身边的股肱之臣,其忠心有口皆碑。相传钟离昧擅使一条长枪,武艺精熟,深通兵法。钟离昧也曾参与了巨鹿之战等重要战役。前203年,他镇守荥阳,汉军重兵围攻却不能克,钟离昧稳住了楚军的阵脚,项羽趁机领兵反扑。钟离昧守荥阳为楚河汉界的划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项羽赢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项羽败亡后,钟离昧,去投好友韩信。刘邦忌恨钟离昧,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他。为了自保,韩信出卖了好朋友。钟离昧向韩信陈明了唇亡齿寒的利害,但韩信不接受,钟离昧被迫自杀。如钟离昧所言,韩信很快地也死得很难看。
第三,龙且,擅使长大刀,有万夫不挡之勇,勇猛不亚于九江王英布,在秦末汉初可以称得上是第三条好汉了。但是龙且遇事好冲动,不冷静,统率大军的经验虽然丰富,但总得来说是勇而无谋之辈。龙且一向最为项羽倚重,是西楚帝国中少数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当时“项王闻淮阴侯(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本来,项羽给龙且派了个副将周兰,但是周兰的正确建议不被龙且所采纳,韩信派骑将灌婴击之,截流水灌,半渡而击,大破楚军,斩杀龙且。龙且“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必在阵前亡”为西楚尽了忠。
第四,曹咎,属于儒将,其人擅使大刀,武功也还过得去。曹咎原本秦国蕲县的狱掾(监狱长之类的小官,可能还没这么大),有一次,项梁(项羽之叔)犯法被关到监狱里,是曹咎和栎阳狱吏司马欣(后来有名的秦国三帅之一)救了项梁,曹咎是项氏的救命恩人。后来据说曹咎在策反章邯时立了功,因此深得项羽信任,然后一路官运亨通,官拜大司马。曹咎担任重镇成皋的守备任务,项羽要他坚守十五天。但是刘邦趁项羽军被彭越调开之后,发兵包围了成皋。曹咎免战牌高悬,刘邦遣人百般辱骂,据说刘邦要汉军士兵人手一把菜刀,一块砧板,剁一刀,骂一句(泼皮出身的刘邦在骂人方面果然有一手)。终于激怒了坚守不战的曹咎,曹咎率军气冲冲杀出城来,被汉军包围歼灭了,曹咎城陷兵败,不得已自杀了。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太平天国的十二位“武勇”之王
更新时间200581 20:22:00 字数:3429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再到1864捻军失败前后坚持十八年之久。点燃的内战烽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兵锋所指纵横于18个省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社会进入到19世纪,世界的军事领域的战争已经基本上告别了冷兵器时代,进入了近代化的火器时代。但是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全面滞后,在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这一场大内战中,个人的武勇仍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带个人英雄色彩的军事指挥员,本文只是讴歌武勇与军事活动结合中的一些典范,带着一点点的悲凉,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来评选出天国历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位最悍勇的猛将,因而像一些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员就不在本文评选之列,比如石达开、李秀成等人,因为这十二员猛将的身份俱是王一级别的身份,故名为“天国十二王”。
萧朝贵:(约1820年1852年)广西桂平人,壮族。太平天国第一勇将。“勇敢刚强,冲锋第一”。萧朝贵被封为西王,八千岁。萧朝贵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重要领袖,每以“天兄下凡附体上身”感化将士,是金田起义核心领导人之一。参加了著名的永安突围,在向北进军的过程中一直充任先锋。1852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时被清军炮火击中,重伤不治。萧朝贵之死实际上是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与近代火器战争的一个碰撞,寓意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的趋势已无可逆转,武勇时代的逝去。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原名苤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绰号“四眼狗”。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随军西征。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1859年,陈玉成晋封英王。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解围失败,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1862年,他走寿州为叛徒诱捕,解送清营。5月8日,在河南延津县就义,年仅26岁。
林凤祥:(1825年—1855年)广西桂平人,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