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相构为扛刀于肩上嘴与刀柄平行。
平青眼指刀尖指向对手左眼的中段。
霞构是以刀尖对住对方的右手,剑尖下沉而向后倾。
其中最为有名的几种致命刀法,上一世常乐也曾有所了解。
比如鲤口之切法,右手稳静缓慢的从刀柄下面往上,由拇指和食指托住刀柄,左手拇指将刀锷向右斜前稍推,静捎捎的不使对方感应行动,增加攻击突然性。
再有如拔击,刀刃拔出脱离鞘口瞬间,横一文字的最初之一刀,拔出速度起初稳静缓慢,至中段时变快,及刀尖快脱离鲤口时,如疾风闪光般的快速,依其顺序“徐、破、急”之要领拔击,制先机发挥一刀必杀之锐厉为要。
还有如斩下,把从对手头顶,由上段描大圆弧的要领,一竖砍斩切下至胸口的气魄行施,斩下刀刃要保持水平。
倭刀术还讲究血振,即振落积血,在斩击毙敌后,振落付在刃上的积血,其应用技法,像“振落付在雨伞上积水”“倾斜刀尖流落”“右手反掌,向右拂开,以刀尖较刀刃水平低而流落”等三种方法。
至于所谓残心,是毙敌之后仍然留心对手,以预防垂死的对手,然再袭击时,立即可反应击刺对方之丝亳不松卸的身手状态,从振血到刀归鞘止,对倒下对手保持随时可应付的心态。
“啊呀!”
一个黑衣人,抢先发难,向着常乐的太阳穴拔击,瞬即由正面斩下。
随后这人瞬即将左膝移靠右脚跟,依左耳高度,刀持水平,右手肘向内弯,像刺突后方的心意迅速将刀振举头顶,同时左手移握刀柄,瞬即踏出右足同时由正面斩下。
“当!”
常乐举大关刀拦住,同时他扭毛巾一般,向内扭停住在脐前,双手一绞力,将大关刀挥出。
“哧啦!”
那黑衣人进攻常乐不成,却反被他一刀两段。
常乐挥刀斩下后,左手离开刀柄,移贴左腰带,同时右手稍向前刺之气氛,手掌心向上,刃向左,展伸肘,像刺右斜后,水平大回旋至与正面,弯肘右拳移靠太阳穴附近,站起同时,稍弯两膝,成落腰姿势,然后如同振落雨伞上水滴一样动作。
“啊呀!”
常乐的这个举动,大大的激怒了那些黑衣人。
常乐立刻感觉到身后有杀意,他转身回旋,对正背后对手,同时挥刀,从头顶斩下。
“咔嚓!”
身后的敌人被一刀两断。
常乐用右脚为轴点,向左回旋180度,又对正另一黑衣人,左足稍踏左边,同时向对手太阳穴激厉挥击。
那黑衣人举刀要拦,却被连刀带人一刀两段。
常乐双手握住大关刀刀柄鞘,浮腰竖立右足尖,一面伸直腰部,左足稍踏右边同时将刀贴近胸前,左手在下,右手往上,刀身在面额前上方,刃向右斜上,保持姿势。
“再来!”
常乐这是在向那些黑衣人挑战,要他们继续上前打斗。
在刚才的战斗中。常乐似乎有所领悟,对于刀法的领悟,又有了新的体会。
那些黑衣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然不敢再轻易上前。
第314章 竹剑()
正当那些黑衣人不知所措,暂时停止向常乐进攻的同时,从常乐的身后,却传来了异样的响声。
常乐回头一看,却看到原先被自己所杀死那个黑衣人,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着黑色长袍,手持竹剑的怪人。
“剑道?”
