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以俄罗斯为首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她不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力、物力储备,她的人民更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决不会像希特勒所预言的那样迅速灭亡。在战争初期,尽管对德国的突然袭击缺乏充分的准备,但苏联红军并非纳粹宣传机器所诋毁的那样弱小不堪、装备落后和战斗意志薄弱。1941年8月11日,就在苏德战争爆发一个半月之后,哈尔德将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事态的发展越发清楚,我们不但低估了苏联这个巨人的经济和运输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我们最初推测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仅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在数量上明显处于优势。我们在战斗打响后发现,每当干掉苏联人十多个师,他们又投入了十多个师的兵力,源源不断地同我们继续作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军战线由于分布太广,显得过于薄弱,几乎没有任何纵深。这样一来,敌人持续不断的攻击总能够取得一些成功。
事实上,德国人不但低估了可以投入战斗的苏军兵员的数量和规模,还严重低估了对手的武器装备水平。譬如,由于德国情报部门的工作疏漏,对于在战争期间大量出现的苏制T-34型坦克事先竟然毫无察觉,致使一些没有心理准备的德军高级将领,譬如古德里安、勃鲁门特里特和塞普·狄特里希,在首次遭遇T-34时极度震惊。T-34坦克的防护装甲极其坚固,德军的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又被反弹回来,坦克本身却毫发未损,德军士兵在这种可怕的武器面前胆战心惊。T-34坦克的出现有力地打破了苏德战场上的攻守平衡。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后来心有余悸地评价道,T-34的问世标志着“坦克恐怖”的开始。可以说,直到战争结束,诸如此类的情报失误始终困扰着战场上的德军。
然而,德国人最大的失算远非于此,而在于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斯拉夫人在战场上绝非雅利安人的对手;由多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旦遭遇攻击便会陷入混乱,并且发生革命。希特勒对此信心十足,他曾经这样为他的将军们壮胆打气:“我们只需在门上踢上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坍塌下来。”但随后发生的事实与希特勒的预见恰恰相反。面对纳粹德国的大规模入侵和随之而来的残酷奴役,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卫战争。在这场直到今天俄罗斯人仍然自豪地称为“伟大卫国战争”的斗争中,苏联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空前迸发出来,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奔赴前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中。事实上,在距离“十月革命”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尤其在刚刚经历了1934年和1940年的“大清洗”之后,苏联民众对于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主义领袖的怨恨和反感情绪与日俱增,但在面临纳粹德国疯狂入侵的重大历史关头,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却能够自发地、勇敢地站出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对于这一颇为“反常”的历史现象,直到今天仍有许多西方人士大为不解。而在当时,自以为是的德国人注定要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沉重的代价。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将领们始终不能理解,在斯大林的“暴政”下被压迫了许久的苏联人,在德军的最初打击下又遭受了惨重损失的苏联人,为什么没有像法兰西和其他情况要好得多的民族那样迅速崩溃?
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3)
1941年10月2日,纳粹德国针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大规模进攻———“台风行动”开始了,他们决心要在莫斯科前沿歼灭最后一支苏军部队,将其彻底打垮。德军沿着当年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同一条路线向前推进。但没过多久,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的秋天便来临了。对于一路乘车行进的德军机械化部队来说,厄运开始了。到了11月底,曾经吞噬了拿破仑大军的俄罗斯的冬天接踵而至,战场上整日风雪交加,气温一直持续在零摄氏度以下。此时,德国第3和4坦克集群已经突进至莫斯科城北不到25公里的伊斯特拉,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进抵距莫斯科较远的南部和西部。一时之间,莫斯科大兵压境,形势极度危急。但几乎就在同时,德军一向锐不可挡的进攻态势开始在此陷入僵局。在12月份的第一周里,几路德军多次对莫斯科发起突击,但均遭到了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12月2日,德军第258步兵师的一个侦察营突入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当时已经清晰可见,但第二天一大早便被几辆苏军坦克和紧急动员起来的工人队伍击退。这是德军到达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望见克里姆林宫。