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主公教诲!”恍然大悟的马克西和达内尔,此刻终于明白了白峰的良苦用心。
望着马克西和达内尔远去的背影,心中另有一番计较的白峰,已在思考如何培养更多的战将和系统将领;仅是培养自己身边的系统随从,较之白峰的需求而言,实在是太少太少。
时至今日,白峰的随从不过只有区区五人而已;其中,战地医生华穆属于非战斗随从,蛮族奴隶白胜又是天生的无脑莽夫,可供白峰培养的对象确实有限。
除非,能有更多的系统随从诞生,可系统随从的诞生又岂是易事?君不见,罗马城的系统将领已有二十余位,而系统随从还是两年多以前的五名;两年多的时间,系统随从一名未增啊!
“第一百二十三章·侧翼战斗”()
在我命中注定要永远离开这里之后,一切仍像以前一样,我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奈保尔(西印度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
卢魁斯心里明白,卢西部落首领维里阿修斯在布局的时候,是以己方目前投入战斗的部队为全军军队进行计算的;可事实上,己方实际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要比对方计算的要多得多。
就算不包括东部联盟投降的七万降军将士,第三军团和第四军团两个罗马军团的主力部队,依旧是一股足以影响战局的强大力量;可悲的是,维里阿修斯对此完全不知情。
在白峰亲率的那路大军没有赶到战场之前,卢魁斯是不会轻易动用营地内的部队的;甚至,连尼尔森和安提欧的骑兵部队,都被卢魁斯当做是威慑力量,暂时留在了身边没有动用。
此时此刻,摆在明面上的局势是:卢魁斯麾下还有九千余众轻骑兵和将近四千重装骑兵没有动用,维里阿修斯麾下也有两翼五万战士没有参战,双方的战斗仍局限于两军中军主力的厮杀。
得到三万战士增援的卢西中军,总兵力再次恢复至五万余众;而与他们对战厮杀的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只有区区六千余众,交战双方的将士比例达到惊人的九比一!
罗马青年军的个体战斗力,远比不上骁勇善战的蛮族战士;即便是战力凌驾于罗马青年军之上的罗马重步兵,初始经验等级为零级的他们,个体战斗力也比不上一般的蛮族战士。
虽然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的个体战斗力比不上蛮族战士,但他们的优势同样也是蛮族战士所无法拥有的;比如,他们精通的各种战阵、熟练使用的诸多战术、拥有的精良武器装备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让罗马重步兵与卢西战士单挑,那么死的肯定是罗马重步兵;哪怕是全身披挂的罗马重步兵,依旧不是只有一柄长剑作唯一武器的卢西战士的对手。
若是让十名罗马重步兵与十名卢西战士对战,那么双方十有八九会打成平手;习惯了各自为战的卢西战士,要想击败配合默契的十名罗马重步兵,恐怕并非易事。
而罗马重步兵一方,个体战斗力严重不足的罗马重步兵们,可以依托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再利用己方武器装备的优势,维持自身的不败;但要想击败卢西战士,还是缺乏相应的实力的。
若是让一队罗马重步兵与同等数量的卢西战士对战,那么这队罗马重步兵必然可以击败同等数量的卢西战士;因为达到这个数量的罗马重步兵,已经能够使用所有的罗马基础战术进行作战。
这种与事实相差不大的推论意味着,罗马重步兵和罗马青年军的数量越多,他们与蛮族战士进行战斗时的优势就会越大;六千余众的罗马重步兵和罗马青年军,未必就不能力抗五万余众敌军!
