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清-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太胡闹了。”张林有些生气地摇了摇头,同时心中又有些感动。能有这么多兄弟陪着一起单身,这辈子也算是值了吧!

    “少爷,所以您还是早点让大清朝完蛋吧!”张冲劝说道。

    “真没到时候!”张林微皱着眉头,摇了摇头,“不过据我估计,应该快了。帮我告诉那些急着结婚的兄弟们,能不能早点娶上媳妇,得看我们能把俄国老毛子打残到何种地步。”

    “真的打完老毛子就到时候了?”张冲振奋了起来。

    张林正色地点了点头。

    其实,之前张林之所以会说出大清覆灭之日才是自己大婚之时的豪言,真正的原因却是自己喜爱的侍女小莲。当时他已经把小莲送往英国皇家女校念书,为避免自己的母亲向自己逼婚,他便是随口说出了这么一个有些扯淡的理由。后来张林登基称了帝,正所谓君无戏言,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张夫人便也无可奈何了。再加上深知大华军力之强,张太后便也认为覆灭大清并不是什么遥遥无期的事情。在张太后的眼中,以自己儿子的能力,覆灭羸弱的大清朝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张林的老娘也只能眼巴巴地盼着儿子早日发兵北上夺取清廷之政权。却不曾想,张林却是迟迟不见动静。

    对张林而言,覆灭清廷的确易如反掌。但覆灭清廷后的残局,却并不是那么好收拾!所以,在大华帝国建立起足够的国际威望之前,清廷的存在是相当必要的。之前打败日本,攻占菲律宾,已经让大华初露锋芒,但这远远不够。要树立起足以威慑整个华夏的威望,维持大中国现有疆域之完整,大华帝国就必须展现出足够强大的武力。

    在张林认为,若是能够搬倒沙俄这头北极巨熊,大华的国际威望便能够真正地树立起来。届时,只要再以闪击战的方式攻陷北京城,凭借着强大的威慑力量,令列强不敢插手中国之事物,令国内军阀和边境势力不敢脱宗裂土,一个完整的大中国便能够悉数被自己控制在手中。届时不论是云贵川还是陕甘宁,不论是蒙古、新疆还是西藏,只要是之前隶属大清的地界,都将会乖乖地接受大华的政令。张林不要一个残破的中国,他不要一个破碎的河山。而为了一个完整的大中国,他愿意耐着性子等。

    另外,张林选择继续让清廷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晚清之中国,国弱民穷,工业基础太过薄弱。对奉行精英发展路线的张林而言,多控制一块地盘,就意味着多一份负担,就意味着多一个累赘。江南十省之地,被张林经营了整整三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总额不下五亿华币,但时至今日,张林却是依旧未能从南方十省收获一分一毫。张林投资巨大筑桥修路,目前粤汉铁路的部分路段已经通车,强大的公路体系目前也已经将南方所有居民过了万数的城镇联通了起来,但飞龙汽车在中国南方的民间销售总量却是仅有3千多辆,成立起来的皇家汽运公司和皇家铁道部目前正面临着严重亏损。张林斥巨资在南方建立起电力网络和通信网络,分别成立了皇家南方电网和皇家电信公司,但不论是皇家电网还是皇家电信公司,当前的主要客户却只是政府、皇家军队和皇家产业,拥有无限潜力的民间市场一直都开发不起来。因观念上的陈腐,老百姓拒绝乘坐汽车、火车,拒绝使用电力,同时也拒绝了电报和电话。在这个愚昧的封建时代,思想太过前卫的张林只能耐着性子,选择继续从国外大抽血以强壮国内。好在张林已经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南方所有农民的支持,所下达的政令基本上也未触及百姓之利益,在南方大搞建设也是自己掏的腰包,这才维持了南方的稳定。否则以张林这种近乎妖化的发展方式,非搞得南方乱成一锅粥不可。

    对奉行精英路线的张林而言,地盘的扩大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张林是没有办法一口气吞并整个大清朝的。饭要一口一口吃,否则容易噎着;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蛋。以张林目前的胃口,吞下东三省,刚刚好!

    在南方建国之后,为全力发展南方诸省,用外力推动南方经济,张林的财政曾经出现过吃紧的局面,他甚至还一度裁剪过军费。之前张林之所以会接下德国和英国订购战列巡洋舰的订单,除了借风使船的用意外,与当下财政吃紧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建国之后,张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旧是旗下产业的利润。汽车和军火,是产业利润来源的重头。现如今,近乎垄断了全球汽车市场的飞龙汽车的月销售量已经突破了2万辆,月平均利润高达1600万美元。披着美产汽车外衣的宝马汽车,垄断着北美市场,月销售量高达1。5万辆,月平均利润约为1500万美金。宝马汽车公司,正朝着让每一个美国家庭拥有属于自己的宝马汽车的梦想大步跃进,十几二十多万的美国汽车工人更是在没日没夜地努力工作,将大把大把的剩余价值奉送到了张林的手中。除了汽车之外,军火也是张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张林旗下的军工厂,每月生产用以外销的zuolun枪的数量已突破了5万支,手摇式机枪的数量多达千挺,各种外销型飞龙炮的数量多达500多门。生产的这些外销型军火,有超过半数被销往了南美,部分军火流入了印度、安南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也有少数流入了欧非地区,直接给张林带来着约为1200万美金的月收益。不知不觉中,张林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再加上水泥、钢铁、船舶、矿产、能源等其他产业,张林旗下产业每月给张林创造的直接利润,高达五千万美元(折合华币六千多万)。

