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狙击南宋-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抑乱哑剑骶辖阶圆迨郑チ钫咭宰髀衣鄞Α�

事实上,驻守在十六县与各堡寨的留守司官兵,根本就不想趟这浑水。比如当初李横、李忠围攻黑阳山之张用时,毗邻的阳武城守军就没有参与,只是为二李军兵提供食宿便利而已。因此文告一下,各留守司军兵本在犹豫观望的心思一下稳了下来,按兵不动,偃旗息鼓,坐视城外各路义军被那支虎虎生风的大军,一一收编整合。

天诛军兵临城下。坐困愁城的杜充终于让步,让出了河北义军的收编权。同时摆出了和平解决事端的态度。而这也正是狄烈所要的结果,他既无足够的实力、也无充足的时间、更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围攻东京。他所要的,就是这几十万人而已,既然杜充给了,他自然也就不为己甚,见好就收。

从十六日开始,整个京幾路都处在一片繁忙之中,齐聚东京的天枢城各文武将官都在忙碌着。傅选以张荣大军为后盾。在张用、李宝、李贵、丁进等劫后余生的义军首领的协助下,全力整编重创后混乱无序的河北义军;马扩则与宗颖加紧谈判进程;张锐则领五百兵驻守万胜门,保持对汴梁的压力;狄烈则携赵梃与一队猎兵,分别拜访十六县及诸堡寨的留守司官兵,当然,还有滑州的八字军。

五日之后,成果颇丰。

傅选的收编行动很顺利。不得不说。杜充这次对河北义军所下的狠手,是坏心办好事。河北义军中,最大的两股势力,王善与杨进,包括他们手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亲信头目,尽数被戮。两寨高层,被清洗一空,权力出现极大真空。这个时候,谁掌握了这两大势力的领导权,谁就能重新培植骨干。彻底洗牌,将王、杨二人的影响力抹去。把这两支大军,完完全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收编一支军队,无非是“恩威并施,权利并济”这八字决而已。天枢城对河北义军,有挽狂澜于即倒的再造之恩,亦有半日破三千敌之威,至于权与利方面,更是在早前王善与杨进尚建在时,就认可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收编自然就水到渠成,顺畅自如。

虽然在此役中,义军士卒损失过万,百姓死伤也达数万之多,但付出这样的代价,换来一个迅速而彻底的合并机会,还是值得的。

狄烈亲自出马,尽量游说留守司官军,赵梃也亮明国公身份,现身说法。不少留守司官兵,自宗相去世后,对杜充心怀不满,闻知太原利好之局面,兼之又是皇室正朔所在之地,心动者不在少数,有意随河北义军北迁。狄烈也向王贵、徐庆抛出了橄榄枝,这二将自打目睹了天诛军猎兵汴河歼金兵,又仅凭二千余军兵,就将东京闹了个天翻地覆,也是心向往之,只是还有一桩事未决——大哥岳飞是什么个意思?

如果岳飞留在太原,王、徐二将自然二话不说,带着合家老小就北迁。但若岳飞只象宗颖说的那样,半载之后,就轮换回来,那他们这么做,就违背了岳大哥的意愿。所以王、徐二将表示,此事未可立决,须等岳大哥回信再说。

狄烈表示理解——在自己的重点“关照”下,岳飞肯定回不来了。所以,王贵、徐庆北上太原,也是迟早的事。

八字军那边,果然不愧为王彦的死忠,统制以上的高级将领,无一愿归附。但部分统领、副将及军兵,却对天诛军击溃桑仲、二李大军后,并未赶尽杀绝,反而及时给予救助,并且俘虏也不加虐待,更放归滑州之举,表示感激。觉得在八字军中呆下去没有希望,遂转投天枢城。这部分约有千人,加上家眷计三千人众,人数不多,却是一个风向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字军将士终有一日,会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可靠选择。

这边收编义军官兵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那边谈判的进程,也接近收尾。天枢城方面要求不算太高,马扩又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外交家、谈判老手,自然也就为天枢城争取到相当不错的结果。

东京留守司方面,同意河北义军全部通过滑州黄河大桥北上,并提供数十万北迁军民一月基本口粮,同时提供部分车辆、骡马、牛羊等迁徙、生活用品。留守司将传信至安利军与相州,沿途予以方便,并保障安全。

天枢城方面,天波水师在迁徙完成之后,即时撤出万胜门。在此期间,保证不对汴梁城与附属各州县发动攻击。天波水师驻守万胜门期间,一应粮秣所需,由汴梁城供应。此外留守司对“误袭”天枢城主一事,表示万分歉意,愿意补偿若干钱粮财帛。至于具体数目,自有双方派目吏随后细谈,反正对于补偿结果,狄烈挺满意。

以上是主要条件,再往后就是一些细节,还包括之前宗颖提到过的太原与东京的守望相助,友好往来。不过,这些东西在宗泽去世后,就已经没了意义——杜充的东京,与宗泽的东京是两码事。现在的天枢城,与东京之间,如同宴席上两个表面谈笑风生,却暗藏杀机的对手,只隔着一张桌案,不定什么时候,就拔刀出鞘,兵戎相见……

