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蕃铁骑合围。
空中箭如雨下,刘驽身边不断有将士中箭死去。他明白若是再不撤退,那么所有的人马都要折在这里。
眼下即便是战场上的一个小失误,也可能会影响到战局的最终走向。他绝不能因为一己义气,结果却成全了吐蕃人。
他下令所有人马尽数撤退,快速离开吐蕃人的包围圈,拱卫到耶律适鲁的车城外围。
他远远地望着被吐蕃人围在了垓心的苏铭,苏铭也看见了他。
两人对视一笑,苏铭的身影瞬即不见了。
胡三一直紧跟在主帅身边撤退,身为老油子的他,知道如此最为安全。
他见苏铭深陷入敌阵,面露忧色道:“刘少侠,苏铭这次不死也会疯的。他遍身是血,其中肯定也有沾了尸毒的血。”
刘驽闭上了眼睛,任凭草原上的风在耳边倒灌,“不,他不会疯的。他宁愿死,也不会疯的!”
……
在经历了两日的鏖战之后,吐蕃人的大将仓嘉措终于决定派出麾下的所有人马,一起朝耶律适鲁富丽堂皇的宫殿篷车发动冲锋。
而所有的吐蕃人也相信,即便他们的铁甲骑兵眼下已乱成一片,他们依然胜券在握。
鏖战两日后,吐蕃人马仍有五十万之多。而耶律适鲁已经派出了他所有可能调动的人马,契丹八部人马加在一起也仅有十余万,也绝不是吐蕃人的对手。
上天是眷顾吐蕃人的,草原即将属于他们,而中原也不远了。
数十万吐蕃人从不同方位向契丹人的孤岛发动轮流冲锋,刘驽的两千人马好似螳臂当车一般,迅速被击溃,湮没在了吐蕃人的海洋当中。
他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这要真的要死了。死亡,总是来临得让人没有防备。
死之前,他转头望了眼身后耸立的宫殿篷车。篷车内,契丹人的可汗耶律适鲁也即将迎来属于他的末日。
不少吐蕃骑兵已冲开契丹人的防线,到达宫殿篷车旁边。他们翻身下马,眼露贪婪之色,纷纷持刀往殿中杀去。
第三百五十二节 一战乾坤()
这已经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较量,即便吐蕃人的重骑已经瓦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铁骑踏平契丹的帐篷,砍掉他们男人的脑袋,将他们的妻子和儿女俘虏作奴隶。
然而就在这一刻,契丹可汗恢弘巨大的金色宫殿篷车突然朝四周崩塌,将刚冲至宫殿篷车下方的那些吐蕃人压倒在地,四处翻滚的圆木砸得他们脑浆迸裂,来不及哼一声便气绝身亡。
刘驽细眼一看,宫殿篷车的外墙倒塌之后,内部粗壮的骨架犹然耸立。
骨架分为五层,每一层皆是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契丹人的重甲骑兵,加起来约莫有两千余人。
草原上本不产铁,更无足够的铁匠,能够凑齐两千套钢盔铁甲来装备这些人,对于耶律适鲁来说已经实属不易。
血红的夕阳照在这些钢铁盔甲之上,耀眼刺目。
耶律选身穿银铠,手持双枪,骑马傲然立于两千重骑中间,煞是显眼。
在五层宫殿篷车的骨架上,设有层层转梯。他率领着这两千多契丹重骑顺着梯子整齐有序地冲下,惊得那些杀将过来的吐蕃人目瞪口呆。
这些吐蕃人还未反应过来,他已经带着这些契丹铁骑从高处冲下。众兵士手中三丈多长的铁矛,如丛林般向前方齐齐刺出,枪尖雪亮如银。
所过之处,人撕马裂!
耶律选武功高超,身上的铠甲虽然十分沉重,但他并不以为意。他不持马缰,仅用双腿夹紧了马鞍,双手持枪来回攒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契丹八部的牧民与贵族们本以为此战必败,在看到可汗的这支精锐之师后,他们的精神随之大振,接着紧随这支两千人的重骑往前冲锋。
两千人的铁骑虽然不多,然而在此刻的战场上并无可以匹敌者。他们已经成为十万契丹部众的刀尖,直刺进吐蕃人的肺腑里。
这些吐蕃人本以为此战志在必得,在朝耶律适鲁的宫殿篷车冲锋时,他们早已得意忘形地不再维持阵型,人马乱成了一锅粥。此刻他们想再重新往四周散开布阵,已是万分之难。
吐蕃人的阵中开始有鸣金声响起,这是撤军的信号。
与此同时,不断有吐蕃弓手骑着马从八方支应过来,对着这支契丹重骑放箭,企图延缓这支人马的冲锋速度。
怎奈战场上人数众多,这些弓骑并不能自如地向四周驰骋展开,发挥自身游击的优势。
一些弓手还未来得及搭弓射箭,就已被契丹重骑的长矛从马背上挑起身亡,紧接着惊起一片纷乱。
另一些弓手虽然成功地将箭射了出去,但收效甚微。与吐蕃人不同的是,耶律适鲁用锁子甲护住了契丹重骑的战马周身,便连马匹的小腿也包裹在内。
他以减慢行军速度为代价,打造了一支千军难破的钢铁洪流。
在武艺高强的耶律选的率领下,这支铁骑依序往前推进。屠杀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稳定而不失速度。
面对这支无坚不破的精锐之师,恐惧的气氛开始在吐蕃人中蔓延,战场变得十分混乱。抵抗的、逃跑的和撤退的吐蕃人互相践踏,他们开始分不清方向,甚至于慌慌张张地闯进了契丹人的行伍中,接着稀里糊涂地被砍掉了脑袋。
在吐蕃人不断败退的同时,契丹八部的人马跟着己方重骑不停地往前冲杀。他们在吐蕃人的汪洋大海中纵横驰骋,从背后用马槊将那些吐蕃逃兵刺下马,再追上去用刀砍下那他们的脑袋,挂在鞍边以证战功。
噶尔海的脸色兴奋得通红,他率领右军将士四处冲杀。所斩敌首愈来愈多,五千之数绝不成问题。
然而刘驽心中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苏铭的下落。
壮士的遗体,绝不能丢在这荒芜人烟的草原上任其腐烂。苏铭,他该有自己的归宿,在峨眉群山的岚楼雪寺之畔享受自己应得的荣光。
刘驽给乃木器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找到苏铭的下落。得之者,赏金三百两!”
