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不过因人成事罢了。”
见他这般谦恭知礼,高岳拍拍韩雍肩膀,赞赏道:“你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不用如此谦虚,将来,你定会成为当世之韩白,用兵是多多益善也。”
高岳夸奖,才是最好的回报。韩雍心中感动,说不出什么,仍还只是逊谢。
随后,高岳将冯亮李虎等人,一一介绍给阿池,听闻冯亮乃是自家兄弟,阿池含笑道了一声小叔。冯亮心中美滋滋的,又见阿池秀美亮丽,更是欢欣无比。
雷七指随征诸将又上来见过韩雍等人,李虎虽然记恨雷七指,但见他已然是自家阵营中一员大将,又曾听闻雷七指在武都战场上奋勇争锋不遗余力,心中便道一声罢了,勉强给雷七指回了个礼,当下两边各自相见欢叙,热烈无比。
阿池见这无数人气势轩昂,却都是自家郎君的忠诚部下,心中更是骄傲自豪,对着高岳甜甜一笑。高岳知道她的心意,也不说话,只温柔的笑着搀住她,又拉了冯亮,率众而入。襄武城迎来了主人的回归,一时间欢腾热闹无比。
接下来一整天,高岳不停地在会客、听取各方回报、了解当前情报、查看台帐簿册、安排军事等等,忙的不可开交,到了掌灯时分还顾不上吃饭,直到夜深人静时,将各方面政务军务都清晰地捋了一遍后,才打了两个哈欠,有些困倦的回到内室。
阿池也没有睡,正安静的坐着等候高岳。见高岳进来,她忙站起身来,迎上前去,替高岳脱下外袍,又端来热水,要侍候高岳洗漱,高岳连说不用,却拗不过阿池,便满心欢喜的坐了下来,享受着妻子细心的照料,慢慢体味着这一份温存。
阿池一面用热毛巾给高岳轻轻擦着脸,一面撅着嘴故意埋怨道:“夫君好些天都马不停蹄的赶路,本来就疲惫的很,现在好容易回来了,就先歇息一天便是,这样连轴忙碌,身体累坏了怎生是好?”
高岳哈哈一笑,“我巴不得每时都和娘子守在一起。但如今多事之秋,我又是一郡之首,很多事不去处理,下面人就拿不准方向,就会耽误事情。其实因为很多事积累在一起,也就今天会忙点,现在都理顺了,明晚以后,断不至于这样。”
阿池替高岳捏着肩膀,眨巴着眼睛道:“我也不懂这些,我只要天天能看到你,不愿你累着苦着,总是开开心心的便成。”
“当家作主,其实倒累得很。不过虽然累,却是很开心的。而且既然当了家,那无论如何都要尽了责任,让大家小家都越来越兴盛才好。”
高岳抬手轻轻握住了阿池的一双柔荑,回头见近在咫尺的那张脸,在灯火下更加美妙不可方物,不由看得呆住。阿池被看的有些不自在,连手上的动作都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羞答答的不抬眼皮儿,轻声细语道:“夫君这样盯着我看做什么。”
高岳不答,却转身搂住了阿池,直勾勾的盯住佳人,呼吸变得有些粗重起来。阿池一阵慌乱,又心荡神摇有些沉醉,玫瑰色的红晕从肩上过了玉颈直上脸庞,从两只美目中透出如水波般的迷离,欲拒还迎地回望高岳。
夜已深了。晶莹清亮的月儿,羞怯地隐在云朵中,半露着脸悄悄的看。屋内,灯火早已吹灭,说不尽软玉温香,娇柔旖旎。独特而微妙的喘息声,让这宁静的冬夜,更添了一份人间生气。
征伐武都后,陇西军在实战中不断锻炼自己,扩充实力。待到目前,高岳麾下陇西军,已从最初的不满五千,发展到有兵士共一万两千人。不过高岳深深知道滥竽充数的道理,晓得人多并不代表战斗力。于是按照当初订下的制度,在全军中制定标准精心遴选,得了八千健卒,充任禁军,全部驻扎在襄武城外二里。剩余的四千余人便派遣到地方使作厢军,平时加强治安巡视、保障地方安稳,战时便强化城防力量、做好后勤调度,甚至配合主力作战。
帝王、君主一定要有近身的护卫队伍,这种特种队伍,前后各代的名称未必相同。唐代叫做控鹤军。宋代的名称比较直接,便叫做禁军。宋代的禁军性质上有颇大的改变。宋代整个军制是分禁军、厢军、乡兵。禁军是中央军,最精良部队,任务是“守京师,备征戍”;厢军是州一级的兵,守在地方镇上;乡兵是地方上最基层的兵,在民户中选出或招募,以为所在防守。这样三层结构,互相呼应,“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截然而不可犯者。”
这是总结了过去各朝地方军队(藩镇)太强,无法驾驭的缺失。尤其是上承唐代,唐朝就是因藩镇之乱结束的。不过,最强的力量在中央禁军,禁军除了选定最精壮兵,严格训练,数量一定也要很多,才能够除了“守京师”,还能够出去“征戍”。
