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萦萦绕绕,沁人心脾。
公仪音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得无以复加,在原地呆立了许久才怔怔地迈开了步伐。
她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一只清峻古健的褐色梅枝伸到她眼前,虬曲苍劲的枝条上开着胭脂红色的梅花,小巧精致,花瓣上还落着清晨的露珠,梅瓣轻轻颤动,娇怯而透明。
公仪音放眼望去,这些红梅树就那样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盛开在纯白的甬道旁,愈发显得清幽雅致,气韵翩然。
鼻端的冷梅香愈加浓烈,公仪音的脑中忽然似有什么一闪而过,她愣愣地看着眼前尽在咫尺的梅枝,脑海中的记忆大门似乎被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香气倏然间打开,那些悠远而模糊的记忆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就在这一刻,她突然想起,自己是知道这处宫殿的,不仅知道,她还曾在这里住过。
因为,此处正是她的母妃顾贵嫔曾经住过的寝宫。
她一时间有些怔忡,呆呆地伸出手指轻轻拂过花瓣,惹得梅枝一阵颤动,点点露水顺着葱白的指尖滑落下来。
过往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因为处在这样熟悉的环境下而变得清晰可辨起来。
记忆中,母妃的身子似乎一直不大好,生下她之后更是元气大伤,勉强亲自抚养了她到两岁。后来父皇见母妃太辛苦,便将自己抱去了未央宫亲自抚养。也因为这样,她成了唯一一个被父皇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
难怪她会对这座宫殿感到熟悉又陌生,那是因为,自己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只是那个时间年纪小,所以记忆被尘封了。
公仪音抬目看着眼前的一切,原本平静的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母妃去世得早,所以母妃一直是父皇心底最疼痛的伤疤。也因如此,母妃的名字成了宫里避之不及的禁忌,而母妃的宫殿,自然也无人敢对她提及了。
而她自己,因自小在未央宫长大,潜意识里也根本就没意识到母妃寝殿的存在。如今误打误撞到了这里,难道是母妃冥冥之中在给自己指路?
公仪音抬头望着头顶碧蓝的天空,日光并不强烈,可她还是觉得眼眶中一阵酸涩涌上,忙用手一遮,却觉得面上已一片冰凉。
“殿下?”见公仪音呆呆地立在甬道上出了神,阿灵和阿素颇有些奇怪,出声唤了一句。
公仪音长舒一口气,低下仰望天际的头,用手擦了擦面上不知不觉流出的泪珠,这才回头看向阿灵和阿素,“这是我母妃的寝宫。”
“什么?”阿灵和阿素俱是一惊。瞪大了眼睛打量着周围的景象,眼睛瞪得老大。
这里居然是顾贵嫔的寝宫?以往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起过?
两人心中疑惑,抬头却见公仪音已朝前走去,顾不上其他,忙小跑着跟了上去。
公仪音径直拐进了正殿之中,殿内的摆设和布置同外面看到的一样,精致而奢华。
正殿雕梁画栋,锦幔珠帘,富丽雅致。正中设了香梨木宝座,紫檀木香几上摆着松石绿雕瓷扁耳瓶。文鼎白玉香炉还焚着凝神的百合香,若有若无的清香在殿内飘散。
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熏香,还有一尘不染的大殿,公仪音心里好受了些许。父皇并未忘记母妃,所以才会派人好好维护着母妃的寝殿。
正殿右侧立着巨大的雕花嵌金丝海棠玻璃十八扇屏风,绕过屏风,便是寝殿。寝殿比正殿少了几分富丽,多了几分雅致。地上铺着白玉地砖,赤足踏上也不觉冰凉。沉香木红漆螺钿八步床上悬着冰花纹莲青色连珠鲛绡纱帐,纱帐上的银线暗纹光华流转。
正殿左侧是暖阁,为平日休憩之地。窗上糊着雨过天晴蝉翼纱,软榻上放着水面绫面大引枕。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清晰可辨,仿佛母妃昨日还曾在这里住过一般。
公仪音站在寝殿内,感受着房中流动的气息,久远的记忆仿佛被触动,面上神情怔忡而茫然。
阿灵和阿素不敢出声打扰,安安静静地立在一旁。
公仪音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房中的紫檀木衣柜之上,也没多想,抬步走过去伸手将衣柜门打开。衣柜中还挂着各色宫装,用料上乘,刺绣精美。颜色多以素淡的色彩为主,尤以却倩碧色为多,那是母妃最喜欢的颜色。
公仪音惆怅地伸出手指从衣裙上缓缓划过。这时,她却突然看到衣裙后面露出了一个木匣子一角,不由心下生奇,拨开层层衣裙将那木匣子拿了出来。
这个木匣子看上去朴实无常,并无多少出彩之处。匣上没有设锁,伸手一开便将盒子打开了,露出里面厚厚一沓纸张来。
看着纸张上隐隐透出来的墨色字迹,公仪音微微蹙了眉头。
她拿着匣子走到长几前坐下,伸手将匣子里的那一沓纸张拿了出来一一看过去。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不想越看到后面,眉头皱得越厉害。
这里头,都是母妃跟别人的往来信件。
公仪音红着脸将父皇写给母妃那些言辞缠绵的信件挑出,才发现剩下的信全是同一个人写给母妃的。信的落款是:顾琛。
而他在信中称母妃为阿宜,自称为阿兄我。
阿兄……
公仪音握着信纸的手抖了抖,这么说,这些信全是母妃的兄长写给她的?而这位顾琛,便是自己素未谋面的阿舅?
