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燕的的确确是个活宝贝,他加盟队伍,讲述了数次穿越河西走廊的经历,特别是进入西域,大多是人迹罕见,黄沙漫天,匪患成灾的僻静险路。要安全走过全程,需要与其他商队结伴而行,以壮大队伍的实力,抵御天灾**,此外还要一定的运气。

    听到一路的艰难险阻,李毅三人接连摇头。来自后世的他们,享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规避了诸多旅行风险,真是无法想象徒步之难。

    凉州地处西北,河西走廊自其境内横贯而过,其地处偏僻之所,有西羌、匈奴等少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不畏死亡。

    来自东北的一行人,行进在类似的环境和气候下,适应能力比之中原人,要强出许多。但随着向凉州腹地深入,两地气候的差异,还是逐渐显露出来。凉州毕竟深处内陆,比起临近海边的东北,气候更加干燥,久而久之成了狂风肆虐的沙漠。

    行走的道路距离沙漠还有一段距离,没有狂沙滔天的恐惧感受,却也遭受了风沙的洗礼。好在制作了大口罩,对脸和呼吸系统起到了很好的防护。

    武威姑臧处于凉州中部,扼守在河西走廊的咽喉,一座万人城池,地理位置却十分的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贾诩已然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又因他资质过人,才华横溢,在这偏僻之所,已经小有名气。因朝政**,贾文和得不到朝廷重用,负气返回家乡。

    但行至中途,贾诩等一行人,被叛乱的氐人所掠。被抓的数十人,都遭到了屠杀,只要贾诩谎称当朝太尉段颎的亲属,借助其名望、地位,而保全了自己。此足见贾诩的机智,与平凡之人不等。

    顾不得一路旅途劳动,当得知贾文和闲居在家,三人大喜过望,带了礼品叩开了贾府大门。

    贾诩闻听下人报知,三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登门拜访,心中也是一怔,三个毛头小子,操着一口幽州音,远来西凉拜访他贾文和,其所为何故?未看到来人,贾诩只能将疑问埋在心中,整装出门迎接。

    三人等了片刻,见出迎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长方脸尖下颏,三缕长髯飘摆前胸。一双明目收敛了锋芒,却逃不出三位身怀绝技的眼光,从此人的气度来看,必然是贾诩无疑。

    宾主相互问询,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贾诩。而三人名不见经传,贾文和身处西北,当然不知到他们的英雄壮举,在其眼中也是无名之辈。

    但张英的谈吐不俗,于冰的应对得当,李毅的豪侠气概,却给贾诩耳目一新,极为震撼之感。尤其三人乃年轻俊才,前途无可限量,以贾诩的圆滑为人,更不可能小看他们。

    客套一番,贾诩将远客让人厅堂。

    众人分宾主坐定,于冰扫视了一下屋内的陈设道:“先生院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屋内更是陈设古朴、雅致,难道先生乃闲情雅兴之人?”

    贾诩立即从于冰的话中听出些味道,知她在进行试探,果然是另有目的,便微微一笑道:“诩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也只能养花弄草,而聊以自慰!”

    于冰心中一乐,贾诩此言表明,他是个不甘寂寞之人,之所以修身养性,那是无奈的选择。那么看起来,他是不同于二荀,更加不甘寂寞,看起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于冰想至此处,面带微笑道:“弟子等路经此地,闻先生学识广博,乃凉州饱学多才之士,而慕名拜访,求先生不吝赐教!”

    “诩才疏学浅,怎敢以先生自居?”贾诩深藏不露,乃天下一绝,不妄自尊大,更是他恪守之道。

    果然是名不虚传,于冰心中佩服他的沉稳老练,但面色依然如故,微微一笑道:“凉州之地鱼龙混杂,民风彪悍,能久居此地而门庭兴旺,足见先生浩瀚之智。”

    “水寒客气了,此乃雕虫小技,并不足道也。”贾诩说得不错,只要为人低调,不与异族发生矛盾纠纷,自保确是小菜一碟。

    “实不相瞒,我等远道而来,全是为了贾先生,只要先生出山,便可大展宏图。”见二人讲话避实就虚,一旁的李毅有些忍耐不住,把此行的真实目的说了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三人是有备而来。但请自己出山,贾诩还是没有料到。如今大汉疲弱,但终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窃取万里河山,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贾诩沉思良久,却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得贾诩笑坏李清刚() 
见李毅打乱了节奏,于冰就是一惊,不过她马上冷静下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临时调整话语:“我等唐突,请先生莫怪。以先生的过人才智,闲居于一隅,真是太可惜了。而我等与鲜卑激斗塞外,经过大小十数次交锋,终于得了一席立锥之地,为汉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一片薄土。而塞外民风朴实,人才凋零,急需先生这等绝世之才”

