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白了,清军大举南下,杀进了广东!
注:郝永忠,即是郝摇旗,原为大顺军袁宗第的部将,弘光朝退入湖广后为何腾蛟拉拢。
注2:高必正即是高一功,李自成的妻弟;李赤心即是李过,李自成的侄子。皆是赐名。
注3:忠贞营,高一功、李过、党守素、马重禧(改名马腾云)、张能、田虎、刘国昌、刘世俊等部;忠武营,马进忠、王进才、张光翠、牛万才等部;忠开营,于大海、李占春、袁韬、武大定、王光兴、王友进、王昌、王祥等部。
第一百三十八章 恶化(中)()
永历二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山西姜镶先后举兵反正,清廷深感单凭满洲兵力不足以镇压这一波又一波的抗清浪潮,旋即决定征调辽东的三顺王入关。
次年四月,三人到达北京。至五月十九,清廷下诏改封恭顺王孔有德为定南王、怀顺王耿仲明为靖南王、智顺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同一天“令定南王孔有德率旧兵三千一百,及新增兵一万六千九百,共二万,往剿广西,挈家驻防,其全省巡抚、道、府、州、县各官并印信俱令携往。靖南王耿仲明率旧兵二千五百,及新增兵七千五百;平南王尚可喜率旧兵二千三百,及新增兵七千六百,共二万,往剿广东,挈家驻防,其全省巡抚、道、府、州、县各官并印信俱令携往”
出身东江镇的三王率军南下,孔有德走湖广,攻广西,尚可喜和耿仲明则走江西攻广东。原本按照计划,冬月驻扎江西,至腊月初时便大举南下,奈何尚耿二藩南下时收留逃人案发,耿仲明畏于“逃人法”之酷烈而自杀,清廷只得以尚可喜为攻取广东的主帅,由耿仲明之子耿继茂以阿思哈哈番的官职统领靖南藩作为尚可喜的副手。
自李成栋兵败身死,李成栋麾下众将只有武涉伯阎可义据守梅岭,一度北上进攻南赣地区的南安府,但是很快就清军击退,且在不久之后便染病而亡。
广东门户需要重兵驻守,李元胤和杜永和有意派宝丰伯罗承耀率部北上,堵截清军来路,反被罗承耀说是“尔等俱安享受用,独苦我邪!且国公屡出,未能一逞,今以我去,能又何如?”直到最后,杜永和等人反复劝说,另给以重贿下,罗承耀才勉强赴任,驻于韶州府。于南雄,则仅仅是派出了中军江起龙驻守。
腊月二十八,清军抵近南雄府,以内应破城,明军兵败,总兵官杨杰和副将萧启等十余名将领被杀,总兵董垣信被活捉。守军马兵二百余名、步兵六千余名战死,“城内居民,屠戮殆尽”。
永历四年正月初六,尚可喜、耿继茂抵达韶州府,罗承耀事先已率兵南逃,清军不战而下韶州一府之地。由此,才有了朝廷在皇帝的带领下的再次西窜。
郑成功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的事情了,还是由于镇守惠州府的奉化伯黄应杰、潮惠分守道李士琏、潮惠分巡道沈时启等人降清,惠州的消息屏蔽失效的缘故。同时接到的消息,还有尚可喜大军已经兵临广州城下。
从去年盘陀岭之战结束后,陈凯就奔波于南澳和诏安县这两地,与郑成功少有会面。郑成功那边,倒是时有到诏安协防和视察,但是很少能与陈凯碰上,反倒是与施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
二月初的时候,陈凯收到叶翼云的书信,说是施琅在正月里设宴请潘庚钟和冯澄世饮宴,结果被二人先后以身体不适和公务繁忙进行了推脱,便再没有后话了。
施琅的心思,陈凯从叶翼云的字里行间也能够看得出来。奈何施琅当初与陈凯相争,便已经动了文官的蛋糕,尤其是藤盔一事,表面上只是借军需发难,其实际上已经触碰到了文官们的底线,他们与陈凯无冤无仇,自问也没有挑战陈凯在郑成功麾下地位的能力和心思,就更犯不着接受施琅这么个不知轻重,有可能会插手文官权责的武将的拉拢了。
这等事情,其实只是一个插曲,便是陈凯也只是看过就随手扔在了一边。这不过是件小事罢了,甚至就连上个月杨才病故,郑成功任命了戎旗镇正总班林勇接掌右先锋镇也于大局无有什么影响。但是清军南下,平南藩和靖南藩大军围困广州,这却是天崩地裂般的大事,一旦接到郑成功的书信,陈凯也是立刻抛下所有公务,就急匆匆的赶到了潮州府城,进行会商。
潮州府城,乍看上去一切如旧,但是仔细观察,却也能够注意到商旅的数量减少,很多百姓的眉宇间流露着一丝或多或少的忧色。
陈凯匆匆赶来,但见自郑成功以下,众将和幕僚们亦是显得忧心忡忡,饶是他对此早有预料,心中还是免不了一沉。
军议的内容,依旧是应对这场巨变,就像是李成栋反正以及李成栋身死时那两遭一般无二。郑成功所部在这两年实力大增,可是面对如此巨变,其承受的压力却依旧没有下降多少,作为弱势的一方,也依旧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只是与早前不同的是,现在或许已经开始有了些许抗争的力量,而那时则是只能逆来顺受。
