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这同行的队伍就有些浩大了,几十号人一起往公社而去,方文坐在薛镇长的车上,不知为何,心理也有几分激动!
等他一到公社,发现此时公社内也是人山人海的,起初还以为是酒厂有什么活动,等下了车才从杨支口中知道,这些都是三儿沟的村民,听说他要上任,特别跑来支持的,有些村民大清早的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这才赶到公社。
没有激情的演说,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村民们淳朴期待的目光……
方文忽然间才发现貌似肩膀上确实已经有担子在了。
随后就是工作交接,办公室分配,住房分配了,这些或许用不到,但是流程还是要走的。
交接的时候这才知道,他手下居然还有两个队长,这是属于没有编制的,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块钱,逢年过节能跟着吃喝一顿。
两个队长一个姓金,一个姓周,都是五十多岁的年纪,看穿着,家庭条件相当一般。
至于村里的队长一说,如果放到外面城里,绝对是一个吃香的职位,但在村里,就是属于打酱油的,只是负责传达一下相关政策到村民家里而已。
中午安排在鱼庄大吃大喝了一顿,而这钱已经可以在政府报销了,方文顿时发现了当干部的好处。
今天只是一个上任的仪式,并不需要正式开工,月底一个完结,畜牧站这月的工资也已经结算了,只是忽然觉得他貌似缺欠畜牧站也很多,陆续已经领了一万多的工资,和很多潜在的福利,但基本上屁事没干,算算日子,养猪场的老母猪也该下崽了。
这是野猪王配的种,希望能有不一样的配种出来,至于山上还有几只抓来的野猪,只是一直都没时间收拾,一直养在山寨上的酒厂。
一说到酒厂,方文忽然想到了酒渣子,这可是好东西,用来喂猪,到时候猪肉都能带着点淡淡的酒香味呢。
是夜!一段时间的繁华过后,方文也难得的清净了下来,三儿沟村的事情按部就班既可,至于他想在村里干点什么,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决定的事情。
这一静下来,忽然又想到了感情上面的事,或许年前也该解决这个问题了,毕竟年龄真的不小了。
、第275章 电费
翌日一大早,方文早早的就到了公社,和昨天两个村队长约好一起下乡,下乡这个字或许对他来说实在谈不上,因为他本身就住在村里,不过其意义却是不小。
一般干部下乡都会指定吃饭的村户,当然伙食费也是要吃的,每年镇干部下乡的次数也不少。。
方文这次是作为村支到自己所管辖的村里去,目的行太强了,也不就打算开车去,恩,想开车也开不了,路太烂了,除非骑摩托车,不过步行去转一圈才能看出点实际的。
和老金两人寒暄了片刻,三人就从公社出发上路了,最先看到的就是肉铺,这也是整个金堂乡唯一的肉铺子,基本上两天杀一头猪就能满足整个山沟的需要了,由此可见,肉食仍然不是村里的主流食物。
在肉铺旁边有一个老铁匠铺子,和王麻子的铁匠铺子不同,这个铁匠铺子里面没有新式机器,全靠一柄锤子敲打,兼卖一些坛子啥的,其实也就是一栋两层的楼房,肉铺和铁匠铺子各占了一半。
肉铺的外面就是公路,这有是建国后修建的,只是现在无人修缮,窄烂无比,而肉铺的对方就是村寨了,中间隔了一条河流,这条河到也算宽阔,有七八米左右,河水不算深,河中多有小石墩,村民们踩在上面也就过河了。
方文三人先在肉铺看不看,就踩着石墩子过了河到对面,然后人手一跟打狗棒子。延着村里往下面走,这处村寨名为:幸家坝,意为大部分村民都姓幸!
下乡他是外行,不过两个队长都比较有经验。一边介绍着,三人就随意选择到了一个村户家里,然后就是询问收入等等情况,如养了多少家畜,有几亩地,收获了多少粮食,年均收入等等,另外询问电费也是必不可少的。
村里无天然气。也没有自来水,但用电却是必须的,从电费上面就能大概看出村民家的生活条件了,分三种。一是买不起电器,自然用不了什么电,一是买得起电器,但舍不得使用,也节约。这电费用不高,最后一种就是最好的情况了,那就是电费比较高。
这一户村民是属于第二种,有电器但是电费低。这也是此山沟里普遍的想象,如买了冰箱只在夏天使用。或是干脆就不用,买了洗衣机。只使用脱水甩干功能,衣服还是手洗,有彩电,但也只是每天固定时间才打开来看,有电饭锅,但仍然是柴锅蒸饭吃,有电灯,但普遍都是最低的十五瓦!村里一般不使用节能灯,虽然节约用电,但是因为灯太贵了,几乎无人使用。
一度电等于一千瓦,十五瓦的灯可以使用六十多个小时,光是电灯方面的用电,一个月根本用不了几度。
如此又跑了十几家,最后发现,这几家村民的电费从几块钱,到二十元不等。又跑了几十户,最后方文惊愕的发现居然没有一户村民家里电费超过三十块钱的。
甚至还有一户的电费平均每月在五块钱以下,面对这个数字,方文也觉得心情比较沉重。
而年人均收入都在三千月左右,平均下来,村民们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三百块钱,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
不过也有好事,那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养鸭子,现在他是村支了,发展村里养鸭子也是一个任务啊,到让他有些无语,在畜牧站的时候提议大家养鸭子,转眼就成了发展养鸭的前线战士!
