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暗一现在每天都到知夏面前报道,就可以知道也不是没有效果的嘛。
凤卓然觉得现在秦安安的眼神有点奇怪,似乎在看一个商品似的,待价而沽,却没有恶意,不自觉的拿起水杯掩饰性的喝了一口:“对了,今天来,是有事情跟你说”
“啊?哦,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吗?”秦安安回过神来,连忙问道。
“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大事”凤卓然抿了抿唇。
“是与孟国有关”秦安安听到这个愣了愣,想了想,意识到,最近与自己有关的也只有孟国了。
“是的”倒是没有看起来那么笨,凤卓然想道。
“到底怎么回事?是那个风宸?”秦安安不淡定了。
“这件事说来话长,需要从孟国的历史说起”凤卓然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
在大兴王朝的诸多对立国中,有一个北方强邻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孟国。大兴近百年来,几乎所有大仗、恶仗都是跟孟国打的,孟国也因此成为大兴目前最主要、最强大的对手。这就是启灵族建立的孟国。孟国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地方,他们的很多习俗来源于蒙古,人人彪悍好斗,崇尚武力,以武为尊。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孟国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从最初一支不起眼的部落武装起家,战胜了诸多强大对手,缔造了一个辉煌一时的草原帝国,只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朝堂变更,皇室昏庸,孟国的实力大不如前,加上纪凌尘的战术高明,被打的节节倒退,成为大兴的称臣国之一。
孟国是启灵族建立的。启灵族是百年之前,中原疆土极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本是蒙古族的一个偏支。启灵族起源于蒙古西喇木伦河流域,是曾经最为著名的战斗民族牧归族分支南后裔。“启灵族”一词,是启灵族语“镔铁”的意思,象征着启灵族民族象镔铁一样坚不可摧。启灵族民族刚刚诞生时非常弱小。前朝时期,曾经被主政权打的落花流水险些亡族灭种。为了保护自己民族的传承,启灵族臣服于蒙古族。在前朝初期,慑于帝国的强盛,启灵族是强大的帝国的臣民,承担着纳贡和服兵役的义务。
后来前朝朝堂更迭,当政者强取豪夺、奢华成性,加上大兴开国之帝挑起的战争,给了启灵族以缓存的机会,从此彻底丧失了对启灵族人的约束能力。而此时的蒙古回鹘国的灭亡,以及取代他的那古斯的落后和弱小,则使蒙古部落出现了罕见的权利真空。于是,启灵族趁机崛起,一跃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就在前朝灭亡的第一年,启灵族大部落联盟统领(史书注:即启灵族部落联军最高统帅,掌握兵权)百里皇极废除那古斯可汗之位,取而代之。随后短短10年间,百里皇极统一启灵族民族,平息了启灵族大贵族的叛乱,百里皇极废除原启灵族的可汗选举制度,仿效中原王朝建立皇权世袭制。正式称帝建国,定国号为孟。随后的很短时间里,启灵族灭亡了存在200多年的“海东盛国”渤海。相继征服了蒙古高原地区的其余部落,唯女真一族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靠了大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一直延续至今,昭王之妻就是女真族的可汗之女。
孟国建立之后,野心蓬勃,公开屡次入侵大兴,最终于先皇在世时趁守边大将惊云叛乱侵占了东土以南的越城十六州。至此,启灵族帝国版图正式形成:北方跨过北海进入冰山之地,西部直抵沙漠之域,东部濒临大海,南跨越城进入大兴,隔河与大兴王朝对峙。从百里皇极正式称帝建国起,启灵族人只用21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强盛的草原帝国。整个国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这个帝国完全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政权,先后绵延达百年,而且建立自己的经济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历史。强大的启灵族王朝不仅威震大兴,甚至远方的一些蛮夷之国也成为它的权属国。在很多地方,启灵族甚至取代大兴的中原正统地位,成为鼎盛的象征。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启灵族对武力的崇尚,造就出了全民皆是战士的情况。
而景王之所以被称为战神的原因就是在景王13岁时收复了越城十六州,将启灵族赶出了大兴的版图,并且将他们死死压制住,再也没能跨过越城半步。
孟国的强盛,首先应该从孟*制说起。
孟国是游牧民族国家。他的军制即有中原王朝的特点,也继承了游牧部落时代的痕迹。孟*队的前身,是建国前的启灵族部落联盟武装。启灵族民族统一前是八个部落组成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各部落都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这些独立的武装力量平时各自为战,战时则在联盟“可汗”的名义下组成联军,而最高首领就是可汗。孟国开创着百里皇极的家族就是启灵族部落联盟世袭可汗。可汗名义上是大可汗的臣子,但实际上权利却几乎独立于可汗之外。可汗只拥有名义上的行政权。结果,掌握兵权的可汗逐步架空了可汗使其最终成为傀儡。部落联盟武装最大弊端就是没有统一性,而且属于最典型的民兵。因此,百里皇极在建国后,就着手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制度和基本固定的武装力量。