    相比于产业利润,大华帝国的税收收入便是有些不堪入目了。这个时代的税收来源为三类,农业税、工商税和关税。为推行农业改革,张林以大华皇帝的身份减免了三年的农业赋税,也就是自建立政权起,张林就没有向任何一个农民征收任何赋税。大华帝国的农业赋税将会从明年开始征收,征收的数量也已经核定并已经张榜公布——每亩保障田征收稻谷20斤,灾区免征。一亩地才纳粮20斤(按照粮食最低保障价核算,仅为0。2华币),这分明只是象征性地征税。江南水患频繁,虽在农业部的大力整治之下,水患已有轻减之势,但正所谓人不与天斗,终究还是会出现水患灾区。故而这明年的农业税收究竟能有多少,还得看老天的意思。按照农业部部长刘坤一的预估,全国四万六千多亩保障田中,大概能有个三分之二符合征税条件。初步估计,大华帝国1898年的农业税收收入,将会有六千多万华币。

    在工商税这一块,张林奉行的是“鼓励工商,奖励实业”的工商政策,工商税率极低,不少行业甚至采用了“政府补贴”的商业政策,故而大华帝国的工商税收入并不与其工商业发展水平呈正比。1895年,大华的工商税收入为3320万华币,1896年,大华的工商税收入为4460万华币,哪怕是到了1897年,大华的工商税收入也只是勉强突破了6500万华币。

    再说说关税。因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再加上海上贸易的大力发展,故而在经过海防整顿之后,大华帝国的关税收入相比于大清朝时期增加了不少。在1897年,大华的关税收入成功地突破了一亿华币。

    加上关税、工商税,再加上从明年起征的农业税,大华帝国的税收收入总额勉强能够突破两亿华币。但仅凭大华的税收收入,要想养活偌大的大华帝国,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按照预算,大华的税收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政府行政部门的正常运转。

    张林的支出项目很多,军费开支犹如巨大。陆军方面,张林建有四个主战军团,八个用以维护统治区稳定的整编步兵师,现役陆军高达24万。四个主战军因为是半机械化部队,重机枪、陆战炮的配备比例很高,而且军中已经开始装备装甲车、摩托车、运输车和少量的试用型坦克,故而建军的费用相当之高。在不扩大机械化的前提下,维持这四个军和八个师所需的军费约为八千万华币。实际上,向来把士兵生命看得机种的张林一直都在致力于提升陆军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每年都在追加数以千万计的军费开支,尽可能地增加部队持有的机枪、迫击炮、陆战炮、装甲车、摩托车、运输车,甚至是坦克车的数量。

    海军方面,张林的投入也是相当之高昂。大华海军现役总兵力为6。2万(含海军陆战队),下辖金龙级战列舰1艘、大青龙级战列巡洋舰4艘、青龙级战列巡洋舰24嗖、大蛟龙级装甲巡洋舰24艘、蛟龙级装甲巡洋舰24嗖、飞鱼号鱼雷艇360艘,共计海军总吨位37。3万。因海军基础薄弱,故而大华海军的训练强度很大,非战时的训练频率相当之高,而华军将士们每个月的上岸时间不会超过五天。这就造就了大华海军那令人咋舌的军费支出——在不增加任何新战舰的前提下,大华海军的年军费开支自1896年起便是突破了一亿华币,1897年的海军军军费支出更是高达1。2亿。除了陆军和海军,张林还在南方还建有一支数量为20余万的皇家警察部队,作为二线部队分驻各个城镇,配合当地政府,专门用以维持当地治安。维持这样一支治安部队,需要张林每年投入约为三千万华币。陆军、海军,再加上警察,这些皇家武装组建起了大华帝国的国防,而维持着这股国防力量的背后,是约为2。3亿华币的国防支出。

    张林在科研和技术更新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是相当巨大的。二级级联鱼雷、级联炮弹、装甲车、坦克、魔法手雷、可调节制式的新式步枪、拥有更远射程更高射速的机枪、火炮技术等等等等,这一项项技术成果的背后,都是张林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据统计,1896年,大华帝国科研经费总额高达八千万华币,1897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