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长明-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皇毕迈二十岁即位,他父皇给他留下的底子很好,再加上他自己任用贤能,魏国在短短几年内便一跃成为天下强国,庞承担任大将军,训练出天下闻名的魏武卒,往东与齐抗衡,往南与宋楚抗衡,往北与晋国抗衡。几个大国他们完全不放在眼里。

    也许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太过顺利,养成了毕迈嚣张跋扈的性格,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见秦国扫除叛乱,又经十一国攻秦,实力大减。于是便命庞承率军灭了秦国,没想到秦国实力不行,却很难啃。一直常胜的魏军,在秦国不停的失败。

    最后,庞承被逼的太狠,一味着想着报仇,结果导致自己三番五次呢失败,最后甚至是将性命也丢到了秦国。

    毕迈那阵真是气晕了,真是恨呐,不过他恨的不是秦国而是庞承,恨他将魏军的威名扫地,恨他是个废物。再加上几个皇室宗亲,一直认为庞承功劳太高,一直压着他们,所以乘机各种攻击。至使出现了庞承被弃尸荒野的闹剧,直接导致十万魏武卒全部投降。

    不过这也并没让魏国清醒,也没让毕迈清醒,他认为这些人都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是因为秦人给了好处。于是他要告诫天下百姓,谁也不能背叛自己。

    他下令杀光所有投降魏武卒的家属,导致魏国上下,人心惶惶,前一刻还是魏国最核心的力量,每家每户为能出一个魏武卒而视为荣耀,而后一刻这个身份却成了催命符。

    魏国百姓大量开始逃往秦国,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而且也不会奴役自己。百姓的流失,毕迈毫不在乎,逃走个把百姓,对魏国来说根本没什么损失。

    毕迈是对的,魏国有强大的底子,逃跑个把百姓对其影响不大。损失最大的是人心,尤其是部队的军心。

    百姓看着皇帝如此狠心,谁还愿意为国捐躯?尤其是部队,魏武卒是魏军心中的信仰。能进入者皆是魏军精锐中的精锐。而庞承无疑是整个魏军的灵魂所在,他被奉为神明。尽管战败而死,对于军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皇帝一个圣旨毁了庞承,也毁了魏武卒。魏军的军心就奔踏了,混吃等死成了他们得常态。

    所以从那以后魏国基本上没有诞生过名将,而军队则基本上跟在别人身后打酱油。最后秦国为解楚国之围,攻打魏国。没想到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首都安邑。

    本身安邑的守军是可以守住的,奈何秦军攻了两三次后,魏军弃城逃跑者尽有一半之多。连毕迈自己都带着家属慌忙而逃。

    守城的将士再无收意,顿时这座辉煌了几十年的城池,就这样被秦军攻破。魏皇毕迈没有发誓发愤图强,而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迁都去了大梁,远离秦国。

    毕迈的懦弱没有遭到国人得嘲笑,反而被仕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天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没听书过哪个国家战败后,丢了国家的。那样天下其他各国都会出手共同制裁这个国家,所以打不过秦国,离他远远的就好了。自然会有人收拾秦国,何必自己上呢,过好太平日子就好。

    日子久了,魏国人的这种想法就越来越根深蒂固。

    太子毕仁看不下去了,虽然他也只是一个书生,但书生身边总会有一群义愤填膺的人。他们什么都看不惯,日子太平了,说国家不思进取。天天战乱,说国家穷兵黩武。国家变法了,说法家严刑酷法祸害苍生,国家不变,又说国家墨守成规跟不上天下的节奏。总之就是你干什么他都不爽,你还不能骂他杀他,一旦做了便是伤了天下仕子的心。

    可是这些人,你让他去干实事,对不起,眼界太高,脚是飘得,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

    毕仁其实也是这么个人,太子十余年,在政事上各种侃侃而谈,士大夫打击了一遍。却从没拿出一个有效的方案出来。魏国迁都,他心里充满了鄙夷,但让他留下镇守安邑,他却又不肯。到了大梁,天天和一群书生在一起,筹划着如何重建魏国。有时讨论的激烈的时候能连续讨论数日。

    毕迈知道太子的性格,他觉得跟这些仕子在一起,并不是没有好处,在激烈的争辩中说不定能产生新的思想,对魏国的未来有好处。而且毕迈还指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将魏国变得强大起来,来替自己报仇。

    有了望子成龙的期望,自然对儿子也是有所放纵。毕仁越来越嚣张,也越来越自以为是。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毕竟毕迈就一个儿子,他以后就是魏国的天子,惹怒了他自己以后还怎么为官。

    敢于直言的也不是没有,有几个大臣也曾在朝堂之上反驳过毕仁。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就像一个魔咒,一旦顶撞了太子,不会过多久,就会被查出来贪污,买官卖官,或者举党营私。