对于自己的外祖一家,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公仪音知道的情况并不多。南齐建国之后,秦王谢萧四大侨姓氏族南渡,渐渐在南齐站稳了脚跟。而原本的五大吴姓氏族顾陆容朱高,高氏在建国初期被灭族,剩下的四大家族许是感到了形式的变化,纷纷收敛了羽翼,行事做派愈发低调起来。
当年公仪氏建国,并未得到各大士族的拥戴。公仪音听青姨不经意间提过,当年母妃入宫,是违背了家族的意愿的。也就是说,当年的顾氏并不支持公仪氏,当然就不想母妃入宫了。
公仪音在脑中梳理了一番自己知道的欣喜,沉下心来看起手中的信件。
信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顾琛跟母妃说一些顾氏家中发生的事,偶尔也提到几句顾家宗主的态度。公仪音一目十行地看来,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当年,母妃违背家族意愿入宫后,顾家一怒之下与母妃断绝了关系。当时先主已经灭了一个高家,因而父皇不可能再对顾家下手,再加上母妃的求情,所以父皇并未动顾家。
而母妃,虽然选择了爱情,但始终对家族割舍不下。她与顾琛兄妹感情极好,因而时不时同顾琛写信了解一下家族的近况。当时的顾氏宗主就是顾琛和母妃的父亲,他虽然代表族中做出了跟母妃断绝关系的决定,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在顾琛时不时的趁机劝解之下,态度似乎松动了些许。这些,在顾琛的来信中都可以看出来。
一开始两人的通信频率较为频繁,越到后面两封信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越久,而顾琛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母妃身体的担心。最后一封信,是顾琛告诉母妃,顾氏宗主的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让她再耐心等等,也许很快顾氏宗主就能原谅她了。
一封封看完,公仪音的心情变得莫名沉重起来。
看这样子,母妃应该还没来得及等到顾氏宗主的原谅便撒手西去了。
对于自己的外祖顾氏,公仪音算不上熟悉。
自小她便知道母妃姓顾,也知道顾家是世家大族,可是顾家,从未派人来看过她。彼时的公仪音,娇生惯养心高气傲,心里想着,你不来就我,我自然也不必巴巴地贴上去找你,只当没了这个外祖家。所以她对顾氏的了解并不多,只偶尔从别人口中听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
公仪氏出身草莽,于乱世中建国,建国初期并未收到南地本土世家的拥戴,先主雷霆手段,找借口将当时闹得最凶的高氏灭了全族,以起杀鸡儆猴之功效。这招果然收到了一些功效,剩下的四大士族就算仍有不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跟公仪氏最多,国中局势仿佛渐渐安定了下来。
公仪音曾听青姨偶尔提过,顾氏最是清傲,重风韵姿仪表,因此暗地里对出生草莽的公仪氏并不福气。不想当时身为顾氏嫡女的母妃却与父皇相恋,顾氏拆散无果。母妃入宫后,顾氏宗主一怒之下断了与她的关系。
但顾氏也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这样公然反对触了父皇的逆鳞,从此便退出朝堂,并定下一个规矩,顾家后辈子孙不得入朝为官。也正因如此,原本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这些年的存在感却越发弱了起来。
现在想来,顾琛的心中分明暗示顾氏有松动的迹象,可这些年的顾氏却像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任何水花。难道……谁因为母妃突然去世,顾氏对父皇不满,所以再也不提重新入朝为官一事?
母妃身前与顾琛往来甚密,对于母妃的死,顾琛会不会知道什么?这些年,他们又有没有调查过母妃的死因?
公仪音突然觉得,也许出宫之后,她该走一趟顾家了。
她抬头朝窗外看去,院中的红梅艳烈似火,在她眼中熊熊灼烧。曾经,母妃也曾在那里赏梅,也曾活得摇曳多姿活色生香,最后却……
良久,她收回目光,开始整理起几上的书信来。父皇写给母妃的信她原封不动地放回了匣子里,而顾琛写给母妃的信,公仪音小心叠好收入了袖中。
阿灵和阿素看着公仪音的举动,目光落在她凝素的神情之上,愈发不解起来。
公仪音将匣子放回衣柜中,然而转头看向阿灵和阿素,“走吧,回重华殿。”
两人应一声诺,推开门请了公仪音出去。
走过温暖的甬道,穿过成片的红梅,公仪音走出了飞羽殿。她转身将大门合上,看着门上鲜艳如新的红漆,心里头默念,“我一定会还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