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唐春-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欣是吐蕃人,信奉的是天竺佛教,在大唐有所差异,刘远给胡欣准备的,是带有此许西域色彩的玉佛,而给小刘雪准备的,则是最广为流传的笑弥佛,那大大的肚子、一脸的笑意,看着就有喜感,就是小孩子看到也喜欢,两个玉佛,两种风格,刘远可以说想得非常周到。
玉佛刘远花了二天雕刻和打磨,其中小娘帮不了少忙,以女子的细心和耐心,把两个玉佛打磨得犹如美女的肌肤一样细腻,光滑如镜,可以说是非常用心,雕刻打磨完,刘远又用了二天时间去做模,现在是第五天,准备把它给镶上去。
采用的,正是金镶玉的手法。
金镶玉在后世非常流行,技法也很成熟,刘远听一个行家说过,玉是有灵的,一个人佩戴的玉器不小心摔破了,不要难过,那是玉替你挡了一劫,还有一种说法,说古代还没有以金银作为钱币时,尝试过用贝壳、牲口、玉石等作为货币,那“破财挡灾”中的财,指的就是玉器,说得有板有眼,老实说,刘远只是听过,笑过,也就算了,又不是专家,没必要深究。
既然是有灵的,自然好好对侍,昔日那些玉器是钻个小孔,穿过绳子戴在身上,后来很多人认为不好,用他们的话来说,没有雕成佛,那就是一块石头,砸了扔了也没有关系,可是一旦雕刻成佛,那就是神灵,不能再对它无礼,例如在玉佛上打个孔,犹如在人身上捅个洞一般,大大的不敬,额外留一些作吊孔,又显得画蛇添足,于是,就用黄金、金银把它镶嵌起来。
不是有一句话“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用金银镶嵌,也显得高贵大方不是?
金镶玉最大的好处是不破坏玉器,让玉的气质和金的华美完全的结合起来,造就一种特别的气质,除此之外,也有“金玉良缘”的意头,非常受到客人的欢迎,刘远也在长安推出过一批,一摆上货架,很快就被人清扫一空,同样得到识货人的青睐。
说起金镶玉,刘远还闹了一个误会,原来刘远一直以为,金镶玉是后世才开发来的新法,后来金至尊里的一个老技师告诉刘远,在唐以前就已经出现,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一块绝世美玉献给楚文王,后来美玉啄成壁,称为和氏壁,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把得到的和氏壁令能工巧匠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此后秦为汉所灭,玉玺落入刘邦之手,刘邦就把这块玉玺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到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王莽篡权,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把玉玺摔掉一角。
王莽见玉玺受损,连连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可惜,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知去向了。但金镶玉的制作工艺却被传承下来,而后世人有了前面的积累,还有科技进步、工具创新、视野开阔等原因,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回想起这些,刘远笑了笑,幸好自己没自大地跟别人宣扬,这是自己所创新技法,若不然,估计都被人笑到掉大牙。
用手轻轻拍了拍脑袋,闭上眼睛,深深呼了几口气,刘远放松心情,抛开杂念,等刘远再次睁开眼睛时,眼时一片清明:他也把自己调节到最佳状态,准备开始作最后的努力,把玉镶嵌好,在炸石山前送给胡欣母女。
炸完石山,肯定还有很多事要处理,还要准备与公孙素素一较高低,为金玉世家的扩展扫清障碍。
为了防止不小心把口水飞溅到玉佛上,刘远还特地弄了一个口罩,轻轻拿起玉佛,放在眼睛前面,检查没有问题后,用一块绸布轻轻把那玉佛再次擦拭干净,这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个提前做好的模,轻轻套了上去,然后用一把小巧的摄子开始镶嵌了起来
就在刘远在细心打造妻女礼物的同时,在洛州一座漂亮的大宅子内,一名女子也聚精会神用一柄小刻刀在忙着,案几上,二十多把刻刀一字排开,排列得整整齐齐,而她手里那把,更是小如针尖,而她的前面,还摆着一个放大镜。
没错,是放大镜,如果刘远在这里,肯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女正用微雕的手法练习,如果再仔细看清,只见她神精专注、动作娴熟,十指灵巧如飞,敢情在微雕上也有不俗的功底。
这女大约十四五岁,留着一头乌黑亮泽的秀发,明眸皓齿,那鹅蛋般的脸蛋虽说还有二分稚气,可是她一脸的自信,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精明的感觉,而二名侍女静静站在她后面,大气也不敢喘,生怕妨碍到她工作一样。
过了片刻,只见她轻轻把工具放下,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还好,总算完成了。”
“素素,什么完成了这么高兴?”这时一名老者走了进来,一边抚着花白胡子,一边笑着问道。
“老爷”那两个婢女一看到家主来了,连忙行礼道。
坐在案几前苦练微雕的,正是公孙一族后起之秀公孙素素,一看到那老者来,马上站起来行了个礼,恭敬地说:“爷爷,你怎么来了?”
ps:家中有点事,吃过午饭才开始码的,今天的目标还是一万字!!!!