魏晋之时,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世代从军的军户。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有事出征,兵力不下十万人。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都督一般由征、镇、安、平等将军或大将军担任。州郡兵是地方军备,晋武帝为防止割据,裁撤州郡兵,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维持治安,但是实际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晋末时裁撤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实际上不难看出,虽然年代相隔久远,军队名称也各不相同,但实际上的职责和范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改变。中军便是后来的禁军,外军便可以看成厢军,连州郡民兵都好算作宋朝的乡军。
本来细数岳家军,编制更有背嵬、踏白、选锋、胜捷等十二军,每军大致在一万人上下,主力精锐背嵬军,甚至有一万五千人之多。高岳本来想一度照搬此类,但是在他眼里目前陇西军人数还远远不足规模,连类似背嵬军的绝对精锐都暂时无法组建,便只好作罢,且待日后打算。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
高岳将当世的军队建制,与后世融会贯通,俱有采用。在名号上,因为熟悉和好记,便将主力部队称作禁军,又将外军和州郡兵的职责合二为一,统称为厢军。在编制上,还是采用的是魏晋时的军、营、幢、队、什、伍单位,军是军队基层编制的最高一级,人数三千。
此外,在历朝历代中,宋朝更为倚重对弓弩之器的运用,宋军兵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所以宋朝时衡量一个人的武艺,都是以臂力作为第一标准的,即看能挽开多少斗的弓,当时士卒挽弓的最高记录是270宋斤(一宋斤约合1。2市斤),这是春秋时代士卒挽弓力的几倍。而一些勇将则更加惊人,比如岳飞和韩世宗都可挽300宋斤的弓。
高岳耳濡目染,对弓兵的看重更不例外。故而便单独成立了一营弓军,满千人编制,使射术独到的彭俊充任统兵官,日夜演练兵丁,务求在实战中发挥最大威力。同时,因为宋朝为制造弓弩设有专门的机构,官营的兵器工场规模颇大。比如北宋前期,弓弩院、造箭院各有有工匠一千多人,平均一人一日可造弓一张,或造箭三十枝,高岳便原样照搬,在襄武城内总设弓弩院,诚心网罗延聘能工巧匠,制作质量过硬的弓弩。
至于骑兵,目前倒有八百名。不过若想再有所扩建,倒一时难的很。却不是因为没有人才,而是因为没有战马。西北虽然是古来产马之地,但产马之地却不在高岳手上。武威大马是凉州张家所有,非是现在的高岳所能觊觎。
另外也有河西骏马力大善跑,据说极品者可日行千里,却是产自青海,又是河西鲜卑人的地盘,这两家,只能以金银购买百来匹,若是多了,一则别人也不愿意出卖,二则庞大的费用又让高岳望而止步。高岳曾问过雷七指,此前做马匪时的战马来源,雷七指直言不讳道乃是从凉州、河西甚至北方塞外抢夺而来,高岳一时语塞,只好做罢。
虽然骑兵一时无法大规模扩建,不过现有的八百名骑兵,也皆是骑术精良,往来自如。高岳使雷七指为马军主将,又在雷七指曾经的手下马匪中,挑选经验丰富、德行较为端正的人,充任队主队副等,教授骑兵,以使实战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文事方面,最为突出的重点,乃是曹莫自出任首阳县令后,李虎作为军事主官,得了高岳的授意也无条件的支持和敬重曹莫,无人掣肘,曹莫终于能大展身手,施其所长,将农耕之事全力推进。高岳也曾暗示,若是首阳一县的农事得以大幅度的改观,那么可以使曹莫出任陇西田曹,将陇西甚至阴平两郡的农事一以委之。
官位多高,还是其次,关键是能够有更好的平台,得以施展自己的所长,才是令他高兴之处。曹莫大多半时间都出没在田间地头,以身作则,亲身劳作,并开出将无主之地五年内免租使用,收成与官府半分等优惠条件,大力招募各处流离百姓,来陇西定居开垦。
如今春耕即将开始,通过此前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人力财力也有足够保证,曹莫不久前还上奏疏给高岳,自信满满地保证,如无意外,今年必然是丰收之年,可使府库大为充实。
各项政务按照计划,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行。过得几日,高岳正在府衙,和韩雍及杨轲说话。目前,陇西太守府,最高决策机构,便是这一主二辅三人。
“韩将军,此前各场战例,已经有所耳闻,在下很是叹服。不过,在下还是想问,后来你兵临阴平城下时,城内已经集结重兵,日夜加强戒备决意反抗,若是当时主公没有下达暂缓进军的命令,而是要你继续攻略阴平全郡,你待如何应对?”
三人对过往的各项战例,一一回顾点评,并加以假设和反面论证,以为将来提供更丰富更翔实的理论。谈到当初韩雍在阴平郡内用兵神速,接连攻取大半领土,后来将要继续南下时,阴平郡内几乎所有的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