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秋了,天气渐渐发凉,南明这边因为北方逃民不少,所以一般靠近北边的府城都有流民聚集。

    而台州府因为是沿海重镇,不少渡海南逃的北地汉人也都会在这边上岸讨生活。

    这个时候台州府原来在外面讨生活的流民们也都准备来到城里过冬,不过当地官府惧怕流民太多会聚众闹事,所以派出衙役把大多数流民拦在了城外。

    好在有官府和城中富户组织在城外开设了粥场,搭棚施粥来赈济流民,虽然每天一碗清粥根本吃不饱,但是也能保证饿不死多少人,能救几个是几个吧!

    这个时代虽然吝啬的大户不少,但是不论是真的心善还是为了积阴德也好,起码是做了好事的,数以千计的流民会因此而活。

    所以穿越者们实际上是赶上了好时候,这些年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即使是台州府这江南沿海地区,冬天也会下雪,不要说台州了,就是广东都有下雪的记录,可见天气变化莫测,这是全球变冷的时代,跟后世的全球变暖是两个极端。

    这个时候正是流民无依无靠的时候,要想在冬天活下来,就得努力寻求生机,起码也要储存一些过冬的粮食,至于住处可以靠着城墙搭个窝棚,柴火也不缺,到附近林子捡一些就行,府城附近没有那么多野兽怪物,几个人一起野外一些小危险也能平安渡过。

    此时的台州府城外到处都是流民,数量大概有上万,罗岩招揽的流民就被安排在城西的一篇窝棚里,大概有一百户。

    罗岩有些惭愧的对郑铭等人说

    “虽然城外流民不下上万,但是愿意前往东番岛的小弟也只招揽到这不足一百户,而且多数都是失去了青壮劳力的老弱家庭,小弟有失各位恩兄所望……”

    郑铭摆摆手示意罗岩不必在意。

    “玉坚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一下子招了太多人,我们岛上也没法子安排,现在让他们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然后准备上船吧!”

    流民的身体都比较虚弱,各个面有菜色,这两天罗岩也都给他们一天两顿一干一稀补回了一些元气,如果不是这样,估计就不是面有菜色那么简单了。

    穿越者们都感叹着看着这些流民,作为现代人看过一些难民图片,但是真正濒临现场,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做乱世人不如狗。

    不过台州地处南方地区,虽然是小冰河时期,但是现在刚刚入秋还没有入冬,盛夏余温尚在吗,所以温度还算暖和,只有到了夜里会凉一些。

    南明这边还好些,有郑家从南洋贩运来的粮食供给,东南亚那边虽然气候恶劣,不是炎热便是暴雨,但在作物生长上却有着优势,一年至少可以三熟甚至四熟,因此倒是粮产丰富,就连张煌言也从闽浙海商那里收购不少南洋来的粮食,要比从湖广江西等地购买的便宜很多。所以大明粮食是不缺的,早年一些囤积居奇的黑心粮商还想像

    他之前在金华城里见到的流民比这里的要惨多了,起码宁波府这边还有人救济,每天能够喝上两碗粗粮菜粥,清廷掌控的城池里路边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兵丁衙役们每天当垃圾抬走的枯瘦尸体就不下数十。倒是肥了那城里城外的野狗,一个个眼睛都赤红发绿的在乱葬岗里找食。

    经过城门口的时候,大家发现前面一群人围着,走进一看原来是几个衙役看押着一群关在站笼里的人,里面男女老少破衣烂衫的站着,面露悲哀或者苦楚、绝望的表情。

    。

三百三十九 官僚的威势() 
带着木枷的十几个人的哀嚎悲鸣让人于心不忍,罗岩打听回来之后,穿越者意外发现这些人竟然是匠户?

    因为官府盘剥,匠户地位低微无处申诉,于是这十几户同属一个工棚的匠户便暗中串联,决定铤而走险,冒充流民举家逃亡,然后到不远处的桃渚千户所想办法入籍成为军匠。

    因为桃渚千户据说是方圆几百里对待手下军户最和善仁慈的一位卫所武官了,其名声在台州地区很响亮,也因此有着佛爷的名号。

    个别迁过去的匠户都过得不错,让别的地方的匠户心生羡慕。

    只不过这十几户人多口杂,在行动当天就被几个街头喇虎撞见告发,被官府抓捕扣押,据说掌管工房的那位吏员对此大怒,上告了本县老爷,决定处以站枷三日的刑罚,以示效尤。杀鸡儆猴,警告那些有心逃离的匠户。

    站枷就是把身体固定在木枷这种可怕的刑具上,普通人站上一天就半死不活的了,更不要说这里面还有体弱的夫人和老人,连那些个孩子也被绑了手陪着大人受罚,估计不过三天这些人就要死掉一半。