745 柔情时刻
来人正是公族一族的现任族长,公孙仁,公孙素素的祖父。
公孙仁轻轻摸了一下公孙素素的头,一脸慈祥地说:“听下人们说你又在这里练功,就过来看看,还没进门,就听到你说什么完成了,乖素素,什么完成了这么高兴?”
“回爷爷的话,金玉世家扩张得太快了,好像要独霸大唐首饰业一般,金至尊已经被他吞并,肯定是那个刘远借着官府的势力干的,现在要把我们这些同行赶尽杀绝,既然这么多人信任我们公孙一族,而族中长老又推荐素素与金玉世家一较高下,任务艰苦,责任重大,金掌柜说,金玉世家的幕后东主刘远出战,此人被认为是我首饰行业的妖孽,实力之高,就是金至尊也屡次败在其手,素素不敢稍有怠慢,唯有加倍努力方可。”
“此人确是了得”公孙仁点头表示认同:“他冒出之快,就是大唐也为之震动,不但技术精湛,在技法还有款式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除此之外,文才武功,在大唐也有极大的声望,短短三年间,由一介白丁晋为官居四品,威名远播的当朝大将军,现在还想雄霸大唐的首饰业,其志不在小啊。”
长孙素素有些不以为然地说:“哼,他是走了狗屁运罢了,也不知他用什么手段,攀上清河崔氏这棵大树,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肯定是清河崔氏给他的,不外乎是一个吃软饭之人。倘若没有清河崔氏,他可能什么也不是。”
“此话不能这样说”公孙仁摆摆手说:“素儿。无论他怎么样取得今日的成就,成王败寇,这也是他的能耐,再说在制首饰方面,他的确有这方面的天赋,金至尊派人到扬州助拳,最后落败于他手中,所以你万万不可以轻视你的对手。”
“不敢。素素一直在努力,为公孙一族扬名。”
“好”公孙仁摸着胡子说:“对了,你刚才说完成了,什么完成了?”
一提起这事,长孙素素一下子高兴起来,笑着说:“爷爷,那金玉世家的刘远。最擅长就是微刻技法,在极小、甚至肉眼都难以看清的方寸之地大展身手,扬州的玉满楼,就是败在这招之下,根据我们的约定,就是各做一饰物。另一个人负责模仿,哪个模仿得最像就获胜,说到底,就是以己之长击对之手短,那刘远肯会在卖弄他这个技法。素儿不敢自夸,自问也能达到其七八分火候。如此一来,我公孙一族的胜算,自然更高。”
战场上讲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手擅长的,自己学习了,而自己擅长的,对手却不得知,一个在明,一人在暗,自然更有把握。
“你练了不过半年光景,还真练成了?”公孙仁大吃一惊,眼睛都瞪大了。
“爷爷,你请看”公孙素素把公孙仁拉到那架放大镜前,自信地:“爷爷,你看,左边是素儿刚刚完成的,而右边是从扬州收集而来,是刘远所亲自所打造,你看看两者还多大差异?”
别看公孙仁老态龙钟,可是一涉及到首饰,他那浑浊的双眼马上变得锐利,精光四射,在放大镜帮助下,他可以看到两件金钗上都有金玉世家的标记,然后题了一首前朝建安七子的诗作。
看了一会,公孙仁轻轻放下,点点头说:“那刘远的技法果然精深,笔力雄厚有力,竟然能在方寸之地做出如厮细活,果然是人才,不过素素也不差,只是练了半年,就有他的七八分火候,假以时日,青出于蓝也不会只是一席空谈,不错,不错。”
正所谓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公孙仁只是一掌眼,马上就分个孰高孰低,看到短短半年就如此成绩,不由老怀大开,对孙女也不吝赞美之词。
公孙素素有些敬佩地说:“还是爷爷想得周到,没想到一个瘸腿之人,还身怀如此绝技,不过那刘远还真是笨,这样的技法,竟然也会传给他人,真是笨到家了。”
大约半年前,有一个当兵多年亲戚回来了,瘸着腿,走路一拐一拐的,一只手都废了,听说他在路上遭了强盗,脚伤是打仗伤的,手是强盗砍的,除此之外,身上的财货被抢掠一空,公孙仁人如其名,平日喜欢做善事,知道后几度接济他,没想到就此结了一个善缘,那人主动说他会一种极为精妙的技法,原来他是大唐派往吐蕃的细作,学了刘远的技术,没想到在行动时受了伤,几经周折回到大唐,脚瘸了,那兵也当不成了,于是就携着全部家当、包括赏赐回老家,准备怡养天年,没想到中途遇到强盗,最后是乞讨才回到,为了感恩,再说也算是自家人,就把刘远教他的尽数教给公孙素素。
就这样,公孙一族便学会了刘远的微镶技法。
公孙仁微微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