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枪声,这得是多快的速度?果然是清明节,放鞭炮的地方真多。”朱一章自言自语的说了句。
“朱参谋,您已经掉队了,请快骑马跟上去。”一个侍卫骑马回来提醒着朱一章说道。
“噢,我这就过去。”朱一章回过神来才发现,在他失神时张瑞已骑马离他有了一段距离了。
同去的路上,朱一章可没少给张瑞灌输要娶妻生子稳定内部不安的事情。
张瑞一路听着是一脸无奈却又无法反驳。这别人都是三十岁才有被逼婚经历,自己只不过十八岁,这还是满打满算的虚岁。
对于朱一章的“逼婚”,张瑞只得一一应下。不管怎么说,朱一章这也是为自己好,为整个剿匪军好。
再者,张瑞也有自己喜欢的人了,若非实在是有近忧迫在眉睫,让自己整天忙得累得像条狗,那成亲肯定是不用说的事。
郊外偏僻,张瑞等人一路快马加鞭骑行,所到之处是尘土飞扬、灰尘滚滚。途中,张瑞为了转移话题也就向朱一章问了一些拜祭时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
对于这种大祭的问题,朱一章知道的也不多,只能表示到时候让礼部那些官员来讲解了。毕竟祭祀之事一直都由礼部掌管。
剿匪军如今是刚打下南京不久,一切情况错综复杂。所以张瑞是除了要把牢军队进行变更改革外,在朝廷的官员改革变动上,张瑞尽量不去做为一人的方便去改变当前时代的主流认识。比如依旧沿用着礼部、户部等等。
时代的进步不能一跃而就,需要时间的缓和来让人适应。正如嬴政跟杨广,两人都做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结果呢?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一切不稳定的情况下,制度只能留着慢慢去改变,急躁不得。
一路骑马飞奔看着挺爽,只有骑在马上的人才知道累。至少张瑞没感觉到自己的屁股舒服,一路的颠簸让张瑞有些怀念以前坐的车,那怕是硬座的公交车也比在这郊区骑马要舒服一些。
“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安稳的坐坐车出去游玩了。哪里不穿非要把我丟来这垃圾的满清时代,以前还幻想着要是回古代没事可以带着几个狗腿子出去调戏一下小娘子,可是现在看着满地都营养不良的平民百姓,每天都在为保命忙碌不已,什么心情也没有了。”马背上颠簸的张瑞不由得在心中再次埋怨道。
“再见,我的空调,再见了我的电脑电视,再见我的公…交…车。哦,不,是再也见不到了…”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太监()
“汉王来了,汉王来了……注意了,汉王来了……”
“快,赶紧站起来…都动作起来。奏乐的,赶紧吹起来,还要我吩咐?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啦,立刻敲响起来…”
随着张瑞的到来,正在明孝陵准备拜祭事宜的礼部官员一下子就忙乱了起来。
一小会的忙乱过来,一切事宜便正常有序了起来。
“汉王,您来了。”看见到来的张瑞,礼部暂主事官关仁礼立刻上前磕头问候道。
“嗯,关大人快快起来!在我们新朝廷可不兴磕拜,以后别这样了。”看着跪在地上的关仁礼,张瑞连忙翻下马来上前扶起了他。
“汉王仁厚,臣等自当感激涕零。不过礼数不可废,何况是在这等大日子里,请允许微臣怀着对汉王的敬重允许微臣朝拜吧!”关仁礼感激恭敬的说道。
“你现在是礼部主事,要是你磕了,别人以后还磕不磕?所以请你以后以身作则,不要动不动就磕头,我喜欢的是有能力的官员而不是磕头虫。只要是能干实事的,就算不给我磕头我也喜欢。”张瑞严肃的说道。
“是,微臣明白。微臣一定全心全力为朝廷办事以报君恩。”关仁礼恭谦的回答道,却又在心中暗暗的盘算了起来。
“开玩笑,不用磕拜?谁知道你是不是就说说。我还是谨慎一些好,正所谓礼多人不怪,更何况我是礼部主事?要是因为不磕拜而被弹劾,我这礼部主事也太亏了。”
“嗯,这就对了。要是人人见到我都要磕拜一番,事情还没做我就得被烦死。以后多加注意。”张瑞微笑的点了点头。
“是,是…微臣知罪,还请汉王不要说不吉利之语。”关仁礼小心翼翼的提醒了一句。
“哈哈…我以前就一个粗人,百无禁忌。好了,不提它了。拜祭的事情都准备得怎么样,可以开始了吗?”张瑞问道。
“回汉王,还要半个时辰才到适合祭拜的时间,还请汉王先到营帐中沐浴更衣,待时间到时,微臣再通知汉王。”关仁礼说道。
“嗯,那前面带路吧!”张瑞回道。
“是,是。请随微臣这边来。”关仁礼伸手做请状。
“对了,听我舅舅说,我外公也来了。我很久没有见到他了,他在哪里呢?”张瑞突然想起来问道。
“回汉王,老国丈大人也在营帐中休息。跟汉王的营帐相隔不远,微臣一会去把老国丈大人请来给汉王?”关仁礼回道。
“不用了,天气热,老人家也辛苦,让他多休息一会吧。待我一会沐浴更衣好了再去见他。”张瑞吩咐道。
“汉王仁孝,微臣羞愧。”关仁礼大赞了起来。
“关大人过誉了,仁孝乃我汉家子弟立根之本,吾等当立身谨记,断不可忘。”张瑞义正言辞的回答道。
虽然张瑞明知道关仁礼说的只是一句阿谀奉承的话,却又不得不回他。如果张瑞敢默认了关仁礼的话,他日必定会传出自己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之语。
“汉王教诲,臣等自当铭记于心,传于天下。”关仁礼又是一副聆听圣旨一般,恭谦的回答道。
“汉王,微臣有事禀报。”此时,一旁的朱一章突然间说道。
“国舅有何事需要禀报?”张瑞有些好奇的看像朱一章。虽然说着这些类似文言文的话让自己受不了,可是没有理由朱一章也听不下去才对啊!