“李成栋身死,杜永和接掌两广总督大印,但众将皆不受其节制,各行其道,如散沙一般。去岁,阎可义进攻南雄府,兵败,病亡;杨大甫劫掠行舟,杀戮往来军使抢夺贡物,并勾结同乡的忠贞营叛将刘希亮、刘希尧,密谋降虏,为李元胤诛杀;今年,罗承耀接替阎可义驻守韶州府,未战先逃,且密谋降虏,亦为李元胤刺杀;现在黄应杰已经降了鞑子,郝尚久那边的情况不明,但也不会好到哪去。这样算来,李成栋麾下九将,就只剩下了杜永和、张月、张道瀛以及董方策四人了。”
最近的几天,消息像暴风雨般稀里哗啦的传来,不光是弄得人心惶惶,于郑成功军中高层这些对广东明军有着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大帅、幕僚们,更是把原本庆幸李成栋麾下众将一般散沙不至于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心思都抛诸脑后了,剩下的唯有对广州能够坚守多久的担忧,因为广州即下,下一个遭受清军主力打击的很可能就会是他们。
曾经压在头上的庞然大物,就这么轰然倒塌了。剩下的,不是长舒了一口气,而是不知所措和更大的恐惧。。。
汇总的情报说罢,众将默然无语,陈凯站起身来,拱手言道:“下官以为,我军当打出勤王旗号,尽起大军西向,为广州解围!”
第一百三十九章 恶化(下)()
“末将反对!”
消停了大半年,陈凯谏言,施琅反对的节奏再度上演于军议之上。对此,郑成功没有开口,众将亦是将注意力放在二人的身上,寄希望于从陈凯和施琅之间的辩论中得到对下一步如何行事的启发和指引。
陈凯刚刚站起来谏言,连理由都还没说出口,就遭到了施琅的狙击。不过,陈凯的话中,其实也已经透露出了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从政治上考量,出兵援救广州,打着勤王的旗号便可以彰显忠义,于皇帝、于朝廷、于各方实力派、于民间的士绅百姓,都将会带来极好的影响,在儒家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有一个忠臣义士的名声傍身,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顺遂许多,这便是所谓的得道多助。
这些东西,根本不需要点明,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从出生到现在皆是如此,反倒是陈凯还是需要从结果来逆推回去才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广州,天南重镇,商贾云集之地,我军援救广州,确是无法将其收入囊中,但是以援军身份出现,打通当地商贾脉络,海贸上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提升。甚至不谈这些,惠州府城紧邻广州府东部,我军与广州守军关系微妙,但只要占据东莞,西可援广州,东可下惠州。广州巨城,虏师必顿兵城下,时日久了,为王师所破,我军便可名正言顺的据潮惠两府之地。届时,北入江西,东攻闽南,气象自会与今时今日截然不同。”
商业和收复已经降清了的惠州府,是陈凯主打的基调。既可以收获勤王讨逆的好名声,又可以夺取实际上的地盘,一举两得,当即便引起了一些在座之人的暗暗点头。
然而,施琅既然出言反对了,就绝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他原本出口时,还只是一些较为朦胧的想法,待听过了陈凯的说辞,立刻便找到了攻击的方向。
“陈参军未免把事情想得太过乐观了,李成栋麾下的那些家伙都是什么货色,没有人比本将更清楚了,指望他们能守住广州城,还不如寄希望于鞑子受不住广州的酷热而被迫退兵呢。”
“据本帅所见,从当年的李成栋,到现在的这群家伙,无不是把广东当做了他们的封地。咱们去救援,于他们看来只会是一群过去抢地盘的,少不了要兵戎相见。那时候,他们在朝中有人,便可以诬陷国姓一个内讧的罪名,就算是陈参军说的那些海贸的利益和惠州府的地盘,怕是也都会成为泡影了吧。”
施琅所言,并非没有可能,奈何对于陈凯而言,援救广州,并非仅仅是为了这些。从大局上来说,这样可以保住广州,确保潮州占领区的安全,而陈凯则更是要阻止广州大屠杀。但是问题在于,他根本不可能用尚未发生的事情来作为理由,这才是最难办的。
有道是为虑胜先虑败,这是兵家正理。施琅将另一种可能阐述清楚,没有跟陈凯任何时间,便立刻提出了广州一旦被清军攻克,反倒是会引发更大的崩溃,届时就算是在东莞,郑成功所部很可能也没办法独善其身。与其如此,不如大军盘踞潮州,向西可攻惠州府,向东则可以进一步的拓展闽南的占领区,不比冒险援救广州更加稳妥?
这番话说过了,陈凯余光扫过,众将已是多有倾向此议者。只不过,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并非是意气之争,而是广州城中的那几十万百姓,总要再努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