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26 11:49:50 字数:820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解放军东海舰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将所有人,暂时安顿在了金塘岛,但毫无安全性可言。来自大陆方面的威胁,实在太大。
王直心里也清楚,从作出决定,要保护这二、三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始,巨大的麻烦就产生了。原本以为这些人全是犯罪团伙、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范畴。哪知道基本上都是无辜的。解放军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直没想着,仅把这句话当口号。所以只能冒风险,扛下责任。
虽然不知道明军有多快,会攻过来,但首要的问题,还是把所有人都安置好。金塘岛上房舍很多,住不成问题,至于吃,虽然东海舰队有存粮,最终还是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幸好金塘岛不小,山多,四边全是海,还是有点靠头。最大的缺憾是离大陆太近,生命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
王直将东海舰队的船,全停泊在岛东南面的一个带码头的港湾里。附近现成的房子,特别多。完全可以容纳所有人。四周有几个比较高的山头,在那上边远眺,甚至隐约可以看到北仑港的动静。王直命人带着望远镜守在上边,一有异常情况,就放倒消息树。这样一旦明军出海打过来,多少有个防备。
形势很奇妙,大明朝的官军占着大陆,解放军只能屈就小岛。与21世纪的情况相比,简直完全相反。更要命的是,这金塘岛离大陆实在太近。不如改叫“金门”算了。
张四维等十六位明军俘虏,原本关在木瓜丸里。带下船,被愤怒的民众发现后,要求严惩。丰臣秀吉也很乐意这么做,就和手下忙活起来。说着也奇怪,新入伙的这两、三万人里,虽然绝大部分是大明人,也混杂着少数高丽裔和扶桑裔。想那就在约两年前,江浙沿海这边的商贸、渔业还是挺发达的。虽然朝廷明令禁海,可离太祖那会,很遥远。百姓们早已不当回事,甚至根本就忘了。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下,连有些高丽人、扶桑人都过来讨生活。不料,朱纨上任后,严厉依照法令,执行禁海,才有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大明人、扶桑人、高丽人再加上葡萄牙人,解放军东海舰队的组织还真复杂,就好像21世纪时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一百三十四、“老板”之意
更新时间20111226 11:50:32 字数:1322
待到王直从附近的山头查探地形下来,解放军战士们已经在码头上堆起柴草。而十六位明军俘虏,就被绑着,扔在中间。按着丰臣秀吉的意思,先用火烤熟,再丢海喂鱼。
那边已经围起许多人,王直也带着亲随们,走了过去。碰到的人都尊称他为“老板”,并把路让出来。王直已经把自己特殊的“别号”向新人们,宣告过。大家也都知晓,原来这个俊美年轻人,竟然是整支舰队的头领。虽然是扶桑人,却讲一口让许多大明人都望尘莫及的,标准、流利的官话。并且取着个极其威风的“称呼”——“老板”。21世纪的人,已经根本不能真正理解这个“名词”背后的含义。可在16世纪,尤其是江浙沿海的百姓,却深有感触。太祖有旨:“片板不入大海”,竟然有人敢取作“老板”。“老板”者,意喻“下海已久”。光见此名,就知道,大大的叛逆。在大明朝,用这称谓,如果落在官府手里,足以施极刑、诛九族。21世纪的“老板”们,应该庆幸,生对了时候。尤其那些“下海”经商的。
王直无意间在普通话中,“首创”了“老板”这个新词。并且随着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扩大,广为人知。甚至到了21世纪,已经在口语中普及化,专门形容“商人中的头目”。而最初发明这个词的“王直”,也的确就是“商人中的头目”。“老板”这个词一直流传了500年,不知道算不算,百姓对王直变相的纪念。
王直来到那堆柴草周围。丰臣秀吉迎了过来,想让王直牵头进行点火仪式。王直接了火把,便更进一步,凑过去,预备开点。里边的明军俘虏,早就哀求不止。见了这番状况,更加起劲。因为他们也知道,只要王直改变主意,自己就不用被火烧死。反之,一点上火,就在劫难逃了。
因为四周嘈杂,张四维冲着王直,大喊起来:“莫烧死我,饶我一条性命,我可是正五品的将军。”
王直也大声回道:“烧的就是你,看你熟了之后,还值几品。”把敌将烧了,虽然残酷了点,却可以壮声威、涨士气。对于大幅增员、鱼龙混杂,又处境危险的解放军队伍,的确有好处。
张四维又喊着:“我对你还有用。烧了我,你会后悔的。”