有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在前方与敌军展开激烈搏杀,仍在抛射的长弓手们,在射空了第二个箭囊以后,终于开始缓缓向后撤退;射空两个箭囊,已是长弓手们的极限。
长弓的射击,本就比短弓更费体力,要不是罗马城的长弓手全由体力惊人的蛮族战士组成,他们能射空一个箭囊就不错了;即便如此,两个箭囊还是耗空了长弓手们的体力。
连手臂都抬不起来的长弓手们,继续留在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还不如尽早撤到安全的后方,以免发生意外。
随着两万四千长弓手的撤离,罗马大军的参战兵力顿时锐减三分之二;于是,负责坐镇指挥尚未参战将士的马库斯,亲率二十二队罗马青年军和三十二队罗马轻步兵,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罗马轻步兵们只剩下一支标枪没有使用,所以马库斯并未把他们分散使用,而是集中在一起,由罗马青年军保护着,从己方中军的左翼,绕向敌军中军的右翼。
马库斯此番行动的意图非常简单,那就是以自己麾下的罗马轻步兵和罗马青年军,猛击敌军中军的侧翼,为己方中军缓解越来越大的正面防守压力。
与卢魁斯一样,同在己方中军后方关注战局的维里阿修斯,明知道马库斯率军绕道的意图,却没有多余的兵力来组织马库斯;刚从两翼抽调三万战士不久的他,已不可能再从两翼抽调兵力。
无法从两翼抽调兵力,不代表维里阿修斯就会坐视自己的中军侧翼遭受敌军威胁;五万余众战士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杀上战斗最前沿,暂时没有冲上去的战士,就成了维里阿修斯的可用兵力。
从己方中军靠后的地方抽调出五千战士的维里阿修斯,派自己身边的一名战将,率领这五千战士迎战即将绕道过来的马库斯所部;一场中军厮杀之外的侧翼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维持阵型不乱的罗马轻步兵和罗马青年军,行动速度较之阵型松散的卢西战士,肯定是慢了不止一筹;结果就是,提前行动的马库斯所部和卢西大军的五千战士,同时赶到了战场的侧翼。
眼看自己猛击敌军侧翼的计划已经很难实施起来,行事果决的马库斯,直接将挡在己方大军面前的敌军当成是进攻对象,指挥麾下的将士对这支敌军展开进攻。
五千余众手握标枪的罗马轻步兵,根本没有充当战斗的最前沿;为了避免距离过近受到敌军的进攻,他们在罗马青年军的身后,用助跑加速的方式对敌军投掷出了他们手中的标枪。
以往限制蛮族战士战斗力发挥的松散阵型,这次倒是成了这五千卢西战士躲避标枪的优势;即便是这样,五千卢西战士中仍有一千余众战士,被飞射而至的标枪射杀当场。
三十二队罗马轻步兵投掷出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支标枪以后,便立即向卢魁斯所在的后方撤去;亲率二十二队罗马青年军迎敌的马库斯,则是小小的暗算了敌军一把。
趁着敌军冲锋势头被己方罗马轻步兵的标枪雨重创的机会,马库斯命令自己麾下的罗马青年军们往前冲锋;但在冲锋的时候,这些罗马青年军手中紧握的不是短剑,而是他们仅剩的那支标枪!
在双方距离缩短至三十米之际,突然停下脚步的罗马青年军们,对着速度不减的敌军战士奋力投掷出了他们手中的标枪;紧接着,他们一边用左手方盾结成盾墙迎敌,一边赶紧抽出腰间短剑!
“第一百二十五章·骑兵出击”()
人们无所不为,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争相追逐那些奢侈的科技产品,却不顾传统文化。
——奈保尔(西印度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
卢魁斯大军麾下由奥尔丁顿和马库斯共同统帅的中军,与维里阿修斯亲自坐镇指挥的中军,在战场上厮杀了整整三个小时;期间,维里阿修斯还曾增派过一次援军,而卢魁斯则是一动未动。
三十二队罗马青年军和三十二队罗马重步兵,满编总兵力达到一万的罗马大军精锐,死死挡住了五倍于他们的敌军的进攻;偶尔,不甘心死守的奥尔丁顿,还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击。
以战力强大的罗马重步兵为防守主力,用灵活性更强的罗马青年军发动反击,奥尔丁顿对罗马兵种的指挥熟练度,正在实战中飞速提升,隐隐展现出他确有担任一军之主将的潜质。
血肉横飞的激战搏杀,给两军将士都带来不小的伤亡;没有罗马轻步兵和长弓手掩护的罗马中军主力,在激烈的厮杀中已经阵亡了两千余众将士,约占他们总兵力的五分之一。
相比较于阵亡数字并不惊人的罗马中军,维里阿修斯麾下卢西中军战士的伤亡数字则显得较为凄惨;即便是没有了敌军远程部队的打击,他们的阵亡战士数量依旧高达一万余众。
五比一的将士数量对比,打出了一比五的阵亡比例,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的战斗之强,由此可见一斑;但这样的结果,却不是卢魁斯想要看到的,或者说,伤亡数字超过了他的心里预期。
作为一名军团主将,马库斯的表现无疑是合格的;无论是指挥罗马轻步兵全军压上发动最后一轮标枪袭击,还是指挥罗马青年军冲击敌军侧翼,都表现出了一名军团长应有的军事素养。
倒是代替卢魁斯指挥第五罗马军团的奥尔丁顿,缺乏指挥经验的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确实表现不错;但他初战时的生涩,也是导致己方将士伤亡不低的主要原因。
在卢魁斯看来,若是将指挥作战的人,由奥尔丁顿换成自己;那么,自己一定不会在与敌军血战的时候,采取什么防守反击的战术进行战斗,那简直就是在白白浪费罗马将士的战斗力!
诚然,衍生自盾墙防线的防守反击,的确是罗马将士最行之有效的作战战术;可就算是这样,那也不能不分情况的使用防守反击战术吧?很明显,奥尔丁顿对这一战术的运用,有些过头了。
初战时的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士气旺盛且体力充沛;这种时候,奥尔丁顿最应该做的,不是列出盾墙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