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再起-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这是国姓爷当年在南澳起兵时招募兵员的规矩,汉子不知道这个,但是刚才募兵的明军说了,走完三步,就能入营,他也就照做了。

    石锁,一口气便举了起来,全凭那一口丹田之气。起初时还好,第一步迈出也还算稳当,可是走到第二步时,总觉得那口气有些不够用了的样子,结果第三步还没迈出去,两臂就率先撑不住了,石锁随之脱手,只是那一声闷响也当即让他的心一沉。

    “军爷,小人大概是饿得时日久了,平日里莫说三步,十步也能走得。”

    招兵石是仿制南澳总镇府门前的那块儿,重两百四十斤,确实是有够沉重的。汉子还想再试一次,哪知道坐在那里的军官看也不看,只知道举起来了却没走完三步,只是公事公办,全无半点儿通融,直接就让下一个来试。

    下一个,是他的一个堂兄,平日里掰腕子并不是他的对手,可是这一次见他失利了,倒是铆足了气力,踉踉跄跄的把那三步走了下来。

    “去那边,登记,登完记去吃饭!”

    “多谢军爷,多谢军爷。”

    几个轮下来,族中的兄弟有的成了,有的没成,此间亦是有欢喜的自有忧愁的。等到大伙儿都完事了,一众人回了聚居的所在,亦是这般,唯独是他这个同辈中的佼佼者却没有能够通过测试倒是跌破了族人的眼镜。

    “老夫听说募兵有些天了,一直没停。这两天多吃些,缓缓气力,再去!”

    他这一房的其他兄弟是没戏的,全指着他一个人。果不其然,蓄养了两天气力,多吃了些东西,到了第二天下午再去时果不其然的没费什么气力就走完了三步,甚至他还要继续举着石锁走下去。。。

    “听不懂话是吗,就走三步就行了,军中令行禁止,不听话的滚蛋。”

    军官如是说来,汉子哪里还敢逞能,连忙把石锁放回了远处,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就欢天喜地的去登记了。

    报名,自然是要入营的。数日后,汉子与其他通过测试的人一同被一队明军带到了海澄县南部的一处大营,在那里他们将会进行最基本的训练,之后才会分到各战兵营去进行进一步的操练和磨合。只不过,甫一入营,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汉子不由得咽了唾沫。

    “我的天老爷啊,国姓爷招那么多兵,这是要干嘛啊!”

第五十二章 蓄力(二)() 
“按照原地计划扩军,中、左、右、前、后,五提督凭旧制各辖左右两镇,这一点不变。战兵各镇的编制,从原本的两个营扩编到两协四个营,计两千战兵。”

    说起来,郑成功所部陆师编制最早在南澳时是每镇直辖一营,五百兵而已。后来陈凯智取潮州,郑成功在剿灭、镇压本地土寇的过程中将编制扩大到了每镇两营,共计一千战兵。

    随后的日子里,施琅、黄廷、洪习山等部的入粤闽军归附,郑成功调整了编制,分别授予了三帅以左先锋镇、援剿左镇和右冲镇。这其中,在入粤闽军中实力最强的施家军构成的左先锋镇有两千战兵之众,相当于其他各镇的两倍。

    为此,陈凯亲赴漳州府沦陷区招来了万家兄弟,而郑成功也建立了由两千战兵组成的戎旗镇,再后来更是对右先锋镇进行了扩编,扩充到了两千战兵的规模。

    此后的日子里,各镇的规模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戎旗镇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两千战兵扩大到后来的将近四千,但是在前不久这个超编的镇也被郑成功一分为二,分别名为戎旗左镇和戎旗右镇。至于军队规模的扩大化,也无非是靠着建立新的镇和营来实现,同时也有着安置降将的意图在。

    总而言之,在这一次的扩编前,这支大军除了戎旗镇、左先锋镇和右先锋镇以外,其他各镇都只有两营一千战兵的编制。现在,却是要将近扩充一倍!

    “五提督十镇、戎旗左镇、戎旗右镇、亲丁镇、左先锋镇、右先锋镇……”

    “中冲镇、左冲镇、右冲镇、前冲镇、后冲镇、援剿中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援剿前镇、援剿后镇……”

    “前锋镇、中权镇、后劲镇、正兵镇、奇兵镇、殿兵镇、游兵镇、英兵镇、仁武镇、义武镇、礼武镇、智武镇、信武镇……”

    “算一算,我军战兵各镇共计有三十八个镇,现计有四万两千战兵,预计扩军至七万六千大军,扩军完成前缺额三万四千战兵。”

    这仅仅是各镇的编制,除此之外,抛开南澳镇、潮州城守协之流的地方守备部队外,还有二十八星宿营,每营五百兵,是为一万四千战兵。

    从戎旗镇中分出去的神器镇,乃是一个纯火器镇,火炮、火铳乃至是火砖、火毬、炸药桶什么的,但凡是火器都是他们的武器,只是编制比较小罢了。

    另外,还有包括北镇、骁骑镇、铁骑镇、车骑镇、骠骑镇在内的五个骑兵镇,编制也是各有五百骑兵。论及步骑比例,已经是很低的了,但也没办法,福建和广东在这时候不是养马地,战马全凭缴获和走私,其中主要的还是前者,也是没有办法的。