    贾诩面露惊异之色,与胡人缠斗,不但占据上风,而且抢了对方一片土地,即便以举国之力,也要谋臣良将,配给精锐之师。而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能完成如此壮举,真让人难于想象。

    但面前这三人确是不俗,他们是否有此能力?昔日霍骠骑年不满二十,便驰骋塞北大漠,斩将夺旗,令匈奴闻风丧胆。面前的三人英姿勃发,其豪气恐不弱于当年的霍骠骑。

    于冰侃侃而谈,将带领太平民众与鲜卑军大战的经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每讲到关键之处,于冰都精准的变换语调。由于是亲身经历,贾诩寻不到丝毫的破绽,他偷眼观察三人神色,断定此绝非虚言。

    这三人有如此壮举,真是天纵奇才,贾诩不由得心中吃了一惊。尤其是张英巧计频施,数次以少胜多,以弱灭强,即便他亲临战场,也没有此等能力,看起来张英之学识与见地,都有独到之处,不是他贾诩可以相比的。

    贾诩不知道,张英比他多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可以参考,两人的起跑线不同,见识当然不一样了。若将汉末至现代的史书贡献出来,贾诩还是要高出张英一筹。

    是否投奔一人,先看这个势力的潜质,其次是所能提供的施展空间,再次是在此过得是否舒服。在贾诩看来,这三人情同手足,各怀绝技,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惊人,定能干成一番大事。建平人才凋零,正可以为他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李毅唯才是举,任贤为亲,可以充分施展才华。

    只短暂的接触,贾诩便看透的李毅,基本分析出张英和于冰的身份和地位。只是二人有些怪异,却一时弄不明白。

    “得主公赏识,乃贾诩之幸,诩愿侍奉主公左右!”大汉朝政不张,令贾诩失去了信心,但他凭一人之力,绝难改变积重难返的颓势。李毅等年轻志士,让贾诩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犹豫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

    贾诩大出将近十岁,见他撩衣拜倒,李毅当然不会妄自尊大,急忙拦住了他跪倒的动作,双手扶着与自己相若的身躯,神情激动的说道:“得先生之大才,我李毅如丰羽翼!”

    此称赞毫不为过,因三人的特殊关系,动则齐出,静则齐入,首尾不能兼顾。今有贾诩的加入,便可宜守宜攻,攻可以长驱直入,全无后顾之忧。

    在李毅、于冰施展浑身解数,劝说贾诩的同时,张英正在一旁静心观察,她要尽其所能的发现对方的优劣。

    “先生才略过人,见识不凡,能否预测当今天下形势?”从表面上未发现其明显的弱点,张英便来了个主动出击。

    这个主公十分依赖的智囊,自入屋之后,便闭口不言,直到此时才说出第一句话,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如今的大汉朝不如夕,此天下尽人皆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是内部病入膏肓,若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外力,这个庞然大物绝不会倾颓。张英为何有此一问?难道她已经洞察玄机,预测出末日来临之机?

    想到此处,贾诩瞟了一眼面前的俊秀青年,其仍是似笑非笑,不动声色的神情,一如既往的深藏不露。

    一种异样的感觉,在贾诩心中油然而生,这种临危不乱的气度,非平常之人所有,这才是三人中的领袖,那为何此年轻人甘于人下,而且是一个胸无城府,仁义长着的麾下?这不符合常理啊?真是耐人寻味的一件怪事。

    联想到伶牙俐齿的于冰,贾诩更加狐疑满怀,此三人十分明显,两位小弟心机不一,却均比兄长强出甚多,这个李毅充其量是一位任人驱使的武将,二人却心甘情愿,做他的忠实属下。

    这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有二人死心塌地的辅佐,仁德为怀的李毅,却也不失一争天下的明主。

    “汉帝王昏庸无能,权臣当道,阉人把持朝纲,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遍于原野!如当朝君臣不思悔改,一年之内定会天下大乱!”根据近年的所见所闻,贾诩进行了简洁的整理,他忽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真不愧经国之才,果然料事如神!先生与英之见不谋而合。我等一路西行,所到之处尽皆凋零,而官府麻木不仁,不闻不问,已呈天下大乱之败像。而中原出了张氏三雄,以冀州为根基,传播邪教,散布谣言,煽动积郁已久的百姓,悄然对抗朝廷。如今局势愈演愈烈,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但朝中那帮昏君佞臣,依然我行我素,安于享乐。用不了一年,太平教必叛,大汉局势岌岌可危!”对贾诩的判断,做了极高的肯定,张英又列举了事实,毕竟她三人游历大江南北,踏遍黄河两岸,更横穿了大汉腹地,耳闻目染,亲身体验,具有极高的发言权。

    佩服,简直是五体投地,被张英的一番言语折服了,贾诩此时已深信不疑,加入这一团队,其前景将光芒四射。

    “文苑见识高深,贾诩自愧不如,甘拜下风。”贾文和发自肺腑的一声感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