    所以朝中没人再敢公开说太子什么话了,大家最多就是私下里聊一下。可是怪事紧接着又开始了,有些人刚在底下议论完太子,第二天就被抄了家,而且一抄一个准,绝对是贪污犯。

    民间亲切的称太子是反贪先锋,百官都惧怕太子神威,该闭嘴的闭嘴,不敢多说一句。于是太子一时间在百姓心中地位无人能取代,而在百官口中也是贤君。

    skbshge

第218章 宫变() 
毕仁有了民心,得了官心,自己就有些飘飘然了。再加上几个损友的背后鼓动,太子便认为时机已到。私下里串通几个重要大臣,准备发动宫变,正式掌权。

    毕迈自从到了大梁,越发成谜于诗词歌赋,对政事过问甚少,底下的大臣们一些小动作,毕迈也自然也没看见。

    一些有志改变魏国的大臣,和一些喜欢溜须拍马的大臣,就全都围在了太子周围,帮太子谋划一些军国大事。太子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于是加紧筹划。

    先是秘密掌管了大梁的城防,将大梁附近的军队的控制权也逐渐我在自己的手里。

    这年毕迈大寿,在皇宫内大宴群臣。吟诗作赋,大谈天下兴盛之道。大伙各个喝着酒,赏着月,吟着诗。全然不知道危险正在降临,十几个黑衣人,正在悄悄靠近。

    这十几个黑衣人,靠近以后便一跃而起,见人就杀。边杀边喊道

    “诛杀昏君,重振大魏。”

    大臣们纷纷逃窜,毕迈慌乱无措,大声喊道

    “来人啊,护驾啊。”

    大内的侍卫纷纷前来,与刺客对战。侍卫们人数数量众多,很快就将所有刺客包围,这时太子率军赶到,局面瞬间被控制住了,众大臣方才回过神来,纷纷跑回毕迈身边护着。装出一副自己拼命护驾的样子。

    毕迈生气到了极致,责问了侍卫将领,同时责罚了当班的侍卫。

    “父皇,儿臣救驾来迟,还请恕罪。”太子已经完全处理了刺客前来复命。

    “仁儿,查清这些人得底细了吗?”

    “查清了,是大梁中一些仕子,说我大魏皇帝昏庸无道,他们要诛杀了昏君,来重振大魏。”

    “混账”毕迈气的直发抖,“朕统领大魏多年,朕打败过齐国,打败过楚国,逼的晋国不敢前行一步。朕哪里对不起大魏了,哪来?啊?”

    “陛下息怒”群臣都跪下来请求息怒。

    “朕,”毕迈被气的直接又吐了一口血,“朕,有何对不起大魏的,朕有何对不起大魏的。”

    毕迈最终晕了过去,太医等迅速帮他把脉治疗。太子没有陪在床前,而是因为刺杀事件直接接管了皇宫的守卫。

    毕迈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发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他强行撑起身子,喊道

    “来人啊,朕要喝水,快给朕拿水来。”

    可偌大一个宫殿,一个回应的人都没有。

    “来人啊。。。。”整个宫殿都回想着他凄惨的叫声。

    而此时,太子毕仁正在龙椅旁边处理国事。

    “各位大人,昨夜发生的事情,让父皇气的很厉害,到现在还未清醒。所以这段时间我来代领朝政。”

    “太子殿下,一定要严惩那帮仕子,昨日皇帝陛下生辰。这些在这个日子发动这种行动,简直是大逆不道。”一些老臣还是对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怀。

    “这事别在提了,父皇现在气成这样,我们私下里处理好这件事情就好,若是再在他面前提起,恐怕。。。”太子突然托长了音看着刚才说话的那位大臣。

    “臣等明白。”大臣也会意道。

    “还有,父皇他最近身体不好,诸位大臣也就先别去打扰了,让父皇静养一段时间,等病情快好了,这件事忘记的差不多了,大家再去朝拜。”毕仁面无表情的说道

    底下得大臣们交头接耳的议论了一阵,有几个向着太子的瞬间跳出来。开始替皇子说话

    “殿下真是孝子啊,”

    “就是皇帝陛下此次生病,都是被气的,为了大魏的未来,也要好好调养身体,生为臣子怎么可能再给陛下找麻烦呢。”

    一阵恭维后,大臣们终于达成了一致,不再看望陛下。

    早朝后,太子一个人晃到毕迈养病的地方,看望生病的毕迈。此时只有一个一直跟随在毕迈身边的老奴才还守在毕迈身边,毕迈还得以有口水喝。此时虽然身体极不舒服,却还是暴跳如雷,又是砸东西,又是骂人的。

    太子刚走进门内,迎面便飞来一个杯子。于是太子往旁边一躲,笑嘻嘻的走进去,看着生气的毕迈。

    “父皇何必生这么大的气,气坏了身子都不好,”

    “你这个不孝子,你想软禁朕,想这样篡位吗?”毕迈指着毕仁骂道。

    “父皇,你这说的多难听,篡位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儿臣怎么会做。儿臣现在只是让父皇好好养病。等病好了,再上朝理政吧。”太子一直笑着看着毕迈。

    “你这个畜生,朕往日带你不薄,你以后也是这大魏的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