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气是将人体的丹田内气,通过规律性修炼,使之达到气随意念任意行走而不逆流。
正所谓聚则气满,满而不虚,放于瞬间而着实,能聚能放,收纵自然。
如如气不能随意收纵,想得到高深的实力,跟盖高楼大厦而无地基的道理一样。
常乐先换气吐纳,然后站立成桩,再以意领气,将气缓缓送入丹田,使心境不外驰,全神贯注于丹田。
“嘶!”
气慢慢的自然聚拢在丹田内,随着站桩时间的增加,常乐丹田内所聚之气愈来愈多。
“嘶!”
而他每一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最后只需随意一动,便可将气聚满丹田。
第372章 采气()
信息上言这丹田之法为内功之母法,丹田之气为虎力之源。
内气聚于丹田,只有通过规律性的意识转动,才能通用自如,达到全身所用之处。
而内气转动之法有站桩势,坐势,揉腹,还可配动作,也可通过演练拳法用内气带动外形,调动丹田内转。
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增强人体系统的吸收功能,吸釆外气,培养真气,增强体内分沁活动。
人体的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纵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即吸气时隔肌向下运动,呼气时则隔肌向上提,为纵式循环。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横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即吸气时以意念向右导引,呼气时向左导引,为横式循环。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呼气时气向左旋转一周,吸气时气上提为顺式。
丹田内气通过呼吸意念的配合,在丹田内部做逆时针方向循环流动,以逆腹式呼吸为主,呼气时气向左旋转一周,吸气时气上提为逆式。
这气不但要练,还要养!
养气即养浩然之气,所谓“养气不离性,练气不离命,欲要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象火,心火不动,象火不生,气念自平。无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
养气之法又称养丹田法,练功时注意选择站、坐、卧三种姿势中的一种,一般以坐势效果为最佳。
常乐将思想意识集中,双目垂帘,舌尖轻轻抵上腭,静如睡眠状,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意想丹田处有一气团。
随着鼻吸鼻呼的呼吸配合,他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之灵化为光芒,从头顶百会穴徐徐下行并压缩到丹田的气团内部。
在呼气时则意想人体内的浊气,由会随呼气动作排出体外,如此调息柔和自然。
渐渐常乐只觉得腹部发热,全身温暖舒适,唾液增多,精气充沛,时而丹田内有跳动感,同时腹内还伴有“咕、咕……”的胃肠响动声。随着时间推移,体内的“气团”逐渐增大充实,并沿任脉线自由循环流动。
常乐依法面南背北而坐,双目垂帘,两手足八字掌状,掌心向下,分别放于身体两侧,约与地面距离一尺以下,挺胸、抬头、收腹、头顶旋、全身放松。
他两掌先向内分别划三个平面圆,然后再向外划三个平面圆,在向外划最后一个平面圆后,两手指尖分别弯曲并拢握拳,并翻拳拳眼分别向两侧,再慢慢抬起与眉齐,然后双拳变掌,掌心向下,并按至下丹田,再将两掌分别放于身体两侧,如此反复。
常乐在双掌向内外划圆时,意想由地心发出的白色光精,源源不断地被吸至掌上,并抓到手中捧于眼前,送入口上并吞咽到下丹田,同时配合两掌的下按动作。
“釆阴之气!”
常乐忽地伸手抓出。
所谓阴之气即大地之阴气,常乐起身然后上体前俯向下弯腰,两臂向丹田处合抱,如此仰俯交替。
他前俯时以口呼气,后仰时以鼻吸气,意想整个人体被大地升腾之气体所笼罩。
而在上体后仰吸气时,则意想人体百脉俱开,并随双掌的外翻动作,与大地之气相接,前俯呼气时,意想将高山之气由双掌随合抱动作贯入下丹田,贯气时意想下丹田处自然张开一个大洞,并随吸气动作而自然关闭。如此反复。
“吸日之气!”
常乐将两臂缓缓回收至胸部两侧,翻掌掌心向下,两掌徐徐下按到身体两侧,然后两掌慢慢上提至肋部两侧,翻掌掌心向前,并向前推出,如此反复。
他以呼吸配合着两掌的动作,上提回拉动作时以鼻吸气,下按推出动作时以口呼气。
而常乐的意念,则集中在双掌劳宫穴上,和两脚心涌泉穴上。
他在回拉吸气时,意想太阳中的光线,随吸气回拉动作,源源不断地注入口中。
而在吸气结束时,则以喉头配合吞气动作,将口内日光精如吞咽食物一样,随双掌回收动作送入丹田内部。
然后上下齿离开,嘴唇微外突,意想体内浊气,随双掌下按动作,由脚心涌泉穴排出注入大地。
常乐以口呼气,然后双掌慢慢上提吸气,这时意想地心中的白色光精,随吸气的上提动作,源源不断地注入脚心涌泉穴,在吸气结束时,以会配合提气动作,将地心中的白色光精随双掌的上提动作,吸入下丹田内部,然后上下齿离开,嘴唇微外突,意想体内之浊气,随双掌的前推动作排出体外。
“哈!”
