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你们可能建过很多三线工厂,部队出来的嘛,那肯定是什么地方最艰苦就去什么地方。不过我观察咱们项目部的成分,大家以前即便是做工建,可能还是以土建为主吧?”
说到这李华勇顿了顿:
“而大家知道,工业建筑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在于安装。就拿工人来说吧,在土建中,“木,泥,钢,架”这些工种是主力,而在安装工程中,“电,钳,铆,焊”这些工种才是重点。在这方面,咱们公司又有什么优势呢?能竞争过人家那些冶建公司,电建公司,或者油建化建公司吗?就拿咱们这个项目来说吧,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接到这个项目的,这要换一家冶建公司来做的话,人家会让安装的活从手中溜走吗?这不还不因为你们没这方面的实力?至少说你们这方面的实力人家“林氏”看不上?”
听到李华勇这样说,邓超群哑口无言了,因为李华勇说的是实情。“华夏建总”在国内的确算牛,但牛也只牛在民建领域。说到国内的工业建筑,那还是要看哪些林林总总的工业类行业建筑公司。
其他的不说,就单说一个铁路部门,“铁老大”可是名不虚传,华夏建筑总公司下属才不到10个工程局,而人家“铁老大”呢,工程局的“番号”都有20多个,他们的规模和实力,尤其在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建筑方面的实力,比华夏建总只高不低。因此在工业建筑领域,别说是一个新成立的工程局了,就算整个华夏建总都未必有竞争优势。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听你这么说,咱们这个新工程局好像还真的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呀。我看我们也别想什么定位问题了。反正这种事也是上头的事,我们这么多人,我就不信国家会不管我们。我呀我的要求也不高,也别考虑高端低端,到时随便揽些活,能让大家都有事做就行。”
李华勇冲张永平一笑:
“我说张经理,这不是我批评你,你这种想法可有点危险,你如果真这样想的话,那没准你们过不了多久就真没活干。”
张永平哈哈大笑:“墩子不亏是能评劳模的人啊,这思想觉悟就是高,那你说说看,我这种想法怎么就危险了?”
“就凭你们是华夏建总啊,堂堂一个“国字号”,你们还想随便揽活吗,你们如果随便揽活,那人家省建呢?市建呢?大家可别忘了,在咱们国家,也是绝大多数县城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在中低端市场,大家还能和这些人抢活干?就先不说跌不跌份的问题,其实这里面的竞争才是真正的惨烈无比,真要竞争起来,你们的国字号身份反而是个劣势。”
大家听了再次默默无语,因为李华勇说的又是很有道理。真要说起来,中国的建筑业相比于其他行业,算是市场意识觉悟得比较早的一个行业。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做工程的需要“揽活”呀,而“揽活”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哪怕是这个年代,李华勇和面前几位算是行业精英的人物在这方面进行交流,那都没有任何障碍。即便是邓超群这样的,他只是懒得主动去想这方面的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不理解,更不能说他不知道国内建筑业的现状。
国内建筑业除了市场觉悟比较早,另外一个现状就是:充塞着各种保护主义。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这算是一种行业保护主义。而各级省建市建乃至县级建筑公司呢,那当然很容易导致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而对于华夏建总这样的国字号央企来说,大家其实很容易想象: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保护主义,它永远都不会是“被保护”的那个呀。而这一点,在中国的国情中,其实就是这种大型建筑央企一个很大的劣势。而李华勇以上讲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是这个即将成立的“华建九局”,它马上将面临的几个最现实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华勇才要和大家说“定位问题”。
“听你这么说好像还真是哈,搞了半天我们这个新单位除了名头好听,其实根本就没多少实际好处呀。那墩子你说说,我们这个新工程局,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位呀?”
“呵呵,要说新单位没有任何好处那也不能这么说,我认为至少有一个地方算是很大优势。”
“嗯?什么优势?”
“地点,新工程局落户在鹏城,这可能就是它最大优势。”
“就这?好吧我知道这是经济特区,未来发展可期,可就这一个小渔村…。这算什么优势。”
李华勇对众人的反应表示理解,现在毕竟才85年初,鹏城的吸引力远没有后世大家想象中那么大。
“外向型。”
“嗯?墩子你说什么?外向型?”
