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
林察的舰队起航,自珠江顺流而下,陈凯眺望远处,心里面的石头算是落下了些许。旁的不说,起码第一批次的那两三万四卫军户算是脱离了险地,可是一旦想到城里面还有几十万的人口,刚刚落下些许的心就重新悬了起来。
“时间不多了,距离天亮,大概还就剩下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
陈凯不是不想更早的发动,奈何清军炮击城墙不正式开始,他就没办法说服吴文献和殷志荣,绕不过他们,被杜永和插手其间,就更别想做成了事情。
掐在这个时候,吴文献和殷志荣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天一亮,终究会有个结果。到时候,若是清军杀进了城,他们就连点筹码也没有了,除了仓皇而退就只能仓皇而退,哪里像现在这般还可以交换到如此优厚的待遇。
现如今,杜永和被蒙在鼓里,陈凯就可以不受掣肘的把事情开展起来。但是,万事有利皆有弊,留给他的时间太过于紧张,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做起来,才能确保更多的百姓获救。
“快,让那些吏员、衙役、乡老、里正们都听好了指挥,越乱越耽误时间。”
整个撤离路线,广州城是起点,香港岛是终点,至于潮州则是一切完成之后的事情了,暂且可以不用考虑。这其中,广州城南,珠江之上的河南岛和零丁洋上的南沙岛妈祖庙,陈凯也安排了人手,作为中转站。
为此,陈凯串联了广州知府和南海、番禺两县的知县,他们动用行政体系,凭借着吏员、衙役、乡老、里正的组织链条来组织百姓撤离。
除此之外,陈凯带了大批的潮州吏员和衙役,他们一分为三,有的在香港岛等待安置人员,有的在南沙妈祖庙的中转站负责调配中转,其他的则不是在河南岛上,就是在此地协助组织百姓前进,一切都是在香港岛上培训过的,他们也都是各县抽调上来的干员,但是实际效果能够达到什么地步,陈凯的心里面却根本没有半点儿底气。
四座城门敞开,大批的百姓在这些“基层行政官员”们的带领下缓缓的向着城南码头行进,哭闹声此起彼伏,完全不似那些军户般压抑着、沉默着、即便是悲伤哭泣也都压低了声音,唯恐让那些毅然留在城内与清军决一死战的亲人们分神。
百姓们还在缓缓的行进,不时的,就会有城南坊巷的百姓和旧城坊巷的百姓在路上因队列的先后而闹出些是非来,这时候便会有广州本地的官吏以及陈凯带来的潮州官吏来协调,总要确保道路的通畅。
人群还在移动着,时间也在不断的推移着,最早的一批已经抵达了码头。码头上,大船小船的早已准备妥当,依旧是以着坊巷为单位,按照指挥分批上船。
先是大船,凑够了一批便起航而去,随后是小船,但是小船却并没有顺利而下,而是划到了珠江上的河南岛上就停了下来,将百姓暂且放在那里,回头就继续到码头去运载百姓。
尚可喜自路上来,珠江可以作为屏蔽,但是船只数量不足以将百姓持续不断的运往香港,甚至是运往南沙的妈祖庙也做不到。
既然如此,陈凯干脆大小船只分开,大的能够运载的百姓比较多,就直接前往中转站或是目的地,小的则有好调头的长处,尽快将百姓运到江心洲上,既可以缓解码头的压力,而且还能做上一层保险——即便是清军真的杀过来了,船都在陈凯手里,他们也只能望江兴叹。
不过,广州城外的舰船皆是民船,大大小小,各有不一,而且由于围城的缘故,很多走海贸的大船已经离开了此地,倒是那些能承载百来人以及承载数十人乃至是十数人的小船却显得更多。
小船在广州城南西面的上游地区来往,大船则在下游将百姓直接运走。河南岛的中转站作用形成,但是很多发现无法立刻远离险地的百姓却很快就闹将了起来,甚至更有些要夺船远遁。
“谁敢不听指挥,就把谁扔回城里,给鞑子杀!”
远处的码头上,一个军官拔刀怒喝,刚刚还在叫嚷着的几个妇孺当即就吓得倒退了数步,吱吱呜呜的再不敢吵闹。可是就在这时,同坊巷的几个丁壮却大闹了起来,一力要求将他们直接送走,不在岛上中转。
丁壮们闹得兴起,整块区域的人员移动都受了阻碍。眼见于此,军官大喝一声,一刀便将一个带头的丁壮的脑袋砍了下来,随后持着沾满了血腰刀,怒目而视。
“哪个不听命令的,就跟这厮一个下场!”
