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妃常吃货之空间小王妃-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案特殊,陛下不愿让大理寺参与,七皇子殿下虽有残疾不理朝事,但毕竟是皇子,指派他有什么稀奇地?”

纪军零闭上了眼睛。感觉到四肢好象被铐住了一般,根本无法挣动。七皇子前不久因争小妾之事,很受了自己的欺压,他如果想要挑这个时候来出出气,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世间之事也许就是这样,在你得势之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那个人,也许某一天会给你最沉重地一击,想也想不到,躲也躲不开。

身边的刘总管目光闪亮地看着这个已被逼至绝境的人。表情未有丝毫的软化,“纪军零,你有今日。实在是自己种因,自己尝果。一个失去了信任的兄弟对陛下来说算是什么东西。你自己最清楚。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想听到关于你的事了,以后连我也可能不会再来。你死是死定了。但什么时候死倒还没定,不过再迟也逃不过秋决。在那之前,这天牢你要住上一阵子了,我想你身上应该不止这一桩债吧,趁着死前没事,这里有纸墨,你慢慢回想慢慢写,没必要带到棺材里去,成为下一世地罪孽。”

说完这番话,刘总管就再也没看纪军零一眼,一转身出了牢房,重新锁好大门,留给里面的人一片安静得几乎令人窒息的黑暗空间。

离开了天字号房,刘总管并没有立即出去,而是转过长廊,来到了另一个牢房探望于明成。这个牢房设在最上面一层,空气流通和光线都要好很多。身边的刘总管进去的时候,于明成正站在囚室正中,仰头看着从高窗上透入的一缕苍白的陽光,听到牢门声响也没有回头。

“于明成,有人拜托我来看看你。你还好吧?”

于明成没有答言。陽光照在他脸上,肌肤如同透明,丝丝皱纹清晰,他眯着眼睛,仿佛在数着光线里的灰尘。那种纯然平静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绝望。

刘总管突然觉得无话可说。他能说眼前的这个人什么呢?说起来这个人也应该是个皇子,应该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却是造化弄人……

沉默了半天,刘总管也只能无奈地问了一句:“于明成,你还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带给什么人的?”。

于明成终于慢慢地转过了视线,晶亮的眼珠微微一动,“没有,命中如此,没有什么想说的,是皇上让你来问的吧,呵,这是出于一个什么心情?总不会是父爱吧?现在知道我的身份下不去手了吗?”

刘总管郑重地向他躬身行礼,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这里面的人恐怕是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这一辈子的恩恩怨怨在死面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过是一场空而已,这就是皇室的悲哀,谁也阻拦不住,只能怪自己是生在了皇家。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抓出纪军零这些年在京城中布下的暗桩,看被抓到的那些大臣就知道,整个京都中投靠他的人并不少。

还有一些撑不住的暗卫透露出,纪军零偷偷的训练了一批数量不少的女子,送入了各个大臣的后院,要知道枕边风可是少不了的,后院那些事情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关系重大,看秦湄儿和太子就知道了,只是这些人是最难找的,平时不显山露水,也不好大张旗鼓的将后院之人提上堂来审问,最好的就是找到名单,逐一击破,一时之间失态陷入了僵局,纪军零不肯认罪,皇上有意拖延,身边的一些朝臣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自受了春猎叛乱之惊,回鸾后又雷霆处置完前太子一党,皇上越发觉得身体每况愈下,支撑不来。御医们次次会诊之后,虽然言辞圆滑,只说安心静养无妨,但观其容察其色,皇上也知道自己情况不妙。人越到老病之时,越觉得性命可贵,所以就算万般丢不开手,皇上也只得无奈地先丢开再说,东宫监国的御旨便由此而发,明令凡皇帝不升朝的日子,即由太子在承乾殿代他处理日常政务。一开始,皇上还有刻意试探、从旁品察的意思,后来见太子行事谨慎公允,没有因此膨胀狂妄的迹象,渐渐便放了一半的心,除了逢六日召三公六部重臣入内揽总禀报一次朝中大事外,其余的日子竟一心只图保养续命。

由于对政事有处置权,也由于大局粗定,太子这个东宫太子的位子,坐得可比他的前任稳得多,但同时,也要累得多。有时在承乾殿听取了大量奏报,批阅完成堆的折子后,还要在自己宫中接见重臣,合议一些难决之事。

七月底,礼部宣布了今年春闱的星测吉日,皇上在朝堂之上就考官人选一事询问太子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兹事体大,不敢擅答,请容儿臣慎思数日”,虽然没有明确答复。但很明显他并不打算置身事外。可是扭转流弊决非一件轻松的事,弄不好就会事与愿违,所以大家在等待最后名单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等着看这位新上任的太子地最终决策,是不怕得罪人。努力把他所赏识的那类耿介之士推荐上去,还是屈从于历年惯例,弄个圆融晓事的主考官,为某些特殊地人留下一道晋身的缝隙。

