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坠劲不仅有下沉的坠力,而且当你的劲力发向何方,则何方遇到阻挡之物,此物会受到沉重的冲撞,如发向他人,则此人会感到有无比沉重之力撞来,无法予以阻挡。
至于十字劲,则是当一个力向前发出,身体向四面八方都有震力,即身体任何部位碰到障碍物,此障碍物都将被弹出去。
这种一力发出,身体向四面八方都有反弹力,而又不影响此力的效果叫十字劲,这种十字劲功夫越深,在一人与多人短兵相接的实战中,越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而所谓缠丝劲,凡是发出的力带弧形或圆形或旋转的,都叫缠丝劲。
这种劲发出,既省力效果也突出,其实功深者,发出的力即使是直线的,只要脑子有一个旋转或弧形的意念,也同样具有缠丝劲的效果。
信息中要求常乐在练拳时,要循规蹈矩,把一个一个式子,固定练习,力求做到势正招圆。
即一招一式严格要求,全身放松,做到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一丝不苟,在任何时候,不用观察就知道某个姿势错在哪里,进行自动调节调整。
在有了基础后,动作姿势做到了正确的动力定型,随便做一个动作,姿势都是正确的,就可开始进入第二步练法,即活架子。
活架子的特点在于动时准确,具有弹性,定时到位,使人有一种劲力四溢的感觉。
此阶段要一式练好后再练一式,其劲纵横沉稳、劲道猛烈、四面八方,此时更注重身体的放松。
而第三步变架子,在练习时全身尽呈放松,起落进退皆不使力,完全以神意运用之。
由于有了一二步功夫的扎实基础,不往重姿势而姿势自然准确无误,不注重整体协调发力而能全身四肢百被完整一气。
此阶段专注重意识训练与变化,意念所到,虽不用力,而对方却感到力大无比,沉重得无以对抗,甚至可以不接触对方而改变对方的力盈及稳定性等等。
这三步练功要法,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与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后一步又是前一步的必然。
“嘶!”
常乐深吸一口气,并步站立,下领微内收,两眼平视,松肩,胸微含,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平心静气。
他两腿缓缓下蹲,同时两手握拳慢慢上抬至心口前,拳眼向上,身体向左转,右脚以脚掌为轴,左脚向前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向上,向左下至水平处。
“呼!”
常乐左脚向后扒地蜷腿,左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出。
随即他又身体左转,重心后移,成坐步,再把右脚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右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右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左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拳拉回腰间。
这前拳撑击和右肘回拉要同时进行,形成对争的撑拉之力,两肩要松沉,手臂与肩要顺畅,后肩不能有硬角,也就是不能背肘,上肢发力和下肢跺脚要同时完成,并伴以擤气。
这一招就是用拳击打对方,招式虽然简单,但如果练出功力却是极为实用,而且内含很多种劲力变化。
常乐再把身体向左后转,重心落于右腿,左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变掌向上,向左落下,掌心向下,左拳在腰间变掌。
他左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向前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掌击出,右掌拉回腰间。
然后常乐身体左转,重心后移,成坐步,随即右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
他右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右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左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右掌击出。
“呼!”
