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冬-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济大师合什一礼,目送嘉措众人离去。

    原成知道再留下也是无益,向大师躬身一礼,深深看了韩冬一眼,带着呆傻的江流出寺而去。

    普济大师念了一声佛号,脸上慈悲之意更显浓郁。缘空神情一片哀伤,止不住跪在大师面前。韩冬也是若有所思,端端正正伏身向大师行礼。

    场中之人虽不明所以,见二人如此庄重,也一起伏身而拜。

    唯有韩薇不明所以,在秋霜拉扯下才拜了下来。

    “老衲在这人世间已过了一百一十一年,一群老友都已离世而去。只有老衲却舍不得这万丈红尘。当年与唐师打了一个赌,不想还是唐师看得分明。人世渺小,星辰方得亘古长存。今日讲法已毕,各位施主请回吧!”

    缘空听到师傅的话语,心中却知道师尊绝非贪念这锦秀红尘,只是难舍这夏州万千黎民。

    当年与一帮老友,呕心沥血创立新武,并将之推行天下。就是这几十年来也时刻关注天下局势,也只是希望夏州大地永不起刀兵,百姓能安居乐业。

    秋霜听到此处,忍不住就要开口询问,却见大师双眼望向自己,好似让自己等会再说,这才忍耐下来。韩薇见娘亲并不准备离去,也跟随留下。

    后院内檀香缭绕,普济大师盘坐在苍松翠柏之下,院中只留下韩冬、缘空、秋霜、全凝霜、韩薇、刘震东六人在旁站立。

    大师眼中依然神光熠熠,只是众人武功都已登堂入室,却能看出大师气机缥缈不定,让人有时断时续之感。

    “山门之字是唐师在五十一年前所写,写字之时笑道:这就是留下一道缘法。当时正是夏州一片详和,花团锦簇之时,唐师却看到了繁华之下隐藏的混乱。夏州内有多国并立,外有大蒙虎视眈眈。”

    “当年老衲刚到甲子之数,自觉已洞彻世情。认为自古以来夏州就是中土大地,天命所归之处。些许疥癣之疾,只需顺应而行,自能解此危局。唐师却道就是天命之人也需与天争命,否则也无济于事。”

    众人都是一时才俊,对大师所言心领神会。大师之意,是指夏州人杰地灵,乃上天眷顾之所,不会有沦陷之忧。且人各有缘法,强求不得。

    而唐师说的是天命之人也需有与天争命的雄心,若只等上天眷顾,只怕也是缘木求鱼,镜花水月一场空而已。

    秋霜来时也看到过山门所留之字,心中最为急切,正待相问,却听普济大师叹了口气说道:

    “老衲只是不信,唐师才言道:你可以立时选人解局,我只选几位天命之人教之,到时自见分晓。为了此事,老衲前往汉国,寻找有缘之人,最后也只是与刘秀结下了一段善缘。

    好在刘秀在夏州危急之时,能力挽狂澜,也算救民于倒悬。其实老衲却是错了,刘秀当年也是在与天争命,人争才能天佑。”

    “唐师却走遍天下,收了五位弟子,学成之后让他们各自离去。也曾说过,天命之人也不代表都会有争霸之心。唐师智慧如海,到如今这金山寺中,唯有一位没有来过,其他四人,在老衲看来却都无称霸之心。”

    听到此处,众人再无心提问,各有所思。

    与韩冬接触最多的全凝霜恍然大悟,看了韩冬一眼,已经想到他也应该是自己父母的师弟,加上魏国薛擒虎,已是师兄弟四人了,却不知还有何人。按大师所说,这些人应都是天命之人,难道他们还会有争执不成。

    韩冬如醍醐灌顶,师傅所收弟子六年一位,全念师应是大师兄无疑,眼前秋霜为二师姐,薛擒虎行四。而排行第三之人,秋霜与薛擒虎应是知道,只是不知那未来过之人是否就是此人。大师之意中,这未来过之人应是有称霸的雄心。

    想到此处,韩冬转眼望向秋霜。

    却见秋霜点头一笑,也明白韩冬是其同门师弟。只是同在魏国多年,她现在才方知薛擒虎也是自己师弟。要知道谁未来过,她也无从说起。

    大师也不做解释,指指韩冬,韩冬上前一步,大师将手腕中那串佛珠递给他说道:

    “缘法你是唐师最小的徒弟,又失去记忆,这串佛珠随老衲多年,有清心培元之效,对你恢复记忆有些益处。这本也是唐师当年专为你所留之物,你且戴上。”

    韩冬接过依言戴上,正要退下,大师又道:

    “当年老衲本已收你为关门弟子,唐师却道,你杀气太盛。非是在佛门久留之人,这才让你随唐师而去。却也是你的造化,要知当年创立新武,就是以唐师为主,我等不过是在旁协助。今日你我因果已了,冬哥儿,你再不是我佛门中人,且记!缘空!”

