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国魁跟郜永宽一样,都是湖北蕲春人,小时候就是好友。两个人年纪相若,郜永宽喊他五舅,也不是真的亲舅舅,而是论起娘家辈分来的一个称呼。
两个人先后投了太平军,郜永宽渐渐风生水起,已经封了“纳王”,而郑国魁一直在吴建瀛手下。及至吴建瀛在二月里投降了关卓凡,这半年音讯断绝,生死不知,到现在郜永宽才知道,原来郑国魁也随吴建瀛一起降了。
“只说喊城的是个轩军的武官,没想到是五舅你。”郜永宽打量着郑国魁,皱着眉头问道:“你怎么也投降了官军,穿了这一身衣服?”
认是认出来了,但却没有请坐,开口的语气也不善,可见戒备之意仍在。郑国魁脸上还是那副平静的表情,说道:“李容发只照顾他那些两广的‘老兄弟’,不把我们湖北人当人看,这口气忍不下去了,不反又能怎么办?”
郜永宽默然,他知道郑国魁所说的多少也是实情,李秀成的这个儿子,确实有这个毛病,发起脾气来,对非两广籍的部下,有时真的刻薄得很。
“过去的事,不去说他了。”郜永宽摇了摇头,“五舅,现在是各为其主,你今天来,是要做哪样?”
“我见你身陷绝地,因此跟大帅求了这个差使,特意来救你一救!”
“你不必说了!”郜永宽把手一摆,拦住了郑国魁的话头,“想要我投降,这是做不到的事。现在我虽然被围在这里,可是忠王殿下只要打破嘉定,援兵随时就到!五舅,我跟你说实话,今天也就是你来,若是换了别人,此刻早已经砍成了肉泥!我这就让人送你出城,从此往后,再也不要来了——万一兵士们鼓噪起来要杀人,我也拦不住!”
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慷慨激昂。郑国魁听了,环顾厅内的几人,忽然一笑,说道:“哪个说要你们投降了?”
“嗯?嗯?”郜永宽摸不着头脑了。如果不是劝降,那他进城做什么?
郑国魁拖了一张椅子过来,自己先坐了,笑道:“云官,我喊城喊得嗓子里冒烟,跟你讨一杯茶喝,慢慢说。”
郜永宽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命亲兵倒茶,自己和周文嘉几个人,也都坐了。这一坐下来,屋中的气氛就变得缓和多了,郑国魁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说道:“云官,我也跟你说实话,仗已经打完了——忠王已带人赶往苏州,准备西援天京。现在北线的军事,是谭绍光在主持,后撤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
这句话彷如晴天霹雳,把几个太平军的将领惊得呆住了,面面相觑,做声不得。
*
*
郑国魁没有说假话,李秀成是昨天晚上启程回苏州的。
嘉定的战事,打得很胶着,李鸿章得了戈登的洋枪二团和刘铭传自青浦撤回的三营人,这是将近四千人的生力军,于是将局面扳了回来。太平军几度强攻,都被淮军咬牙顶住,双方都撑得很苦,死伤亦很惨重,但太平军想再进一步,却也有所不能。
等到南路军溃败、黄文金被俘的消息传来,仗就愈发难打了。及至谭绍光顶不住轩军的压力,向北撤过来,同时轩军的偏师开始进攻昆山,李秀成判明大局,知道这一次战役,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得胜了。雪上加霜的是,天王洪秀全已经连发了四道金牌,急如星火,要召他回天京“勤王”——
曾国荃的两万多湘军,在南京城的雨花台站稳了脚跟之后,开始掘壕围城。外围的太平军几度冲击无果,眼见得壕沟的长度一天天增长,“天京”之内的军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忠王李秀成的身上。
于是,李秀成不得不撤了。他先行赶回苏州,筹备西援的事务,留下谭绍光在上海战场,安排全军撤退,做一个收尾。因此郑国魁说“仗打完了”,指的就是这个。
郜永宽与郑国魁相识二十年,知道他的本性,从不说假话的一个人,因此他说的这条消息,大约是确实的。而且对自己来说,确与不确,实在也没多大差别——危城孤悬,一旦轩军动手,又能撑得住多久?
虽然如此,但还不愿意倒了架子,硬着头皮说道:“我们跟慕王有兄弟之义,结拜之情,他必定发兵来救青浦。”
郑国魁听他这样死撑,故意先不答话,冷场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你们‘九太岁’,结义是不假,不过谭绍光到底是广西出来的‘老兄弟’,你敢保证他眼里有你这个湖北佬?云官,我跟你说句实在话,你不要怪我——若说是能来相救,当初他又何必弃城而去?”
这句反问,无可辩驳,将郜永宽残存的最后一点幻想都打得粉碎,气势一馁,颓然长叹,说道:“那大不了跟青浦城玉石俱焚,反正就算我们投降关卓凡,也没有活路。”
“云官,我刚才的话,你没听清楚。”郑国魁一字一句地说道,“哪个要你投降了?”
