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名字很好听啊!是谁建造的?”说话的是昭君。只要大军扎营,昭君必然会跟在贺六浑的身边。
“这应该是赵武灵王设置的云中郡的郡治。《虞氏记》中说赵武侯先在黄河东岸上筑城;刚筑起部分城墙便崩塌了,于是改在黄河西面另选新址;根据蓝天白云里翱翔的天鹅指引,寻找到了合适筑城的地方。说是赵武侯白天见有一群天鹅在云中飞翔,整天都在同一个地方的上空来回盘旋,鸟群下方的地面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赵武侯看到这个景象后,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决定在这里筑城,并命名为云中城。“崔蒿开始卖弄。
“我觉得这里是不错。你看啊,云中城所在地方,是这个平原的东部,靠近黄河。这里水源丰富,地势乎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训练骑兵和放牧战马的好地方。而且一个城市就可以控制住整个河段,绝对的好地方。”司马子如的说法总是离不开战争。
贺六浑也很感慨,这样一个千古闻名的古城,终被历史的潮水所淹没,成为了瓦砾与废墟。
“明明这里很是富饶,适合居住生活。为什么这里会如此荒芜?”昭君问道。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谁都知道,谁都不想说。源头就是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的五胡乱华。当时北方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
华北的六族(汉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如冉闵发布“屠胡令”,汉族群起响应,几乎将羯族杀绝,其他的胡人纷纷逃出中原,路上又因为粮食、牲畜、财产等不断互相残杀,死伤大半。
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後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这些话谁能说呢?此刻站立在遗址上的这伙年轻人中,崔蒿卢景裕是留在北方的世家大族;贺六浑这一波人是获胜的鲜卑族;雅诺、侯景是差不多快消亡的羯族。谁是真正的胜利者?没有人知道。
“向前看,我们向前看。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但不能遗忘历史。”贺六浑开始说话了。
“年轻的好处就是没有包袱。前人的功过罪责我们不去评论,现在最主要的是做好现在。我们白桦林兄弟盟走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少。从小兵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只军队。现在我们要的就是方向,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一路行来,兄弟们一直陪在我的左右,不离不弃。人生的责任就是两个:一个是守护。不论是谁当道,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家人肯定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卢长贵有爹妈,司马子如有了官职,我有了昭君,我们已经拼命拥有的东西,那就需要去守护。谁敢把他拿走,我们就和他拼命!人生第二个责任就是创造。这个兵器不好,我们就去研发一个新的好用的兵器。这个地方不好,我们就创造一个新的城市。那这个世道不好呢?我们就去创造一个新的世道。读书人用笔来书写这个世界,我们军人,将用手中的兵器和我们的鲜血,去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世道。
越是在混乱的时代,越需要清醒。越是在绝望的时候,更需要希望。我想我们的兄弟们,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希望,成为这个时代的利剑,成为这个时代的光芒。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为了我们的家园,前进!“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贺六浑身上,都是一种内心敬服的眼神。
崔蒿也激动了:“守护和创造,说的太好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已然求学二十载,今日才明白自己究竟想做点什么。大哥说的与圣人一般,我定将追随大哥,开创一个太平世道,才不辜负此生!”走了这么久的路,崔蒿终于决定,与大哥携手共创天下。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想做点什么事情,只是自己不一定找得到方向,不一定跟的对人。一旦有了引路人,那就是迫不及待。
司马子如坚定的说道:“大哥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至死不渝!”