只看那人的衣着,和所持的竹剑,还有其持剑的姿态和神态,常乐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一个名词。
剑道,是一种独特的刀法技术,不管是何流派,其基础斩击都不脱九种,分别是唐竹、袈裟斩、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风、刺突。
而实际上,剑道是以劈刀,突刺两种动作为主要技术,其战术理念主张进攻,提倡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在实际运用时保持身体笔直,昂首挺胸,目视对手,不能弯腰,也不能低头。否则会造成失态,还会露出空门。
据说在剑道界流传着“一眼二足”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在剑道技术中第一重要的,是用眼观察对手的动作意图,再然后则是脚步的灵活性。
剑道的眼法,要求将对手的全身,都置于观察之中,眼睛要注视对手的眼睛,用余光注意对手的手脚,切忌只看对手的刀尖而不顾其它。
在剑道眼法中,还有一种注视远山的方法,就是用眼睛远望一个特定目标,最好是几千米外的山峰,此外还有对快速运动的目标作跟踪注视等,比如让人用刀在练习者的眼前舞动,练习者要始终明了刀尖运动的线路。
而攻击距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果两人握刀对立准备战斗,那么两人的间隔就是剑道的格斗距离,格斗距离主要分三类,即一步一刀距离,远距离和近距离。
所谓一步一刀距离,即指双方以中段姿势对峙站立,双方的刀尖交叉约一拳左右,这就是一步一刀距离。
这一步一刀距离,是实战中使用最多的距离,进攻的一方,可以仅前进一步就能击中对手,而守者只需要后退一步就可以躲开对手的攻击。
这种距离的长短,是由个人身材的高矮和步幅大小决定的。
其二是远距离,两人中段持刀姿势对峙站立时,刀尖间隔一拳距离以上,为远距离。
而在远距离站立时,攻击者只做单一攻击动作是击不到对手的,必须连续两次步法移动,才能击到对手,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弱者往往采取这种距离站立。
再就是近距离,两人以中段姿势持刀站立时,两刀交叉一拳以上,为近距离。
在近距离站立时,双方的刀处于互相格挡抉态,只要一方松动或后退一步,另一方就破刀而入,击刺过来。这种距离一般在势均力敌时出现。近距离格斗时,手臂和腰身需具备力量上的优势。
这个剑士现在与常乐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叫做远距离。
在剑道里,还有个词叫做攻击空隙,空隙意即失误,其有三个方面,心理准备上的空隙,准备架势上的空隙,动作技术上的空隙。
先说心理准备上的空隙,在剑道比赛中,对手的技术与体力,都在意料之内,就会感到踏实。
但是战斗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双方的优劣只有在战斗中才能明确。所以做好不顾一切、坚决压倒对手的心理准备,才能够说得上是没有心理空隙存在。
而一旦有所顾虑,那就有空隙存在,顾虑越多,空隙也就越多,而心理上的空隙,又是动作架势与技术上空隙的根源。
再一个是准备架势上的空隙,一个好的准备架势,往往是无懈可击的,好的姿势,不管是从正面,或是从左右两侧看,都是非常严谨的,而一切容易被对手攻击的姿势,都是有空隙存在的不良姿势。
其三为动作技术上的空隙,这需要由进攻变换防守,或由防守转入进攻时,凡不能马上变换的,就是动作技术上的空隙,而且技术的发挥欠佳,动作的路线不正确,用刀不恰当等等,也都有空隙存在。
要使技术上无空隙存在,除了技术正确熟练之外,还要其备快速灵活的素质。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所谓的悬待一致,悬,,就是待势进攻的意思,待就是等待进攻,防守的意思。
悬待一致即攻防相兼,能攻能守,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在对手强攻时,能防守得住,在对手后退时,能及时攻击,攻守皆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看那剑士在那里作势,吸气,就知道那剑士并没有准备,立刻就扑上来战斗,而是在做准备工作。
剑道里有一个三先战术,在兵法中有一句术语,叫做“先机者制人”。
而在剑道中也传有这一术语,是剑道战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先发制人,以快于对手的速度,抢先攻击对手,这称之为先,有“先先之先”、“先前之先”、“后之先”三种方式。
所谓先先之先,是指抢先攻击对手,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当对手认为可以攻击我时,就先举刀劈我头部,这是第二个先。
我在对手举刀之际,就看穿其意图,并举刀抢先攻击对手这也是最后一“先”。
这就是“先先之先”的战术,完成这种战术需要很高的判断观察能力和刀法技能。
对手向我发起进攻,我看出对手的意图,但不抢先攻击对手,而在对手攻击过来时,采取躲闪对手进攻的同时迎上攻击对手,这叫做“先前之先”。
在战斗时,对手攻击过来,我举刀进行格挡或用推挡,挑格,敲击打落对手的刀,进而攻击对手的战术叫“后之先”。
“先”不是防守后反攻,而是在迎战的姿态中边防守边进攻,在心理上绝没有等待对手攻击,然后乘机的意思。
而这三种不同先的战术,只是技术上要求略有高低的区别,而心理意愿上都是主动抢攻,不存在着差异。
常乐在上一世,就对于这些东西,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这剑士虽然出现的突然,但是却只是稍稍有些错愕,没有报以很大的惊咤。
第315章 竹剑()
正由于了解,常乐才知道这剑士的可怕,正所谓蓄势待发的等待,才是最令人要提防的。
机会,有时候是由对手暴露出的破绽所决定的,如果能够及时地抓住时机,那么就能多一分胜券,而趁机而动,及时抓住对手的缺陷,归纳起来有四种。
首先是起手之时,所谓的起手之时,就是对手举刀谁备攻击我的时候,由于对手的注意力全在于我,他自己的防守就相对薄弱,在防守的架势上也会产生漏洞,如举刀,就会露出胸部破绽,如向前突刺,其头面部就暴露了,这些都是我攻击的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