    缘空上前递上手中陈旧渡牒,大师接过,随手轻挥,渡牒化为粉尘随风而去。

    秋霜等人抬头望去,就连粉尘也再无踪影。低头却见韩冬、缘空两人伏身不起,眼角之间隐显泪光。

31、潜入() 
夜,越国南京王城承影殿,依然灯火通明,大殿由九根玉柱支撑,象征九鼎至尊。殿成四方,极为宽广,寓意富有四极八方。

    殿内,虽然墙壁之上也是雕龙画凤,遍地铺满金色地砖。金碧辉煌之中,却只让人觉得有肃穆之感,不觉有豪奢浮华之像。

    大殿之上坐北朝南处,金色蟠龙椅高坐一人,只是一身上衣下裳的明黄玄衣还未绣龙纹。

    此人三十出头年纪,宽阔的额头上架一顶平天黄金冠,两道浓眉之下,冷厉的眼神犹如刀锋。虽高坐龙椅,但玄衣未绣龙纹,金冠未垂流苏,代表并未正式登基。

    能在这越国京都朝会大殿高坐,只能是即日准备登基的越国大王子越蕴。他在先王已逝,自己掌控朝政之时,还能尊章守制,却不知为何。

    王座之下,两名文武臣公分左右而立。从金山寺赶回的原成站在玉阶前,应是已将金山寺所见禀明了越蕴。

    三人正自沉思,却听越蕴冷凛的声音响起:“安师、田帅,你们看该如何处置!”

    越蕴所称安师、田帅,正是越国司徒安寻及大将军田横。

    这安寻本是越蕴之师,在朝中掌管民事教化十数年,最是直言之人。加之朝堂百官之中弟子众多,虽官位一直在司空之下,但在文武官员中威信极高。越蕴能掌控朝政,也与他安抚住朝中大臣有关。因此越蕴对其极为信重。

    田横暗中拥戴越蕴多年,为越蕴能把握军权也是不遗余力。两人加上总管原成,正是越蕴的贴心班底。

    安寻与田横互望一眼,还是由安寻先行说道:

    “殿下!汉国三王子刘震东、魏国长公主韩薇、甘国司徒马成云、宁国辅国公房子全、晋国司空管直、鲁国大王子鲁环、陈国永候田治山、蔡国司马丰亲、焦国随侯焦灼、申国司徒申通、楚国安国公项天、应国上将军秦元才、徐国太师游子意及大蒙国师等各国使节已入住通驿馆,具已安排妥当。却不知为何洛国未派使节过来。”

    安寻所言并不及其他,只是呈述这些使节的情况,所说十四名使节,正是由夏州十六国分别派出。十五国之中梁国被灭,洛国未曾派人前来,加上大蒙国师,各国势力具以群至。

    见越蕴似对此并不关心,安寻这才接着说道:

    “方才听到原总管所说,这韩冬虽然武功高强,深不可测,但观其来意也应只是为救人而至。现在他既已在明处,见到此人立刻就地擒拿,明正典刑,也不惧能起多大风浪。且殿下大义在手,后日大典之时,原总管只需加强戒备重点布防就可。”

    原成本待反驳,见越蕴脸色微变,应是到了现在还被老师称殿下,心中有些膈应。又见他望向自己,眼光一片清冷。心中也知,就在前日越蕴本已准备龙袍加身,只有安寻以违制而阻,只得依然一身常服。

    只是越蕴平日最为尊敬这位老师,不容他人诋毁,原成转念住口不言。

    越蕴目光看向田横,大将军田横年届五十,却依然如三十许人,身形高大,面容俊秀,年轻之时,应是美男子无疑。

    田横见越蕴望向自己,知道是对安寻所说并不满意,需听听自己意见。这安寻在越蕴面前,地位一直高过自己。这几日却为这登基之事,两人有些嫌隙。不由心中一喜,略思片刻,才沉声说道:

    “陛下登基大典,决不容有任何差池。末将已安排麾下高手率铁卫营守住金山寺各处,只要韩冬离寺,就将他格杀当场。并按陛下之意,将辉瑞军部署在京都周围,严守各交通要道关口。只是需防有人混入魏国、汉国使节之中,蒙混过关。另外越月手下漏网之鱼还未查明动向,需请原总管尽快查明。”

    田横不顾安寻双眼瞪视,连称陛下,将事情道明。见越蕴神情依旧,知其心中实是欣喜。

    听田横说完,越蕴眼神扫向面前的原成。

    原成微一躬身说道:

    “两位大人所想虽然严密,却不知那韩冬等人的厉害。非是危言耸听,要知杂家对上越月也有几分把握,但是对上韩冬,若无其他因素,能否挡过他三次出手,也是未知。还有全家班全凝霜的武功,也应与四王子殿下差相仿佛。”

    原成说到此处,微停片刻才继续说道:“要知这韩冬原本就是薛擒虎手下那柄黑刀,最善攻坚拔锐。需防他与越月里应外合”

    越蕴听到薛擒虎之名时,脸色顿时扭曲一下,打断原成之言说道:

    “田帅你还需增派人手,孤不想看到韩冬出现在南京城周围。大典之时的坐阵京都之事,孤也一并交于田帅,孤准你有先斩后奏之权。”

    “越月手下漏网之鱼应也潜伏在侧,原总管督促密卫掘地三尺也要查清其下落。里应外合!哪有这样的好事。原总管!大典时内卫之事就托付于你了!孤已请薛擒虎派出高手赶来协助,他们有护卫韩澈登基时的经验,正和你用。到时也一并由你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