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还好,李世民没有设宴,李素面前只有一盏清茶,飘散着淡淡的茶香,李素不用看,闻一闻就知道,面前的茶还是他进贡给太极宫的。
进殿半天了,李世民还是没话,反而端着茶盏浅浅地啜着,每啜一口便烫得龇牙咧嘴,发出长长的满足的叹息,模样非常享受。
良久,李世民搁下茶盏,笑道:“这茶果真是个好东西,虽比不得大唐繁琐复杂的烹茶之道,但贵在简洁淡雅,品之犹觉回味悠长,如饮今生。”
李素急忙陪笑:“陛下喜欢就好,臣的荣幸,明日臣再送几十斤来。”
李世民笑道:“年纪越长,越来越懂事了,朕甚慰。”
“陛下谬赞,臣汗颜。”
“非谬赞,除了上次关于真腊稻种之事,朕很少听到你闯祸了,看来确实是懂事了,认真来,真腊稻种其实也不算闯祸,反而是立功,为我大唐立下的大功,农学的房子已经盖好,朕在农学外划了几百亩地,专门种植真腊稻,还有西域,高句丽的一些农作物,甚至包括吐蕃的青稞都种了一些,眼下农学百废待兴,农学到现在仍未设监正,只任了一位少监,名叫李义府”
李素闻言猛地一惊。
李义府!这位可是有名的大奸臣,居然跑到农学当少监去了?
李世民没察觉李素的吃惊,自顾道:“这个李义府,本是崇贤馆直学士,崇贤馆隶属东宫,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之责,李义府的学问不错,但一直不曾被重用,这次设了农学,朕思量着不妨让他试试,不过农学事大,不知他将如何施为,所以也不敢让他独掌,所以只将他任为少监,算是留了一步余地吧”
着李世民抬眼看着他,笑道:“农学监正之职空悬,这真腊稻种之事本是你一手促成,更何况你这么久没闯过祸了,看来比当年稳重多了,朕在想,要不要干脆让你来当这个农学的监正?”
李素一惊,毫不犹豫地决定拒绝。
引进真腊稻种没问题,动心思,玩聪明,可若让他负责具体的事务,李素可不愿答应,又苦又累且不,农学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地方,三五年出不了成绩很正常,那时皇帝催,宰相催,苦了累了还两头不讨好,更何况,那位少监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虽然不怕他,也有把握能把他压得死死的,但李素实在不愿意整天跟别人斗心眼,太无趣了。
“陛下,臣恐怕不太合适,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李素赶紧道。
李世民挑了挑眉:“为何不合适?你也是农户出身,种田务农之事对你来应是驾轻就熟,何以言拒?”
李素叹道:“臣虽是农户出身,但不是真正的农户呀,从臣的父亲便没让我做过农活,臣对种田务农一窍不通,再臣虽然不闯祸了,但懒惰的毛病却一没改,反而变本加厉,农学事关社稷兴亡,若交到臣这么一个懒散之人的手里,陛下您觉得合适么?”
李世民一脸怒其不争地瞪着他:“知道自己懒,就不能学着勤快些吗?”
李素眨巴着无辜的眼睛:“陛下,本性难移呀,您能想象臣有一天变成勤勤恳恳,忙碌奔波的模样么?”
李世民愣了片刻,看表情居然真的在想象李素勤奋时的样子,随即李世民狠狠甩了甩头,把脑海中那幅怪异的画面强行抹去。
变勤快的李素,还叫李素么?鬼上身了好吧。
悻悻一哼,李世民使劲指了指李素,想什么终究还是没出口,李素猜测,应该不是想夸他。
“农学的事先放着吧,不过设农学因你而起,你也不能完全不闻不问,李义府日后若有什么疑难之处,朕会让他来找你,你也帮着出出主意。”
李素急忙恭谨地答应了。
这个安排就舒服多了,白了其实就是“农学顾问”,顾而不问,出了事也不用担责任,典型的闲职,这个不错,李素能接受。
完了农学的事,李世民再次沉默了,端起了面前的茶盏,慢悠悠地开始品茶,一脸的满足。
李素愈发提心吊胆了,今日李世民将他召进宫显然有事,而且绝不是农学的事,却不知李世民到底想什么,坐在李世民侧面,李素不停的三省吾身,省了又省,除了王直手下那股势力之外,最近几乎没做什么亏心事了啊
是“几乎”,当然不是绝对,李素想着想着,忽然眼皮一跳,然后开始思索,难道给安平侯刘平下套布局的事,李世民已经知道了?这也太恐怖了吧?只不过这个事算不算亏心事?
