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昏死过后醒了来,就紧忙让人通报外面的于府上下,说小姐死在宫里了。
宫里说不清楚了,人死在了这里,只得派了验尸的来查验。
证实不是毒,也不是自杀,也不是非正常死亡,甚至不是染病;只能判定为一口气上不来,就这么死了。他们将于诗诗的“尸身”送还给了于老爷。
于老爷与于家大公子扶尸痛哭,说都是他们害了她,非要她进宫去,没想到,竟这么死了,连怎么死的也不知。
于老爷还悄悄找人来又验了一遍,依旧没查出问题来,只能说是气绝身亡。
于老爷这时才觉得,说不定就是她命数到了。
又说不定,是他们平日里逼她逼得紧,让她成日郁郁寡欢,终于造成了一块化不开的心病,最后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含郁而终了。
又扶尸痛哭了两天,才请了僧道来,给这女儿念经超度做佛事做法事。
弄了几天,满府里沸沸扬扬的都是念经声、木鱼声、议论声。
纪府里的人也来了,要送这于诗诗最后一程。
而那头宫里,都在传斋心苑久未有人住,现在住进去了两个,不多时就接连着死掉了,想来那也不是什么吉利的地方,邪气得很,于是,皇上下旨,将那苑封锢,不再许人进出了。
于诗诗的“尸身”被送往于家家庙停灵,再葬入祖坟。
细细小小的一块石碑,上用朱墨写着“于承恩次女于诗诗之莲位”。
此时,已在暮春的末尾。
天眼瞅着就要热起来了。
那个躲在外头的阮颜畅,还得算准了时机,独自潜入于家祖坟,将于诗诗给挖出来。
不然的话,她万一在那棺中先醒了来,一看四周一抹黑的,一定会被吓死。
虽然,她关照过她,醒来的时间没有十分的定准,你若在我挖你出来之前先醒了来,那就静候着,不要惊慌,我一定尽快到的。
可是,谁能在坟堆里,与一群真尸做邻居而不心慌的。
所以,她还是得尽快。
一个月夜,她潜进去了。
好在这祖坟不比家庙,家庙里有僧道看着,这祖坟也就两个看场子的人,这年头又兴薄葬之风,倒没什么人想盗墓的,所以守墓的人自然就不需太多。
这会儿夜深了,那俩守墓园的都已睡了。
阮颜畅来之前,猛灌了三大杯浓茶,所以现在极端清醒。
虽已快入夏,这夜风还是有些凉的。
她一个人在那“某某某之莲位”的小墓碑后,一铲子一铲子地挖着。
直至见到棺盖了,她才停下手来。
她敲了敲:“是我,你醒了吗?”
里头没人说话,只是不一会儿,她听到由棺盖里侧也传来了敲击声。
她把盖上的土清了清,再使劲掀起棺盖来。
里头于诗诗坐起,有些苍白的样子。
还没等她说话,阮颜畅伸出一根手指,说:“行,不用说,我懂,早有准备。”
将摆在一旁的包袱拿了过来,取出馒头与水囊给她。
她吃了四个馒头,喝了一囊袋的水。
出了棺,陪阮颜畅把盖盖好,把土重又盖上。
还最后拿脚踩了很久,直至那土被踩得很实了,看不出被翻动过的痕迹了,两人才一起离了这坟区。
路上,于诗诗问阮颜畅眼下住哪儿,她说在外住在一间小的、深弄之中的客舍里,还说让她先去跟她住两天。
阮颜畅给了于诗诗一顶帷帽,让她往后也戴着,别被这京都中的熟人看到了。
于诗诗问她,她以后准备怎么办。
她说,能怎么办,反正“死都死了”,在纪府那儿,她已是一个暴毙身亡的人了,自然是回不去的了。
现在她们正好是同病相怜,那就一起去浪迹天涯吧。
于诗诗说好,那就一起走吧。
还问她想去哪里。
她说去哪都无所谓,只是要静一点的地方就行了。——她得研究那条光的甬道——永恒不变的“课题”……就是从未有所突破过……
于诗诗提议,不如就去苏州吧。
她说,还去什么苏州,那儿虽有她于家的老宅,可是她现在已不是于家的人了,即或去了苏州,也是住不进去的。
于诗诗则说,去苏州倒不为住在自家老宅里,只是因为那地方好,人间美景尽收城廓之内,有湖有柳,有水岸有画坊,热闹中又带着静谧,去住在那人间仙境,岂不快哉?
