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必须有稳定的农业和强大的经济做基础,因此科技领先刻不容缓很快徐光启京城的府中聚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技术带头人,有木匠,铁匠,陶瓷匠,有种植专家,也有水利专家等等徐光启按朱显波我的意见将他们分成两拨,一波搞农技,一波搞工具武器等十万两银子盖起了两个大学堂,或者说实验室,反正,徐光启也挺能折腾,按照朱显波的吩咐,尽快铺开摊子,然后面对全国招生每个学堂几个进士负责收集那些带头人的先进经验加以记录修订后印刷出书然后拿这些书进行广泛的培训一时间,京城有如建立了一所大规模的高等技校,有经验得学文化,有文化的学经验,很是热闹,朱显波很是开心搞科研嘛,人才储备很重要条件终于成熟了,找来李明德,黄鸣和工部尚书沈万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三位为皇上真知远见所折服但是对于徐光启的秀才身份耿耿入怀,无奈皇上心意已决成立科技部,尚书一名,侍郎两名,今后与工部并列,工部负责项目工程预算计划等科技部专门负责先进技术的实验实施和修订每省州府衙门也设立专门专员,等人员到位就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指导当地工农业生产等很快徐光启的潜能发挥了出来,当然,朱显波和张蕾他们几个的电脑也功不可没要不怎么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群女人在支持呢,套在他朱显波身上太贴切了张蕾她们每天查资料,然后写出提纲来交给朱显波他复习下再去徐光启的课堂讲课,有时候直接把一些详细的内容抄给徐光启然后再让徐光启等人传授给工匠、技师们一时间,变化最快的就是冶炼技术,现代技术在明朝,当然给力,好的钢材陆续出炉,用在刀剑上,铠甲上,效果十分明显而随着各省科技专员的到位,老百姓对朝廷的支持度也逐渐上升,老百姓就是那么朴实,一般来讲都是信任政府的,何况是免费的技术指导呢在朱显波的计划里,先优先农业发展,整修水里,让老百姓吃饱饭,不跟着起义军走,他才有心思带领大明朝着强大的路上安心的前进有时候甚至想让张蕾、周涛等人出面帮助徐光启,但碍大明的规矩,加上自己也需要这几个女人帮助,只好作罢建贞元年九月,科技部在朱显波的强推之下正式成立,徐光启任尚书,侍郎空缺朱显波的意思是让徐光启从技校里招人,这科技研究本来就是很专业的,匆忙拉个书生当副手不合适这样也能吸引很多人才投靠徐光启朱显波现在十八,只要不贪恋女色,正常情况下活过五十六十已应该没问题,那么能取得多大的政绩,徐光启的科技部可就肩负着火车头的使命现在这个火车头终于造出来了,慢慢的再增加发动机功率朱显波终于开始心里踏实点了,自从穿越到明朝以来,除了几个美女让他开心外,其他的事情真是一团糟,成立科技部也算件大事,还是件正面的当然光把希望放在徐光启一个人身上还是不行,崇祯不是也有徐光启吗,虽然自己比崇祯有先见之明,但要想挽回颓势,必须尽快化解国内矛盾,将民众的怒火导向国外才行,他这个皇上也才有空间施展才华当皇帝嘛,无非是选拔忠良,任用贤人,广施仁政,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善良的这一点朱显波有信心做一个太平皇帝朱显波平时玩电脑游戏知道,自己处得这个时代正是世界的航海世纪,而大明的前几任皇帝是下令:片帆不能出海,导致航海业、造船业严重滞后,如何抵挡住西方凶猛航海潮,这个才是最伤脑筋的另一方面,命王拓组织人马寻找三宝太监郑和传人的事情也一直没有停止,包括航海图,我那些曾经的梦想,因为我已经当上了皇上就要尽可能多的去实现这样一来,锦衣卫的改革则被我延后了毕竟眼前的科技才是最最重要的但愿徐光启和那些进士们不让我失望朝廷救灾,强兵处处需要花钱,科技进步了也许能帮朱显波省下不少钱说到用钱,那几百万募捐而来的钱该想想办法让他下崽啊,不然坐吃山空
第五十九章 铸造新币

而杭州巡抚也没让朱显波失望,陆续有银子运抵京城,据说那宋会杰为了感谢皇恩,替孙子向朝廷又捐了二十万两白银而许多地方富绅的纳税捐赠热情也高涨,朱显波知道这里面有王拓的功劳肯定又查出些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了,那些富商们不想得罪朝廷,怕事情败露反正自己现在缺钱,为了钱,缺点德也是没办法的将来再好好补救,当皇帝的把治安搞好,把贸易线路弄顺畅了,商人还是会拥护的有了启动资金,朱显波努力翻阅资料,查电脑,发现,想尽快来钱,铸造币是最简单便捷的办法,这皇登基,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把李明德和户部尚书张瑞图两人找来,商量了好几回合,两人基本同意,毕竟总比看到朝廷库房底朝天好啊到时候无钱发俸禄发军饷怎么办?
