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宇宫照烈最终还是探听到了燕军的动向,只是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从燕京出发的十五万燕军,已经快要到达京城了,在宇宫照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十五万大军走过了将近半程的路程。
这让宇宫照烈勃然大怒,潜龙成员们让宇宫照烈变成了瞎子、聋子,对外界的事情毫无所知,怎么能不不让宇宫照烈发怒呢?在发泄过怒火之后,宇宫照烈意识到,自己再次输给了元起,这次的失败,在十年之前便已经埋下伏笔了,当初元起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倾尽心血打造出潜龙这支特殊的部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是谁,想要在情报领域和元起一较长短,都会处于绝对的下风。
宇宫照烈毕竟是一代枭雄,面对挫折,他很快便振作了起来,下令尽快筹措粮草,调动部队,向许昌集结,一旦元起和泰山的战事陷入胶着之中,或者是防守冀州的张纵、徐挡等人出现漏洞,他便会挥兵长驱直入,趁着元起无暇分身之际,夺取冀州。尽管宇宫照烈心里很清楚,元起既然敢大举出兵前往征讨泰山,那一定也已经对自己这边做好了稳固的防守部署,更何况自己被隐瞒了这么久,无论是从时机上来讲,来时从粮草军备的筹措上来说,反应都已经慢了不止一拍了,宇宫照烈这样做,也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早在半月之前,收到元起诏书的时候,郭嘉就曾经指出,元起近期必然会有大动作,而且还准确的推断出敌军兵锋所指,必然是西南的益州泰山。为此,宇宫照烈派出去了大量的探子,以作应对,谁料最后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实在让宇宫照烈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做好了部署之后,宇宫照烈带着无奈来到了郭嘉的府中,他想向郭嘉吐吐槽,和他倾诉一下自己内心中的烦忧。可是当宇宫照烈见到郭嘉的时候,却发现数日未见,郭嘉竟然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脸色惨白没有一丝的血色,伴随着剧烈的咳嗽,还会咳出一口口的鲜血,宇宫照烈大惊失色之下,连忙叫来自己的医官为郭嘉诊断,最后得出结果,郭嘉根本就不是什么偶感风寒,而是长久以来放浪的生活,让他染上了痨病,现在痨病发作,又耽误了及时的药石治疗,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
得到这个结果,宇宫照烈心中既震惊又痛惜,跟随在自己身边的程昱、荀攸等人,大多和自己是平辈,只有郭嘉年纪要小上十几岁,原本宇宫照烈是打算让郭嘉来辅佐自己的接班人的,可没想到,现在却要眼看着郭嘉经受病痛的折磨,一点点的死去。这让宇宫照烈的内心,感到十分难以接受,充满了痛惜之情。
与此同时,在江东,孙策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孙策之所以能反应的如此神速,倒不是说他的探子比宇宫照烈的出色,而是元起事先明确的告诉了他敌军出兵的具体日期。孙策早就知道元起出兵的日子,那为什么还要等到现在才有所行动呢?因为他和周瑜、孙权共同制定了一个计策,他们要在所有的人的目光,尤其是泰山的目光被燕军吸引过去之后,才可以实施这个计划,整个计划,就是要给泰山添堵,让他闹心,使得他无法全神贯注的和元起交锋,这样一来,孙策就等于是在侧面牵制了泰山的注意力,使得主战场上的元起,可以应对的更加从容一些。
那么,孙策的计划又是什么呢?除了周瑜和孙权这两个计划的发起者之外,没有第四个人知道。江东和北方不同,这里士族、世家林立,想要掌控好江东,就必须得到这些士族中的名士的帮助,而这些士族们,心中根本就不在乎是谁执掌天下,他们在乎的,只是江东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在这个背景之下,孙策根本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计划公诸于众,这也是元起在信中要求他保守秘密的重要原因,否则的话,一旦让这些士族中的代表人物,比如说张昭和张纮等为首的文官们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先从自家士族的利益去考虑问题,说不定反而会旁生枝节。
江东的文武们,不知道孙策接下来将会怎么做,他们只知道,因为一场并不是太大的争吵,周瑜只是在酒后和孙策开了几句略显过分的玩笑话,结果就触怒了孙策,被孙策罢黜掉了兵权,赶回了柴桑的家中。赶走周瑜之后,孙策任命中生代将领吕蒙接替周瑜的位置,以江东副都督之职,暂代周瑜大都督的权责镇守在属于江东的荆州两个郡内,直到选出新任的大都督为止。
第三百八十四章 速战速决()
在元起率领十五万燕军,抵达斜谷关,和马越从西凉带来的两万地归精锐以及三万西凉铁骑汇合之后,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从汉中班师回到成都的泰山,这才得到了风声,连忙召集文武大臣,进行了紧急的议会。