狄烈来东京,要的是人口,粮秣,如果可以,再榨取一些财帛。现在,这些都拿到了。至于东京、杜充……管他去死!机会不是时刻都有的,错过了,就别怨天忧人。

现在,吸引狄烈眼光的,是张荣献上的一份海图。

这张绘制在帛绢上的海图,详细地标注了从济南沿济水,经淄州、青州,进入大海,也就是后世渤海的莱州湾,全程不过三百余里。从茉州湾的出海口,标注了北上、南下两条航线。

北上航线,绕过黄河出海口,行程四百里,抵达沧州泥沽寨(今天津入海口)。这是当初张荣率天波营出太行时,与军主狄烈标定的目标。当然,按当初的计划,现在还不是攻占泥沽寨的时候,而是要在渤海湾找一处可供日后“蛙跳作战”的落脚点。比较令人挠头的是,渤海湾天津段的沿海,没什么岛屿。张荣派船队沿海找了很久,才在距泥沽寨近二百里外,找到一处比较像样的带状小岛。

来自后世山东的狄烈,对渤海湾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此处的岛屿又少,但凡有一个,很容易记住。所以他一眼就看出来,这就是后世的曹妃甸。此时的曹妃甸却只是一个无名且无人居住的荒岛,天波水师自然轻易占领,并以此为基地。囤积米粮、兴建码头、仓库、居所,半载下来,已颇有些规模了。

考虑到随着天枢城的崛起,早晚要与建炎朝打交道。本着未雨绸缪的打算,张荣在梁山寨的郑渥建议下,于北上同时,还派船南下。直至东海,在后世的嵊泗列岛一带,占了一个小岛。

对于张荣这个主动出击的行为,狄烈大加赞赏,同时决定分一部分河北义军中,籍贯是的青州及淄州军民,用以充实梁山寨及天波师。这其中,就包括了李宝及其河东子寨的军民。

两位天诛军高层正就南、北两个海上基地,海船的制造、海员的构成,以及海上捕捞问题展开讨论之时,有猎兵卫士送来急件。

狄烈展开一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太原军报,五马旅已于前日攻破辽州,兵临黄泽寨,威胁磁州的武安。河北数十万军民北迁条件已成熟。看来,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第三百零五章 九月鹰飞

建炎二年九月,又是秋高草长,马肥鹰飞之时。从靖康元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到这个时候,就是女真金人南下牧马,攻略南朝之时。这第四年,恐怕也不会例外。

金军是否南略、攻不攻建炎朝,狄烈并不关心。他只关注那支从东京出发,北上六百里,穿过滑州,渡过黄河大桥,经安利军,绕相州,越磁州,最后进入辽州的近五十万河北军民。

自狄烈乘战船从东京返回太原后,组织河北军民北上的重任,就交给了傅选;而率大军廓清磁州,在武安接应北上队伍的,是赵邦杰的五马旅;张荣则继续坐镇东京万胜门,手下水师官兵,则时常乘战船游曳于广济河与汴河之间。既是监视宋军,也是防御金军。

东京内乱的消息,也曾传到郑州,只不过等盖天大王完颜赛里反应过来,准备有所行动时,内乱却闪电般被天诛军平了。而且汴河上还多出了数十艘大大小小的战船,船上军兵盔明甲亮,军容整肃,令河南的金军凛然而不敢犯,盖天大王这才打消浑水摸鱼的念头。

这次迁徙规模之大,算是创造了建炎初的一个记录。

河北义军与流民,有近半是来自河北西路的相州、磁州、邢州、卫州一带。此次北上,经过自家故园时,无不号泣回顾,久久不愿离去。也正是因为北上军民多是本乡本土,加之各寨自身又有武力护卫。沿途之上,倒极少强盗匪类行劫。反倒是有不少山匪盗贼。得知可到太原避祸授田,这样的好事,对这些朝不保夕,时常饿得半死的盗匪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无不景从。

而沿途百姓,听到宣传说有粮吃,有田耕。除了一些故土难离的老弱,其余青壮均纷纷加入这支迁徙大军。结果,一路迁徙,人越来越多。到九月中,最后一批流民进入辽州时,户籍司统计,入境丁口已达五十八万之多……

进入九月。与磁州相邻的大名府与邢州方向的金军渐有蠢蠢欲动之势。不时可见有金军骑兵进入磁州,在邯郸、滏阳一带出没,对迁徙大军造成危胁。

狄烈随即下令,将刚刚完成三个月新兵训练的第四混成旅之骑兵团与火枪营放出去,与五马旅一起,护卫迁徙大军的侧翼安全。指挥这半个混成旅的,就是新晋车骑郎将、副旅长张锐。而他的猎兵营指挥使之职,则由梁兴接任。同时,新组建的第四混成旅旅长何元庆,也率领半个混成旅。陈兵于辽州,随时准备出击声援。

天诛军一方。已做好接战准备,但金军那边不知怎么回事,却又缩回去了。一直到最后一批北迁流民进入辽州,金军方面,始终未见动静。

狄烈后来才得知原委:大名府完颜昌方面,一心准备九月的南略,对截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