越来越多的水师将士开始聚集,城里面的百姓,哪见过这等场面,惊声尖叫着一阵子,很快就被同行的里正以及不远处跑来的衙役们控制,按部就班的登上了小船,那还敢有半分的违逆。
首级被吊了起来,以为后来者戒,消息很快就送到了陈凯那里,知会了一句确保秩序,就再没说些什么。
人员还在不断的南行,比之码头,陈凯更关注的还是城门那里。他早前已经知会了那几个地方官,让百姓不得携带超过一个包袱的家当,因为船上物件越多,人能够承载的就越少,可是到了那里,很多百姓还是携带着一大堆家当,甚至还有不少干脆驾着大车、推着小车,如逃荒一般,似乎都恨不得把拉车的牲口都一起装上船去。
“父老们,来之前就已经说过了,船上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每人带着一个包袱,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话,其他人就上不了船了,难道你们就要看着好友邻人们因为上不得船而被鞑子杀戮吗?”
番禺典吏丁有仪还在小南门那里大声疾呼着,称得上是一个苦口婆心,父母和岳家就在路旁等候,看得出是有极好教养的,起码知道他们的儿子和女婿是在做着为国为民的大事,不能拖后腿。他的妻子,亦是在那里,没有半点儿怨言,可是刚刚出生不久的稚儿却顾不得这许多,哭着闹着,不知是受惊了,还是饿了。
说来,他也是拖家带口的赶来,但是此间乱成一团,他甚至都顾不得妻儿老小,只得在此处竭尽全力的维持着秩序。奈何饶是如此,可又有谁愿意扔下自家的家当。
“丁典吏,陈知府有请。”
丁有仪忙得焦头烂额,一个番禺县衙的衙役却将他请到了路边。那里,陈凯正在与他的父亲和岳父交谈着,待他满头大汗的赶过去时,正听见陈凯对他的父亲说他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卑职丁有仪,见过陈知府。”
转过身,一个相貌堂堂的典吏正在拱手行礼。陈凯免了他的礼数,便询问起了城内的情况,只是一旦提到这些,就算是丁有仪也免不了几声叹息。
“不瞒陈知府,很多百姓故土难离,不愿离乡背井,唯恐会客死异乡。”
广州乃是天南重镇,商贾云集的所在,南洋海贸在华南极其重要的贸易中心。可是即便如此,却也免不了这等担忧,着实让陈凯有些无话可说。
“还有不少吏员、衙役以及乡老、里正们,他们本就不想离开广州,所以民间的阻力很大”
“他们不想走,想给鞑子当顺民,就拖着一群乡邻陪他们一起死?”
人心为私,这些“基层公务员”不想背井离乡,命运操于人手,也不想治下百姓走得太多了,会引起清军不满,这些助力,反倒是成了阻力。
陈凯冰冷的言语一出,当即便冷了场。不过他也没有继续在这上面纠结,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有的人畏于背井离乡,有的人则倾向于听从那些自私的乡老、里正们的意见,难不成他还要进到城里挨家挨户的去劝说吗?
陈凯,姓陈,名凯,字竟成,号虽说是还没起,但他可从没想过要号圣母!
“人各有志,管不得这许多,如果鞑子不屠城,那自是最好,但若是屠城了,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至少,机会我给他们了。”
不屠城是不可能的,这些硬要留在城里的百姓基本上是死定了。说罢,陈凯深吸了口气,便让丁有仪带着他的家眷们赶快到码头上去乘船,丁有仪大可以到那里去组织百姓、维持秩序,也算是公私两便。
事实上,之所以陈凯会出现在此,就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典吏,实在是他对于广州大屠杀中绝少有的深刻印象。他记得以前在论坛上有人发过,说是番禺县志记载:番禺典吏丁有仪夫妇被杀之后:“越日,所弃儿匍匐尸旁,犹吮其乳,过者无不泪下。”濒死婴儿出于本能,寻找死去母亲,吮吸尸体嘅,几咁惨不忍睹!
这份记载的画面感太过强大,当时陈凯就曾被震慑得半晌没说出话来,所以直到此时此刻,听说小南门那里正在维持秩序的便是这个典吏,就立刻赶了过来。
“陈知府厚爱,卑职铭感五内。但是,这是卑职的职责,县尊老大人将重任交于卑职,卑职就要将其妥善完成,才能不负托付。”
丁有仪说罢,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随后便要赶到城门处继续维持秩序、劝解百姓。可是就在这时,陈凯却一把拉住了他,继而对他言道:“你的办法已经没用了,还是看本官的吧。”
话音方落,陈凯便大步上前。紧接着,从跟在他身旁的林德忠手里接过了一个铁皮喇叭,继而大喝道:“本官是漳州府知府陈凯,尔等听清楚了,一人携带多过一个包裹的物事,全坊连坐,不得登船!”
第一百七十二章 求活(四)()
“本官就是在几年前杀进总镇府干掉潮州贼王车任重的陈凯,一人携带多过一个包裹的物事,全坊连坐,不得登船!”
陈凯大喝一声,随即将铁皮喇叭交给了目瞪口呆中的丁有仪,随即大步登上了城墙。转瞬之后,西面的方向,大概是文明门那里,似乎也有类似的命令开始传达,或许更远的正南门和归德门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