泰山之所以是最后一个知道燕军行踪的,是因为元起对汉中以及益州方向所做的保密措施,远比对其他地区更为严密,而且益州道难,难于上青天,消息的传播速度也相应的要比其他地区差了一些,再加上被泰山安排留下来镇守汉中的主将是黄权,黄权是一个出色的内政型人才,带兵打仗并非是他所长,虽然泰山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让泠苞和雷铜一起留下来做副将,但还是没能及时侦察到燕军的动向,直到大军逼境,距离汉中已经只剩下数日之遥的时候,才得到了这一消息。
会上,自泰山以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毕竟,现在才得到消息,已经有些晚了,就算即刻召集大军,前往救援汉中,恐怕也赶不及了,更何况要召集起能抵抗二十万大军的部队,业并非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事情,最少也要两天的时间,相信等泰山召集起足够的军队时,燕军已经达到汉中城下,开始攻城了。而益州军从成都出剑阁,奔葭萌关,达到汉中,一路之上崎岖难行,大军通过至少也要三五天的时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镇守汉中的黄权三人。能够挡住燕军的猛攻,等待援军的到来了。
泰山阴沉着脸。向四周的众位大臣们环视了一眼,这才开口说道:“事态不用孤王多说,诸位心中也都清楚。汉中是益州的门户,若是让元起夺走了汉中,则整个益州将失去屏障,这是我们不能承受的损失。生死存亡之秋,方显诸位的本事,这一仗要依赖诸位各展才华,助我益州度过这次难关。”
法正站起身来,急促的说道:“大王,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不能再拖了。应该立刻召集军队,前往驰援汉中。同时也应该先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先行一步赶到汉中,帮助公衡(黄权的字)他们抵挡……呃,抵挡元起!”法正一时着急,差点说错了话。
无心纠正法正的语病,泰山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孝直,你认为派谁为先锋前去救援汉中为宜?”
法正叹息了一声,低沉的说道:“大王,诸位,并非是法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元起麾下的四支精锐此战悉数登场,他们的战斗力,绝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抵抗的,派普通的将士前去,恐怕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因此,臣建议,请叔至将军带领白毦精兵前往,眼下,也只有白毦精兵,或许可以挡得住元起麾下的精锐了。大王再尽快征召部队,火速赶往汉中,或许,还能救得回汉中。”
白毦精兵可是泰山穷数十年之功,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经过十多年的成长,历经无数次的残酷考验,才从战火中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七千多人,尚不足万人的编制,这可是泰山的心头肉,还是泰山的贴身亲卫队,要把这支部队派出去当先锋,泰山心中着实有些舍不得,因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泰山很清楚,先锋往往就意味着炮灰,他已经失去了一支精锐荆襄军团,再也不能失去白毦精兵了。
可是目前的形势确实很危急,稍有迟疑就会失去汉中这扇门户,让元起此后可以长驱直入,随意进入益州境内,这样惨痛的结果,是泰山所不能承受的。低头思量了片刻,泰山知道现在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越是危急的时候,作为君主,就越要有取舍,难道自己连元协那个毛头小子都不如吗?元协都能舍身成仁,自己派出白毦精兵,又有什么好犹豫的?思量一定,泰山豁然抬头看向陈到,沉声说道:“叔至,立刻带上白毦精兵,先行一步赶往汉中驰援,务必要协同公衡他们挡住元起所部的攻击,不出五日,孤王便率大军来援!”
陈到踏前一步,右拳重重拍在自己的左胸之上,朗声答道:“大王放心,陈到在,汉中便在!想要攻破汉中,除非踏过陈到的尸体!”
听到陈到这样说,泰山心中先有三分不喜,还未出征就说这样的话,实在是有些不吉利,可是白毦精兵是陈到一手带出来的,也只有他才能发挥出白毦精兵全部的战斗力,若是换了他人指挥,心气极高的白毦精兵们,恐怕也不会服气。
再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泰山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要一言九鼎的,朝令夕改可是会有损汉中王威仪的。泰山缓缓站起身来,目视着陈到说道:“此战,一定要挡住元起五日的时间,为大军赶到争取时间,叔至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有失!”
陈到大声答道:“臣遵命!”
就在泰山十万火急的调兵遣将之时,元起已经率领着二十万大军,经过一路疾行来到了汉中城外五十里的地方扎下了营寨,比泰山预想的还要快了整整两天!
刚刚安顿好部下士卒,元起就召开了临时的军事会议。作为先锋的齐天和赵虎,分别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齐天率先开口说道:“汉中城易守难攻,不适合重骑兵作战,如果要发动攻坚战的话,飞龙军将损失惨重,因此,某建议飞龙军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