“对了!”郜永宽仿佛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五舅,他到底要做什么?”
“你的几位兄弟都在这里,我直说了吧,关大帅是要拿你们,去换几个人!”
“换谁?”
“你们手上的那三名洋人,还有被俘的官军兵士。”郑国魁到底把来意说出来了,“只要交人,关大帅答应放你全军出城,不做留难。”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然而郜永宽听了,却默然无语。
“怎么,云官,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那三个洋人,当天就押送回苏州了。”郜永宽低声说道,“得要写信给忠王,他肯放人才行。”
“忠王一定肯。”郑国魁拿手比划了一下,极有把握地说,“单是这间屋子里,就有两个王,两个天将,当然换得过!”
“还有那三十四名轩军的俘虏……”郜永宽迟疑了片刻,才艰难地说道:“已经杀掉了。”
*
(这章写得快,先发。晚上还有一个单章,这两天准备爆发加更了~)
*
(周一,求点票票。)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血书()
被俘的轩军士兵遭到太平军的处决,这样的可能性,在关卓凡的考虑之内。但虽然如此,在大帐中亲耳听到郑国魁的禀报,他的心中仍是一阵一阵的怒气上涌。
这个郜永宽,一点后路也不替自己留么!关卓凡脸上青筋毕露,攥紧了拳头,强自抑制着不要发作出来。大帐中一片死寂,帐中的诸人见大帅这副样子,谁都不敢说话,刚才在青浦城中面对刀枪毫无惧色的郑国魁,此刻也仿佛是办砸了差事一样,垂首躬身,大气亦不敢出一口。
“轩帅,”过了半晌,刘郇膏才试探着说道,“要不,就传令丁总兵,拿青浦硬攻下来好了。就算不能活捉郜永宽几个,毕竟黄文金还在咱们手里,拿去换福瑞斯特,多半也够了。”
关卓凡舒了一口气,缓缓摇了摇头。他不肯轻言攻城,倒不是全为了交换福瑞斯特,还有别的原因。
彼时的军队,有一个风气——对于攻占城池,特感兴趣。能够立功是一方面,更关键是在于可以趁乱掳掠,不分敌我,终归是老百姓遭殃,每过一次兵灾,都是元气大伤。虽说轩军的军纪严明,屡经训诫,在这一点上要好很多,但一旦开战,太平军于绝境之中做困兽之斗,不免象郜永宽所说的,“玉石俱焚”。青浦是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名城,这些坛坛罐罐,能够保全,还是保全为上。
“青浦是自己地方,能不打烂是最好的。”关卓凡点明了这个宗旨,看着郑国魁问道:“郜永宽怎么说?”
“郜永宽说,做下的事情没办法再挽回。”郑国魁看着关卓凡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他愿意写信到苏州,请忠王拿三个洋人来换人,全看大帅肯不肯给他一条生路。”
“他说的不错,做下的事情,没办法再挽回。”关卓凡若有所思地说,“郑国魁,你再辛苦一趟,去跟郜永宽说,我还是给他一条生路!不过这一回,他想要全军出城,那是不能够了,一句话,放将不放兵。如果他肯,则请他明日正午之前开城,如果不肯,也不必等他的回话,过了正午,轩军就要开炮了。”
“是,标下一定好好劝他,只不过……他在长毛里的日子很久,标下不敢打包票能劝得动。”郑国魁想来想去,还是小心地申明了这一层担忧。
“郑国魁,你不要有顾虑。你孤身一人,两进青浦,这一份胆气,本身就是大功一件。”关卓凡温言道,“不论成与不成,我都照样重重赏你。”
“谢大帅!”郑国魁放下了心。
“还有一件事——郜永宽给李秀成的信,要他再加上一句话。”
“是,请大帅示下。”
“李秀成的女婿黄文金,现在我的手里,郜永宽是知道的。”关卓凡慢悠悠地说,“我要拿他向李秀成再换一个人。”
“是,请问大帅,要换哪一个?”郑国魁不免疑惑。
“福建督粮道、湖州团练大臣,赵景贤。”
*
*
郑国魁由一队骑兵护着,再赴青浦去了。关卓凡办完了这件事,开始交待军务。
“张勇,跟伊克桑联络的人,派出去了么?”
“老总放心,昨天就派出去了。”张勇把关卓凡交待的指令,复述了一遍:“着克字团自千灯镇撤回淀山湖待命,避开长毛主力的锋锐。”
李秀成的中军,昨天开始向苏州方向撤退。既然如此,关卓凡特意叮嘱,让威胁昆山的伊克桑率兵急退——虽然是精兵,到底只有两千五百人,不要一不小心,重演了淮军的坂桥悲剧。
“刘先生,嘉定那边,有什么消息?”
“已经停了火。长毛要退,淮军亦要做一个喘息。”刘郇膏笑着说,“不过听说淮军在宝山发了一笔小财——”
守宝山的,是淮军将领张树声和吴长庆。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