“微臣父亲正在此处,所以想要先行去拜见于他。肯请汉王准许。”朱一章躬身请许道。
”国舅不必如此,这事我…本王自然是准了。”张瑞回答道。
“关大人,还请派人来给国舅带路。”
“微臣遵旨。”关仁礼回答道,然后转身去指派了一随行的礼部官员给朱一章带路。
在关仁礼的带领下,张瑞很快就来到了营帐之处。营帐之大不下五六十平,这庞大的营帐一看就花了礼部不少的功夫。
此时,十多个太监正不停的提着水进出营帐之中,为营帐內的“浴桶”不断的注入温水。说是浴桶,其实跟一个小型的游泳池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也难怪要用到十多个太监不断的提水。
太监,中国传统王朝必不会少的群体。虽常受百官唾弃,但是作为皇帝的家奴,对皇权的维护绝不比百官少。
虽然太监是皇权的忠实守护,但是作为由现代灵魂过来的张瑞是反对使用太监的。无他,就是单纯厌恶这种摧残人的事情。
进宫做太监者,多是贫困得活不下去的人。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自然也就谈不上读书,也就懂不得太多道理。
这些太监虽然会忠实拥护皇权,但是也能为皇家拉仇恨。也正是因为这样,能青史留名的太监,大多是了不起的人才了。而这样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老子这话,张瑞就很喜欢。比起要祸害到自己的百姓进宫做太监,张瑞更希望管辖下的所有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满清之前,宫里的太监和宫女还有外国人这一现象。1外国人来自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高丽、缅甸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
古代中国一直作为宗主国,藩属国自然要过来参拜献贡。进贡的物品,除了金银财宝以外、奇珍异宝和当地特产以外,他们还进贡大量的当地奴仆,而这些奴仆在后来就进宫当了太监和宫女。
在古代是以人为生产力的,所以人多了,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这也是古代中国需要其他国家献上奴仆的一大原因。
但是到了清朝时期完全被改变了,清朝的统治者把太监换成了清一色的汉人,而宫女则变成了都是旗人。这些旗人可是来自满、蒙、汉的八旗。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做?
可能是满清的统治者觉得外国人比较低等,所以不想宫女有外国人,比较皇室经常会和宫女发生关系的,一个不小心搞出个白人或黑人小孩,那就很尴尬了,要知道大家都是黄种人啊!
而在太监方面统一用汉人,是满清的统治者为了打击汉人的一种手段,像剃发易服一样,弱化汉人的势力。
再说了,进宫当太监的汉人多了,那么外面的汉人就会变得比较少,相对而言满人就变多了起来。只要一直用汉人当太监,只会让汉人越来越少,毕竟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张瑞当前所用的太监正是来自满清丢弃下来的。说白了就是割多了,用不了,就丟到外边去留他们自生自灭。
注1:资料来自网上整理。
2:有票票,有支持,无太监。谢谢大家对本书的喜爱。(免费字数)
第二百八十九章 出路()
“好了,水加到这里就可以了,你们都出去休息吧!”进去看了浴桶中的水位后,张瑞便对着提水进出的太监们吩咐道。
“汉王恕罪,让汉王久等是我们的罪过,请汉王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这就加紧把浴桶里的水给装满。绝对不会耽误汉王太多的时间的。”领事太监王延屏听到张瑞的吩咐后连忙跪地回答道。
“王延屏,你不用紧张,先起来吧!我这不是怪罪你们的意思,只是看这个浴桶这么大,要打满水实在太麻烦了,也很浪费水。”张瑞望着跪在地上的王延屏安慰道:
“洗澡只是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