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王直在迷迷糊糊中,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而且是非做不可的决定。那就是接受大明的招安,并促使大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其实人的许多重要抉择,往往都是在神智不清的时候,下了决心。因为只有这种时候,最容易改变固有的观念和判断。就像马云在蹲大便的时候,想到要让“淘宝”改名叫“天猫”。而脾气很倔的人,一旦做了决定,又是很难回头的。王直和马云好似同属这一类人。
决定“应召”,可不一件小事。这直接关系到解放军的战略走向,甚至是存亡大计。“东进图强”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有利抉择。但是王直现在却变了主意,西去大明,接受招安。不仅个人的命运,变得凶险难测,而且连带使得解放军队伍同样前途未卜。
但王直觉得有必要这么做,不单是为了“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军“东进美洲”之后,可以从大明调送人口,去搞殖民开发。王直是傻瓜,所以他永远把“爱国”摆在第一位。而不是像某些人,习惯于口头上义正言辞地表态,而实际作为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既然王直重新下了决心,那么很快整支解放军主力都因这巨大战略调整,而牵动起来。战士们是否跟随前往大明,全凭个人意愿。不想去的,可以先留下。王直这么做,其实是在预备后手,毕竟“改革开放”只是先期目标。日本,解放军还是要来的;美洲,解放军也还是要去的。解放军东进的意图并未改变,仅仅是推后而已。不想现在过去大明的战士们,未来就可以是东进的骨干力量。在王直的眼中,这些人反倒更忠诚。相比之下,吵着嚷着,要回大明,接受招安的王滶及其同伙,在王直看来,是革命的败类,属于最不忠诚的份子。正好,趁着招安,把他们都弄到大明去,省得最终影响革命大计。
其实王直也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去了大明之后,自己有可能再也来不了日本。因为这趟招安之旅,异常凶险,很可能自身不保。若是丰臣秀吉此前,没有大举攻明。情况应该可以好上许多。就如今解放军与大明双方之间这种敌对局面,前往应召,后果极可能不堪设想。
但为了“改革开放”大计,更为了后续的“东进图强”,王直只能舍身犯险了。
若是随便换一个聪明人,站在王直的立场上,肯定不愿再去大明。但王直是傻瓜呀,而且是真正爱国的那种傻瓜。
驻守东京附近的解放军主力预备一分为二,一部分留下候命;另一部分南下长崎,经由那里,转去大明。解放军难得控制了日本,革命果实不能轻易舍弃。因形势需要,只能先做此调整。
但在去往大明应召之前,王直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便是回去尾张,同那边的亲人、兄弟都道个别。因为也许便是永诀。
三百三十六、托付后事
更新时间2013720 15:05:35 字数:1050
既然义父王直已经答应招安,王滶倒也不再为难,重新给了自由。王直单独召见了河尻秀隆,向他交代后事。
河尻秀隆甫一见王直,就跪地不起,痛哭认罪。说着:“都是我屡犯糊涂,加之保护不周,才让主上受了如此委屈。”
王直连忙上前将之扶起,劝道:“你不必自责,算起来,我身边的人属你最忠心。”是啊,似乎已经有太多的人,纷纷背叛了王直。早先织田家的亲人和臣下们姑且不算,如今大哥、三弟、义子、洋人和盟友也都如此。也难怪王直备受打击下,决定改变革命路线,重新选择“改革开放”。当年太祖也不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这种事,所以才想着变换方针,在文化观念、意识形态方面,重搞革命。革命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身边的战友、亲人,都改变了思想观念,与自己不齐心,与革命不相符。
河尻秀隆依旧大哭着,说:“这一回要不是我误判形势,断不至于让主上受困,又不得以答应了贼人的要求。”
王直说:“去大明也好,既可以完成改革开放的心愿,也可以顺带支走这些叛逆。如今我最能够依靠,也只剩下你了。我离开这里之后,你给我统好军队。等我到了大明办完事情,就会回来。我解放军的基业不能丢,革命也还得继续。”
河尻秀隆一见,连忙又跪下接令,同时说道:“属下得令,必定全力以赴,万死不辞。若再出差错,一定切腹谢罪。”
王直又一次将河尻秀隆扶起,叹了口长气,说:“你可不能死。我不是说了,我现在只有指望你了吗?我这趟凶多吉少,若是死在了大明,你就带兵去尾张,辅佐少主。不可让我王…织田家断了香火。”太祖到最后只能信任一个华英雄。此时此景,何其相似。
河尻秀隆说:“既然主上这次去大明会遇到危险,就让我随同护卫吧。就算是死,我也让我拼在前面。”
王直又叹了口气说:“你是扶桑人,不适合去大明受招。”
河尻秀隆一愣,问:“主上不也是扶桑人吗?”
