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周也是烦得不行,时常在余志高走后,就对家里几人说,余志高是个不做赔本买卖爱算计人的,这样的人不安好心,尽量不要跟他接触太深芸芸。
余明月这一咋呼,孔明英虽也有同感,但却还是教导道:“小孩子家家,可不能这样没礼貌,大人的事自有大人操心,你是小辈的可不能说这样的话,而且以后见了面,你也不能不叫人或是叫他名字,得叫他堂耶,你可给我记下了,下次要是还这样乱叫乱说,我不揍你,你爷爷也得揍你。”
余明月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知道孔明英是为了她好,而且此时她也不想再为那仇人的事纠缠,在点头答应了孔明英后,她就开始一直不停的在旁边劝说着,念叨着雇人干活的各种好处。
“奶奶,你想想嘛,今天我爷爷他们就把菜摊子搬到医院外边了,你也听说了,医院那边人是很多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看病的、探病的人出出进进,那边摊子生意一定会很好的。到时我爷爷他们说不得每天都要在摊子上卖一天的菜。
还有啊,我们家在那边,可是盖了一大圈的摊子呢,卖菜最多占去了两个摊子,那其它的摊子不可能空着吧,怎么也得再想想卖点什么别的,吃东西的铺子,或是生活用品什么的,总之一定能挣很多钱。 对了,奶奶,你还记得不,昨天我大舅跟我爷爷说,如今在医院门口摆摊卖菜,菜好卖不说,鸡和鸡蛋也更是好卖呢,兔子也很好卖。照我想啊,我们家以后就直接在那边留一个铺子,直接卖各种家禽和蛋类。
这多一个铺子要看,也就得多一个人手,我看奶奶你去看这个铺子就合适,原本那边棚子房就盖得多,盖时我爷爷还特意在西一头盖了住人的屋子,到时我们家就可以留人长住在那边,到时家里的事不是”
“好啦好啦。”孔明英忙是出声打断了余明月还没念叨完的话,笑着使劲揉了揉余明月的头顶,笑骂道:“你这孩子,这道理还一串串说不完了,这雇人的事得等你爷爷他们回来了,和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他们的意见,我们婆孙两个这时候一两句话,可定不下来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孔明英只是有点意动的话,如今被余明月唠叨了这么多雇工的必须原因后,孔明英已经是完全动心了,只想着等下午余天周父子回来,就一家人好好商量一番,就算到时余天周或是余志清不同意,她也会努力说服到他们同意为止。
说实在的,自从她家开始进城卖菜后,孔明英还一次都没进过城呢,对于从家人口中听来的城里那些繁华的景象,孔明英想了很多次都想不出来会是个什么模样,她也真的很想亲自进城看看,可却一直都脱不开身。
还有,政府大院里的三个老姐妹,早就约过她一起进市区逛街逛公园了,可她还是因为家里的家务和农活,没有应下来。
如果真的雇了人来干活,就算她不到市区医院外那铺子里去守什么铺子,卖什么家禽鸡蛋,可进个城长三个老姐妹聊天逛街逛公园什么的,应该也能成行了,毕竟现在她家每天都有车进城,她跟着坐车进城也方便也是。
孔明英如今这样的答复,倒是让余明月安心了,毕竟与孔明英相处了这么多年,余明月此时也看出来,她奶奶今天算是同意了她的提议,那她家雇人干活的事,算是板上钉钉的被落实了。
余明月很是开心,等跟着孔明英到了玉米地里,她拔草时也感觉比平日里有劲多了。虽然日子头很,天很热,但婆孙两人还是到中午下午两点过后,才从地里收工回了家。
婆孙两人回到家时,孔小玉已经把中午饭煮好了,城市里的女人,要是还着两个孩子肯定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了,但农村却不一样,有的女人背着两三月大的孩子下地干活的都有。
在两个小子出生后,会点木匠手艺的余志清,就连夜连夜的赶着做出了一张余明月口中的婴儿床,如今这几晚上,正在干制一辆,也是从余明月嘴里听说的双胞胎用的婴儿推车。
如今双胞胎不足两月大,还没竖头呢,婴儿推车自然还用不上,但婴儿床却是让孔小玉轻松了不少。小婴儿床也是加了小木轮子的,孔小玉在灶房里做饭,或是在院里洗衣服时,就会把婴儿床放在旁边,然后把一对小双胞胎放在婴儿床里。
两个小家伙如今也还是瞌睡重的时候,大多时间都会在婴儿床里熟睡,有时醒过来,也会瞪着他们那黑溜溜的大眼睛,四处的张望玩耍,偶尔哼哼两声,只要孔小玉一出声或是拍拍哄哄,也就乖乖的了,像是都懂事了一样,很小吵闹。
今天在家做家务的孔小玉,也是把两个小婴儿带到了灶房里煮的饭,所以余明月和孔明英回来时,孔小玉也做好饭了。