    “各镇缺编的兵员,优先从二十八星宿营和地方守备部队中的老兵挑选,其余的再由新兵补充。”

    “学生遵命。”

    如此,确是要打散旧有的部队,造成那些部队的战斗力下滑。但是如此一来,各镇因扩编而造成的战斗力损失就可以减小太多,无非是抓紧时间磨合罢了。。。

    如此大规模的扩军,一口气招募三万多人入营训练,这是郑成功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样的数字,于他而言并不算陌生,从二人开始计划起就已经有了基本的盘算,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可是每次看来他都免不了要深吸一口大气,惶恐无地、兴奋不已,由此间杂其间。

    事实上,郑成功在南明各路抗清势力中已经算是极其富有的了——凭着海贸的受益,每年进账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甚至很多时候更是能够达到两百万这个级别。

    这是由山海五商、王商、官商、义商以及牌饷和郑氏集团从事多年的各种海上生意一起构成的,由此才能够凭借一海岛而对清廷的整个的东南沿海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但是,即便有这样的收益,其实际上扩军的步子还是无法放得太大了,说到底,这支大军从来不是卫所农兵,也不是寻常的卫戍镇兵,更不是如大西军、大顺军那样的半义军半官军的部队,而是一支按月吃军饷、拿本色的职业军队。

    在成本上,这样的军队模式要更高一些,但是从一开始郑成功就要训练出一支职业军队来与满清的八旗军对抗。成本上,郑氏集团也能够撑得住,无非是规模扩充缓慢罢了。

    历史上,郑成功通过与清廷的假议和从清廷控制区的各府县征收了数百万两的白银,凭着这些银子他不光是恢复了实力,更是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充。

    这原本已经是极好的效果了,可是这一次换上了更加卑鄙无耻的操盘手,那个叫做陈凯的家伙拧开了闸门,黄金、白银、铜钱、古董、字画、珠宝、布匹、丝绸乃至是一切可以抵价的货物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明军的控制区。光是去年八月到今年二月这半年里他们就收获了价值一千多万两。而从二月到现在,清廷的官吏们还在继续着对民间的盘剥,不光是送来了大笔的金银珠宝,更是把大批的兵员送到了明军控制区。

    现在,有钱有人,差的无非就是把那些新入营的新兵蛋子训练成知道令行禁止,会使用武器进行战术动作的士卒,仅此而已!

    “果然还是马不吃夜草不肥啊。”

    想到此处,郑成功不由得笑出了声来,在座的幕僚和众将大抵也知道他到底是在为何发笑,亦是随声附和。

    笑过之后,郑成功却也深知,训练是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很快的,从中左所转呈过来的清廷旨意送到,连同着的还有一封刘清泰的亲笔书信,郑成功自是珍而重之,甚至比早前更要重视几分。

    “远接复札,以为必有以慰不佞之殷殷,而不为尚摇摇于行止也。不佞兼程入闽,激切致书,莫非欲早定海上之议,早报圣明之命,早结尊公父子忠孝之局,何足下之所答依然毫厘千里耶?”

    “天下事,情理与势而已。尊公位列大臣之上,令祖母年逼风烛之时……”

    清廷并不同意将舟山交给郑成功来管辖,由舟山而起的驻屯浙江沿海的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处州五府的要求自然也就没有了成立的理由。但既然是讨价还价,自然是要漫天开价,落地还钱,一口将条件全否决了也不是个买卖,于是清廷表示可以考虑将台州府的绿营编制划给郑成功,并且表示这已经是极大的诚意了,要求郑成功能够相忍为国,尽快使东南沿海百姓恢复安定生活云云。

    圣旨上,清廷在落地还钱,刘清泰则在书信里言辞恳切的大谈忠孝两全,并且以福建官员们的努力来向郑成功证明以诚意,希望郑成功能够尽快把招抚的事情应下来,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不佞言至此,心力已竭,他日见尊公于班联之间,亦可以告无罪矣。至进止之事,则有固山并诸大人,成败之局,则关乎足下一门父子兄弟,不佞虽膺其责,岂尽执其咎哉?惟足下裁之!”

    一份旨意,一封书信,郑成功看了又看,可无论是怎么看去,总还是要写好回信派人送回去的。毕竟,敷衍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郑成功仔细的想了想,提笔便写起了回信。未及多时,门外的亲兵报告,说是西宁王有信使前来送信。

    早前二人已经达成了联姻,郑成功在书信中素来称李定国为老亲翁,称得上甚是亲切。此间李定国的信使到了,郑成功连忙收起了清廷的旨意和刘清泰的书信,以及他正在写着的回信,随后才让人请了信使入内。

    书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