与大兴皇族惊人的类似。孟国开国皇帝百里皇极的家族本来不是启灵族首脑。就是因为担任了世袭可汗。靠掌握启灵族部落联盟兵权,才最终废除了原可汗篡位并统一全族的。因此,百里皇极极为重视对兵权的掌控。在投靠他的汉族人才和本族大臣的辅佐下建立起一整套军事政治制度。启灵族皇帝或掌朝太后是国家最高军事统帅,直接控制着一切与军队建设有关的事物,独掌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这点与中原建立的王朝完全相同。但皇帝一个人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设立了专门机构作为助手。
在皇帝之下,启灵族设立了南、北军机院,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北军机院在启灵族本土,他的前身就是统一前百里皇极的军事组织。因此是帝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掌管着全国的军事权利。而南军机院则隶属于北军机院,专门负责越城十六州等汉族地区的军事事务。尤其是专门管理由汉人组成的“汉军”。地位和级别远不如北军机院
南、北军机院的最高长官是南、北军机长,负责帝国南北地区的军事事物,直接向启灵族皇帝负责。皇帝通过与南、北军机院对全*队进行掌握。如此事关皇室和国家存亡的要职自然不会落于外人。南、北军机长完全由出自启灵族百里氏皇族和萧氏后族这两大家族的皇亲贵胄。例如,六皇子百里辰风的祖母,就是启灵族帝国萧氏承天皇太后,承天皇太后的父亲萧思温,就曾经先后担任过南、北院军机长。
另外,在南、北军机院之外,孟国还有一种官职很有价值。这就是北、南大王院。而北、南大王院的掌控者,就是启灵族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我们大兴历任丞相都认为必须明确一点,就是对启灵族皇帝里说,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意义非同寻常!因为北、南大王院管辖的就是启灵族皇帝自己的百里氏皇族部落!
开国皇帝百里皇极在挫败一系列内部叛乱后,为强化对百里氏部落的控制。将百里氏部落分割为北、南二院,这就是后来的北、南大王院。而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就是皇帝自己的管家。直接控制着皇族部落,掌握着包括皇家近卫军等关键核心力量。甚至可以说直接掌握着皇家生死!因此只对皇帝或掌朝太后一个人而不是对国家政权负责,完全由皇帝或太后本人亲自任命。其实际权利和地位超过南、北军机长。
在此之下,孟国还设立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专门负责守卫孟国的五大重要城市的防务。由于是孟国的经济命脉之城,其长官清一色全是启灵族皇族或后族的亲王贵族。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则负责调度边境地区的守军,在其下是各级武官。
早期,启灵族并没有正式的常备军。启灵族人是最典型的游牧民族,因此其军事结构也和其他游牧民族政权如女真建立的政权类似,启灵族部族全民皆兵。所有15—40岁的男子由本族酋长或官员登记造册,一律编入军籍。平时放牧生产,一旦发生战争立即以“点籍”方式,在本族酋长或官员的带领下自备马匹、武器和口粮参军出征。这种制度贯穿了启灵族帝国始终,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起大量军队。但缺点也很显著。首先,这样的军队需要现招集和集结,国家没有正式、大量的常备军,因此无法应对突发的大规模战争。而这些临时招募的军队属于最典型的民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参差不齐。
最重要的,是受历史原因限制,导致启灵族权臣、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清一色都有自己的常备武装力量。少则数百,多则居然成千上万!而皇帝或皇室控制的常备军却非常有限。这直接导致孟国早期,发生过多次贵族尤其是宗室诸侯王依仗自己的私人兵力发动叛乱威胁皇权的恶*件!而诸侯为保存实力夺权,或者不出兵或少出兵,或者出兵后临阵有异心,甚至干脆就临敌趁机弑君篡位!
此外,当启灵族建国尤其是正式进入中原后。启灵族皇帝本人开始受到中原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对皇权和军权的关系以及中原国家常备军的意义有了极其深刻的领悟。于是乎,建立直属启灵族皇帝自己的正规常备军成为当务之急。而原本作为皇族卫队的步兵,在早期是启灵族少有的一支常备武力。在历次战争以及平叛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步兵规模迅速扩充,职责发生明显变化。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大型正规常备军。
启灵族贵族或重臣,在军事上向来不信任汉人或其他民族。因此步兵兵员主要从启灵族八大部落遴选。每年,国家都定期派官员,从各部落抽选精壮男子补充到步兵。经训练后由国家装备,分拨给各个军镇或贵族、大臣。因此,步兵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这些人的私人武装。但步兵只属于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