王直当然知道留着个敌将,好歹也算筹码,关键时候,还可以凭此和明军谈下判,谋求和解,互不攻击。所以不肯轻易放了,从普陀带着过来。但现在形势又有改变,解放军和明军正式交过手,并且杀了对方不少人。更是与两万多名“海盗”,结成了一体。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已深,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些人质,来谈判和解。再次相遇,必定是死战。因此王直见丰臣秀吉要烧人,也就由着。
于是王直回道:“留你无用,烧了,反倒可以鼓舞军心。”
张四维愣了愣,又喊着:“我可以帮你取舟山。你屯在这金塘岛,西近大陆,东贴舟山,受两边夹攻,非长久之计。不如过去舟山,那里靠海有城,进可攻、退可守。比这强上十倍。”
王直听着,也愣了。由于临时救下二万多人,缺乏长远打算,所以暂时落脚在这被称“金塘”的岛上。刚刚也上山,看了地形,确实心有余悸。在班杰明的海图上,这一带标示不清。金塘岛比预想中,大多了。这就意味着,解放军根本无法守全四周,一旦明军过海攻击,到处都是可以顺利登陆的破绽。解放军东海舰队,兴许可以直接乘船,从海上突围,一走了之。可刚救下的百姓,又难逃一死。
所以听了张四维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便回应:“也好,留你性命,帮我解放军,去拿那舟山岛。”接着让人撤去柴火。
一百三十五、攻取舟山
更新时间20111226 11:51:05 字数:775
第二天早上,解放军东海舰队的船和人都沿金塘岛水、岸两线向东移动,来到与舟山岛相近的东端。接着开始由船载着来回接送,进行向舟山本岛的登陆。
朝廷实施海禁,要打要杀,使得这片区域已无其余人丁。解放军东海舰队放心大胆地行动,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在舟山岛上整顿好作战队伍后,解放军东海舰队又沿水、陆两线,向舟山城进发。
一切非常顺利,虽然逼近城时,被官军及民工发现,使得他们全部退入城中,并关上城门,做出抵抗姿态。但当他们又发现,陆上而来的不明队伍的领头,竟然是自己的将军时,马上把城门打开了。解放军战士们直接进了城中,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便占领了。
舟山城里守备极为空虚,就算是强攻,也不在解放军的话下。更何况他们还如此“配合”。原来驻在舟山岛上的绝大部分明军,都还困在普陀那边,过不来。解放军也算捡了个顺手便宜。
舟山城经过不知几朝几代的经营,颇具规模。除原有的生活用具及设施,明军也在这里,储备了大量军粮和辎重,甚至包括三个仓库的火铳、土炮及弹药。也都给解放军落着了便宜。
最让王直高兴的是,这边连造船厂、铁匠铺都齐备。而那些民工杂役里,也有不少精通技术的匠师。王直觉得完全可以借此,发展壮大解放军东海舰队的实力。将所有人都收拢过来,安置妥当后,王直便开始细细谋划起来。
解放军最紧缺的是,枪支弹药。从葡萄牙人那里抢来的火枪,本来就不多,加上少数出现损坏,只能武装一百多人。剩下的人除了操炮,都在使用冷兵器。其中日本刀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在打击海盗的过程中,收集的。大炮也缺铅球,如果遇上强敌,不消一会,准全都哑上。有了舟山城以及大批工匠作基础,王直认为可以重点解决这方面问题了。毕竟解放军从日本远道而来,处在大明沿海这种凶地,不但要小心谨慎,加强军备也是很必要的。
虽然解放军最终的归宿,很可能还是日本,但需要在舟山驻屯一段时期,就把这里当做根据地,好好发展一番。
一百三十六、造枪铸弹
更新时间20111226 11:51:31 字数:747
虽然解放军东海舰队攻占了舟山,危机并没有解除。舟山岛离岸也不远。那个从大陆延伸出的狭长半岛,就与舟山城隐隐相对。极大缩短了两边的距离。所以解放军战士们片刻不敢松懈,整军备战。
城里的铁匠铺,风风火火、通宵达旦地开工了。工匠和士兵们一起熔铁铸球,为船上大炮预备新的炮弹。在包括班杰明在内的葡萄牙人指导下,修理、制造枪支,也成了重要项目。所能收集到的铅,也全加工成了丹、丸状,用作子弹。仓库里的火药储备还算丰富,足够一段时间的用度。保险起见,木炭、硫磺、硝石全都分开存放。解放军战士们也各取了不少,磨细混匀。
由于中间相隔的海域不大,解放军和明军彼此的船只,远远地都能照上面。明军亏在船小,数量也不多。解放军的船大,可真正能发挥出较强战斗力的,仅有三艘。双方都明白,一旦冲突上,必是恶战。尽量都小心谨慎,没有充足把握,不敢轻启战端。由于船只不行,跨海攻击也非常不便。只能先不温不火地对峙着,暗地里都卯足劲头,预备决战。
明军本来从民间征缴了不少船,可大多都归舟山支使,被普陀上的那把火,烧得差不多。不待邻府援助的舰船到达,根本没法发动攻势。因此也不得不缓着了。
很多时候,陆军兵马再强,海军跟不上来,也是白费。想当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就是吃了这样的大亏。在陆上纵横一时,却对只隔一条海峡的英吉利,望而兴叹。假设那时的坦克可以直接过海,希特勒早把伦敦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