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青和土土的感激之情写在脸上——开玩笑,用如此珍贵的盆为小孩子洗身体,这是做为村长作出的多大的付出啊!
由于营养好,小家伙胖得很,大约有6斤重。
我看着他沉睡的脸,在心里对他说:“宝宝你放心,从此以后,我不会让你和你的弟妹们轻易地夭折!”
受到这个事情的刺激,我明显地增加了和梅梅的“幸福”次数。
“鲨鱼”和“老虎”跟大方族留下的两名战士过得很好,也让我少了一些“喜新厌旧”负疚感。
转眼间冬天到了——幸福的人总觉得时间过得有点快。
族里所有的人都穿上了“毛皮鞋”,狩猎的战士们尤其满意这个发明。这个冬天没再因为天冷不敢出猎而短少过食物。
尽管我跟梅梅都不太怕冷,作为丈夫,我还是很宠老婆地给他做了皮裤和皮夹克。
这一身“时装”在族里一亮相,立码卷起一股风暴,部族进入了一个皮衣大发展的高峰期。
三天之内,连木青都高高兴兴地戴上了土土老婆给他做的皮帽。
冬季的狩猎工作还是由木驼带队,我主要是在享受“二人世界”。但出乎意料的是,梅梅对狩猎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兴趣——在原来的“大方”族里做“男战士”时间太长留下的痕迹。
没法子,我只好在多数时候带上她一起“上班”。
事实说明,梅梅在狩猎中的专业程度和职业能力,连木驼都叹为观止——从力量、速度、投掷的准确度到敏锐的观察能力,即使在整个族里都是首屈一指的。
有一天我费了好大的力气说服梅梅不要出去狩猎,而是跟我一起制作陶器——只有这件事能吸引她的注意力。
狩猎的队伍出动不到1个小时,我就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喧闹——怎么回事,狩猎队这么早就收工了?
接着就紧张起来——27名战士的后面跟了30多只狼!!
一名原汉土族的战士身上带伤——手臂上的皮肤被撕开了。
等所有人撤回围墙内,我立刻叫人收起了吊桥——也是寨门,我也想借此机会检验一下寨子的安全性。
一个小时过去,在几只狼被刺得鲜血淋漓后,狼群已有了要撤退的意思,我却不想就此收场——我让人从门上吊了一块起码有10斤的鲜肉出去。
这下子狼群有点骚动了,两只狼不顾一切地跃过两米宽的壕坑,却没有在门前不到20厘米宽的地面上站稳脚,直接穿在了壕坑里的木矛尖上。
等第三只狼基本站住脚,还没来得及跳上来咬住肉,就被我稍微放下了一点的寨门挤下坑去了。
头狼很不甘心地制止了部下的送死行为,长啸了半个小时后离去了。
如此大规模的狼群让我开始对狩猎队的安危产生了担忧。以后的几天里,我要求一起出动的狩猎队员不能少于35人,同时开始考虑弓箭的制作了。
狼群袭击的事件让我发现了现有围墙的局限性——只能被动防守,不能主动攻击。
为改进这一缺陷,我让木驼他们在围墙内插上一层与外墙桩差不多粗细的木桩,地面高度1米左右,顶部砍平,在上面沿围墙内侧钉上一圈木板。
这样原始人就可以站在上面看到墙外的情况,也可以对墙外的野兽发动攻击。
五天以后,我的弓箭一样都还没有制造出来,狼群又来了——带有明显的报复性质,这次来了近50只!
“靠!——马仔多就拽啊!”我鄙视地对头狼比出中指。
换来的是一阵长啸。
这一次狼群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战士们准备了大量专门用于投掷的短木矛——长度只有1米五左右——这是在梅梅的投掷技术启示下发明的。
敢于靠近围墙下10米范围的9只狼在我下令攻击后的一秒钟内就全部报销了,头狼被这种攻击的结果吓晕了头,有好几分钟没对狼群进行任何约束。
梅梅不愧为第一投掷手,25米开外的一只壮狼被她一次性钉在了地上,木矛直接贯穿了狼身——梅梅坚持不用短矛而用长矛的结果。
在狼群不敢靠近的情况下,我下令进行一次远程攻击:37根木矛一起投向了狼群。尽管狼群看到战士们举矛就开始退后,还是造成了4死11伤的战果。
头狼不甘心地长啸——它绝对不是为了食物来的,草原上还有丰富的动物可供它猎取,但我们这个部落是对它的部族最大的危胁,我和它之间有不可解的死结。
这个结只能用一方的灭亡才能解开!
我和头狼静静地对视着,它一定像我这样明白双方的立场,双方的眼中传递的是明白无误的信息。
我用嘲笑的目光告诉它——别费力气了,你还不是我的对手。
它在危胁我——你和你的族人休想再自由地离开寨门!