常乐两掌心向上慢慢抬至头顶百会穴,然后翻掌,掌心向下,并徐徐下按至下丹田,如此反复。
而他的呼吸,则配合两掌的上托和下按动作,上托时以口吸气,下按时继续以口吸气,待双掌下按至下丹田是以鼻呼气。
常乐在行功时意念集中在双掌劳宫穴上,吸气时意想太阳光中光线,随吸气时的上托动作源源不断地送入口中,在吸气结束时,以喉头配合吞气动作,将口内星满月明之气如吞咽食物一般,随双掌下按动作送入丹田,然后合齿闭目,意想人体内的浊气由鼻腔排出。
“哈!”
“哈!”
常乐喷气如雷,两手由拳变掌,内旋使掌心向下,并徐徐下按,上身随两掌下按动作的配合向下弯腰,至两掌离地面一寸左右时,用鼻呼气完毕,稍停。
再以腕部为轴,小指领劲向外平划一半圆,至掌指向后向外时,变为虎爪并向下握拳,两拳心相对,直臂向上抬起,意想双手提千斤重物,同时慢慢向上直腰,并配合鼻吸气提到上体直起,直臂上移到两拳高于肩,然后屈两臂,以两肘带动小臂向体后用力一振,使胸部开张,同时配合鼻吸气。
再两拳变掌,以腕为轴,向大拇指侧旋转变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同时猛向前推出,手指张开用力,开虎啸音“哈”字,随即两臂放松。
双掌外旋握拳,双臂回收,双拳抱置腰间,恢复原势。
这全套动作称之为【太古龙爪采气法】。
第373章 易筋()
常乐此番算是捡到宝了,这一次的收获不亚于他此前得到修真功法。
气功练习在于强健体魄,坚筋骨,抗外魔,祛内邪,御凌辱,初练皮肉,次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运气,此法如能任意往来,方大功告成。
其有三要,要深沉慎重,要确实精当,要节欲爱名。
四戒,戒怒气,戒耸庸,戒拙力,戒鼓胸。
饮食五损,酸多仿肝,甘多伤脾,苦多伤心,辣多伤筋,咸多伤肾。
更练功十忌,忌早起磕头,忌阴室贪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肩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且练功地点最宜清静,无杂声杂色之地,万万不可受到惊扰。
受惊则气散,气散则血不能归经络,气血不合就会结成包块阻滞不流,忧患莫及。
行功之时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过饱则气血不下,过饥则扰乱意念,应以饥饱适宜为度。
正所谓刚劲易练柔难生,刚劲阳中生,柔劲阴中出,刚柔相济,才能力道雄她,刚劲发而不拙,柔劲出之而不软,刚粗练之则坚,精练之则柔。
气功以静为纲,始终如一,或坐或站,肢体必须保持自然,肌肉放松,朴如眠,静则百心皆空,百气则平,气平则血畅,动如涛,力出之雄,一动百枝摇,心动气自生,发劲顺达自如,通过四梢,贯注百节。
正所谓“手足弹处气先到,血为气盾威力雄。”
常乐静而霎动,内劲外崩,固气于丹田,疾聚疾发,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力相合,以气壮力,以力导气,一拳轰出。
“轰隆!”
如同雷霆炸响,险些把常乐自己吓了一大跳。
人身左为血分,右为气分,血分属阴,气分属阳。
血分走得慢,气分走得快,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
因此有力者,外壮皮骨为形,内壮筋脉为象,气分功于内壮,血分功于外强。
所以练功需要先左后右,先运动血分的气脉,使其在时间和速度上与气分配合起来,以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
练到骨节灵通处,周身虎龙任横行。
气功所练之气,是人体真元之气和水谷之气的混合体,也称作混元气。
真元之气是先天性的,受父母所得,行于人体血脉之内以壮脏腑。
水谷之气是后天性的自然所在,行于人体血脉之外以强其筋骨。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四肢。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
五官以目为肝窍、耳为肾窍、鼻为肺窍、口为脾窍、舌为心窍。
四肢皆以筋为联络,筋始于爪甲,集于肘膝,央集头面。
其动而活泼者为气,所以练筋必练气,气行脉外,血行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