她想想,也行,那就定了——苏州。
34。第 34 章()
不几日的工夫,阮颜畅与于诗诗就出发去苏州了。
到了后,找了间宅子赁了下来。
阮颜畅包袱里除了书,还有上回种烟草后收集下来的新种。
住下了后,直接就在这宅里空地上种上了。
到现在为止,两人一应的吃穿用度,花销的都是于诗诗带出来的银两。
阮颜畅原本是一分钱没有的,早前攒下的那些,都留在纪府里没带出来。——这是她相当懊悔的一件事。
于诗诗看着她们一天天地用着那钱,无一处不要用钱,也没有坐吃山空的理,于是也积极地想着赚钱的方法。
她先是拿了她与阮颜畅绣的新式花样去各大妓院里卖,又上门到贵族小姐那儿去推销。
因为她们的活计鲜亮,所以让她卖出了不少。
她上午出门走街串巷地卖货,下午和晚上就在家里绣,有时还会接到特别定制的活。
而阮颜畅是不出门的,专心一意在家里扎花,还有照顾她那些烟草叶子。
她是知道的,烟草这东西,想必不容易服江南的水土,得小心照料才行。
种不活的话,就没有烟叶收,自然也不会有新籽收,那以后种烟这事就断了,因为没有循环不息的种子可用了。
好在,让她种成了。
在苏州的第四个月,她就收了第一批的烟草。被她制成了卷烟。
正准备拿出门卖,于诗诗就说,卖货她在行,加之这四个月,她在那些妓院啊、旅店啊、大户人家跑熟了,很有客源的,还是她去卖比较好。
阮颜畅一想,也对,就把东西与定价交托给她。
果然又发了一笔横财。
起码两个人的日子不怕过不下去。
就这样,一晃已到仲秋时节了。
这天早起,阮颜畅先是出了房门,然后蹲在院子里看地上的烟草长势。
朝露很重,弄得她衣服也颇有些湿意,吸在皮肤上,有些难受。
她叹了口气,等着太阳出来。
如今院子里种着烟草,她是不敢在院中养鸡的,连狗都不敢养,就怕踩踏着了。
隔壁那家小武哥与他的媳妇,本来要送几只鸡给她们养养的,也被她拒绝了。
小武哥在城外有地,据他说他田里的蟹越来越肥了,再有几天,就可以捕蟹上来吃了,他还说到时要送几篓子给她们。
她说她们就两个胃,哪吃得了几篓子,到时只要几只吧。
小武哥的媳妇也是新娶回来的,两人新婚燕尔,恩爱异常。
有时她看着他们夫妻俩时,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仍在京都的纪寅轩。
不知他在做什么呢。应该都已成亲了吧,说不定他娘子连孩子都已怀上了。
过了些时,于诗诗也起来洗漱。
她见她也起来了,就去灶房弄早饭去了。
吃早饭时,她不知怎的,问起于诗诗:“诗诗,你以后不嫁人了?”
“啊?”
正喝着粥的于诗诗抬眼看她,觉得她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怎么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一句。
“我主要是看你,近来忙着卖货,忙得意气风发……成天忙碌着这些事,好像要这样过一辈子似的。我就想,你难道真不找一个归宿了吗?”
“找……找吧……诶?我说……”
“说什么?”
“我发现哈,我这一出了来,一摆脱了官家小姐的身份,放到普通人堆里来,也没有那么丑嘛……虽说是普通,特别是往你身边一站,那简直是普通,但是也不至于没人喜欢嘛……我觉得吧,以前遇上的,都是那些高雅的、有财势的有位阶的、自命不凡的男人们,他们当然个个都看不上我,可我眼下生活在普通人里,就不会没人看上了。”
“呦——说说,谁看上你了?”
“隔壁街那家烧饼铺里卖烧饼的就挺喜欢我,老对我挤眉弄眼的,我买烧饼还不要我钱。还有还有,青湘阁旁那家麻油铺里的伙计,好像也挺喜欢我的,我去他那儿打麻油,他还老多给我一钱二钱的……”
“额……好吧……咦,你现如今出门都掀了你帷帽上的幔子了?不以纱遮面了?这可不行啊,万一被你家老宅的人撞见了可怎么办?”
“不妨事,我上一次来这边是我十二岁那年的时候,现在……他们哪还记得啊。”
“额……也是……可你也得小心着点。”
“知道的。”
又过了十来天,就到仲秋末尾了。
这天傍晚,阮颜畅在家翻土,于诗诗还没回来。
她一边翻着,一边有些担心,想着她平常这个时候就该回来的,怎么还没回来呢。
这时,有人敲门了,她当是于诗诗回来了,紧忙直起身去开门。
边朝大门口走,边想,怎么不自己开门?
哪知这时门外人喊:“墨家小妹,在不在啊?”
——于诗诗和她现在隐姓埋名,一个叫墨诗,一个叫墨望,无非是取“莫失莫忘来时路”的意思。
她一听,竟是隔壁小武哥他媳妇的声音。
开下门来,见他媳妇拿着一只小的竹篓子,揭开来,竟是十只肥螃蟹。
“这是我们田里新捕上来的,你们拿去吃吧。吃完了再送来。”
“啊哟啊哟,真是客气了。”说着,接了下来。
将竹篓放进了自家灶房,转身又进屋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