但朱显波我不想和历朝历代一样,既然是铸造币,得有点鲜花样,当然最重要得是朝廷能赚钱一打听全国有九个造币厂,这太乱了,于是下令撤并,大部分设备人员挪到天津成立铸币总厂,南京设了一个铸造分厂其余的全部改行或者撤销张瑞图担心造币厂不够用,但是很快就意识到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张爱卿,我们这次铸造币,要分两步,第一步是普通铜钱,和前朝一样,样式稍微改动就行,第二步嘛是铸造银元”
“银元?”张瑞图没听过这玩意,不能怪他,他不是袁世凯要不是明朝落后,朱显波还想造RMB呢“现在市面流行碎银交易,每次都要称重量,十分不方便,以后由朝廷铸造统一的银元用扁平圆形状,面额只出两种,五元和一元的,一银元换铜钱一千十元换一两黄金”我耐心的跟这个财政部长解释“那铸造银元的材料是用白银吗?”张瑞图有时候真笨,可能是整天管着钱掉钱眼里的缘故,原谅他“废话,不是白银还能长期流通吗,我大明的银元将来要流通全世界的不过为了工艺方便你们可以加入些其他诸如铜之类的金属合炼”朱显波知道张瑞图没干过,只得提醒他“你们将全国铸币厂得能工巧匠几何起来研究下,有难度就找徐光启商量商量”
“皇上,这徐大人”张瑞图似乎不看好徐光启,这也难怪,一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书生,平步青云不说,还要参与造币这么宏大的事情虽然已经被破格晋升为科技部尚书了,但谁知道是不是靠着皇上的裙带关系呢,说不定骨子里是个草包“人尽其才,朕不会看错人的,你以后还要在朝廷和生活上多关照关照他”朱显波当然知道徐光启的厉害,历史书上写的啊,“还有这次朝廷铸币,可以考虑回收部分老币,但是银元全部发的,发行后可以直接拿到市场和民间兑换,同时宣布我朝的流通规则,今后为公平交易起见,碎银和现银将要求逐步退出市场只有大宗商品和海外交易时允许使用银条、银锭”
“这个微臣随后就去办,银元既然是按面额计算,就省下很多交易短斤少两的摩擦了,相信老百姓也愿意使用”
“这个可不一定,今后我大明朝廷的银元,不能按十足一两铸造,不然朝廷亏死不说,何时才能将大量流通的银元投入市场啊,市场投入量不够,还是流通不起,就按百分之五十的足银铸造,库存银两除了留下一个月得开销外,然后将碎银兑换回朝廷继续铸造”
“皇上,这不足分量,会不会影响兑换啊?”
“当然会,不过交易的方便肯定会促使大家兑换的,还有,朝廷要加大宣传力度关键是上行下效”朱显波不担心兑换,还是担心数量不够,流通不方便,几百年后的纸币还不是一钱不值,关键是这个国家认这个符号就行了,另外,谁让我朝廷穷呢,总要赚点利润“微臣明白,希望这银元大行其道,为我大明,为皇上聚集财富”
“你说什么呢?靠这个聚集财富?”这家伙把我建贞皇帝想得这么小家子气哎“还有,银元一旦出厂,朝廷大员和宫廷开销一律先行,全部银元替换原先的碎银,和银锭,银条,各地方衙门和朝廷在个地方的铸造厂,制造厂也用银元采购交易,但凡有抵触情绪的不轻饶为了集中力量,部分铜钱铸造可以移到南京分厂去,天津先集中力量铸造银元银元一面印壹元和大明中央银库制,另一面,你们先想个图案上去,标上铸造年份”
有了全国的铸造厂师傅和能工巧匠做基础,铸造银元不算什么难事,很快印有“大明中央银库制”的银元送到了朱显波手里他第一次看到这货真价实的宝贝确实比看到银锭疙瘩兴奋许多,何况这以后就是我的资本啊,是我大明的主要货币之一接着朝廷上下开始大量使用起来,这玩意确实比碎银受欢迎,一块一块的和铜钱一样,还有五元的,日常开销带上几个就够了,再也不用称来称去朝廷的公信力就是这么好,别管足不足,反正他就值一元,能换一千铜钱,两个五元就能换一两黄金不是大买卖,五元那可是个大家伙了民间的白银不断流向朝廷的同时,也解决了流通不方便的问题,真是天才啊,朱显波有点佩服自己了,而且随身携带银元视乎成了身份象征,一时间,富商官员上馆子,进戏院,都显摆起来,不用再被人说银两不足,成色不好,好不得意王公贵戚们也十分喜欢,那些女人们加兴奋,大夸皇上聪明多的商人居然也大量兑换,尤其喜欢五元的,估计是拿回去当收藏品了看来我得多造点五元的出来供给这些商人哈民间接受就好,接下来就是提高工艺和改善样式了,努力做到既实惠又美观,最好把我建贞皇帝的大头像搞上去,当然关键的还是收益问题,收益最大的当然是皇上和大明朝廷,张瑞图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同时,也有不少进账,库存几乎翻了翻,日常开销顿时轻松了许多朝廷官员对于皇上铸造银元也觉得十分颖和大胆朱显波铸造银元,赚取利润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为了交易方便,繁荣我大明帝国的商业,将来逐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