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份停战协定中,最无辜的,应该算是朝鲜了。朝鲜乃是大清的藩属国,但却在1876年的日朝《江华条约》中被迫宣布独立,从此朝鲜这个小三便在大清和日本之间来来回回。三年前日朝战争中因为张林打败了日本,使得朝鲜幸运地没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后朝鲜选择了重归大清的怀抱。这几年来,随着大华帝国国力日强,而大清朝廷国力日衰,身为大清藩属国的朝鲜的确有着倾向大华的趋势。身为小国的朝鲜,自然是想找一个更粗的大腿抱抱。而碍于国内保守派的坚持,朝鲜与张林治下的大华帝国的关系一直都是不冷不热,朝鲜王国也一直没有舍弃自己大清藩属国的身份。在大华帝国与大清签订的停战协定中,仅有的五个条款中却是有着一个单独条款提到了朝鲜,说是朝鲜可以自行重新抉择自己的宗主国。这分明是在通告朝鲜,身为小三的你们,从此属于大华了。
随着大华势力的北移,与朝鲜隔着黄海的山东已经差不多变成大华的地盘,与朝鲜北部接壤的辽东和吉林也将会变成大华的地盘,再加上南面已经沦为大华保护国的日本,朝鲜国已经完全被大华给包裹在了其中。
这样一来,朝鲜这一弹丸小国,这个小三级的国家,想要生存,想要不受到西方列强们的欺负,便只剩下一个选择——依附大华。清廷这个糟老头子已经年老色衰且体力不支,朝鲜这个小三自然得贴上年轻力壮的大华。
不论如何,在华军雷霆般的军事逼迫下,大华与大清终究算是消停了下来,很多事情直接变成了既定事实。列强们暂时也只能默许局势发展到了如今这个局面。虽然目前这个局面列强并不愿意看到,但是,不愿意触及张林霉头的列强们,只能把打破这一局面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了已经对华宣战的一个强大帝国——沙俄。
华清停战协定刚刚签订,大华与沙俄之间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国之战争,却是已经拉开了帷幕。
大华帝国与沙俄帝国的这场战争,竟是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激烈。
第190章 欲夺海参崴,先占元山津()
位于朝鲜半岛东岸的元山港,与朝鲜半岛西岸的平壤几乎处在相同的纬度线上,乃是朝鲜王国在东海岸线上的一处小型港口。元山又名元山津,背山临水,南部为葛麻半岛,半岛内侧为德源湾,外侧的海面上有“薪岛”、“大岛”、“小岛”、“熊岛”和“丽岛”等20多个离岛。永兴湾北部的虎岛半岛,形成了保护着元山湾的天然防波堤。湾内水深,潮差小,使元山成为天然良港。虽然是天然良港,而且已于1880年被入侵朝鲜的日军强行开港,但因朝鲜东面乃是辽阔的日本海,贸易对象也仅有日本一国,海上贸易位置并不是不可替代,再加上朝鲜东部地区发展落后,故而这元山港迟迟没能发展起来。截止到目前,元山港依旧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微型港口。
元山港原本是日本帝国强迫朝鲜开放的通商口岸,并驻有日军。但三年前国力日强的日本帝国的社稷大厦却是在张林的猛攻下轰然崩塌,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是相继见了日照大神,大换血后的日本政府根本无力顾及远在朝鲜东岸的元山津。1895年春,勇敢的朝鲜人民把元山的日本驻军和日本人全部驱逐,自称是光复了元山津。
1898年的正月初一,元山津的朝鲜居民正在欢乐地享受着春节。而在这一天的上午,四艘悬挂着大华飞龙旗的大华军舰却是强行驶入了近乎毫无海防能力的元山港内,打破了元山津仅维持了不到三年的平静。
“我们要征用元山港!”这是作为先头部队的那位华军陆战营营长直接抛给元山津县令的一句话。
“征用?”元山津县令当即就是面如死灰。在强大的华军面前,他这个小小的县长官可以说不吗?
