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一路逍遥-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到了县衙整好遇上外出刚回来的新任县令祝岐山。

    祝岐山是离历山县三百公里之外的琼水县人士,只是个举人,会试成绩不理想,便也不欲再考,娶了琼水县大户之女吕苗苗,老丈人给他捐了个官。他会试成绩虽不理想,可有一番做出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尤其是他的官还是捐的,在这种前提下,他迫切想做出点成绩让人看。

    祝岐山进了县衙,便令人把俞大拿带进去,亲自过问他的事宜,知道俞大拿竟是要买荒地,他奇了,这荒地如何买卖?

    俞大拿当然不会向祝岐山坦白一切,只埋怨自家主子不懂事,怎么劝都不听,硬是要买下那一大片没用的荒地。

    对县令的政绩考核,人口和土地这两方面的增减尤为关键的部分,祝岐山对历山县的土地也做过了解,对于青山村遥水河西岸的事也有所耳闻,这大大八亩的土地在十几年前还是良田,逐渐荒芜后,最终被划归荒地,就因为这丢掉的八百亩,当时本应上调的县令只能平调,说来也实在无辜得很。

    经过这么多教训,如今还有人敢去开垦,不但要开垦,还要提前买下,要知道,这地契一立,就算是上档了,不管最终开荒成不成功,相应的税都是要交的,这么一算,不就是傻子扔钱玩儿嘛。

    祝岐山对俞大拿的主子很好奇,多问了两句,俞大拿故作神秘地说主子背后的人身份有点敏感祝岐山帮忙保守秘密,非但没告诉祝岐山实话,还挡住了他查到主子的身份后可能引发的麻烦。官以文书为证,地以契为证,田地买卖只要银货两讫,其实无须对买主验明正身。也是祝岐山非要亲民俞大拿胆子也肥了些。

    祝岐山还真没怪罪俞大拿语焉不详,反而宽慰了他几句,但只字不提让他回去劝劝那位头脑发热的主儿,虽然他很想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宗旨规劝几句,但又怕真的点醒了俞大拿,增加几百亩田地的政绩诱惑,令他难以启齿。

    祝岐山想早点盖棺论定,而俞大拿也急着将事情定下,两相宜的情况下,谈话进度很快。祝岐山良心大发,整个儿青山村遥水河西岸作价八百两,除了附送西岸的两个山头,还按照最低等的山地收税,并承诺他在职期间不会对西岸的土地重新评级。这条件优惠得俞大拿差点破功,好在他面瘫已久,即使喜出望外,脸上也可以不动声色,当初掏银子付清。

    祝岐山安排了八个衙役明天一早跟俞大拿去青山村丈量土地,按说这原就有记录,本无需再去丈量,可祝岐山说已经划归荒地了,还是按程序来,再说都陈年旧事了,翻箱倒柜找旧档,还不如重新丈量一番。

    俞大拿总觉得县令大人的笑容有点小诡异。

    临出门,俞大拿回头瞥见县令大人跟明天领头的衙役柳土发窃窃私语,柳土发不住点头,两人周围弥漫着一股阴谋的氛围。

第二十五章 西岸大事() 
第二天一早,俞大拿请那八个衙役吃早点,去的是历山县城一个很不错的酒楼,八个衙役混了餐高大上的早点,便于俞大拿彼此称兄道弟起来。衙役头头柳土发见他如此上道,便很义气地给他透露了一些小道消息,原来祝岐山暗地里吩咐他们尽量多量一些,多测点,倒不是让他们虚报作假,而是让他们把周边的大青山林区也量进去。

    俞大拿破功了,借着端茶杯喝茶的势才掩盖过去:不怪乎县令大人非得要重新丈量。

    买地总价已说定是八百两,祝岐山不会出尔反尔荒地本不应算钱,得了八百两已经是意外收获,他想要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荒地划给俞大拿的主子,反正不管他主子最终开不开垦,在他的县报里都已经是山地,而俞大拿的东家

    ,要多承担的是多出来的那部分地税,不过都按最低等的山地算,真真算起来,也没多少。

    俞大拿没有趁机让衙役们行行好,而是说起了他的不容易,又连带感叹衙役们的不容易,都是在底下做事的人他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别让县令抓到小辫子了。他这一席话令几个衙役对他的好感度蹭蹭地直往上冒。

    青山村最近的爆炸性消息比较多,这不,杨家庄的年轻主子昨日才现身青山村,事件还没冷却下去,很多未出阁的姑娘还心心念念那俊逸无比的贵公子,今天更加劲爆的消息来了,这消息像水涟漪一样自青山村荡开,很快五里镇和附近的村子都在议论这件事。

    路人甲:“哎,你晓得不,青山村西岸竟然卖出去了。”

    路人丙:“不可能,那就是片荒地,哪里用得着买,真要打那儿的主意直接开荒就好了:虽然种了也收不了,定是血本无归。”

    路人甲:“真事儿,今天,我八姑家的小嫂子从青山村回来,说有人带了八个衙役去丈量了。”

    路人丙,“衙役都去啦,难不成这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傻子?”