乃木器得令后,与义兄噶尔海一阵商议,旋即分出一支人马,在战场上四处找寻苏铭的下落。
苍天之下,一场以小搏大的屠杀仍在继续。吐蕃人的鲜血在夕阳下飞溅,落下。
直至夜幕降临之后,他们方才趁着夜色的掩护,在付出无数将士的性命为代价后,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刘驽站在夜间冰冷的草地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吐蕃人殷红的鲜血。他迎着晚风站立,在等待乃木器带回苏铭的消息。
在离他不远处,得胜的契丹人已经架起了篝火。兵士们带着身上的累累伤痕,围着火堆开始跳舞,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巍峨的白音罕山白雪皑皑,无垠的乌兰达坝林涛万里,滔滔的乌尔吉木伦河奔流不息,茫茫的契丹草原绵延无际,嗬……咿……,我的族人们啊,你们骑着骏马在追赶落日……”
刘驽望着那些跳动的火焰,眼睛开始有些模糊。虽然眼前欢歌笑语声此起彼伏,火之精灵在夜色中跃跃闪动,可那些死去的人儿再也听不见、看不见了。
死者已逝,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不停地敲打着生者的内心。
期间,耶律适鲁曾两次派人来请他入汗王大帐一叙,皆被他摇头拒绝。
他遥遥望见,汗王大帐内灯火通明。他不用去也明白,此刻耶律适鲁应是在举行一场浩大的庆功宴席。
以耶律适鲁的一贯作风,座次将依战功排定。而刘驽自思凭借在此战中成功地牵制了吐蕃人铁骑的功劳,他定能赢得不错的席次。
只可惜,他对这一切都没有兴趣。
直至午夜子时,乃木器方才带着人回来。一行人身上血迹斑斑,倒不是杀了多少人,而是因为翻遍了战场上的尸体。
他从马背上解下一个包裹,放到刘驽的面前,“右将军,苏公子…没能活着回来。这里面是他的遗体,我们在战场的西北角找到的。那个古怪的头颅实在太厉害,一直守着他的地盘不肯离开。我们死了十几个人后,方才侥幸地将苏公子夺了回来。”
第三百五十三节 草原可汗()
包裹团在一处,显得棱棱角角,不似人的形状。刘驽不用打开,便判断出,苏铭的遗体,定已是碎得不成样子。
然而乃木器执意要打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带回的确实是苏公子的遗体。
他命手下兵士将火把凑近,亲手解开了包裹口上的布结。一张年轻的面孔从包裹中露了出来,在火光下愈显清秀。面孔的右眼是瞎的,更加坐实了这首级是苏铭的无疑。
在首级下端残存的一段脖颈上,有一条刀口直深入骨。
刘驽的嗓音有些颤动,“苏铭是自杀的,死后是那些吐蕃人又毁了他的遗体。”
乃木器见主帅确认这是苏铭的遗体,顿时松了一口气,“那些吐蕃人被怪头颅咬后,个个疯癫若狂。苏公子不幸落在了这些人中间,能寻回遗体已是万幸了。”
刘驽叹了口气,“有劳乃木将军费力了。”
乃木器忙道:“哪里哪里!右将军,苏公子的遗体既然已经找到,那您赶紧歇息吧。安葬苏公子的事儿,我明天一早就安排将士们去做,保证办得漂漂亮亮的,您就放心好了。”
刘驽点了点头,“可汗赏我的金银,我都存在了柳哥公主那里。你派人去尽数取了,然后分给众将士。你们也辛苦了一晚上,分完赏银后都早些歇息吧。”
“是,右将军!”
乃木器小心翼翼地重新裹好了苏铭的遗体,带着众人退下。
刘驽因为久站,双腿已有些麻木。他转动着身体,同时向四周张望,只见那些欢庆的篝火渐渐熄灭,兵士们开始回帐歇息,一些喝得酩酊大醉的契丹贵族和将领们互相搀扶着,陆续从汗王大帐中走出。
见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