思索许久,李素下了结论。
亏不亏心,李世民了算,如果李世民还算三观正常的话,应该不会拿这事来怪罪自己。
********************************************************
ps:还有一更。。。
呃。。要不,顺便求一下月票?最近这么勤奋,似乎有底气求月票了。。。
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论将()
一个人不管做了什么事,如果做完后还会心虚,还要想无数的辞来证明自己其实没做错,那么,这件事必然是亏了心的。 。最快
没错,最近刘平遇到的一连串的倒霉事都是李素的手笔,在李世民面前,李素自然是有亏心的,至于这些事做得对或错,李素并不在意。
权贵之间的争斗是无关对错的,只有利弊,李素对未来长远的布局里,必须要扳倒刘平才能达到目的,那么,毫不犹豫扳倒便是。
毕竟,李素与刘平不太熟,严格来,他与刘家甚至有过节,虽然刘平送了许多礼努力消弭恩怨,但很显然,送给李素的重礼基本上跟肉包子打狗的性质差不多。
人心那么险恶,安平侯爷实在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单纯天真不做作
事情做下了,布局布完了,李素猜测,这个时候刘平的家门口正是热闹的时候,箭已离弦,不可回头,面对李世民时,李素虽有些忐忑,但也不太害怕。
李世民仍旧云淡风轻,从他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端倪,慢悠悠地端杯,慢悠悠地啜茶,李素忐忑一阵后,索性也放开了心思,反正已经这样了,自己干的这事也不是杀头的大罪,大不了再蹲几天大理寺,就不信为了这个安平县侯,李世民会弄死自己。
君臣二人沉默许久,李世民终于又开口了。
“朝廷的钱粮和兵械差不多已准备足了,大唐王师眼看就要西征焉耆王龙突骑支,这一次不仅要平了焉耆,朕打算索性将整个西域都横扫一遍,永除后患,只不过,粮草已备,奈何三军主帅仍未决定人选,这个人选实在令朕为难呀”
李素见李世民神情有些抑郁,不由心翼翼地道:“陛下,朝中那么多武将,每一位皆是战功彪炳,从中选出一人来似乎并不难吧?”
李世民摇摇头,叹道:“朝中良将众多,是大唐之幸事,但是西征主帅的人选,却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毕竟,大唐的敌人不止一个焉耆,而且”
着李世民忽然露出愤怒之色,重重哼了一声,道:“这个龙突骑支,坏了朕的大事!朕若平了他,定不受其降,将他挫骨扬灰方才解朕心头之恨!”
李素明白了。
如果没有焉耆叛唐的话,按照李世民原本的节奏,这个时候应该准备粮草召集众将,开始筹划东征高句丽了,这可是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极为荣耀之事,此战若功成,在李世民的帝王功绩上,将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前朝皇帝没干成的事情,自己不但干成了,还干得漂亮,这明什么?明自己是顺应天命的帝王啊,“天可汗”这三个字实至名归,以后异国番邦的使节叫自己天可汗时,也就不会悄悄脸红了
东征高句丽的主意,李世民肯定打了不止一年两年,不定从他登基那天便有这个想法了,好不容易等到国力勉强能支撑起这一战,军队战力也剽悍凶猛,几乎天下无敌了,李世民这才决定开始准备东征,谁知刚刚开始准备工作,西边的焉耆就反了,然后大唐不得不腾出手来,先把焉耆收拾了再,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布局全部被打乱了,怎能不发火?
李素想了想,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臣以为,西域焉耆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大患,所以大唐派一支偏师出征足矣,国库也不用拨付太多的钱粮,若选将合适,深入西域腹地后甚至可以以战养战,在当地自主筹粮亦无不可。大唐国中仍保留着绝大部分的军力和粮草,陛下想做别的事情,臣以为不会太受影响”
李世民笑了笑:“看来,子正似乎知道朕想做什么?”
李素苦笑道:“陛下,整个朝堂都知道了,臣怎能不知?无非东征而已。”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道:“既然把话开了,子正不妨,朕若东征,汝意若何?”
李素犹豫了一下,缓缓道:“陛下,可否容臣好好思索数日再答复?兹事体大,臣不敢妄论。”
李世民满意地头:“到底是懂事了,如今这个样子,却已有几分老成谋国之态,你终究不负朕望。”
李素惭愧道:“臣只是最近没闯祸了,陛下如此谬赞,臣实在汗颜无地,就算想闯祸也不大好意思了”
李世民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还是那个混账做派,怕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了,子正啊,很早便听你尤喜钱财,你若一年不闯祸,朕可赐你万贯以示褒奖,你我君臣不妨做个君子之赌,如何?”
李素乐坏了,不闯祸就能白拿一万贯?你是不是傻不,是不是太有爱心了?
正打算伸手与李世民击掌为誓,李素忽然警醒,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若臣一年内不心闯了祸呢?”
李世民不怀好意地笑道:“闯了祸很简单,朕也不怪你,看你闯的祸大,你反过来给朕钱,轻则万贯,重则家产全收,怎样?”
李素惊出一头冷汗。
好险呐!差上当了,赌注太不公平,不闯祸才给一万,不心闯了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