    路人乙:“你说桃花村俞家的俞大拿?”

    路人丁:“可不就是他领着衙役去的,他自轻自贱,卖身为奴,新主子好像是姓乔来着。”

    路人乙:“哪个乔?”

    路人丁:“鬼知道打哪儿冒出来的。历山县也没有哪个乔家,估摸着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吧,不清楚西岸的过往,就这么把银子砸进去了。”

    路人乙,“主子不懂,俞大拿总晓得怎么回事吧,他不劝着点,后头,有得他排头吃。”

    对西岸也很有想法,几番征伐均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偃旗息鼓的张地主自然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他没有盲目笑别人啥,万事不可看表面,他总觉得那人这么做必有深意。深思熟虑是张地主的性格优点,这也是他能攒下这么大一个家业的原因之一。

    虽然这几年,张地主都没有再对西岸有所动作,但他心里其实一点儿也不甘心。耕种便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赏脸,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晒的时候晒,佃户和他即可过个丰年,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即便是他也得掂量着银子过日子。水是农耕的命门,田地便于水利,便旱涝保收。

    张地主除了青山村的两千亩田地,在别的村也有田地,林林总总加起来不比青山村的少,都是按照五成的租佃给人种,可每年青山村收上来的田租总比别的加起来还多三成,均因青山村的多了一条遥水河,稍旱一点年景,农户勤快点从遥水河挑水浇地也是有收获的。如遇连遥水河都干涸的大旱年,青山村绝收,别的地方早就饿殍遍地。别看青山村的佃户日子过紧巴巴的,那是跟青山村的富户比,与别的村落一比,还算是过得不错的。

    青山村的地是张地主爷爷在大旱年拼着最后的家底买下来的,当时还遭到张家上下一致反对,事实证明,张老爷子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现在张家越过越好,可不就托了老爷子当年独断专行的福。张地主也想跟随祖父的步伐,福泽后代,所以他紧盯着与东岸只有一步之遥的西岸。

    张地主懂得的道理,别人也都懂。西岸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一块摆在桌面上的巨大肥肉,任君采撷,一个个围在桌旁,眼馋得紧,可咽不下又能怎么办呢,只能任它这么干放着,反正谁也没得到便宜。

    张地主也曾考虑过先把西岸买下来,捏在手里再徐徐图之,免得被人谋划了去,奈何他实在舍不得买地的银子,也舍不得白白给出的税钱。惦念这么多年的东西被人划拉走了,张地主如何坐得住,即刻动身赶往青山村。

    对于封闭的杨家庄来说,事关土地的都是大事,杨丙等人也收到消息,忍不住议论了几声,封啓祥也听到只言片字,他正无聊呢包打听周长乐去问问怎么回事,周长乐这回很快就了解了个大概,回禀封啓祥,让主子更明了,他不但说了西岸的过往,还说了西岸的水利条件,说完他还笑话了那个乔家大傻几句,没想到他主子却来了一句,“这必是个极聪明的人。”

    封啓祥说完那句话就没有下文了,周长乐却对这件事上心了,他实在好奇得很,给了自己一个“为帮主子探听消息”的理由,主动出庄子到现场查看。

    张地主赶到的时候,很多人都杵在遥水河东岸边上,伸长了脖子往西岸望去,周长乐也在其中。西岸果真有衙役在跨着步子走。

    要是乔岚在这儿,估计会奇怪,这些衙役不好好丈量土地,走来走去是要干嘛。古代大面积的田地丈量用的是“步尺法”,六步=六尺,一里=一百八十丈=一千八百尺=三百步。至于说有些人腿长,有些人腿短,迈的步子难免有失偏颇,嗨,这么大片的土地,谁会死抠这一步两步的错,差不多就行了,真要拿标尺量,非得十天半个月不能完事。

    西岸除了衙役,还有一些汉子在伐木做木头桩子,这是乔岚专门遣来打桩子做地界的。俞大拿一到青山村,就急着回禀乔岚,可他走不开,身边无可用之人,幸好收到消息的陈月牙和谢金宝主动前来了,避免误会,两人挺聪明的在他旁边状似无意地说起乔岚,之后三人嘀咕了一阵,陈月牙还处于“那个一掷千金的乔家大傻竟然就是她姐姐”的震惊中无法自拔,谢金宝出发去五里镇找乔岚。

    乔岚一听,高兴坏了,既然县令大人这么慷慨,又是送山头,又是送林地的,何乐而不为呢。她吩咐方小勇去找十个苦力,跟谢金宝去青山村。

    岂国大片土地的地界其实并不会特意界定,通常都是依托依然存在地形为界,比如河流,比如山脉……

    东岸就俞大拿主子这一户,再打桩子界定,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嘛,横竖不关自己的事,衙役们也不多说,对跟着自己打桩子的汉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岸的人兀自忙着,张地主走过连接东西两岸的那座颤颤巍巍的独木桥,按捺心中的各种想法,笑着走到俞大拿身边,事情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了,他不外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