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末雄图-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页叮忧俺晒诟吖伲员贿澄蠊簦蛩阑蚯簟K淙磺鼐恫几娼荩骨致樱虐癜裁瘢罘锞俣鹂只牛贾旅癖浔┒捣ⅲ删刀捶矗ㄖ芯挂皇辈坏冒材

    六月,洛阳旨到,严词切责李凤,革去他主帅之职,并捕送回京讯问。未几,秦荆州牧、楚国公谢艾,亲临成都以控局势,蜀地为之震悚,动乱逐渐平息。成主李寿,本已奔至朱提郡,意欲趁着成都起变,整军反扑,孰料谢艾亲至,不仅迅速勘乱,更且督派大军来攻他。李寿抱着侥幸迎战,却被兜头击败,不得已只好领着残兵再次南逃,意欲去往永昌,如永昌不可守,再遁缅甸一带。半途中李寿被惊惧难耐的部下杀死,携首级降于秦军,至此成国灭亡,川蜀之地归土秦疆。

    随着老成持重、善抚民心的司马承就任益州刺史;宿将彭俊转任益州都护后,八月,谢艾晋位骠骑大将军,升任枢密副使,加副相国衔,并奉诏进京述职。到达洛阳后,高岳与他久别重逢,十分高兴,君臣相聚甚欢,甚至好几日秉烛夜谈。且因谢艾仗义执言,高岳将李凤功过相抵予以赦免,但命他与邓恒互换,转镇戎州。

    距离出兵伐蜀,转眼又过两年。金秋十月,桂枝余香未散之时,河北重镇邯郸城被秦军攻陷。当初,赵帝石虎亲率六万人马南下,疯狂攻扑邺城,希望收复这座要地。邺城守将吴夏,顶住了巨大压力,在赵军决死般的狂袭浪潮中,数次化险为夷,以过人的手段扎实的部署,力保城池不失,稳稳镇守住邺城三年之久。到得九月,皇帝决心毕集全力展开一击,故而除了杨韬所部三万人,盛州裴诜麾下两万人,皆以防守姿态继续于并州抵御燕军及石闵的赵兵,在冀南,秦军开始大规模集结,这一次几乎所有州郡都奉命调兵遣将,凉州更是派出了三万劲卒赶赴前线。而韩雍再度奉命出任前敌最高统帅,关东道大行台。

    待得三十万大军在邯郸以南两百余里的磁县一带驻营完毕后,秦军分南北两部,同时对邯郸城及石虎的赵军大本营展开了凌厉攻击。在伤亡两万余人后,邯郸城被强行攻下,未来得及逃跑的石虎亲信、赵军上将张豺被生俘,这对赵军而言乃是很伤士气的沉重打击。邺城方面,石虎在接到邯郸陷落的噩耗后,再也抵挡不住韩雍、胡崧、石生三部秦军呈品字形的围攻,带领三万余残兵仓惶北奔襄国。

    邯郸的失守,意味着赵都襄国城,就此成为毫无屏藩的孤城,彻底暴露在锋芒锐利的秦军刀下。而君主大败亏输,土地接连沦丧,赵国朝堂上,竟有风雨飘摇日暮西山之感,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石虎未来得及喘口气的时候,秦军已然大至,襄国迎来了生死之战。

    秦天圣二十一年,襄国外城被秦军攻破。赵帝石虎不甘受缚,在皇宫内闭门举火自焚,黑烟冲天之际,秦军如潮般涌入,城中一片大乱,枉死者不计其数,襄国彻底陷落。

    太子石邃及梁王石挺等出逃,北奔河间。行至半途,石挺杀死石邃,自立为帝。得闻此讯,常山真定城中的石闵拒绝石挺的诏旨,竟也悍然称帝。大敌压境之际,常山、河间仍然相互攻伐,俱斥对方为逆,自己为赵室正统。

    到得年末时候,秦军已成席卷之势,不可阻挡。河间旦夕而下,石挺北奔幽州范阳郡,韩雍使杨坚头、石生二将往攻,破之,石挺受伤被俘,押送洛阳后被斩首示众。石闵自觉难以支持,也主动放弃常山,北遁上谷郡,杨韬衔尾急追,大有斩获,唯石闵往返接战竟至九次,勇悍难敌,后坐骑中箭力竭失蹄,石闵为雷七指斩伤,落马后自刎身死,赵国至此而亡。

    燕王慕容皝未料天下局势陡然蘧变,既悔且恨,便将苻洪捆缚住,执送洛阳,并在奏疏中向皇帝言卑辞恭地请罪,表示从前所有不敬和冒犯,都是苻洪再三蛊惑挑拨所致。如今自己已然知晓犯了大罪,现在愿意去除王号,东避玄菟,只求皇帝宽恕这次。高岳回旨,让慕容皝亲自来洛阳请罪,便一定会赦免他,慕容皝不答,于是秦军大举进逼辽西辽东。

    燕军五万迎战,辽东铁骑凶悍善战。僵持时刻,皇帝命上将杨坚头统帅求死军横冲敌军,所向披靡,杨坚头血流盈体犹自大呼酣战,舍命向前突阵,十荡十决。燕军数战不利,大将慕容彪战死,燕王慕容皝见事不可为,决意东迁。然当此时,早年被慕容鲜卑赶走而流亡高句丽的前晋平州刺史崔毖,趁机撺掇高句丽王出兵三万,在辽水之畔阻住慕容家退路,并在秦军迫近时主动对燕人发动了攻击。燕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绝境下斗志尽失,分崩离析,逃亡、落水及当阵被杀者十之七八,慕容皝身中三箭,马蹶被擒,押送至洛阳后被赐死,燕土尽平,高句丽请纳贡称臣,获允。