“前进,前进,前进!”热血沸腾的兄弟盟高呼!响声黄河两岸。
昭君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夫君,她知道这辈子选对了人。当初的一见,就是被他露齿一笑的爽朗打动。现在越靠近,越安稳,越觉得胸襟开阔。而且最强的能力就是策略和演说,每次一开讲,再多不同意见的人都会被他的魅力所折服。有这样的男人在身边,那真是一辈子的幸福。
花弧的内心激情澎湃,眼里也只有这一个男人。她知道这辈子很有可能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她更怕的是不能看见他。所以他痛苦一段时间之后,选择的还是继续追随。今天的一段话,更是让她明白,这个男人值得追随,值得一辈子追随下去。
远处观看的还有段长将军,一直微笑着看着这个过程。他心中非常宽慰,自己没有看错人。有这样格局的人,的确比自己强多了。自己充其量就是一个守护者,还做的不好。现在的这个小子,不但能够守得住,还能走得出来。得生如此,夫复何求。
这就是以后天朝史载,著名的云中说。与白桦林兄弟盟不同的是,云中说奠定了兄弟盟奋斗的方向,指明了道路,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以贺六浑为首的领导地位,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大会,有成效的大会。
其实,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作为人的责任是什么?是自我的奋斗,是为家人去努力,不一而足。真正想明白的,就会颓废。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那就是死亡。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你选择的是进取,那你留下的就是希望和光芒。你选择的是逃避,那你的心已经在那一刻死亡。
贺六浑在此刻,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和前代的自己终于共通了。不管生活在哪个年代,你所追寻的人生意义是一样的。这就是做人的道理,这也是论语之所以成为主流而且至今不变的真理所在。
一是守护,二是创造,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第136章 真的要渡河吗()
安顿下来之后,侯景继续去探路。第二日就回来了,居然还带回来两个渔民。询问后得知,真要渡河,只能是在此地往上走三十里的一黄河渡口,古名叫“君子津”。
这个地名是有来历的。据《资治通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刘志(公元147至167年)到西部榆中(今伊盟准格尔旗一带)去巡视,而后又转向东行到代地(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有一位洛阳的大商人,携带着许多金银货物,跟随在桓帝的后面同行。因夜间行路迷失了方向,投奔到附近黄河渡口的津长那里,要求渡河。津长吩咐子封土送商人渡河。不料,商人突然发病死亡,这痊津长便把他的尸体埋葬了。商人的儿子得知父亲死亡的消息,便远道前来寻找父亲遗体,当打开墓穴取出尸体后,见到父亲带的金银货物原封不动,没有丝毫损失。其子对津长的高尚品质甚为感激,便拿出父亲带的全部金银赠送津长,津长拒不接受。这件事被桓帝听到以后,称赞这位津长:“真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啊!”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渡口叫做“君子津”。
其实当地人没有那么多说法,就叫喇嘛湾。
贺六浑没有管他叫什么渡口,只是非常惊讶怎么会有渔民。要知道这一路过来半个月,五六百里,几乎都没有人烟。现在有居民了,说明已经靠近繁华之处了。难道是已经走出来了吗?
崔蒿更是激动,这就意味着他的算法是正确的。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高兴!
“你们是多少人住在这里?对岸是什么地方?有驻军吗?这里离盛乐城远吗?中间有没有路?大概多少距离?。。。”一连串的问题,让两个渔民面面相觑,一下子不敢说话。
花弧过来了,没有理会崔蒿的急迫。先问侯景:“侯景,你一路上和这些渔民肯定聊天了,说了些什么?”
“这些渔民原本是住在对岸的。这边有几个棚子,也顺便种点粮食。这里都是荒地,根本没有人管。“侯景说道。
崔蒿忍不住了:“我是问对面叫什么县,属于那个管辖?”
“属于阳寿县,就是盛乐郡管辖。离开盛乐郡只有二百多里,对岸就有驻军啊。”侯景说道。
“你不早说!!啊啊啊啊啊。”崔蒿兴奋的发狂。
“你又没有问我,一个劲问渔民。”侯景不怀好意的笑道。
一边的士兵们知道这个消息也是惊喜万分,所有人都觉得看到了希望。消息传出去之后,队伍开始欢腾起来。人类对未知总是充满恐惧,一旦征服恐惧之后那种狂喜又无法自拔。
大队伍开始朝君子津出发,一路上所有人的表情都是笑容满面。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真的走出了困局。这一路上其实就是沿着黄河岸边走,高山林立,峡谷深幽,大河奔腾。卢长贵的腿更是发软,他发现这里的水更急更深,看着就是怕。
这里就是中原与草原之间最明显的界标,两岸绝壁千仞,高峡平湖。黄河在这里一改一泻千里的雄姿,变得蜿蜒曲折,清澈舒缓。贺六浑一路上看来,白云在水中浮动,如画卷一般,风光无限好。这里的岩石、流水、小道甚至小草,无一不是历史的见证者。
黄河湾多,大湾大到东西南北千里百里任意飘荡,小湾小到闭合回环曲流蛇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每个湾里都有一段故事。黄河经亿万年冲涮,与岩石争锋,左冲右突在喇嘛湾处形成了连续的“之”字湾河道,之字湾缓解了河床垂直迭宕的落差,给了逆流行舟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