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魏斯风趣地翘动胡子,众人全都乐了,曾超然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反而向魏斯致歉之后,衷心地赞叹起来:“太棒了!据我所知,德军总部早就希望得到一支射击性能和可靠性超过伯格曼MP18的冲锋枪,只是由于战争结束太快,一切都已改变,若是让德国的同行们看到这支枪,我想他们会比我更加激动。”
魏斯理解地点点头,他心里非常清楚,眼前这位将军曾在大战中担任德军西线司令部总部高级参谋,是所有派遣到德国留学中最优秀的指挥官和军事理论家,同时也是萧益民的结义兄长,在川军中拥有极高的威信和重要的地位,因此,魏斯对不苟言笑、严谨认真的曾超然非常客气,也很有好感。
等大家笑完,魏斯接着介绍:“之所以在全枪总长不变的情况下,取得长枪管优势,是因为我们做了两方面改进:第一,考虑到中**人身体和手臂与西方人的差距,我们缩小了枪托以及曲柄,长度减少了60毫米,重量随之减少三分之一,更适合中国官兵使用。定型之后,我们还会对将军提议的可收缩枪托和钢条制作的空心枪托进行试验,争取能够满足山地部队和舰艇部队的要求。”
说到这里,魏斯把新枪递给边上一米七五高的中国助手,让他分别摆出持枪、射击等姿势,很快赢得将军们的认可和赞扬。
魏斯拿回枪继续介绍:“其次是枪机和枪匣的改进。我们投入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最多,通过大幅度的技术改进,不但缩短了枪机后坐行程。还采用更简洁的勃朗宁短后座击发机构和一体式加强机簧,使得枪支击发速度和稳定性明显提高,更便于修理和维护,长度也缩短了50毫米。
“两处消减的长度总和被我们用到了枪管上,力争最大程度地取得射程和精确,子弹初速和子弹射程因此明显提高,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该枪在一百五十米射程内的精确度和穿透力,领先世界所有同类武器,在两百米射程内的杀伤力是伯格曼MP18的两倍。”
魏斯指着两支枪的枪匣和节套部分,一一进行对比,然后继续介绍:“请看两支枪的照门设计,我们将新型枪的照门移到了枪匣后上方,与枪口上方环形柱式准星之间的距离更大,获得更长的瞄准基线;再就是节套后下方弹匣插口的新设计,延长60毫米的钢质插口护套采用防热电木包围。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更便捷的操作性。而且加长插口护套采用了最新的固定卡榫,只需按下这个圆形按键,就能轻松抽出弹匣。请看……”
魏斯放下伯格曼MP18,端起新型枪,手指按在圆形按键上。轻松地取出空弹匣,然后从桌面上捡起个装满三十发子弹的弹匣,非常轻松地插入插口护套之中,只听一声轻微而清脆的金属声响起,内置弹簧件稳稳锁住弹匣,随手拉动球形枪机拉柄。枪机拉动声和子弹上膛声悦耳地响起。
曾超然是个识货的人,忍不住赞扬起来:“太棒了!外形和性能都很不错。除了镂空枪托让人感觉新奇之外,可以说整支枪的设计中正平和,非常协调,最重要的是独特的创意,以及重大的革新设计,这两点尤为难得啊!”
萧益民对魏斯笑道:“走!一起去试试,只要这几支样枪连续射击六个弹匣不出故障,而且在百米内拥有你所说的精确度和穿透力,我立即批准定型并开始大规模生产,还要为你和你的研究小组庆功!”
众将纷纷附和,跟随萧益民和魏斯走向射击位。
萧益民见魏斯持枪站好,笑了笑问道:“通常情况下,就算是德国进口的MP18,也会在连续射完六个弹匣之后枪管受不了,你这枪取消了镂空散热管套,能行吗?魏斯?”
