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马尼亚雄鹰-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都被英国控制的很深。现在可更没有本事脱离协约国的控制。这从协约国在帕拉利亚港口登陆,希腊军队一枪不发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埃德尔得到情报听说这名国王有退位,让儿子继承王位的打算。不过具体什么情况,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消息。

    首相布勒蒂亚努在看了,埃德尔给自己设立的罗马尼亚最后条件后,将其用火盆烧掉。

    看着燃烧成灰烬的文件,布勒蒂亚努首相长叹一声,国王给自己的条件很难办。这些内容很难让协约国同意,尤其是俄国绝对不会同意罗马尼亚获得加利西亚的领土。现在只能慢慢和协约国继续谈下去,希望协约国方面看了不会大为恼怒才好。

    在协约国三国大使收到首相发出罗马尼亚的参战条件后,都面面相觑,尤其俄国大使费拉洛夫斯基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因为罗马尼亚的要求,完全没有顾忌俄国的态度,这让费拉洛夫斯基大使很是难堪。

    哪怕是革命后被德奥吊起来打的俄国,也不是罗马尼亚可以这样羞辱的。没错。现在费拉洛夫斯基大使脑海中想的就是这个词。

    当着英法大使的面,费拉洛夫斯基大使忍不住怒吼道。“该死的罗马尼亚人,他们眼中到底还有没有俄罗斯。”

    面对俄国大使的愤怒,英法两国大使互看了一眼,最终还是接替让·巴德的法国大使费兰克对他讲到。“费拉洛夫斯基阁下,冷静下来不用这样愤怒。我们对于罗马尼亚的条件也是一样感到不满意,不过我们最为重要的还是将罗马尼亚的条件发回国内。”

    法国大使的话让费拉洛夫斯基稍微平复一下心情,而接替理查德曼的英国大使弗兰利也搭话道。“这些罗马尼亚实在是太磨叽了。我们都和他们快要谈了一年,依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条件,现在倒好还增加条款,真是不知道政府为什么还要惯着这些罗马尼亚人。”

    面对英法大使帮助自己的讲话,费拉洛夫斯基大使观察一番不像作伪,看来英法还是站在俄国这一边。于是顺水推舟的接话说道。“这些罗马尼亚太拖沓,做事情一点也不爽快,而且他们胃口太大。我觉得可以向我们的政府提一提,压制一下罗马尼亚人的嚣张气焰。”

    俄国大使试探的话,立马被英国大使弗兰利推脱掉。“我觉得先将罗马尼亚的条件发回国才是正经,应对罗马尼亚的措施,相信政府会给我们下达指令的。”

    “我也赞同。”

    看到英法大使都不提自己建议,费拉洛夫斯基大使也只好顺口讲道。“那么我先回使馆发电报了,再见。”

    “再见。”

    费拉洛夫斯基大使看着没有动作的法国大使,只好先行离开。看来俄国革命加上这次的惨败,从各方面都让其从三巨头位置上滑了下来。

    在看到俄国大使离开后,英国大使弗兰利对费兰克讲道。“伦敦发来电报让我加大对罗马尼亚的拉拢。”

    明白弗兰利大使意思的费兰克大使回答道。“巴黎也给我发过同样的电报。”

    看来英法对于俄国乱局也感到担忧,不过只要俄国愿意继续战斗下去,相信罗马尼亚也只是英法的备用选择。那么这切就要看俄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只是俄国局势目前有点糟糕。

第266章 科尔尼洛夫叛乱() 
俄国目前局势的确不是一点点乱,而是相当乱,尤其是圣彼得堡,现在算的上是群魔乱舞。

    克伦斯基目睹了俄国军队的失败,也断送了他和临时政府在前线军队所剩余的威望。之前大肆清洗军队中不满军官的恶果出现了,士兵和军队对于临时政府彻底绝望,开始自行寻找出路。其中不少人被布什尔维克党拉拢过去,因为他们宣扬的停战,让大家都能够回到家乡对士兵们的吸引力非同凡响。

    这时候,布什尔维克党看到机会。在战争不利消息传回圣彼得堡的第二天,他们就组织了三万民众的游行。在游行队伍中布什尔维克党带头高呼“要和平,要面包,不要战争”的口号。

    为此俄国临时政府害怕又是一个一月革命,迅速调集依然忠于政府的军队戒备,同时派人和布什尔维克党谈判。临时政府给予内政部长,还有司法部长的职务。面对临时政府开出的条件,在这次谈判中大部分人高层都很满意,因为他们都能看出这两个职务对于布什尔维克党的巨大作用。

    但是作为领袖的列宁对此完全不认同,因为不像其他高层只看到利益而忘却了危险。加入临时政府则意味着布什尔维克党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在野政党的身份。

    作为革命领袖的列宁拥有卓越的眼光,他早就看出现在俄国混乱局势和崩塌经济,不是换个政党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停止战争舔伤口才行。至于英法高额的贷款,现在他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不过现在首先需要打消高层其他成员合作的想法。