常乐身体向左转,重心落于右腿成虚步,右掌向上,向前下落,掌心向下,左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左脚继续向前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掌向前击出,右手回拉至腰间,目视左掌击出方向。
他再把左脚向右脚靠拢并步,同时两掌变拳,左手向下,向右与右手同时至胸口前握拳,拳心向里。
这一招是用掌击打对方,主要打击部位是胸口,掌的应用要比拳更巧妙一些,更多一些变化,练出功夫以后打击效果也更明显。
常乐面向行进方向并步站立,松肩,两臂自然下垂,下颌微内收,头上顶,胸微含,平心静气,两眼平视前方。
然后他屈腿下蹲,左脚稍前移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握拳,左拳由前向上举,右拳上提至腰间,左脚向后扒地蜷腿,左拳稍向右,向前下落。
紧接着,常乐左脚向前上步,跺脚落地,右腿蹬伸成弓步,同时右拳向前上方击出,左拳收回腰间。
他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拳向上举,右脚向后扒地蜷腿,右拳稍向左、向前下落。
常乐又将右脚上步跺脚落地,左腿蹬伸成弓步,同时左拳向前上击出,右拳收回腰间。
这向上击打的拳,和另一肘的回拉,要同时进行,向上打的拳要有向上撑长的劲力,与跺脚同时完成,并伴以擤气。
而且用拳由下向上击打对方心口,下颌或面部,同时可破坏对方的防守。
第467章 降龙()
“离日为录,中有己土,强名曰龙。”
“降之者,制其心中之真火,火性不飞则龙可制而有得铅之时。”
信息中认为,精神内寄,肾水上升而制火为降龙。
常乐依其法,拧身折腰,拗步回身,双臂撑圆,前撑后塌。
这是外练腰臂腿功,内练心意气,先练外后练内。
他左足横开一步,同时两手自体两侧向上抬起,手心向上,两手高与肩平,两足不动,两手不停,屈小臂,两手向面前合拢,手心向下,两掌指相对,两拳内旋使掌心向外,拇指向下,高与肩齐,两臂撑圆如抱球。
再以左足的脚跟为轴,脚尖外扭,右足以脚尖为轴,脚跟外拧,身体左转约一百八十度左右。
然后左腿弯曲,约成弓步,右腿蹬直微曲,身体大部重量在左腿,同时两掌随身左转逐渐撑开,右掌在头部右侧方,右臂撑圆,右肘略高过肩,左掌在左膝后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臂撑圆,头向左转目视左掌。
这便是降龙桩,其起式动作要慢要柔和,动作中间不停,一气呵成,动作连贯协调。
在成定势时,则上手臂要有撑劲,下手要有捋按劲,腰身要拧劲,不能用僵劲,拙劲,蛮劲,要放松,保持外形各部的正确,胸微含,头微顶。
常乐在开始时先自然呼吸,把姿式调顺,调正确,重心安置得当,在保持动作姿势外形,各部的位置以及间架结构正确的前提下,从上到下,用意调整各部的肌肉要逐步放松,不用力。
其拧身俯腰有龙折身之意,手臂将上撑下塌有把龙身捋直之意,前腿弯曲后腿蹬直,身形下坐,气向下沉,有如骑在龙身使其降服之意。
随着一吸一呼身形有稍微的起伏,有如龙在起伏挣扎,而常乐用意降服,此只是用意而不是用力,时刻注意要“意紧而力松”逐渐体会身体各部的感觉。
龙其实是指心神,练功中调身调心神为降龙,所以当动作姿势摆正确之后,调整心神,充足意念为首要。
降龙之外则为伏虎,伏虎桩先要虚其心,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而充实其腹,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使气血循环周身,流通百脉,脏腑清虚,筋络舒畅,骨健髓满,精气充足,而神经敏锐,故谓之养基立本,此桩法实为慢练增力之妙法。
所谓“本固枝荣”,“本立而道生”。信息中言,桩法慢性之锻炼,系顺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动发于性,一静存于命,“静为本体,动则作用”,正是会意象形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
这降龙、伏虎两个桩法,其实是一个桩,就是三体式,所谓“万法不离三体式”。
常乐一步向前迈开,两足分出前后,前脚直指正前方,后脚外撇,重心在后脚。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后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气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桩片刻后,常乐前手与胸部感应,不自觉地上拾,后手与腹部感应,自然有降力,如不控制,会缩贴到腹上。
降龙是把飞龙拽住,可比喻为放风筝的劲,有控制地放飞,劲是向上的。
而伏虎是把老虎按在地上,不让它动,劲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无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开了,把手按到水里去了。
这两只手就是两个桩,前手是降龙桩,后手是伏虎桩,而如果两只脚做到两手的状态,才真是降龙伏虎,前脚是放风筝的劲,后脚是按水瓢的劲,三体式便齐备了龙虎二桩。
所谓三体式是天地人,头颈叫天,胸腹叫人,腿脚叫地。
天地生人,所以练拳先要摆正头颈和腿脚,如此才能滋养五脏、端正脊椎。
人能参与天地演化,所以胸腹反过来能滋养头颈腿脚,气沉丹田,可以通涌泉,便是腹影响了脚,人影响了天地。
生命是分为上下两段的,胸、腹两段代表人,符合这一理念。
葫芦是典型的上下层,古人将葫芦作为生命的代表,比喻人的胸腹,修炼时的身心变化叫“壶里乾坤”。
胸阳腹阴,阳如火,有向上之力,阴如水,有向下之力,所以在胸前的手会不自觉地向上,在腹前的手会不自觉地向下。
胸在腹上,向上运动的阳居在上位,向下运动的阴居在下位,分道扬镳,不会交合。
以“小周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