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看外面的天,暖绒绒的阳光,也不知道所谓的大灾什么时候会来,不过,在大灾到来之前,他还是应该先去方老爹那里看看。
玻璃烧制出来自然是要卖的,卫昭早就知道这东西能赚大钱,所以一烧出来就送了梁知府和陆通判各两成股子,抱紧大腿,以防有人看中玻璃的利益,从中作梗。
如今靠上了锣巷府的第一把手,他可就等着发大财了。
苏远成匆匆换了衣服,去城西和方老爹商量事情,卫昭则去找了王老大夫。
王老大夫回到锣巷府也快二十年了,倒是听说过三十年前的事,不过之前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他不是十分清楚,单凭三十年前那一次事件,并不能证明后来的大灾和暖冬之间的关系。
“不过,这种事情,各地的地方志一般会有记载,不如你去知府大人那里问问,看看能不能从地方志上,找到什么规律。”
王老大夫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能肯定暖冬之后必有大灾的说法,只能建议卫昭去知府大人那里寻找答案。
卫昭点点头,为今之计,也只能去衙门看看了,若那个老头所说为真,他必须早一点做准备,以应对之后的大灾。
梁知府正在后宅的书房里看书,听说卫昭求见,就让人带他去书房。
“地方志?”听说他要看地方志,梁知府十分惊讶。
卫昭点点头道:“对,依那老头所说,这样的异常天气以前曾多次出现,那地方志里应该记载了,或许我们可以查查是否确有其事,然后找找其中有什么规律,提前做出预防。”
梁知府一听,正色起来,赶紧朝外道:“天河,去叫人将历年的地方志取来…”
门口的天河应是而去。
梁知府道:“本官也对三十年前的事有所耳闻,不过却一直以为不过凑巧,莫非,还真有关联不成?”
卫昭点点头,“天气异常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多数是大范围的,比如相较往年来说,忽然多雨,忽然干旱,忽然变冷变暖,都是天气异常,它本身就是灾难的一种,而有些异常还预示着其后还会有一系列的灾难,所以如果我们能知道这种异常的规律,找到对应之法,或许可以提前预防,避免更大的损失。”
天气异常的原因真要解释的话,得从天文,地理,人为,很多方面解释,一时半会解释不清,也没人能听懂什么太阳辐射,潮汐运动,板块移动,地球自转的,他只能这么说,尽量让人能明白,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找找地方志是否有记录过这类异常。
天河动作很快,没一会儿就和衙门里的几个衙役抬着两个大箱子进来了,身后还跟着衙门的一个书吏。
“大人,这是锣巷府近百年的地方志,不知大人要做什么用?”书吏进门后给梁知府行了礼,这才问道。
卫昭打开箱子,看到满满两大箱的书卷,整整齐齐的码在箱底,龇了龇牙,这么多,这得看到什么时候去!
“你再去叫几个人来,务必在今晚之前,看完这些书,找出其中记载天气异常的年份,及之后一年内当地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卫昭见梁知府朝他看过来,赶紧道。
书吏看看梁知府,见他点头了,才出去叫人了。
卫昭从箱子里拿了几本,自顾自在一旁找了椅子坐下来,翻看起来。
他拿的是放在最上层的,是近些年的记录,今年的记录也一并送来了,关于天气异常的倒是没有过多的记录,只是说夏天的雨水少了一些,不过卫昭注意到,在今年的记录里,有一条是关于落凤寨洗劫榆平村一富户,官府出兵剿匪的,他平静的面容一瞬间泛起仇恨,双拳紧握,险些把手里的书本揉坏了。
好在他及时稳住了情绪,换了一本,继续翻看起来。
书吏叫来了个人帮忙,梁知府,还有天河,随风也各自翻看几本,终于在天黑之前,看完了所有的记录。
卫昭让他们将记录下来的东西递给他,翻看一番,然后放到桌子上,面容凝重,双手交握,垂眸沉思。
“怎么样,是否有什么规律?”梁知府拿过纸张,低头看起来。
卫昭揉揉手腕,又喝了一口桌上的凉茶,这才道:“看来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一百多年的地方志记录里,锣巷府暖冬出现过三次,一次是一百年前,整个冬天都比往年暖和,第二年,就有旱灾发生,整个夏天都没有下雨,同时还爆发了蝗灾,导致锣巷府闹了饥荒,死了不少人,还发生了瘟疫。
第二次是在八十多年前,距离第一次暖冬只有十多年,刚刚休养生息,焕发生机的锣巷府,又遭遇了一次水灾,大雨下了半个月,农田被淹,大河泛滥成灾,水退后浮尸遍地。
第三次就是三十多年前,而且并不是整个冬天都温暖,而是暖了一个多月突然降温,冰冻三尺,大雪成灾,之后第二年又发生了地震。
这时候的人,少有长寿的,前两次暖冬,经历过的人基本已经死了,所以很多人并不清楚以前的事,只记得最后一次暖冬,而且人们并没有将后来的地动和前一年的暖冬联系在一起。
卫昭又看过其他的记录,比如有一年夏天忽然变冷,下了几次冰雹,不过后面没有别的灾难再发生。
还有一年发生过地动,不过并不严重,地动前也没有其他的异常。
所以天气异常和大灾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暖冬之后,确实有其他的灾难发生,而且不一定是什么灾难。
卫昭揉揉额头,有些头疼,他将情况和梁知府说了一番,在场的其他人听后也紧皱眉头,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都看向卫昭。
“卫神医,既然暖冬之后真的会有大灾,那咱们又该怎么预防?谁能知道这暖冬以后会是什么大灾?”