    郑铭申明几个听了心中震惊,以前的人生观几乎为之颠覆。

    现代社会虽然仍有各种不平不公的糟心事,但是起码普通老百姓能够生活安稳,别看大家都在抱怨房价涨上天,物价也在涨,只有工资不涨,但除非是特别偏僻的地区,基本上再穷也能吃口饭。不至于饿死路边,也没有这种古代人吃人的情况发生。

    但是看到今天这一幕,他们才深切感觉到,眼前的世界和自己过往的世界截然不同,更加的从林法则和血淋淋。

    一个小小的县衙工房书吏,在明史上多半连个名字都不会有,在地方文官眼中也只是个屁,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吏,就敢随随便便枷死十几个匠户,掌握一县匠户的生死,而从四周人的话语中来看,最多是有些不满,根本没有人有什么异样念头,官府处罚匠户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各人的反应来看,枷死这些人,对于官府来说似乎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而且根本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车晨倒是没有郑铭他们那么强烈的震撼,因为他上学时就是研究历史的,早就从书本里了解了一些古代平民的惨状,相比起五胡乱华和蒙元与满清入关那几个黑暗时期,大明世界这边的情况还是好的,起码社会还是稳定且相对富足的。那些黑暗时期才让人知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所以虽然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样的场面,但接受度要比郑铭他们更强一些。不过车晨也是于心不忍。

    “这几个都是匠户,正好为我们所用,也没犯什么大罪,无非是要求一条活路罢了,干脆我们出一笔钱把他们买下来……”

    车晨几个沟通一下,然后让罗岩出面。

    程千户的名号在台州地界还是很有面子的,不过那书吏还在气头上,竟然一口拒绝了,于是郑铭让郑一平拿着天象军盐城游击的帖子再次出面,这一次直接找上县衙。

    虽然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武官仍旧要比文官地位不如,但是隆武帝以后武将地位提升,正三品的实权游击起码也是跟五品知府平级相交,县老爷也不敢怠慢,所以郑一平和罗岩得以见到临海知县。

    听闻对方来历,为的就是几个匠户这样一个小事,临海县有些哭笑不得,但是还是拿了郑一平奉上的孝敬,毕竟他这知县老爷在知府眼皮子底下,日子也不宽裕啊!

    郑一平也做过几年幕僚,对官场这一套自然熟悉,就直接给县老爷奉上一份大礼,果然县老爷就派手下师爷跟着他们回到城门外。

    按理说罗岩跟知府衙门的关系更近,但这位临海县令虽然跟台州府同处一城没什么存在感,却也是正经的朝廷七品知县,同进士出身,这种县衙正管的事情是不可能越过他从知府那边直接越权行事的。不是不行,而是面子上不好看,那位知府老爷也不会让自己显得以势压人。

    所以穿越者们付出了二百两白银的代价,买通了官府,得到了这十几户匠户的身契。

    没错,这些匠户被县衙发卖为奴,穿越者们成为了他们的主家。

    而那书吏虽然心中还有怒气,在代表县老爷的师爷面前却不敢放肆,只能任由穿越者将人带走。

    “几位慢走!”

    郑一平还是悄悄上前给这书吏和几个衙役塞了些银子,尽管因为穿越者的地盘以后并不归台州地区管辖,按理也不用买通那些个本地官吏衙役,但是混官场的总有相见的那一天,所以为求以后见面好办事,这点银子是不能少的。

    颠了颠手里沉甸甸至少十两的银锭,书吏脸色缓和,露出一丝笑意。

    “你们老爷倒是客气,这事就算了吧。”

    跟勉强放人的书吏不同,几个衙役都是笑出了后槽牙,不过是听命跑一趟罢了,却每人得了至少二两银子,都够家里过一个月的了,简直是白得的便宜,连连作揖感谢。

    就是那书吏虽然仍旧不满,心里却也舒服多了,起码不会结仇,虽然一个书吏看似不起眼,但谁知道以后这人记恨下来会不会坏了事?

    这就是穿越者们用优异条件招揽郑一平作为门客的作用所在,一个熟悉大明官场和三教九流的外管家办事绝对妥当,不给主家留隐患。

    此间事了,不管这些匠户是感激救命之恩还是成为奴仆的怨念,为了活命他们都得跟着穿越者走。

    怕他们身体虚弱,车晨还专门安排人喂了点糖水,然后抬着搀着也都跟流民一起送上了船。

    于是这一趟移民的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一十户,足有四百多人,好在穿越者们提前准备的彩钢房足够用。

    五艘大船乘风破浪的起航出海,当先打头的是一艘威风的大帆船,正是穿越者们的海神号。

    另外四艘都是二号福船以上的大船,每一艘都能塞下上百人,加上甲板就是二百人也能装下,但现在每艘装了百十个流民,还算是不太拥挤。

    弄来这样的大船来运这些流民太麻烦,花费也不少,尤其船上环境一般都脏乱差,如果不管不顾,估计路上还得死上不少。

    所以穿越者们干脆不怕花钱想办法让移民们在船上舒服一些,并且派人煮了红糖姜茶,可以让一些体弱的人肠胃舒服一些,免得又拉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