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饷闯な奔洹!
御姐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慈安却问道:“这么说,也不用花这么多钱了?”
关卓凡说道:“是,母后皇太后圣明。”
慈安突然微皱眉头,说道:“可是,咱们现在的物价,似乎比乾隆爷那阵子贵吧?乾隆爷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成的事,咱们办得成吗?”
关卓凡心中大喝一声彩:慈安姐姐,这是我认识你以来,你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
谁说咱们慈安姐姐傻乎乎的?
这样不好——我会爱上你的!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啊。一件事情,位置坐对了,人自然清醒,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俺们的慈安姐姐就是明证;位置坐不对,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傻,或者是装傻——比如俺们聪明的慈禧姐姐。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圣明。咱们现在的物价,确实比乾隆朝贵了不少,不过这是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银价,比乾隆朝也贵了不少。两相抵消,如果以银计价,同治朝和乾隆朝的物价,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顿了一顿,说道:“还有,即便以铜钱计价,咱们现在的工价,和乾隆朝相比,也是大致持平的。”
最后总结:“所以,纯庙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办到的事情,咱们花同样的钱,也应该能办到的。”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留意慈禧看着关卓凡的眼光,会发现,那种热辣的眼神,已经不能叫做“欣赏”,而是应该叫做“爱慕”了。
慈安明显地舒了一口气,说道:“那么你总算过,咱们现在重修这个园子,到底要花多少钱呢?”
关卓凡说道:“回母后皇太后,臣的想头,是分成两步走路。清漪园的精华,都在万寿山的前山,咱们先把前山修起来,两位皇太后就可以入园颐养了;后山,咱们手头宽松,就修得快一点;手头紧张,就修得慢一点。”
又顿了一顿,说道:“如此,臣估计,花上三百五十万两银子,清漪园就大致挺像个样子的了;打得宽一点,不会超过四百万。”
慈禧想:三百五十万两,不算多嘛,也就左宗棠西征一年的军费。
慈安却说:“三百五十万两,也不少了,国库现在,能拿得出这笔钱吗?再说毕竟不是急务,外面会不会说闲话?”
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厪虑极是,三百五十万两,如果全要国家掏钱,压力很大,也难免物议。臣的想头,是国库拿出一百万两就好,余数臣自个想法子补齐。”
有这样子的好事?
慈安、慈禧对视一眼,慈禧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有什么法子?关卓凡,可不能动不该动的钱!”
关卓凡微觉感动,御姐并没有完完全全一头扎进园子里出不来,还是为自己着想的。
他说道:“臣受慈恩深重,焉敢负恩背德?两位皇太后放心,这个余数,臣不在国内筹措。”
慈禧和慈安又对视了一眼,慈禧问道:“那么是哪儿呀?”
关卓凡微笑道:“美国人既然和咱们亲近,总该要报效一点子的。”
慈禧轻轻地透了一口气,和慈安相视,微微颔首。
姐俩一样,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关卓凡在美国的能量的想象,近乎迷信。他说有法子,自然就有法子。
不动国内的钱——不准确,是国内的钱仅占修园子总花费的小头,这样一来,连慈安都没有心理压力了。
*(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赎买和底线()
关卓凡说道:“还有,虽说是重修清漪园,但修好之后,许多地方和原来的园子毕竟不大一样。臣请旨,这‘清漪园’是否可以改一个名字?”
慈禧、慈安都心领神会:清漪园规制宏大,“重修清漪园”,外面的各种猜测说法一定很多;改一个名字,就说在清漪园旧址修一个“小园子”,舆论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慈禧微笑着说道:“可以啊,不过,这上头我们姐俩可不大懂,你说叫什么好呢?”
关卓凡说道:“臣以为,这个园子既为两宫皇太后悠游颐养之地,取‘颐养冲和’之义,就叫‘颐和园’如何?”
好名字,又低调,又有“大义名分”——“太后以天下养”,修一个小小的园子,“颐养冲和”,天经地义。
这个“和”字亦可理解为,太后“颐养”之后,自然内外相得,一团“和”气。
于是两宫皇太后欣然同意。
关卓凡准备跪安了,慈禧笑着说道:“这张图,就留在我们姐俩这里,明儿再还给你,成不成啊?”
关卓凡说道:“是,当然要请两位皇太后详加指点。”
关卓凡跪安退出,帘子放了下来。
慈禧的眼光又回到图纸之上,身子里没来由地生起了一股活泼泼的躁动,令她微微地口干舌燥,不知道是因为这个还在图纸上的园子,还是刚刚出去的那个人?
