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伯利克议会长感到自己也是心灰意冷。
辩论、争执终有结束的时候。当辩论时间到了,由伯利克议会长宣布投票开始后。这些议员们也只能在投票后,安静的等待结果的降临。这一刻仿佛议会终于回归了它本来的面目,只剩下点票员在报着票。
“共和制一票。”
“王国制一票。”
“王国制两票。”
“共和制两票。”
“共和制三票。”
……
“本次投票一共有263人参加。经过点票,赞成共和制167票,王国制96票。”
清点完票数后,唱票人说出了投票的的结果。这结果自然让共和派欢呼雀跃,而保皇派垂头丧气。
在唱票人说完后,议会长伯里克上台用沉稳的语气说道。“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望在场的所有人,都尊重这次神圣的投票结果,我的话讲完了。”
在议会长伯里克讲完后,保皇派领导人叫来一个年轻人说道“告诉陛下结果吧,这次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
这名年轻人点点头后,立刻就赶往霍夫堡赶去。今天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都在那里焦急的等待着议会投票的结果。
当结果被传递到霍夫堡之后,在场等待消息的哈布斯堡家族的人,都一副惊恐不安像是末日来临的表情。
当场就有人哭诉出来。“这可怎么办才好。”
想到一直都养尊处优的自己将来要为生活而奔波,这引起在场不少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场哈布斯堡家族的哭声,对于这些族人的举动让卡尔一世烦恼不已。
“好了,别哭了。先想想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卡尔的话让哭啼的族人都止住了声,抬头看着年轻的族长。
一个年龄有点大的族人提议道:“要不让我们再去游说一下,让议会重新投一次票。”
这个不靠谱的提议,不等卡尔回答就被一位年轻的族人反驳了。“这不可能。你当议会是什么,那些共和分子还能让我们再投一次票。要我说让目前还忠于我们的军队控制住议会,直接推翻这个结果才行。到时候赔偿英法多一些损失,相信他们会同意的。”
卡尔听到差点一头栽倒,这个提议比上一个更不靠谱。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己这些族人还舍不得这些权力。为此他只好讲到。“看来我们不能在奥地利继续住下去,先想想暂时搬到哪里去好吧。”
而卡尔承认议会决定的话,让在场的哈布斯堡的族人也没了其他主意。这时有人提议去德国避一下,而有人反驳道,去德国还不如去西班牙。一时间关于去处在场的人都争论不休,甚至还有人提议去罗马尼亚,理由是卡尔姐姐苏菲·玛丽是罗马尼亚王后。
卡尔被这些人的提议搞得晕头涨脑,对提出去罗马尼亚的族人更是呵斥不已。罗马尼亚目前可是和奥匈交战状态,自己跑去罗马尼亚算什么,哈布斯堡家族的骄傲使他不能接受这个提议。
在众人都被卡尔呵斥一顿后,这时才有一位明白人说道“先看看哪个国家愿意接收我们再说吧。”
而到了这时候,众人才意识到目前不只是他们愿意去的问题,谁愿意接收他们这个烫手山芋才是问题所在。
卡尔这时做出决定。“就这样决定吧,先问问哪个国家愿意让我们暂时避避。”
随后哈布斯堡家族向目前中立国家发出避难的申请,结果许多国家都没了回信,结果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而卡尔在综合考虑后,拿出一份同意他们避难的回执讲到。“就这份了。”
众人一看,这是瑞士的回执。作为欧洲著名的中立国家,这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好的选择。
而卡尔在心中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瑞士离奥地利最近,将来只要有机会,哈布斯堡家族就能最快返回维也纳。”
看来卡尔对于哈布斯堡交出权力,内心也是相当不甘。
第361章 鲸吞(一)()
哈布斯堡家族被逐出奥地利的消息,飞速的在欧洲传开了。对于这个在欧陆影响了近千年政治家族的离去,有人高兴有人伤感,这都不能影响协约国处置奥匈的决心。
不过在分享这份蛋糕之前,协约国也没有忘记目前同盟国还有一个实力在他之上的存在。
所以奥匈还在动荡时期,没有做出驱除哈布斯堡家族的时候,以英法美三国为主力的协约队在西线发动了反扑,他们打算先将德国赶出法国的领土。
于此同时他们还打算从其他方向对德军举行牵制,而目前看来还算骁勇善战的罗马尼亚自然不会被他们放过。所以在奥匈动荡的时候,协约国让罗马尼亚发动一场牵制东线德军的战争要求,就被放到了埃德尔桌上。
而埃德尔看着这份要求,对此有些不满。罗马尼亚在东线从开战至今,在短短的八个多月时间已经打过不少战役了。尽管收获不菲,但是积累的伤亡也不小。毕竟罗马尼亚现在才一千万出头的人口,经历不起像西线那种伤亡数字(新占领地区还没有统计人口)。
不过对于协约国的要求他也没办法直接拒绝,更主要是目前罗马尼亚有自己的计划需要用到大量的兵力。所以对于协约国要求比较抗拒。
让埃德尔想抗拒协约国请求的计划了,说起来也是罗马尼亚实力暴涨的体现。在这个流行丛林法则的世界,弱小就是原罪。而罗马尼亚想要富裕强大,必须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而埃德尔对于目前还掌控在德国手中的原俄国领土,有些垂涎三尺。所以当接到协约国想要罗马尼亚牵制东线德军的要求后,埃德尔决定找普列山上将商议一下。
当普列山上将赶到王宫后,埃德尔将协约国的请求拿给了他看。
“参谋长,这份电报你怎么看?”