“我说的是这座城市的定位。”李华勇微笑着说道: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咱们这新成立工程局的定位。”
第97章 年关()
听过李华勇的话后,这次是雷建军最先给予回应:
“外向型?小李你的意思是说:新成立的工程局,以后以涉外项目为主?”
说到这雷建军一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有节奏的敲着桌子。认识这么长时间,李华勇知道这是雷建军在凝神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不过他很快摇摇头:
“思路是个好思路,可以作为一个重点考虑方向,或者说作为重要补充,不过把这作为整个工程局主要定位的话,那可能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说到这雷建军还开了句玩笑:
“这如果我在总公司党委按你这个思路提,那可能都要被批为好高骛远。”
听了这话众人都笑,这哪里是什么开玩笑,这明显是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在批评李华勇了。不过被批为“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的李华勇并不生气,这时候正好大排档的老板把啤酒端了过来,李华勇冲大家笑笑:
“来来,开酒开酒,都满上,大家走一个先。”
一杯啤酒下肚,雷建军舒服的咂咂嘴,他又倒上一杯酒对李华勇示意:
“小李别介意啊,只是现在这个情况…。来来,不说那么多,去鹏城世贸之前就说好要请你喝酒,可这不一直没有机会吗,今天借花献佛,我单独敬你一杯。”
李华勇端起酒杯和雷建军干了。对于雷建军现在这个时候的反应,李华勇并不觉得奇怪。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李华勇自己,他也觉得在这个年代提“外向型”,的确有点太过超前。
但李华勇依然要提。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目前国内做涉外工程的建筑企业不多,不能说没有,但数量极少极少。因此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工程局,尤其是一家准备把总部设在鹏城的建筑企业,那么把“外向型”作为突破口,或者说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无论如何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这也和李华勇的个人经历有关。前世的李华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他参加工作将近20年,倒是有一多半的时间在做海外项目。当年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有机会参与第一个海外项目,从那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之后的十几二十年,李华勇虽然也参与过不少国内项目,但更多时候还是满世界乱跑。大非洲,大南美,东南亚,大中东…。。到处能看到“李副总工”苦逼的身影。
这里说“苦逼”那还真不是李华勇矫情,他倒是很想去北美或欧洲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做工程呀,但也要有那个机会不是?
这两个地方的建筑市场,哪怕到李华勇穿越的时候,北美市场算是有所突破,比如在美国,那还是能见到一些中国建筑企业的身影,但是在欧洲的话,尤其是西欧国家,那还真是很少很少。
因此在国外做工程,那的确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条件艰苦不说,还经常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用业内人士自己的话来说,去国外做一个工程,那就和出国坐牢没什么两样啊。年轻没成家时做两年可以,既增加点收入,也累积点阅历和资历。可长年累月那样满世界乱跑,那还真不是个事。
而上辈子的李华勇,他就干了10多年这种“不是事”的事。这干的时间长了,还让“李副总工”干出一种非常一般的“海外工程”情结。这也是他今天怂恿雷建军的一个原因。
当然,李华勇上辈子参加工作时候都已经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事了,而现在才是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时候就提“外向型”,李华勇自己也觉得不靠谱。
这个“不靠谱”不是指思路上的不靠谱,应该说这样一个思路,在大方向上还是正确的。关键是在这个时候,李华勇自己也理不出多少头绪。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啊,如果有一个具体的项目,大家通过一个项目的具体运作,相信有我这个老油条在的话,大家很快就能理清思路,可是在这个年代,又去哪里找这样的项目呢…。”
李华勇一边这样想着,一边不准备和在座的几位继续这方面的话题了,同时他也默默把这件事记在心上。
“好了不说这些事了,反正这种大方向的事,那也不是我这种升斗小民能关心的。大事咱关心不了,那还是来关心一些具体的小事吧。我说夏经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对我那些工人有什么安排没有?”
听李华勇提到过年,大家的话在次多了起来。夏明焕先看了雷建军一眼,然后对李华勇笑道:
“先不说其他人,首先是墩子你,那今年肯定是不能回家过年了吧?”
李华勇点点头,他对这个问题早有思想准备。目前“鹏城世贸”都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明星工程,那么按照这种趋势,“三天一层”是绝对不可能会停下来的,方方面面都会要求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大楼封顶。
李华勇刚接手的时候,总共还剩34层,经过11月份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