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思人,感慨万千,悲恸地说:“悲乎,足下!”后来人们将最忠诚、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其典故就是打这里来的。
这种木屐后来传到了日本,就变成了日本人最爱穿的鞋子,不知道他们穿着这种鞋子的时候,会不会知道在这双鞋子里面隐藏的如此感人的一个故事呢?
晋文公焚烧绵山之日,正值二十四气节中的清明的前三天,文公回到国都后便令全国上下每年从那天开始一月之内不得举火炊烟,只能吃冷饭,谓之禁火,也叫禁烟,或者叫做寒食,这就是现在“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到了三国的时候,曹操认为这件事影响到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就发布了《明罚令》废止了禁火,不过我们可爱的中国老百姓们都是很念旧的,所以寒食节这个传统习俗依然还是流传到了今天,只不过把冷食的时间改成了三天或一天。另外,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们还是很聪明很懂得创新的,他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寒食的特点,纷纷创造出一些特殊的寒食节食品,凉菜冷食花样百出,形成了与岁时节日相联系的风味小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品种和习俗,古时有麦糕、环饼、冷粥等,如今则更注重“应令尝新”,也就是说吃些应时应景、新鲜而有季节特色的食物。
江浙一带习惯吃青团,是用新鲜艾草或雀麦草汁和着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的。油绿如玉的青团,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在闽东,家家户户则要煮“乌稔饭”。它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此外,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吃芥菜饭,据说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在泉州及闽南一带清明常吃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此类食物品种多样,荤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类似的还有温州人的清明饼和潮汕人的薄饼。
晋南地区清明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晋北地区,则习惯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节前要蒸“子推馍”和做面花,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馈赠亲友。
第二年清明时分,文公又率众臣到绵山焚烧林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文公坚信这棵树是介子推的英魂显灵,便将柳树命名为清明柳,还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前插上柳枝为介子推“招魂”,登绵山踏青,扫墓野祭,抒发思念之情。这就是现在“清明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离太近,到了唐宋以后,人们渐渐地就把这两个节日混成了一个节日,而祭奠介子推的习俗也慢慢演变成了祭扫先人,于是,每当到了清明时节,大家都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家人扶老携幼,带上供品,三三两两,先先后后地,纷纷走往自家的祖坟,烧一点纸钱,清理一下祖先的坟茔,寄托自己的哀思。
现在的清明节已经完全演变成单纯的扫墓了,其实古代清明节的习俗是非常丰富的,一方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天气,春游、放风筝、踏青、种树,另一方面也祭扫新坟、旧坟,悼念逝者。相传古人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都要来到户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健体强身,比如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等。由此可见古人真的要比现代人浪漫得多,扫墓与踏青相融,追缅、祭奠先人与赏玩春光叠合,既有祭扫亡灵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其实清明节不就是应该这样吗,适时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充满了生命与希望的春天已经到来,天气清朗,万物萌动,风和日丽,大家一起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生灵死魄,阴阳交融,共叙离别的思念,一起在田野里,敞开胸怀,放飞心灵,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介子推地下有灵,如果知道了自己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后人不可或缺的习俗和节日,也应该欣慰有加,含笑九泉了。
17 打开称霸的道路
内乱平了,功臣也赏了,革命既已成功,现在就应该发展经济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使文公和他的一帮大臣更加了解民间的疾苦,更加明白安定和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于是他们汲取各国经验,整顿国内政治,安抚人心,省刑薄敛,通商礼宾,拯寡救贫,晋国很快便强盛起来了。
国家一富强,晋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应地提高了,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周襄王郑特地派了两个特使宰孔和内史叔兴来到晋国,向文公颁赐侯伯的任命。这可是与当年齐桓公同等的荣耀,晋文公非常兴奋,将两位特使以诸侯的级别好好地招待了一番,住的是宗庙(最高级别的宾馆),吃的是九牢(最高级别的大餐),临别的时候还送了不少珍贵的纪念品。宰孔和叔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回去后自然少不了要在周襄王面前帮文公大大地美言几句,襄王一开心,就把晋国列入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派往晋国的使者接连不断。春秋五霸中其他四霸都是费尽心思求取霸业,晋文公的霸业,倒更像是主动送上门来一般。这才是真正的霸主风范。
周襄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形势使然,当今天下危机四伏,齐宋等大国又已一蹶不振,只有晋国自内乱结束后欣欣向荣,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周襄王必须未雨绸缪。
他第一个担忧是:王室南方的郑文公自从投靠了南霸天楚成王,胆子变得越来越大,先是欺负自己的老伙计滑国(姬姓,今河南偃师缑氏镇),接着又扣留了自己派往郑国为滑求和的使者伯服,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他第二个担忧是:王室西边的狄人(此为赤狄族,非重耳之母家白狄)和王子带勾结,对自己的王位虎视眈眈,这两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突然爆炸!