王直这时倒也愣了,自己在潜意识里,一向不认为自己是扶桑人。虽然穿越到了500年前,还是觉得自己仍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未真正考虑过自己,其实也是扶桑人。如果自己真算扶桑人,那么同样也不适合去大明受招。但自己确实不应该算扶桑人,可也不是大明人,这招安确实存在问题。还是那个剪不清、理还乱的身份问题。苦恼了王直这么久,依旧总是阴魂不散地在关键时刻冒出来。穿越者的身份问题,永远是个悲剧啊。
王直愣了半晌,只能回道:“但有许多人都把我错当大明人,不是吗?”王直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带着身份问题去招安,会引来多么可怕的后果。既然不是大明人,怎么可以接受大明的招安?一旦身份成疑,甚至暴露,这主招安的和被招安的,岂不是都要糟。
三百三十七、绕道尾张
更新时间2013728 3:38:24 字数:1020
王直在东京附近下了海,乘船开赴尾张。同行大小船只共50余艘。解放军的舰队大部留在长崎,陆军主力驻扎于东京一带。此番受招,战士们大多行陆路,赶往长崎。王直由于要绕道尾张,还是行海路方便,隐蔽性也更好。毕竟另一个织田信长的身份,哪怕是万不得已,也不能泄露。解放军的首领只能是新中国的人,不是吗?
已至深秋,临近冬天,海风湿冷。王直一下了海,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按理说,解放军大致控制了日本,王直也顺理成章称起了“日本王”。实在犯不着放弃大好革命形势,冒着生命危险,去应这种鸟安。个中滋味,也只有王直最清楚。的确是非常无奈,有苦难言。可以说,干儿子王滶造下的孽最大。为了防止王直变心,王滶也一起下海,并且与王直同船。而船上的人,除了王直外,全是他的亲信。摊上这种干儿子,王直真大发了。对比起来,还是人家郭氏美美仗义。起码某种好处没有少给干爹,不是?虽然一向谣传王直好男风,但王直确确实实不好这一口。更具优点的是,人家郭氏美美也没把干爹往绝路上逼。怎么说,王滶对自己的干爹都算“大不义”。而王直作为这个干爹,自然是苦死了。幸好这次招安的主要目的,还是冲着“改革开放”,纵然不一定成功,王直还是能有个慰藉和盼头。
船队在那古野靠岸,由于事出突然,倒把林新秀贞吓了一大跳。织田信长就是日本王的消息,自然就瞒不过他了。林新秀贞到底是织田家的老臣,虽然过去对织田信长有些不满,但其本心还是忠于织田家的。忽然间得知,织田信长就是如今声名赫赫的日本王。自然是前嫌尽去,欣喜万分。大悔自己长期有眼不识泰山,觉得织田信长非但不是傻瓜,而且是旷世奇雄,让人毫不觉察中,已经拿下了整个扶桑。一枝梅果然就是一枝梅。要不是织田信秀,在死前不久,向自己透露讯息。自己也根本想不到,犹如扶不上墙的烂泥般的傻瓜,竟然就是那轰动一时的奇侠。当然,这回的震惊更大了。织田信长竟然也就是如日中天的日本王。只是不知道,织田信长为何连这个身份也一样隐瞒。在老家尾张都秘而不宣。虽然不合常理,但织田信长暗中做出来的事,哪一样不惊神泣鬼、匪夷所思。也就不深究了。心里倒是非常后悔,当初织田信长看上自家婢女的时候,为何要使出那种手段。若早知织田信长是这等人物,一定将那叫朝日的女子拱手相送。
王直特意命令林新秀贞,务必保守秘密,不可泄露。林新秀贞此时对王直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谨遵其令,严密封锁相关消息。
除留下一些战士守船,王直与王滶,及其他人等,走小路赶往清州城。
三百三十八、大哥有义
更新时间2013728 3:38:55 字数:1528
王直赶回了清洲城,第一时间去看望了夫人明珠和儿子织田信正。信正方才2岁,由明珠亲自带养。妻弱子幼,王直确实不适合远赴大明涉险。但形势所迫,甚为无奈。与妻儿见面时,王直差点就打消了前往大明应召的念头。可当明珠知道事由后,却极力支持王直为“改革开放”,去赴汤蹈火。并许诺王直走后,每日必焚香祷告,求神灵保佑夫君王直的平安。王直见妻子如此恩义,便不再打退堂鼓,决定还是不顾安危地前往大明一趟。毕竟“改革开放”关系着解放军东进美洲时,能否调送大明人前往开发。
王直又陆续召见了一些下属,为自己前去大明期间,尾张重地能安然无恙,做些安排。解放军在尾张经营三年,根基已深,本身又实力较强,只要采取守势,不太可能会出问题。
正当王直犹豫要不要见松冈则方一面时,他却急匆匆地找上门来。王直原已对这位大哥有些寒心。也正考虑要不要和他道个别,既然他主动过来,看来往日情分上,还是得见的。
松冈则方责备起了王直:“二弟,你为何突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