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他,军中最为崇拜强者,人家起码是大明三大强军那一层次的,自家这些歪瓜裂枣就别自找麻烦跟着对抗了,那样岂不是螳臂当车吗?

    眼见自己女婿的军队帮着自己彻底降服了平叛大军各营,朱琚椿心头甚喜,心道这女婿还真找对了,太阴派真是他的福将。

    于是抚掌大笑道:

    “有高将军和五千东宁军压阵,此次平叛必然大胜,本王高兴,今日在大帐宴请众将,明日我平叛大军就开拔出征,李卿你身兼重担,可要为我平叛大军准备好一应物资啊!”

    朱琚椿的话没有任何人反驳,因为这都是事实,众将也都感到高兴,东宁军这么强,此战不说大胜,起码不会失败,战后他们也都可以跟着喝汤论功行赏了。

    最后这位楚王殿下还拿话点了下一直跟自己不对付的长沙兵备道李义。

    这家伙虽然不是东林党的,却也是依附于东林的清流势力一员,能够给皇家使绊子,也不会在乎战胜战败,是不是关乎大明国运。

    不过这一次楚王掌控了平叛大军,无疑站在绝对上风,如果因为物资消耗出问题,那么就算吃了败仗也能将罪责按到李义等文官头上,所以由不得李义等人不尽心去为大军安排准备。

    skbshge

第646章 新朋友徐承信() 
次日大军开拔,进行了高朗仿照现代军队拉练而设计的行军整训计划。刚走不到一个时辰,各营的兵丁就叫苦不已。

    平时他们行军一天能走三十里就已经不错了,现在要求一上午就要走三十里,下午还要三十里,而且随身装备还不准放下。

    第一天光是徒步行军就让平叛大军受不了了,一个个都如同软脚虾一样,下午后半程几乎都是扶老携弱一样走下来的,原本计划一个半时辰的时间生生被他们拖到了两个多时辰将近五个小时,等上头下令原地休整之后,天色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表现最好的就是邓朝率领的川军,其次则意外的是大家都有些瞧不起的京营。

    大明京营早就不是洪武年间那种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了,从永乐之后京营便开始废弛,到了土木堡之变后京营老底子被一扫而空,此后京营就沦为了摆设,大明最强战力都击中在边军之中,后来隆武帝虽然重立京营,可也只是二流水平,在金陵这花花世界,堪称这个时代世界最繁华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大都市里,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诞生精锐强军的。

    如今大明真正的精锐还是皇家禁军和天象军与安平国郑家的嫡系这三大强军。

    前两者都是陆军精锐,天象军因为老巢在舟山所以水军也较强,而后者则是郑家以封国之力养出来的无敌水师,纵横大明南北沿海无敌手。

    所以徐承信这京营副将虽然能力是有,但无奈京营的士兵多数都是京中的兵油子,即使严加训练,在士气上也逊于一般边军,吃不了苦是影响京营战斗力的最大因素。

    而别的地方军队大多都是苦哈哈才当兵吃粮,处于各种心理,最瞧不起京营这样的少爷兵。

    不过高朗却是对徐承信这部京营另眼相看,跟他询问了许多京营的情况。

    徐承信也是有意结交高朗这位海外门派高人和领军大将。因为他从高朗身上看到了跟自己同一阶层一样的气质。

    不得不说这位国公爷之子的感觉十分敏锐,高朗作为现代二代,出身既富且贵,自幼受港城外公家那种种花家旧式家教的熏陶,再加上从小上的都是那种英伦贵族私立学校,所以本身贵公子气质就十分浓郁,公子如玉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现代那些暴发户富二代根本没法比。

    非凡的气质加上出色的外表,也不怪徐承信会觉得对高朗有种莫名的亲近之感,因为本质上他们算是一个阶层的存在。

    按徐承信所言,京营军队狭义上指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大营,广义上指所有在京军队,包括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按记载,洪武朝初年,京军有四十八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一度多达七十二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作为京中子弟,别的不说,嘴皮子一般都是最利索的,而且徐家曾经一门两公爵是大明特例,又常年掌管京营事务,所以京营的典故他是张口就来。

    这里的五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洪武朝的五军,洪武时期军队内部以卫所为编制单位,明太祖实录和其他洪武时期史料中从未出现“五军营”之名,“五军”指的是洪武时期常见的“五军十卫”、“五军十二卫”之五军都督府。一种就是三大营之中的五军营了。五军营其实就是由京中卫所改制收编的。

    “京营在大明历朝几经变换,最终世宗年间形成三大营定制,三千营也更名为神枢营。五军营应该是三大营中数量最多的一营,还有各地班军到京轮职,小弟所在就是五军营。”