为了解除目前越来越危险的局势,襄王决定一方面交好晋国,一方面跟狄人和亲,娶了狄君的女儿叔隗(这个叔隗不是先前嫁给赵衰的那个叔隗,刚好同名而已,不过这两个叔隗都是赤狄有名的美女,有“前叔隗,后叔隗,如珠比玉生光辉”的艳名)。
襄王犯了个大错误,并不是所有老头都跟重耳、赵衰那般能消受艳福的,叔隗这个美女就更喜欢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偏偏襄王的那个倒霉弟弟叔带长得玉树临风潇洒倜傥,还有广阔的胸肌加强健的臂膀,一下子就把叔隗给电晕了。这两个饥渴的家伙真叫一个王八对上乌龟眼,一时间,天雷勾动地火,地火引燃干柴,相见恨晚激情勃发春风一度半晌贪欢,完全完全fall in love了。
笔者并非一个男权主义者,叔隗选择了自己的爱情,这本也没有错,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襄王很快知道自己戴上了自己亲弟弟的绿帽子,大发雷霆,将叔隗贬入后宫,封锁其门,只用狗洞送饭食进去。叔带见事情败露,就仓皇逃奔到狄地,把叔隗被贬的事情跟狄君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那狄君本来就跟叔带有一腿,又听说自己的女儿被关了,不由大怒:“好你个周天子,竟敢虐待我的乖女儿,寡人非把你赶下台不可!”
于是,狄君给了叔带五千兵马,让他去给自己报仇。五千兵马其实不多,可惜襄王这个周天子其实只是个花花架子,手下只有一些中看不中用的甲士,根本不够人家玩儿的,三两下就被狄兵打得落花流水。周襄王乃大喊一声:“让领导先走!”就跑出王都逃之夭夭了。叔带于是率狄师攻占王都,抢了叔隗,跑到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南)自立为王。
周襄王扔了老窝后,狼狈地逃到了最近的郑国,那郑文公早就当了楚王的奴才,哪里当周王是一回事儿,跟他虚与委蛇了一番就是不肯帮忙。襄王无奈只好派人到各国求援,希望能有个好心人能可怜可怜他,帮他夺回原本属于他的东西。
然而很可惜,当时天下乱得很,各大诸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没事儿的捣蛋,你掐我来我掐你,闹得不亦乐乎,根本没人管堂堂周天子的事。只有秦穆公颇有政治头脑,他觉得这是自己称霸的大好机会,就派兵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渡河去送周襄王回朝。狐偃得知了这件事,赶紧跟文公建议说:“过去齐桓公能建立霸业,做了诸侯之首,就是因为他搞出了个‘尊王攘夷’那一套。现在我们要称霸,就得也搞那一套,如今天子蒙尘,正是我们的大好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被秦国抢了头筹,咱们就亏大了。”
事有疑便求于卜,文公拿不定主意,便召了太卜郭偃前来卜算凶吉,文公抽了个上上签(黄帝败蚩尤之兆),不由大喜,派使者送了很多礼给革中之戎和丽土之狄,打开东进的道路,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称霸之路大步进发去了。秦穆公也是很想勤王的,不过他没有晋国人聪明,不知道用钱买通道路,只好待在黄河边,眼睁睁地看着文公迈上了成功的康庄大道,心里那是一个揪心啊!
晋文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35年的春天,文公派左、右二军东下(晋为次国,有二军),驻扎在阳樊(今河南济源县东南)。接着兵分两路:一路由狐溱(狐毛之子)率领围攻温地,一路由赵衰率领到郑国汜地(汜音犯,今河南省襄城县南)迎接周天子返国。温地的人们得知晋军救驾,大兵压境,就开门献城,迎接晋军。叔带带着自己的小情妇叔隗正准备乘车逃跑时,被大将魏犨赶了上来一刀砍掉脑袋,做他的风流鬼去了。又有士兵抓了叔隗带到魏犨面前询问如何处置,魏犨这个大老粗哪里懂得什么怜香惜玉,他看着梨花带雨瑟瑟发抖的美女叔隗,怒道:“这个狐狸精留她干吗,你们给我乱箭射死她!”(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