饭是好了,但三人却都没开吃,余天周父子进城卖菜,基本都会在三点左右时准时回来,如今一般情况下,都是等一定人到齐了才会开饭,吃完饭后,除了孔小玉外,其他人又都会一齐到田地里去干农活。
在余天周父子回来前,孔明英把想要雇人干活的事给孔小玉通了气,孔小玉虽然生得晚,没有经历过她爷爷当大地主时的风光,但孔小玉脑子却是个灵活的,一听之后,也是完全赞同雇工一事。
孔小玉会赞同,早在余明月意料之中,因为在这之前,她也含糊的在孔小玉面前提到过这事,如今有了孔小玉和孔明英的明确态度,余明月的心情更是好到不行。
果然,等余天周和余志清回到家,一家在坐在饭桌上吃中午饭时,孔明英把雇工这事提了出来,孔小玉也在旁边帮腔,余天周和余志清父子两人基本都没反对,就同意了下来。
说实在的,两个男人天天进城卖菜,看到家里的女人因此回重了负担,他们心里也是心疼得紧,只是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对策,如今一听家里两个女人自己想到了办法,他们哪会反对呢。
孔家的人基本都是行动派,孔明英也不例外。在一家人商定好雇工的事后,她放下饭碗,就往村里去打听了。
其实现在虽是农忙季节,但也并不是真的每家都有干不完的活,毕竟有些人家田劳力多,有些人家没计划,种田种地都捞不到什么钱,懒病就犯了,或是各种不得已的原因,反正那样的人家,田地是不少,但荒着的却占多数。
余明月跟着孔明英到村里一阵打听后,还真让她们婆孙两找到了三家合适的人选。
一户,同是生产一队的王长征家,王家三代六口人,老一辈的老两口都是六十多岁年纪,年轻辈的就是王长征夫妻,夫妻两人四十不到,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女儿,和上小学六年纪的儿子。王家田地和余明月家差不多一样多,但算得有四个全劳力,而且因为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所以王家缺钱是众所周知的。
同住一个村几十年,孔明英知道王长征夫妻和他爹娘都是手脚勤快的厚道人,也知道王长征家缺钱,所以第一站,孔明英就带着余明月去王长征家,如果一问之下,刚好在家的王长征连一天工钱多少都忘记了问,就答应下来了。
后来再听孔明英说,每天工钱是6块钱,但不包饭后,更是激动得连连保证会随叫随道,不管是什么担粪背物的力气活他都不挑,还保证能干好。
随后,孔明英又带着余明月去了第二生产队的刘学高家,这刘学高虽然名字听着好像是个很聪明伶俐的,其实不然。
二十七岁的刘学高,是彩云村生产二队的独户,也是彩云村出了名的憨人(笨蛋)。自从四年前刘学高唯一的爹死了后,就再没人每天安排他到田地里干什么活,也没人为他理出一套其实很简单的耕种安排,自此,他虽然也会看到别人种菜他种菜,看到别人插秧他插秧,村民偶尔也指点他一二,可他家的田地被他种得很落伍,落伍到每年交不起农业税不说,田地里的出产连解决他一人的温饱都有问题。
虽然这刘学高如此不堪,但孔明英还是看重了刘学高一把子的力气。孔明英知道得很清楚,四年前刘学高家爹在时,他家的田地种得还是不错的,刘学高的爹身体不好做不了多少农活,但只要每天告诉刘学高应该干什么,身高175以上,又年轻力强的刘学高却每次都能把活计按他爹的要求,干得很好。
找了两户,至少两个劳动力,孔明英觉得差不多了,但余明月却在旁边,提议找第三户,而这第三户,却是余明月提议的,那就是彩云村回弯社的普小强家。
说普小强是个劳动力,有些夸张了,因为这普小强如今才13岁,还是个不爱讲话,有些自闭倾向的小子。所以在最初听到余明月提到回弯社的普小强时,孔明英有些吃惊之余,也不太同意。
“那没爹没娘的憨小子啊,他饱一顿饿一顿的连他自己都养不活了,雇他到我们家里来能干什么呢?”孔明英越想,越不满意,眉头都皱了起来。
余明月不以为然,只道:“刚才我们雇了两家人,田地里的活也差不到什么人手了,奶奶你雇他到家里来帮着我扯扯兔草,或是割猪菜什么的,平日里让他帮我们家到山上背些个柴火回来也好嘛。”
普小强的身世也惨,五岁死了爹,八岁时候半疯的娘也死了,自此就成了个小独人,因为没有太过亲的亲朋,所以早年的时候,都是东家吃一顿西家吃一顿长大的,如今虽然看着憨憨的又不爱讲话,但平日里也会跟着上山放牛的老人,到山上砍引火用的松油芯子(松树枯死后,树心和枝杆的一部分松油实足,被用来引火用),到集市上卖了钱换米粮回家,但每天都过得饱一顿饥一顿的。
前阵子余明月在山上采野菜时,有两次也遇上了在山上砍松油芯子的普小强,这才想起,在前世时,彩云村中确实还有个身世快赶上她惨的人。当时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