眼下,几乎全世界都知道大华帝国正在与沙俄帝国打战。出于对俄战争的需要,华军要征用战略位置重要的元山小港,对此,朝鲜王国和朝鲜人民只能选择默许。在强大的大华面前,身为三姓小三的朝鲜根本没有说不的权力。
就这样,在没有提前照会朝鲜当局的前提下,用武力开路的华军强行征用了朝鲜的元山港,并开始往元山港大量运送陆军部队和战略物资。在将大量军队和物资运送过来之前,华军先运来了数千名建筑工人和一批用以建造临时军营及完善港口设施的各型机械车,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元山港改造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进,元山津的朝鲜人民惊恐地发现,华军不仅陆陆续续将将近四万的陆军兵力运送到了元山,开来了多达十几艘的大型军舰以及二十多艘的运输船,更是陆续将多达数百辆的钢铁怪兽开进了一块所谓的军事禁区。
元山津的原本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三万的滨海小镇,而华军的突然到来瞬间让这个滨海小镇热闹了起来。
被运送至元山港的这近四万华军,自然就是张虎中将统帅的华军第一军。华军第一军从上海登船出海后,并没有被运往山东或者辽东,而是直接被运往了日本佐世保军港。在佐世保稍作中转之后,华军第一军便是被运送到了距离海参崴仅有300多海里的元山津。
日本的佐世保军港在对日作战之后,被大华重建了起来,目前已经成为华军在远东海域一个重要的两栖军事基地,常驻着华军的一个独立作战旅。原本张林是想将佐世保作为进攻东北俄军的一个跳板,利用大华强大的海上运输系统快速往东北战场运送兵力。不过,华军将领们却是指出佐世保距离海参崴、双子城等俄军据点太过遥远,不利于战略物资的及时输送,并建议将战略跳板选于朝鲜东侧海岸的元山港,同时将佐世保和元山两处港口均作为战略物资转送点。
当然也有将领提出直接占领海参崴,以海参崴作为战略物资囤积点,随后沿着俄国修筑于中俄边境的铁路干线一路向北推进。不过,哪怕是以强大如大华的海上运输能力,也没有办法在不经过任何中转的情况下,将一整个第一军团以及第一军团所需要的武器粮食棉衣等战略物资一次性从上海运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海参崴。毕竟,现在正值冬天,海参崴以及海参崴以北几乎全部都是冰天雪地。出动舰队炮轰海参崴是一回事,但要对海参崴实施登陆作战并占领海参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要想顺利占领并守住海参崴,华军必须拥有一个兵力和战略物资的中转点。位于朝鲜半岛东岸的元山港,距离海参崴约为600公里,也就是300多海里,非常适合作为这个战略中转点。以元山港作为据点和中转点,这便给华军攻取海参崴以及与海参崴遥相呼应的双子城制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北方的冬天,果然很凉快啊~”身处元山港华军军营帐篷内,身为第一军军长的张虎发出了一声满是蔑视的轻哼。
眼下已经是正月初八,华军在辽东和山东的对清战争已经停歇,华府的行政人员正在陆续开进山东和辽宁,开始正式接管山东和辽宁两省的政权。张虎统帅的第一军的全部兵力,目前已经系数运送到了元山港,有超过半数的战略物资也已经运送了过来。除了第一军,海军中将林海也已亲率太平洋第二舰队下辖的多达12艘主力战舰暂泊于元山港海域,随时准备出兵海参崴。在过去的七八天时间里,林海麾下的这些主力战舰基本沦为了运输船,与其他二十多艘隶属于大华帝国运输公司的运输船一起,来来回回地在佐世保和元山之间运送士兵和战略物资。
“虎帅,最后一批雪地战衣已经到了。”帐篷的入口被撩开,一名身穿大军衣头戴棉帽的华军走了进来。
听到这,张虎的脸上当即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看来,进攻的时候已经到了!立即通知所有团级以上的军官,通知林海中将和林海中将麾下的各个舰长,半个小时后在军部召开军事会议。”
“是!”
由第一军军长张虎主持的会议,持续时间仅有不到15分钟,几乎是以一种宣读命令的方式进行。短暂的会议一过,华军的各个将领当即各自散去。
当天中午,隶属第一军的一个陆战旅以一种近乎填塞的方式登上了林海麾下的十二艘军舰。紧接着,这十二艘军舰直接开拔出海,向着东北方向速航而去。
次日傍晚,也就是初九的傍晚,十二艘华军系数折返了回来,舰身上不见丝毫的战斗痕迹,但甲板和船舱内都已经空空如也。
十二艘军舰折返回来之后,华军的另一个陆战旅连同部分战略物资很快便是被塞进了十二艘军舰内,随即被直接运走。初十的晚上,已经空载的十二艘华军战舰竟是再次折返了回来。
就这样来来回回地往返了四次,共计有着四个陆战旅相继登上了十二艘华军军舰,并被快速运往了东北方向。十二艘华舰都是航速超过了20节的高航速舰,四次出航几乎每次都能够在30个小时内折返。
时间很快推移到了正月十三。正月十三这一天,十二艘第四次折返回来的华舰开始将大量舰装炮弹和级联炮弹搬上了军舰。两艘大青龙级战列巡洋舰、六艘青龙级战列巡洋舰,以及四艘大蛟龙级装甲巡洋舰,在捎带上一个半基数的弹药后,再次向着东北方式驶去。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相比于之前四次运兵式的出海,华军舰队这一次出航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而继十二艘主力战舰气势磅礴地开拔出海之后,隶属大华皇家运输公司的二十多艘运输船,随即也陆续开离了元山港。这二十多艘运输船,运载着约为五千的华军陆军战士、大量陆战炮以及多达五十辆的装甲车,以一个明显低于华军战斗舰的较小航速,远远地尾随在了华海军主力舰队的后面。
“将,将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