八月四日,中书诏令终于签发。由司礼官当众宣读。如果人地下巴真的可以掉下来的话,那天的朝堂之上一定可以遍地拣到下巴。副主考们全都是六部侍郎中最年轻气盛的官员,可主考官却是高龄七十三地原凤阁阁老程知忌。虽然程老大人已恩养在家多年未踏入朝堂,虽然阁老是个众所周知的名誉官位,但在制度上他仍然有着正一品朝职,属于可以被选任为主考官的范围内。

只是以前,还从来没有象他这样的人被重新起用过,众人在推测可能人选时也没有一个人想到了他。

不过太子所建议的这种老少配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大家很快就体会了出来。程知忌并不是一个特别强硬的老臣。他温良、柔和,从不拒客,不抹人家面子。非常的识时务,只是时务不太认得他。因为他实在是太多年没有上过朝堂了。对朝中的人脉关系根本弄不清楚,跟其他人只须提点一下大家便心知肚明的事。到他这里非得把来龙去脉交待个丝毫不爽才行。关键是人要是没有特别铁地关系,谁敢贸然把殉私的话说的那么清楚,尤其是对着一个被人遗忘了好多年,根本摸不清他深浅地老臣。毕竟风险还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总不能路子还不熟呢,就不管不顾地抬着一大箱金银珠宝上门去求人办事,新上任地几个御史又不是吃素地。

但是从定下考官人选到入闱开试,只有十来天的时间。通向程知忌那里地门路还没来得及查清打开,这位老大人就收拾包袱进了考场。没有了外界的影响和各自的私心,那么既使是争论和异议也会变得单纯。其实老少搭配最大的缺陷就是年长的因循守旧,不接受新的观点,年轻的自负气盛,不尊重前辈的经验。太子在“慎思数日”决定人选时,首要考虑避免的就是这个。虽然最后的名单里并不全是他所建议的,皇上自己也改了几个,但大的格局总算没变,最终也达到了太子想要的效果。这主要归功于程知忌这个人确实选的合适。他虽然年迈,但性情并不固执,乐意听人辩论,同时他身为前代大学士,凤阁阁老,厚重的底子摆在哪里,十八位副主考第一天阅卷下来,对这老先生已是信服,无人敢不尊重他。一旦主考官不反感年轻人的不拘一格和鲁莽冒进,副主考们又承认主考官的权威裁断,那么相互制肘自然可以变成相互补益,不至于产生大的矛盾。

其实这一年的秋闱还远远做不到不遗漏任何的人材,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码,这绝对是多年来最干净公平的一次科考。太子的目标是“无功无过”,他不指望一下子就清理完所有的积弊,也没有采取更强硬冷酷、更容易招致不满和反对的方式来保证廉洁,他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无弊不成科场”的旧有观念,切断许多延续了多年的所谓惯例,从而迈出整肃吏选的第一步。

秋闱顺利结束,没有起大的风波,这让皇上很高兴。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太子不晓时务,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把朝政折腾的不得安宁,现在看他也渐渐和顺起来,心里自然欢喜。

转眼间草长莺飞,又一年的三月来到,内廷司开始忙碌准备皇族春猎、驾幸承山离宫的事。众皇子中除了前太子还在幽闭不得随驾外,其余的当然都要去,再加上宗室、重臣扈从的近两百人,每个都带着一群随行者,规模算是历年最大的一次。

“你这里也没有找到纪军零的踪迹吗?”在军帐里,来访地大理寺卿张强恨恨地摇着头,“他还真是个老孤狸,都怪我一时不察……”

“纪军零落网是迟早地事,我不急,”太子叹息道,“我急的是纪军零涉及到的事情,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强这时已经知道了其中之事,当然能够理解太子地急迫心情,不过对于宫里现在的状况,他要更清楚一些,立即劝道:“你先安安心。纪军零谋叛逃匿,陛下对他们一脉正在气头上,哪有那么容易就把人弄出来的?”

纪凌尘也点头同意张强的建议。

于是,只能将纪军零逃狱的消息告诉了皇上,皇上自然大怒,下令全力缉捕。

“你说什么?贤妃现在被封为皇后了?”静夜之中满含怒意与惊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微微的回响,沉闷而又碜人,“这怎么可能,皇上就这么信任他们吗?”

“下官也百思不得其解啊。按说我们的动作也不慢,一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即开始计划,而且最初的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密报贤妃私藏焱妃的牌位上贡,钦天监的人也马上就前往那里察看。钦天监主事夏权他一向不是会悄悄掩事的人,正直无私,不喜欢趋炎附势。这时我再奏本上报皇上,事情只要一闹出来,夏权失职的罪名轻不了,他恼怒之下,必会全力追查贤妃。能在贤妃宫里密室自由进出的人不多,贤妃的嫌疑就算不能坐实,至少也很难洗清,这两个人要是翻了脸,谁赢谁输都对我们有利。可是……谁知事情竟会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