埃德尔在普列山看完这份电报后,关心的询问了起来。
对于埃德尔的询问,普列山上将面带笑容的说到“这很简单,需要看陛下是否愿意和他们交战。”
总参谋长卖关子的话,让埃德尔来了兴趣。“那么,你说说看。”
“陛下,这份电报只要求我们牵制东线德军,可并没有说让我们什么时候发动攻势来牵制,所以这份要求还有操作的空间。”
“继续说下去。”
“其实在参谋部中,关于对东线收回我们罗马尼亚领土的计划就有好几份。其中最有执行能力的两份和协约国的要求冲突不大,我们可以适当修改之后执行。”
“其中第一个方案,因为奥匈局势的动荡,我们可以将加强给特兰西瓦尼亚集团军的几个常备师和技术兵种,抽调出来加强给库尔图瓦上将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将兵力和武器装备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重装兵团,压迫对手让其要么退却,要么和我们决战的姿态。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有足够的实力击退在加利西亚的德军,缺点就是时间上比较慢,敌人退却也很容易。”
普列山上将在说完第一个方案后,缓了一口气继续讲到“我们的第二个方案,也是调动特兰西瓦尼亚集团军。不过抽调的部队并不加强摩尔达维亚集团军,而是组建成单独的单位。从外喀尔巴阡山脉翻过去,直插敌人的后勤补给中心利沃夫。同时摩尔达维亚集团军缠住敌人在前线的部队,不给他们回援的机会。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能击溃敌人马肯森统帅东线德军精锐,为我们扫除收回领土的最大障碍。只要是计划顺利,哪怕不能击溃至少也能重创对手。不过缺点就是两方的行动一定要配合好,而且翻越外喀尔巴阡山脉不能携带重装备,对于伤亡上可能有过大可能。”
在普列山上将说完后,埃德尔陷入了沉思。不过他并没有对比这两个方案的优缺点,而是在思索前世记忆中一战结束时间上的关联。在埃德尔记忆中,德国战败的关键点是基尔水兵起义。而水兵起义的原因,好像就是有奥匈战败在里面做了诱因。当时说在奥匈战败后,德民对于局势感到绝望,所以才爆发了这场起义。
埃德尔努力回想着前世的记忆,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太多事都已经忘记,所以始终没有想起来。没办法,埃德尔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查找了。
“总参谋长,目前德国局势怎么样?”
普列山不知道国王会在这个时候考虑德国的局势,不过对德国情报的收集,他们总参谋部可没有放弃过。所以在埃德尔问起来后,普列山说出了目前了解到的情报。
“目前德军在西线压力很大,这次美英法三国的进攻,让他们损失了不少要点地区和兵力。目前西线的协约队在马恩河一带获得了突破,他们将战线推进了80公里。而德军目前已经不能再威胁到巴黎的安全。这次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比较差,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斗志,许多地段都是被主动放弃的。”
普列山的话还是没有让埃德尔摸到头绪,于是继续问道“那么德国国内的情况呢?”
普烈山综合了情报部门的了解后说道“目前其国内饥荒较重,民众对此有怨气。”
想想也是,连军队都以胡萝卜为食还将马肉作为美味,其国内民众能吃到什么就可想而知。
埃德尔听完普烈山的讲解后,思考片刻后讲到;“那么以第一方案为作战计划吧,我们不用急着和德军交战。”
“遵命,陛下。”
听到埃德尔做出决定后,普烈山上将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在普烈山回到参谋部后,立刻给特兰西瓦尼亚集团军发报,要求他们抽调有力作战部队,增援即将有作战任务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而且为了让摩尔达维亚集团军有更出色的表现,普烈山还将费列伊特中将抽调给库尔图瓦上将做副手。
看来这一次战争收获最大战功的就是费列伊特中将了,几乎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