    “三大营每军都有一总兵官,各营有坐营官,团营总兵官之上,另设提督一人,由一个尚书或都御史兼任;监军一人,由太监兼任。隆武之后,废三大营提督由文官与内臣兼任的制度,皆由我等武臣勋贵充任。”

    说到这里,这位国公爷的公子一脸崇敬神往的样子,好似恨不得活在当年隆武帝在世时一样。可见隆武帝这位重振大明的明君圣主在大明人眼中地位之高,完全不输于当年挽救汉家江山为汉朝再需二百年的汉光武帝刘秀。

    而且刘秀在血脉上不知道离皇家宗室多远了,只能说是刘姓无数后人的其中一个,但隆武帝却是真正的唐王一脉嫡传,都是太祖直系子孙,又力挽天倾,可以说继位极正,在名位上是一点负面说法都找不出来。

    高朗附和一句道:

    “隆武帝确实为中土历朝历代少有的圣主,光是驱逐突虏光复半壁江山,历史上就少有帝王可及,而改军制,设军功封爵制,一挽汉家武事颓废,不时中土大地完全沦丧异族之手,此等武功几乎可与秦皇汉武比肩了。”

    通过这一段的交流,他也看出眼前这位定国公庶子并非是那种无脑纨绔子弟,虽然性格有贪玩的一面,但是本身也算聪颖,而且关键是有上进心,能吃得了军营的苦。

    在现代他见过太多大院里的子弟因为不务正业,被家长送进军营里锻炼改造,结果哭着喊着要回家的怂包,也有像徐承信这样明事理吃得了苦的,那些坚持下来的不论成就高低,最后基本都属于成功人士,在各自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

    而且看徐承信还带着几分少年天真,跟麾下军兵也能打成一片很讲义气,这样的人品无疑是值得交往的,要比跟现代一些虽然优秀可是却一切以利益为先的冷漠无情之人更好打交道。所以高朗也有意亲近结交。

    能够在三十左右就成为一方副将,无论是本身能力还是家族势力都是他们太阴派值得交往的,跟车晨那条不管事的咸鱼吉祥物掌门不同,他跟郑铭两个可是为了太阴派日后的发展操碎了心呢。

    见到高朗这东宁军主将对隆武帝也是如此推崇,徐承信对高朗的好感直线提升,兴高采烈的话匣子打开。

    “咱五军营有中军、左哨军、右哨军、左掖军、右掖军五军,也是因此而得名。每军设总兵官一员,下设二到四营不等,每营有坐营官一员,挂副将衔,步军营麾下定员五千,骑兵营麾下三千,小弟如今便是五军营中军副将,练武营坐营官。”

    看到徐承信语气中带着一些自豪,高朗心里计算,中军有四营皆为步军,在五军营中人数最多,一营五千的话那么总人数那就共两万余人。

    按徐承信说,邵武年间整顿京营,按宪宗年间恢复的十二营制,中军有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四营,左右哨军为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各两营,左右掖军为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各两营。

    “也就是说,京营光是五军营,就有四万四千人以上了?”

    徐承信闻言笑道:“高兄算的还是少的,如今整个京营三大营外加班军,几经裁减总人数也仍旧在十万以上,其中五军营占了一半。好在经过绍武帝和先帝两朝整顿,京营如今还有几万战斗力尚可,戍卫京畿地区足够了,而且京营人手充足,除了此次派出我练武营五千军兵加入平叛大军,尚有神机营一部和神枢营骑兵被派往北边参与北伐,如此也并不影响京畿安危。”

第647章 渡河() 
平叛大军就这样一边行军一边训练的行进了半个月,这十几日下来,平叛大军各营官兵也都习惯了白天行军四十里的速度,当然一开始没有这么快,最近这两天才有这样的速度。

    不是高朗不想再快,而是再多的话那些兵丁的体力就跟不上了,毕竟都不是他们东宁军这样大鱼大肉养出来的,长久缺乏营养是大明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士兵普遍的现象。原本他的计划是日行六十里,结果发现根本无法达成,于是就退而求其次定在四十里这个界限,既不会让平叛大军各营士兵累的吐血,又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好在这十几天下来赶了三百多里,距离他们的目的地沅陵县已经不足五十里,高朗也就没有要求更多。

    而这在大明一众官员眼中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能做到数万大军日行四十里,而且还是湘西地区这种复杂地形,即使三大强军也不过这样的水平了吧?

    “这真是我们做到的吗?”

    原本怨声载道的各营官兵们现在都不由的从心底升起一股自豪感。

    大军从益阳县集合,向西将近四百里来到沅陵县,用来半个月多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