一路往前面村里走去,考察到的第一手数据也都记录了下来,这些数据对方文来说也算相当重要了。
——————————
“方支,在到前面就是我家里了,要不去喝口茶水歇息一会儿?”老周忽然开口说道。
方文一时间对“支”这个称呼还真有点不适应,刚才一路走来,每到村民家里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茶水这些当然不缺的,要不是为了赶路,这醪糟蛋估计都吃了几十上百个了。
现在还喝什么茶,不过老周作为队长,现在相邀去坐坐也好,对自己相熟的人,方文总是抱以照顾的心理,说简单点就是护短,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性格缺陷。
想到这儿就出声道:“成啊,去坐坐也好。”
这时,老金也跟着出声道:“方支,现在时候好在,我家还在老前面,要不中午到我家里去吃饭。”
答应了一个,第二个自然也不好拒绝,方文接话道:“好,不过随便整个家常菜就可以了,回头你开张条子,你到杨支那里去报销。”
虽然同样是村支,不过杨支也兼任了多相任务,这报销就是一个重点,杨支一直在干这事,经常往镇上跑,这才喝乡镇的干部很熟落。
老金也不矫情,笑呵呵的应下,毕竟这是花国家的钱,有便宜不占白瞎了这个职位啊。
道路是曲折的,田埂是小小的,好在方文本来就是村里人,走这种小道反道平添了几分韵味,不过换了薛镇长两女来估计就要悲剧了,滚下冬水田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继续往前走,别看三儿沟村只有三百户人家,但也就是一些大姓氏的家族聚集的房屋多一些,另外就是公路不边上房子也比较多,另外就全部分布上山上了,有时候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都见不到下一户村民在啥地方。
至于山上的住户,方文也不打算去了,光靠两条腿走不过来啊,能顺河流穿越整个山村,这就足够忙活一天的时间了。
这次下乡也是突个实际考察,了解下现在三儿沟村里的现状而已!
整想着,老周家也就到了眼前,在一个小山弯里,这山沟的山脉多,连绵起伏,自然,这种小山弯也比较多,不过也别小看了这种进深不过几百米左右的小山弯,这可是相当好的地理位置,农田肥美,土地肥沃,偏偏山弯之地还比较平整,村民一般喜欢落户在这种地方。
另外提一句,之所以三百余户村民,户籍人口才三千人左右,这也是牵扯到分家的问题了,儿女长大后一分家,也就是单独算了一户,所以一般一个户籍也就三个人居多。
、第276章 现状
~。《 》~。。
在城市边上的乡村,对分家分户,控制得比较严格,因为牵扯到赔偿的问题,主要还是怕这块土地被开发商看上了,政府就得按户籍进行赔偿,这户籍越少自然越好。
而村民为了多分房子,绝招也是不断,如让女儿们火速分家单**户,甚至更绝的,直接离婚,两口子分为两户,这样多能多一套房子。
当然儿女要分家分户,必须要结婚后,好吧,这个可以假婚,在离婚,在分户!拼的就是一个你狠我还更狠。
在这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当然没有这么讲究,分户也是常见的事情,毕竟即便不分户,也是要分土地,户籍多少在村里,没什么牵扯。
不过也可能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村里的户籍是迁移出去容易,但是要把户籍在迁移回村里那就难了,甚至不接受城市户籍迁移进村里。
国家承诺的土地三十年不变,眼看也没多少年了,到时候肯定要根据户籍在从新分配土地,而村里很多吃“空响”的户籍就悲剧了。
也就是村里虽然有老房子,但是一家人户籍已经迁移到了城市里,但是这个时候分配的土地不会有变化,依然可以使用,但这个国家承诺的不变期限一到,到时候即便你在村里有老房子,但户籍不在,这土地就不属于你了。
但现在你想把户籍迁移回村里,政策上又不允许。也不知道过些年,村里的土地分配是个啥情况。
“方支书,到了,前面那地就是我家里。”老周的声音传来。也拉回了他的思绪。
方文点了头,顺着山弯往里面看去,约莫五六户人家,其实有一户到是修了楼房,不过红砖在外,看来也花钱装修。
老周家的房子还是土墙房,但有些扯蛋的,其家里的猪圈和厨房却是砖头瓦房。不过这种情况在村里也很常见,至于原因,就不好说了。
等一到坝子边上,就听见了狗吠声。不过狗是栓好了的,随后就见一个五十多岁妇人从屋子里急忙赶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