“哈哈!别说六个弹匣,就是连续射完十个弹匣也没事,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结论,由于采用了加厚枪管和锥形设计,选择优质铬钢生产枪管,散热性能大为改观,连续射击十二个弹匣都没明显影响射击精度,试验中,通常是射完第十五个弹匣才需要停下来等候枪管散热,也就是达到了四百五十发内不用停止射击的高水平,不足的地方就是,成本高出了不少。”魏斯骄傲地回答。
“单位成本如何?”萧益民笑问。
魏斯回答:“量产后的单位成本,约为七十五元中国银币。”
萧益民略微沉吟:“贵是贵了点,但相比目前上海洋行九十多元一套的MP18报价,还算过得去,如果真能达到你介绍的水平,绝对物有所值,年产五万支都不用担心销路……说实话,我还不舍得卖出去呢。”
魏斯大笑起来,征得萧益民的同意之后,亲自与其余五名技术人员担任射击手。
密集的枪声很快响起,包括萧益民、包季卿和曾超然在内的十余名将军和众多官兵连忙望向靶子,只见前面五十米外靶子木屑翩翩飞舞,虽然六名技术人员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优良的射术,但短短五十米距离没有任何难度,六人射出两匣子弹没有一人脱靶,这一优秀表现,立刻赢来周围数百军人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魏斯打完五个弹匣子弹,萧益民担心炸膛,立刻命令六名侍卫上前接过枪继续射击。
最后,六名侍卫把每支枪配备的十个弹匣全打完才摆手,一个个围着飞速送来的靶子,验看打成蜂窝的五十米和一百米靶子,随后仔细端详新枪,热烈地讨论各自的感受,“啧啧”的称叹声不时传出。
萧益民欣喜不已,大赞这支新枪无论哪个方面,都是支前所未有的好枪,绝对是世界级的水平。
亲自上去试射两个弹匣之后,萧益民猛然发现,镂空枪托的奥妙在于,枪支重心更加平衡,还减轻了重量,看样子手中这支枪尽管连续射击了十二个弹匣,但仍然具备继续射击的潜力,仅这两点,就非常了不起了。
自此,萧益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冲锋枪,而且设计和技术领先于欧美各国,这是充分弥补中近距离突击武器空白的一大利器,将给萧益民和他的军队带来巨大的帮助。
~~~~~~~~~~~~~~~~
第二三〇章 偶得
相对于蓬勃发展、潜力日增的轻武器制造业,萧益民对筹备了三年多才见到初步成果的陆军航空兵的建设进度非常不满意。
历时四年多的世界大战,充分刺激了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在飞机制造中得到运用,英、德、法、美、瑞典等五国的战机制造水平,较之世界大战发生初期有了巨大提高,军用飞机因此由战争刚开始时的侦查、投递等功能,发展到后来的空中格斗、对地射击和初具规模的对地轰炸。
到战争结束前夕,憋了一肚子气的法国人率先开始了飞机木质机身向金属机身转化的实践,如今已成功地尝试用更坚固的铝板取代原有战机那脆弱的机翼蒙皮,欧洲各国的飞机发动机功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当中。
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航空制造技术、先进工艺和新观念得到运用和推广,虽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欧洲各国的精力转到了重建家园和恢复国民经济之上,飞机在世界大战中尚未能充分展现出其巨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没有获得世界各国应有的重视,这对拥有超前战争理念的萧益民来说,无疑是老天恩赐给苦难中国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尽管萧益民经过十年的磨练,早已是今非昔比,但他不懂任何工业制造方面的知识,更不懂得高深的材料学和动力等科学基础知识,但他心中非常清楚。数年后,随着欧洲经济的逐步复苏,特别是在世界大战中赚了个盆满钵满的美国的高速发展和全面崛起,越来越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通信技术,会逐渐进入航空工业,美国的工业制造技术和总体科技水平将获得巨大发展,在稍纵即逝的巨大机遇面前。萧益民必须迅速做出决策,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否则。不但他萧益民会成为历史罪人,子孙后代仍然要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彻底失去一个振兴民族工业和科技水平的宝贵机会。
所以,临行前再次到成都西郊视察华西飞机制造公司的萧益民脸上没有任何笑容,一边查看新修的六座大型生产车间,一边听取总经理沈睿华的汇报。
七年前就被萧益民送到德国留学、拥有柏林高等工业学院机械学博士和材料学硕士双学位的沈睿华,是萧益民最早的智囊——邹文翰的外甥,重庆人,今年才二十六岁,家学渊源聪颖过人,是重庆有名的大才子。
此刻,沈睿华陪伴在萧益民身边。亦步亦趋,前胸后背的冷汗流个不停,顾不得跟随在身后的总参谋长包季卿和曾超然等将领,始终毕恭毕敬地回答萧益民提出的问题。
直到走完一大圈,再次来到新建的飞机跑道上。沈睿华看到萧益民的脸色由阴转晴,这才暗暗松了口气,脑瓜子似乎也恢复了平常的敏锐。
“小哥,去年底在上海见到四哥之后,小弟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再加上前天晚上陪同小哥宴请美国工商业考察团。听完道格拉斯等人所说的美国工业现状,小弟心里这想法就更折磨人了。”
沈睿华到现在为止,还坚持当年的习惯称呼,叫萧益民小哥,叫萧益民收养的四弟萧振为四哥。
萧益民将目光从正在粉刷的机场指挥塔楼上收回:“有话直说,别老在我面前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让人看见好像你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众人哈哈一笑,沈睿华根本没有任何的不自在,仍然保持毕恭毕敬满脸笑容的样子:
“小哥,我有两个想法,萦绕于心,不吐不快,其一:既然我们能从美国买回两个小型飞机制造厂的二手设备和两种水上飞机的设计草图,为什么不干脆从德国人那里买回更好的设备和技术?”
萧益民看到沈睿华期待地望向自己,摆摆手,皱起了眉头:“接着说。”
沈睿华脸上露出几许失望之色,咬咬牙,提高了音调:
“其二:一年多前,四哥和道格拉斯先生就收购了美国西海岸圣巴巴拉远洋运输公司,并在一年时间里扩大了五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码头和库区,那为什么不顺便收购同样位于圣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