    现在临时政府只是给两个职务,不符合列宁的期望,在他看来现在临时政府这种多党派的政治结合体,不能适应现在俄国的局势。布什尔维克党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创俄国的新时代,这也是列宁的期望和看法。

    为此列宁专门找过捷尔任斯基,这一位就是后世三大间谍机构之一——凶名赫赫的克格勃的创始人,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色恐怖大师捷尔任斯基。那个时候由他领导的这个有着剑与盾牌图案的机构还叫做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

    不过这些都是后来他给世人的形象,至于现在的捷尔任斯基,可是布什尔维克党内最受欢迎的领导人。这从布尔什维克建党选举中央委员时,后来十月革命的实际领导者,红军的创建者托洛茨基得票第三,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得票第二,而得票第一者,正是捷尔任斯基。

    所以列宁知道只要得到捷尔任斯基的赞同,那么将会让党内其他人认同自己的想法。说来可怜,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列宁在党内拥护程度不算高,这也和他长期不是被流放,就是被驱除有很大关系。君不见北洋的掌舵者袁某人,才离开三年就只能依靠威望等手段掌控北洋,而在他“生病”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相比起来列宁还是算好的,当然这也和信仰有很大关系。

    经过一晚上的交谈,最终捷尔任斯基被列宁说服了。于是在第二天,捷尔任斯基凭借自己的威望说服其他人。“钢铁般的费利克斯”可不只是同志和战友对其的称呼,甚至敌视捷尔任斯基的人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于是在捷尔任斯基的帮助下,列宁在布什尔维克党内关于是否谈判的话语权大增。于是等待布什尔维克党答复的临时政府,得到一个拒绝停止示威游行的答复。

    只是临时政府除了和布什尔维克党谈判之外,已经将忠于自己的军队调到圣彼得堡。于是在布什尔维克拒绝后,临时政府果断镇压这次示威游行。面对全副武装士兵,民众当然不是对手,造成400多人伤亡后,这次示威游行被镇压下去。

    面对这次示威游行的推动者,布什尔维克党内也有许多高层被抓。只是其主要领导人都没有被抓到,其中列宁逃到了芬兰(当时处于半独立的处境),在此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而那篇我们熟悉的课文《在湖畔的列宁》,就是说的这件事。

    除此之外临时政府还在和军方其他人员接触,不过这方面主要是陆、海军部长克伦斯基在做。因为这次攻势惨败的关系,克伦斯基知道自己在军队威望已经降低的一个可怕的地步。而主要指挥者布鲁西洛夫,也是将其在“布鲁西洛夫攻势”中积累威望消耗的差不多了。现在临时政府急需一名能够鼓舞前线士气的指挥官。

    这时候一名指挥官进入了克伦斯基的视线,那是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将军。这名在大战爆发后才任西伯利亚第九师师长,不久转任第48师师长,他使该师有了钢铁48师的称号。因为他特别善于防守,在德军对戈尔利采的突破开始后,他奉命殿后,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他的师还是有一半人被打散,他也不幸重伤落入敌手当了俘虏。

    进了战俘营后他两次逃跑都没有成功,第三次他大量喝水造成心跳加速被转到战俘医院,在这里他换了一身奥地利军服逃了出来,昼伏夜出,回到了自己的阵线一边。他的出逃轰动一时,连沙皇都亲自接见了他,授予他一枚英雄勋章,媒体更是把他作为民族英雄来宣传。

    1916年拉夫尔·科尔尼洛夫任西南战线第25步兵军军长。1917年一月革命后,国家杜马首领,大地主罗江科任命他为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他以令人炫目的速度上升,在四月六日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四月二十三日被晋升步兵上将。在克伦斯基的五月攻势崩溃后,五月八日升为西南方面军司令负责挽回当地的局势。

    不过最让其出名的还是他在接任西南方面军司令后,发给时任临时政府俄军总司令布鲁西洛夫的一份电报。在电报中他向布鲁西洛夫要求,同意他用一切手段来恢复秩序。他禁止士兵集会,废除士兵宣言,枪毙逃兵,把他们的尸体摆在大路边并书写罪名。

    《俄语报》把他的秘密电报公开出去,一时之间,拉夫尔·科尔尼洛夫成了资本主义的和有产者的救星,在五月十九日他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在这里需要提一下,在担任总司令时,他的参谋长叫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

    不过担任俄军总司令期间,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和临时政府相处并不愉快。因为这名新任总司令要求近乎独裁者一样的权力,这让已经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兼任陆海军部部长的克伦斯基大为不满。

    两个硬汉和斗士之间必然会酿成悲剧,所以在拉夫尔·科尔尼洛夫担任俄军总司令仅仅十多天,在6月3日便被临时政府撤销其职务并且关押起来。这个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