卫昭低着头,半晌他才理顺思路,道:“不管什么灾难,做好应急预案,这总是相通的。”
听他这么说,所有人都眼睛一亮,期待的看着他,等着他的后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梁知府也双目囧囧的看向他。
卫昭点点头,对于突然发生的灾难,他没有办法,但是既然已经可以预知接下来会发生的灾难,他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减少灾难的损失。
“应急预案的意思是,应对一些紧急情况,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在事情发生之时,我们就可以最快的反应过来,最大化减少损失。”
众人听罢,连连点头,然后有人问道:“可是咱们不知道这紧急情况什么时候来,来的又是什么啊?”
卫昭抚掌一笑道,“一招鲜吃遍天,虽然说灾难不同,但咱们的准备却是大同小异的,咱们就以一招应万变!”
梁知府等人已经都坐直了身子,书吏习惯性的拿起了纸笔,准备记录了。
“人生五件事,吃穿住用行,咱们一件一件来分析。”
“先说吃,不管是水灾,旱灾,雪灾,还是地动,粮食肯定是要准备的。”
众人连连点头。
“粮食有朝廷的粮仓,如果真有大灾,开仓放粮首先要保证粮仓有粮可放。”
梁知府点点头,书吏也快速的记录下来,这个就是他这个知府大人需要考虑安排的。
卫昭接着道:“吃,不光要让粮仓有粮,也要让百姓家里有余粮,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嘛,这样一旦真有灾害发生,百姓就不会恐慌。所以,在灾难发生之前,粮食是重中之重,大人可以考虑下令减少酿酒之类的耗费粮食的事情,同时遏制粮商为灾后居奇而屯粮等。”
知府大人连连点头,先捋个大概,至于怎么将这些命令落在实处,可以在慢慢商议。
卫昭也是这个意思,他接着道:“再说穿。穿衣不光是遮羞,也是保暖,所以,穿这一项不光要让百姓准备好过冬的衣物,还需要准备柴火,暖炕之类过冬取暖之物,不要再发生三十年前那种以为不会变冷,而生生冻死的事情。”
“住,这个比较复杂。因为贫富的差距,有些人住的是结石的青砖大瓦房,有些人则是茅屋土坯房,所以,在住这方面,需费些心思,让人去挨村挨户的调查,将所有危房,比如吹风就倒的茅屋和不经雪压雨淋的屋子登记在册,责令修缮,并且通知他们,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迅速撤离,去往安全区域。”
“安全区域?”
卫昭点点头,“这个是我要重点说的。”
众人全都认真的听着,不知不觉间,书房里已经来了特别多的人,卫昭将百年来受灾的情况统计出来之时,衙役们就去通知了府衙的大小官员,此刻都已经来了。
“这安全区域,就需要知府大人多费心了。首先,在锣巷府管辖内,所有村,镇,城,都建立一个或数个安置点,可以是建筑坚实的祠堂,书院,庄子等等,并告知附近的居民,一但发生紧急情况不要慌乱,迅速撤离到安置点,由专人负责安置点的安排,平时这些安置点正常使用,只在意外发生时,临时征用。”
所有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听的聚精会神,妙啊,这样的安置点准备好,一旦有雪灾,或者地震,都可以在这里暂住,以待后面的安排。
“同时这些安置点要制定专门的规矩,同时基础设施要完善,比如在安置点的负责人是谁,让百姓知道,一但安置点启用,该听谁安排,而不是乱哄哄的一锅粥。”
“基础设施则是指安置点启动以后,要保证这个安置点可以庇佑前来的所有人,所以,常用的药材,锅灶,水池,茅厕等等都要齐全,定时更换修缮,这些都由各个安置点的负责人来负责,而费用则需要官府想办法,这个在另说。”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点头,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都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
卫昭虽然是在说大概的办法,但是这些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