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来自末世-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什么比眼见为实更能让人确信的呢?

    很遗憾,没有。

    康熙听罢梁九功的禀报,刚刚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为严厉的冷肃。梁大总管心惊胆战地,猜想这是不是一场巨大风暴的前兆,忽然听见康熙又问道:“这事儿还有谁知道?”

    梁大总管忙不迭道:“回皇上,没有了。”

    刚刚他一得到消息,便紧赶慢赶地跑过来回话,除了康熙身边贴身的几个侍卫之外,确实没有别人知道了。这个“别人”,特指金陵的官员,还有随行的官员。

    康熙淡淡地说道:“他们做得很好。传下话去,昨晚轮班的俱重重有赏,再轮休五日,这五日就不用他们当值了,给朕好好留在住处,不要到外面去,免得让人认出来,又要多生事端。你让张英到堂前来,朕有话要同他说。”

    梁大总管应了声嗻,匆匆忙忙地离去了。

    康熙回身望了一眼,江菱仍旧靠在矮榻上,望着面前的垂杨柳,一下一下地慢慢轻摇着团扇。午间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隐隐泛着一种羊脂玉般的色泽。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直到心里的火气慢慢地消退了一些,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转身往堂前走去。

    现在的时间是正午,有不少官员已经陆陆续续地回去了,只余几个户部侍郎和司官,连着临时找来的几个帐房师爷一起,在那里可怜兮兮地翻着账册。官盐的数目对不上,早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现在他们要做的,便是将这些对不上的数目一一的查找出来。这可是个大工程。

    又等了片刻,张英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给康熙问了声安。

    康熙道:“前儿的事情,你也知道了。那张金陵护官符是板上钉钉的,将整座金陵城遮得严严实实,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们四家去。昨天朕刚刚上画舫,晚些时候便被人塞了两个……依张卿之见,朕应当如何下手,才算得上是妥当?”

    那几个往好里说,是手眼通天,但往差里说,却是吃了豹子胆,连皇帝都敢明目张胆的蒙。

    张英想了想,答道:“皇上南下的第一件事儿,是要肃清皇商,金陵恰恰是一个极好的口子。要是撕开了这个口子,非但是金陵薛家,连着其他的几家,亦有敲山震虎之效。眼下最重要的,是将那批盐的数目一一对上,才好在吏部、户部留个案底,拿人。”

    康熙微一沉吟,没有说话。

    张英续道:“但不知除了皇商薛家之外,还有哪一家也搅合进了这件事情里?扬州?苏州?要是碰上了,不妨一并并案详查,以减免人手。但此事的关键,仍在这些账目里。”

    张英指了指那些发黄积灰的账目。

    康熙缓缓地点了点头。

    此后一连数日,康熙都亲自盯着那些账目,等他们清理出有用的东西。江菱前日说的那些话,确实是有奇效,账房和户部司官们照着比对了两日,果然在账目里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地方。再一详查,刚好合上去年某月的某几笔账,而且每一笔账的

    出入,不是粮就是盐,减三损二,遮遮掩掩地就把疏漏给弄平了。

    这事非同小可。

    那些户部司官们,一个个地都是考算科考出来的,先前对这些账目毫无头绪,不过是因为这些记账方法,与官府通用的方法不一样,一时间有些手生。在江菱那里学到窍门之后,一个个地很快便上手了,将账目全都清理出来,换成官方通用的,再逐一地查核。

    康熙这些日子也没闲着,他接连几日都在园子里召见王子腾,听他胡侃所谓的“扬州富商”。因为如果想要作假,就必须三分假七分真,才能让人真正地相信。因此王子腾的那些话里,必定有七分是真的,扬州城里还有猫腻。

    至于薛家,在账目理清楚之前,康熙不欲动他。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十八,转眼间又是一个休沐日。户部司官们忙得焦头烂额,总算把一批账目给理清楚了,呈递到康熙的御前。账面儿上的官盐确实少了一批,但却已经被做平,据说是用一批私盐来平的。至于最后那批私盐到底去了哪里,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而库里的那些,完全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当时盐商们的渠道卡得很死,虽然盐田暴利,但没有渠道便不能流通,只能遮遮掩掩地进行。这一桩交易,按照户部司官们的核算,大约有二十余万两银子的出入,称得上是一大笔了。

    而他们走的渠道,恰恰与皇商薛家有关。

    或者说,他们是借着薛家的名义,将私盐转官盐的。

    从前这件事情,虽然是公开的隐秘,但那毕竟是一桩隐秘,单单是在几个人中间私下流传;这回真的拿出证据,那便再明朗也没有了。康熙皇帝自然怒不可遏,即刻下旨传召内务府,将薛家从皇商里除名。金陵城里从官员到商贾,亦大都惴惴不安,生怕哪一日便查到自己头上,身家性命不保。