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中,德军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士兵们疲惫不堪。由于德军的后勤补给线过于漫长,苏联红军却有着似乎用之不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再加上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俄罗斯异常酷寒的冬天,德军士兵们露在外面的肢体被冻僵,大量的武器装备与它们的主人一样也受到了严寒的侵袭和摧毁,燃料经常被冻成黏稠的泥状物,钢铁部件被冻得像冰块一样脆弱易碎……所有这些因素一次次地阻挠和粉碎了德国人的进攻企图。最终,当德军终于接到最高统帅部下达的据守当前阵地的命令时,大约100个师的苏联红军却在他们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三年半后追击溃退德军进入德国首都柏林的绝世帅才———格奥尔基·K·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发起了猛烈反击。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给德国军队和“第三帝国”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在严寒的12月和次年1月上旬的几周内,遭到沉重打击的德军防线不断被苏军突破,正如130年前的拿破仑大军一样,毫无招架之力的德国军队节节败退,几乎快要消失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纳粹德国陆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成为希特勒“第三帝国”短暂历史上的一个致命的转折点。
仅仅一年后,在伏尔加河畔的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德国人遭受了自开战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1942年秋天,德军经过一系列异常艰苦卓绝的激战之后,几乎占领了斯大林格勒这座业已成为废墟的城市。然而,在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反击之下,德军的后勤补给线接连被切断,德军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最终,这些身处绝境的德军人员不顾希特勒下达的严禁投降的无情指令,于1943年1月向苏军投降。在经过3个月之久的残酷巷战之后,最初从德国出发的285000名军人只剩下91000名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的战俘,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一瘸一拐地走向偏僻遥远、寒冷荒凉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通过这场战役,苏联重新夺回了俄罗斯南部和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粮食资源。此役之后,德国军队横扫东部欧洲的迅猛步伐被迫停滞下来,同时开始了向德国本土大规模溃退的漫长征途。但是,无论对于苏联还是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它所具有的重大的象征意义。对于苏联而言更是如此,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抵抗纳粹侵略的士气和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已被围困一年半之久的十月革命圣地———列宁格勒重获自由。在德军投降后不久,斯大林格勒曾经专门举行了一次胜利聚会,美国战地记者亚历山大·韦尔斯对当时的场面这样描述道:
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放了许多的伏特加酒。紧挨着我坐的是一位长着酒糟鼻子的上校,他显然已经喝了很多酒。“我们干掉了他们整整50万!”他大声吆喝道:“来,来,为斯大林格勒的英雄们,干杯!”……他拍着自己的胸脯,指着自己的红星勋章大声说:“瞧!这是昨天我们伟大的政府奖给我的!朱可夫———我崇拜朱可夫,是他策划和指挥了整个战役,是他和我们伟大的斯大林一起策划的。哈勒欣河战役,我们轻松地干掉了日本人———但那只能算是一次演习。在斯大林格勒,可是动了真格的了,我们在这里歼灭了希特勒最精锐的部队。是谁把他们歼灭的?是我们伟大的俄罗斯人民!”
玩火自焚 战车杀向德国本土(4)
很显然,这场战役对于德军士气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德国历史学家瓦尔特·戈尔利茨评价斯大林格勒是“第二个耶拿(耶拿是德国西南部的城市,1806年普法激战的战场,拿破仑在此击败了以俄国和普鲁士为中心、由英国提供军费的欧洲第四次反法同盟。———译者注),是德国军队所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溃败的消息传来后,纳粹德国下令全国致哀4天,所有影院、剧场等娱乐场所停业,以哀悼在前线阵亡的将士。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恰当的反应,因为这是“第三帝国”走向最终灭亡的痛苦历程的开始。在接下来的26个月内,德国人开始由攻势全面转入守势,被迫向本土逐步撤退。在此期间,他们尽管也采取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反攻行动———譬如1943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和1944—1945年的阿登反击战———实质上只不过是一些较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而已。
就在“第三帝国”的战争能力江河日下的时候,一连串的“厄运”也接踵而来。1943年夏季,希特勒最亲密的法西斯盟友———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极不光彩地下台了。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再加上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的成功登陆,意大利国王召见了墨索里尼,在简短的会晤之后宣布将其解职,这位可耻的独裁者随即被塞进一辆救护车送入监狱。在短短几周内,意大利成立了以佩特罗·巴多利奥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