颐和园,就是关卓凡“赎买”两宫皇太后的“大计划”;也是昨天晚上,在恭王府,得到了几个大军机的“理解和支持”的那件大事。
所谓“赎买”,不仅要她们接下来支持改革朝政;还希望,她们能够尽早地、尽量和平地离开权力中心。
关卓凡认为,慈禧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说得白一点,是一个“欲望强烈”的女人。这种“欲望”,包括了对生理、物质和权力的要求。
如果她在生理和物质方面难以获得满足,自然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权力的追求。
原时空慈禧对权力的执着,除了自保的要求外;关卓凡认为,生理需求的压抑,喜爱奢适生活的天性未得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平心而论,除了晚年终于忍不住,和醇王“权钱交易”,修了个颐和园,之前的慈禧,真没花过什么大钱。
做一件色彩鲜艳的袍子都跟做贼似的。
她的权力,一直受到体制、舆论和爱新觉罗家族的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财政上,尤其如此。
慈禧从来没有直接地掌握过财权。
颐和园事实上是醇王给她修的,交换条件是:放弃垂帘,允许光绪自立,自个在这个园子里“悠游颐养,以尽天年”。
慈禧基本上遵守了这个条件。如果不是光绪和康有为的事情办得实在二,真不至于走到那么一个几败俱伤的地步:光绪幽死;慈禧留下身后骂名;他们为之服务的家族,失去合法管理国家的最后机会。
这个园子,既然早也得修,晚也得修,为什么不早一点修呢?
物质上面得到满足,当然不会百分百消灭慈禧对权力的兴趣,但一定可以大幅度地转移她这方面的注意力。特别是现在的慈禧尚未掌握最高权力,她自己也认为“垂帘”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安排,儿子成人后,“还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园子,是促使慈禧离开权力中心的重要推手。
在慈禧离开权力中心之前,获得她对于改革朝政的强力支持,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关卓凡认为,只要财政允许,就应该给慈禧修这个园子。
谁叫咱碰到的君主不是汉文帝呢?
话说回来了,真碰到汉文帝,关卓凡想,大概未必轮得到我上下其手了。
那么,财政允不允许呢?
在君臣对奏的时候,关卓凡算的那些帐,自以为八九不离十。事实上,如果三百五十万两真的够用的话,即便全由国家财政支出,也是可以承受的,只是名声不大好听罢了。
所以,还是一百万两好了。
“余数由美国人报效”,只是关卓凡的一个幌子。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又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哪儿匀不出这笔钱啊?
左宗棠打一年仗,就花三百五十万两。而且,和原时空不同的是,陕西已经为关卓凡平定,左宗棠一出兵就可以进军甘肃。平定全回之乱,费时一定比原时空少,估计能比原时空省下近千万两银子呢。
实在不行,这笔“余数”,俺自己掏腰包好了。存在美国的银子,溯本追源,也是美国人民奉献的,说是“美国人报效”,也不错吧?
问题是,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真的够用吗?
原时空,醇王修这个颐和园,后世的学者们,可是算出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的天文数字啊。
对于这个“研究成果”,关卓凡以一个历史系研究生的身份,表示怀疑。
先不说算多了算少了——修颐和园,因为资金来源不好见光,所以账目极其粗疏,许多明细都刻意销毁了。不晓得这个“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关卓凡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否定这个数字。
如果这个数字是真实的,那就太可怕了。
高宗修清漪园,包括挖昆明湖、造万寿山在内,才花了四百八十万两;你不用挖湖造山,修个规模只有清漪园三分之二大小的颐和园,要花五倍的钱?
事实上,颐和园的建筑,不论是质量还是面积,都比不上清漪园。
为什么?还不是钱不够用?
多花了五倍的钱还不够用?
前文已经说过了,通货膨胀没那么恐怖,银价还在上涨。
如果真花了“两千万两到三千万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惊人的贪污、浪费、低效率。
脸上身上,抹了几块洋务运动的红药水;但这个国家的里子,比起乾隆时期,其实要烂得多了,朽败不堪,药石罔效。
因为没有确实记录,不论哪种结论,关卓凡都只好存疑。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原时空修颐和园,没有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在原时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几乎已成的论,连颐和园的讲解词都这么说。
真正冤枉啊。
颐和园确实和清末的海军发生了关联,但不是和北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