    旨意尚未出金陵城,连夜查档的吏部官员们又发现,先前的案子断错了。

    从贾雨村的那一桩案子开始,往前推二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两起案子是错判的。虽然每年的数量不多,但一二十年积累起来,数量便相当惊人。这还仅仅是查了与薛家有关的案子,而与薛家无关的,则更是不知凡几,连当地主管刑狱的官员都看不下去。

    但是又能如何呢?康熙皇帝仅仅来了这么半个月,他们还要在金陵城里呆上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哪个敢做出头鸟得罪薛家,只能支支吾吾地等京官们动手。

    京官们的动作确实很快。

    在当月的十九,也就是休沐日的前一天,官员们便拟好了旨意,非但剥去了薛家的皇商身份,一干权利全部收回,而且连先前赏赐下去的闲职,也都一并收回。至于前不久才调任的贾雨村,不巧撞在了吏部侍郎的笔杆子里,当年的课考全是劣等,比起往年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子腾和王子胜几次想捞人,但因为康熙皇帝人在金陵,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等到休沐日结束,薛家的事儿一锤定音,王子腾再也无力翻天。

    随后康熙皇帝不再多言,将张英等人留在金陵城,继续善后,自己带着少数几个户部司官,还有扈从和亲随,一路前往扬州城。曾有近臣问康熙,为何要走得这样急,康熙冷笑道:“再多留几日,求情的折子便能像雪片一样发往金陵,万言书、告御状,一件都不会落下了。”

    显然是曾经饱受其苦,又或是提前知道了什么。

    在皇帝銮驾前往扬州的第二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金陵:贾琏。

    据说贾琏是代替父亲回来祭祖的。他在京城里挂的是虚衔,平时没什么事情可做,在接到王子腾的告急之后,便亲自动身前往江南,想要探探金陵的风声。

    毕竟金陵是贾府的老家,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他们在京城里也都过不安生。

    与此同时,江菱也接到了林黛玉的一封信,信里说园子已经乱得一团糟,从前还留在园子里的几个丫鬟,都已经开始自谋生路。她自己因为住在外面的宅子里,又和北静王定了六月的婚期,所以没有受到波及。可前几天雪雁回园子里拿东西的时候,发现王夫人相当不对劲儿。

    上个月林黛玉搬出园子之前,王夫人和贾母便已经在着手准备婚事,与薛家做一门亲,等林黛玉搬出大观园,与北静王定下婚期之后,薛姨妈立刻去找王夫人谈了谈,希望早些把事情给办了。贾宝玉虽然不满,但别扭了一会儿,便也没有再闹腾。

    王夫人因为贾宝玉的不配合,弄得焦头烂额,但事情最后还是办妥了。

    四月二十九林黛玉搬出园子,五月初一给江菱写了上一封信,五月初五薛姨妈去找王夫人商谈,五月十二拟定了婚期,五月十七薛宝钗过门。林黛玉的这封信是五月十五送出来的,当时薛宝钗还没有出嫁,但荣国府已经张灯结彩的准备在办喜事。林黛玉在信里说,虽然荣国府里张灯结彩的,但王夫人却没有笑,表情愁云惨淡。贾母的表情亦有些不对。唯有一个贾环,仍旧像从前一样精力旺盛,似乎一切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最让人不解的是,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之前,贾琏不知为何忽然离京,说是要回金陵祭祖。

    在那封信里,只有寥寥数字提到了她自己,却大多是在筹备婚期,其余不再多谈。

    江菱猜想应该是北静王那边碰到了棘手的事儿,否则婚期不会拖到六月。不过现在她远在江南,即便有心想给他们出出主意,让林黛玉别那么烦恼,也无可奈何。

    这一封信江菱足足用了两天才看完,又用了两天提笔回信。她的马车与皇帝銮驾是彻底分开的,在白天很少会受到干扰。等送出回信,江菱才听说,贾琏在金陵城里大张旗鼓地祭了一次祖,而且还趁机拜访了金陵城里的许多长辈,例如王子腾和王子胜。

    江菱隐隐猜到了一些什么。

    不过这些事情,应该是康熙皇帝来操心的。

    江菱仍旧恪守着谨言慎行的原则,平日里能不多话便不多话,除了偶尔会“无意识地”透露一些事情之外,什么都没有多说。不过这几天,她倒是真正知道了康熙皇帝忙起来,到底会有多拼命,每天睡眠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时辰,要不是现在他年轻身体好,早已经吃不消了。

    这种白天黑夜连轴转的状态,直等到了扬州城里,才慢慢地好转。

    薛家的旨意已经传到了京城,林黛玉的第三封信也被送到了江菱面前。自从薛家被剥了皇商的身份,薛宝钗在荣国府的处境,就变得微妙起来。原先王夫人看重薛宝钗,一半是看中了她的性情和能力,另一半是看中了她身后的薛家;现在薛家败落,薛蟠的案子被翻出来,既有可能会被定罪,薛宝钗的的身家便哗啦啦地落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