    岭南王陶侃,凭弹丸之地对抗吴国的征讨,而能在险境中屡次求生,皆因有秦军的暗中相助。秦军伐燕前夕,陶侃病死,临终嘱咐其子陶夏,以两郡之地降附中原,诚心归命,方能贻福子孙。陶夏遵照父命,亲往江陵谒见谢艾,岭南不战而得。

    放眼天下,诸地皆平。吴帝苏峻,急忙书信一封传往洛阳,表达了对秦帝的尊崇和敬仰,愿意以兄礼奉之,只欲吴与秦划江而治,勿要互犯。但此时秦混一宇内的步伐,已经飞速迈起如何得停。未几,秦廷集结十万征南大军,拜谢艾为江南道大行台,随即江陵城内,开始一片忙碌起来。

    再逾十年内,秦军南定淮扬,收治交趾;西平巴蜀,镇抚边羌;北荡大漠,重击边塞游胡;往东彻底剿灭燕国余孽,压服丽番,终于做到了廓清天下、一统万邦的宏大局面,好算得盛世皇朝。从此大秦威名,震慑远方。

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 
秦天圣三十八年冬,洛阳。

    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朔风悲号,天低云暗,人间一片肃杀。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把人的心,和江河湖海的水一样冻成了坚冰。窗棂外,寒风卷起飞沙扑击着牖纸,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凭空更添烦忧。

    帝寝内,卧榻上,形容枯槁的老皇帝静静地躺着,无声无息,仿佛熟睡般安详。榻下一丈开外,黑压压地跪满了天潢贵胄、文武将相。默然的人群里,为首的太子面容憔悴,双目红肿,微垂着脑袋发怔。他身旁的太孙,虽然年幼,但也晓得此是非常时刻,乖乖的跪在自己父亲脚边,丝毫不敢妄动。左右二相国,分列太子两侧后,间或揩去无声的泪水。

    时光易逝,岁月无情。这座帝国的最高主宰,终于一病不起了。从前曾强壮坚实有如山岳的身躯,变得衰老无力,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也到了行将崩塌的时候。皇帝静静地躺着,虽然睁不开眼睛,但这一生,竟然如此清晰地浮现在面前。过往的人和事,那么多的爱恨情仇,一幕幕一桩桩地放给他看,让他怀念,让他激动,那些亲人和仇人,或者笑着,或者骂着,是欢颜还是怒语,都一一从他身边慢慢掠过,终至回头不见。

    正惶然四顾的时候,有个身影慢慢的从前方浓浓的迷雾中走了出来,越走越近,越来越清晰。皇帝只觉得一颗心猛然跳动起来,一股强烈的情绪涌遍全身,他似乎鼓足了所有力气,向着那个身影,喊出了许多年来,都再不曾喊出口的称谓。

    “父亲!”

    话一出口,双目中已是热泪长流。仿佛那病痛无力的双腿突然间好了,他赶紧上前几步,噗通跪倒在父亲脚前,一把抱住那魂牵梦绕的人,放声大哭起来。臂弯中的触感,是那么真实,是那么温暖,让人心神激荡。

    父亲仍然是那样高大威武。此刻父亲低下头来,轻抚着他的头顶,宛如如他幼年时那样。皇帝泣不成声,只欲将很久很久的思念之情倾泻而出。在他眼里,父亲是这天地之间最傲岸挺拔、最能够倚靠的男子。

    “云崧!久别不见,向来可好么?”

    父亲满面慈容,一把将他扶了起来,亲切的看着他。不知什么时候,义兄也出现在了身边,就像当年那样,不爱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他,满目友爱。皇帝想说什么,一张口,却又是哽咽难言。

    父亲笑道:“为父知道你坚韧不拔,矢志不渝,方能铸成如今事业,有了这番大造化,达成了为父没有完成的宏愿,很好!为父替你感到骄傲!但是天命有终,尘缘有尽,今日你功德圆满,为父也是特意来接你去,此后我父子三人悠游天地之间,再无俗世羁绊,可好么?”

    “父亲!大哥!云崧日思夜想,不意今日得而复见!自离别以来,云崧时刻谨记父兄的教诲,以驱逐胡虏、恢复河山为毕生志愿。凭着天下仁人志士鼎力相助,今日已经达成所愿。荣华富贵也好,万里江山也罢,云崧都已再无牵挂,愿意从此侍奉父亲身边,永不分离。”

    皇帝恭恭敬敬地叩首,抬起头来满面坚毅。父亲点首称赞,便转身大步而行。义兄上得前来,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便示意跟上父亲脚步,就此离去。皇帝方行数步,猛然回头,身后那浓雾中,却有三四个身影在默默伫立眺望,他的心头一痛,妻儿的音容笑貌浮现出来,又似不忍。但末了,他终究还是转身离去,留下一声叹息。

    寝内,大烛间或跳动。皇后及二贵妃,坐于卧榻之侧,默默啜泣,却见僵卧不动的皇帝突然喉头耸动,微微弱弱自说自话。

    “朕十八岁那年,失陷于万军之中,未免遭敌辱,遂投河自尽,自忖必死。然则先父在天之灵护佑,竟得重生,再数十年艰难困苦,方才铸就今日天下。如今回想,此生恍然如梦啊”

    都晓得皇帝年少时,乃是山中猎民,又哪里来的十八岁陷于万军之中?众皆以为皇帝开始胡话了。皇后多年伉俪情深,现下因着身份,一直强忍酸楚,见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