随后两个死敌之间没有任何沟通的必要了,头狼决定结束这次失败的进攻,带领它的部队返回草原。
我则加紧了对弓箭的开发进度。
要反守为攻,去攻击狼群的老巢,一定得有强大的远程攻击能力,才能弥补我们在人数上的不足。
弓箭的制造是一件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和制陶有得一拼——当然要看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了,后世所用的复合弓制造工序可以达到200多道,显然作为早期的弓箭不需要做得那么好,只要能将箭射到50米开外,如果还有足够的精确度和杀伤力,就能让我很满意了。
弓体最好是用柘木或柳木,前者硬度更大,后者弹性更好。
而离我们部族5公里内,只有柳树是最容易找到的——河边大量的是柳树。
为了安全,我要狩猎尽量不要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特别是一定不要到达草原,在河边取点直径10厘米左右的弯曲的柳枝,对战士们来说,还是相对安全的。
柳枝取弯曲程度和形状都相近的为一对,中间用成年公羊的角(截取最粗的那一段)联接,就成了弓身——这还是成为了复合弓,超出了早期弓的单一木身的阶段。
后来羊不够时,我还是做了几张纯木身的弓,为自己的“破坏历史发展进度”行为作了一点点补偿。
弦采用的当然还是鹿筋,但要选取粗细均匀的,并经过用力拉伸的考验。
箭则用一般的硬木就行了,但要削到笔直,粗细均匀,也是一件很细的活。
箭尾当然是现成的:锦鸡的尾羽。
箭镞的材料让我费了一些心思——是用骨质的,还是用陶制,结果最后比较下来,狼牙的“犬牙”部分是所有材料中最好的,骨磨制和陶质的则差不多,在狼牙不多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采用了后两种——在40米左右的距离上,可以轻易地射入柳树5厘米左右的深度。
这对于狼群来说,应该是有一定的杀伤力了。
研发工作持续了大约20来天,这期间狼群只来过一次,不过规模小了很多,只有16只狼;而且隔得很远,也很分散——只是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头狼还是沿围墙找到我,又一次用目光危胁了我,才恨恨地离开。
“等着,下一次——该我找你了!”我吼道。
虽然它肯定听不懂普通话——要是在四川盆地,我会用四川话恐吓它!
在40张弓,100根弦和近1000支箭制作好以后,我组织了大概一个星期的紧张训练,梅梅是最明白弓箭作用的,也是进度最快,精度最高的神射手——我只神气了一天,就被她抛在了后面。
木驼也在三天后超过了我。
一个星期结束后,我在所有的战士中处于中下水平。
我召集族中所有的战士——包括梅梅——作了番战前动员:将一只重伤没死被活捉的狼当场射死,然后在一秒钟内,这只可怜的狼身上射进了37支箭。
“出发!”这是我叫得最大声的一次。
“出发!出发!出发!”37个猎手的声音响彻云霄。
三个小时的强行军后,我们到达了草原边上。
“我又来了!”我大声地宣布。
可是没有任何回音。
狼群到哪去了呢?
我没指望一到草原就得到狼群的热烈欢迎,每名战士都被要求带了三天的干粮。可是到了天快黑时还没见到一只狼,我还是有点急燥了。
我要求战士们撤回森林边上去宿营——就是点起四个火堆,我们则坐在中间。
当月光满天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点疲倦了,有一半的战士已进入梦乡。
就在这时候,醒着的人都听到了一声凄厉的狼嚎……
第十二章 福有双至
“狼来了!”
关键时候我想起这句经典的台词。
看来不用我去找狼群,只要在夜间生起火堆,即使是在如此明亮的月夜下,数公里外还是能够轻易地发现的。
狼群怎么会容忍人类的活动范围随便地扩大到它们的势力范围内呢?
只是它们怎么会想得到,这一次我们是转守为攻呢!
我让木驼带领三名刘翔级的战士各守在一堆火边,其他人都随我后退到树林里。所有的鱼网都连在一起,拉网用的藤条牢牢系在树上,建起一道高两米左右的网墙,长度达到200米左右,中间留了一个1米多宽的缺口。
布置完成后,我走出从林回头一看,战士们都埋伏得很好,藤网由于不反光,最多只能在月光下看到像蛛网一样的一点迹象。
然后我走到火堆的最中间,和四名诱敌的战士一起举起长矛高吼:“出发!出发!”——这是战士们最熟悉的上班仪式。
首先出现的是头狼,它在离火堆大约有15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冬天的草原上,还青青郁郁的草并不太多,头狼肩部以上的轮廓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头狼长啸了一声,三只比较壮实的狼从草从中钻出来,慢慢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